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循着经典的文学研究模式——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以约翰·福尔斯为个案,试图回答下列创作心理方面的问题:何谓创作?为何创作?为什么作家是作家?与文学爱好者有何差别?为什么作家那样创作?为什么他关注那些问题而不是别的问题?作家的身心特质、思想意识和作品特质之间有何关联?作品是揭示普世真理还是个人状态的投射?为什么福尔斯反复看见幻象?人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不是环境的产物?评论者为何那样评论?是作家成就了自己还是读者成就了作家?作家作品研究对评论者有何潜移默化的影响?东西方的理论可不可以融合起来评论外国文学?若从中华文化的角度看,福尔斯的作品有何特质?中华文化是否已经暗暗深入了福尔斯的神髓? 本书以约翰·福尔斯研究为范例,从手稿研究、存在哲学、心理分析、佛禅心理学等多个角度探索福尔斯创作的内在因果与关联,揭示创作心理的一般规律。 作者简介 潘家云,男,1969年生,四川宜宾人,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2017年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心理分析,在专业杂志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著有专著《闪光点与基础英语教学》。 目录 第一章 创作论 第一节 创作与自由意志 第二节 福尔斯创作的认知特征 第三节 福尔斯作品的意象对话 第二章 作家论 第一节 约翰·福尔斯其人其文其心 第二节 福尔斯的心理图式 第三节 福尔斯的勇气 第四节 存在的困境与突破 第五节 可疑的自由:福尔斯小说中的极端自由观批判 第三章 作品论 第一节 福尔斯作品中的妄想狂特征及评析 第二节 爱欲论视角下《收藏家》中人物的人格结构分析 第三节 《收藏家》中克莱格的伪理性剖析 第四节 再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萨拉是谁? 第五节 《菁英》概念辨析与其吊诡的法西斯倾向 第六节 论《菁英》中约翰·福尔斯对中国佛道哲学的误读和误用 第七节 论福尔斯对禅宗的认同、吸收与偏离 第四章 读者接受 第一节 论对文学批评的批评 第二节 约翰·福尔斯的遗产:我的读者反应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