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盛京流云/老沈阳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马秋芬 |
出版社 | 沈阳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部10万字的长篇散文分为五个篇章:“永远的四方城”、“乱世悲情”、“阅尽峥嵘气象”、“繁花绰约处”和“市井逍遥”,时间跨度几百个春夏秋冬,精神丝线缠绕着满清王朝的兴衰荣辱、民国初年的鼎沸人声;伪满州国的殖民经济,直到新中国成立前的沧桑沉浮、世相众生……这里既有史料的精心选取裁剪,也有往事的细辨钩沉,既不乏个人情感、家世野史的意识流动,更充满了一个本土散文作家对故园风物、历史民俗、审美情趣的探寻索引。再此,我们可以找到沈阳的宿梦之根,乡情之系,历史之魂。 作者简介 马秋芬,中国当代作家。曾当过三年知青,后为沈阳市文联专业作家。先后毕业于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第六期、北京大学首届作家班。曾出版长篇小说《阴阳角》、中短篇小说集《远去的冰排》《雪梦》《浪漫的旅程》《马秋芬小说选》等,散文集《文心流浪》、长篇文化散文《老沈阳》《到东北看二人转》等。曾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中国第二届女性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小说月报》《小说选刊》颁发的多项奖,以及省、市政府奖、多届辽宁文学奖等。在国内有广泛的影响。曾任辽宁省作协副主席、沈阳市作协主席、沈阳市文联副主席。现系辽宁省作协顾问,国家一级作家。 目录 人与城市灵魂归一(代序) 一 永远的四方城 缅想断壁残垣 城市之父 王气所钟 二 乱世悲情 历史复制出一个王 朔风岂凋浩气 倚天万里须长剑 云黑烟冷日 三 阅尽峥嵘气象 几度萧瑟几度荣 同是虹霓却也别 四 繁花绰约处 教化兴歇总为艰 伐鼓渊渊春风调 一花一世界 五 市井逍遥 非花也非雾 聚散悲欢皆有情 如是花样年华 附录一 附录二 序言 人与城市灵魂归一 马秋芬 生于斯,长于斯。半个世纪的光阴悠悠过去,觉得走 了老长老长的路,可凝神琢磨,又似原地未动。原地未动 奔着生计的不光是我,春上郊外的大野里,每每见到一些 好使的耕牛,循环往复地辛苦劳作,却总跳不出自家的田 垄,永远重复跋涉在那一隅老地方,我就想,这牲畜可不 活脱正是我的写照。 我终归跳不出自己出生和长大的老地方。依旧熟门熟 路地穿街走巷,依旧千读万阅老城各式风景,依旧绞尽脑 汁向这座老城贪婪地索取,也依旧一心一意地为她慷慨付 出。这座城市使我拥有了太多太多的经历,磕绊叠着磕 绊,苦痛连着苦痛,温情和爱意也在左在右丝丝缕缕。有 时我问自己:你喜欢这座城市吗?竟是半晌的愣神儿。想 着大街小巷稠密的人流,想着天不够蓝,树不够绿,人也 不咋浪漫优雅,想着夏天的旱风和燥热,冬天的漫长和寒 冷,特别是深冬时不时赶上黏黏糊糊的落雪天,让你糟透 了心:公交车堵塞,出租车满员,满大街上的自行车像害 了传染病似的相跟着跌倒。有一次我蹬雪半小时,才从中 街走到怀远门。雪粒打疼了脸,霜花糊满睫毛,终未搭上 车。只好咬牙往家蹬,脚上的鞋早已坚硬如铁,发出咯噔 咯噔马蹄样的声音。好不容易快挨到家了,脚下一滑,一 个大跤跌得雪粉飞扬,尾骨那儿怕是摔裂了,疼得我泪珠 化开了霜疙瘩。我一股恶气冲出口:“哎呀你个沈阳,气 死我啦!”过后,摔重了的地方足折磨了我三个月。这悠 长的苦痛,使我那时养成了一个不雅的习惯动作:时不时 就将双手往后一背,在后尾巴根那摸摸擦擦,随之伴以鼻 子一紧,做出咝啦啦倒抽冷气的样子。这举止虽属小节, 却肯定让人觉出你品貌不端,修养风度大滑坡。生着沈阳 的气,还得与她耳鬓厮磨度生计。可生活走在惯性里,恬 淡的惬意和怡然,总又不知不觉地从心隙中悄然浮出和弥 漫,漾成心底一种特有的踏实和祥和的基调。平心而论, 在这座老城里,那种神经深层的放松、无拘和恣肆的感 受,是在以外的任何地方都得不到的。日子的千滋百味虽 有苦了心的时候,可也常常甜了心;虽有伤了神的时候, 可也常常养了神。天长日久与一座城市相伴相生,人的品 格和灵性都点滴未漏地浸润了城市,城市的气韵又酿造着 人的精气和味道。人与城市气场相通、血脉相融,灵魂归 一。我想不管怎么说,我是离不开这座城市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些沈阳的老照片。照片 上的人或短衣或长衫,或制服或戎装,他们用那些或穿着 毡疙瘩、乌拉头,或穿着千层底儿、大马靴的脚,千姿百 态却全体一致,翻翻翩翩地行进赶路。赶着路又都举足抬 脚凝在那,凝成历史、凝成永恒。可我却仿佛从一张张泛 黄的照片上听到了嚓嚓嚓的脚步声,这足音伴着旋起的微 尘,是那么清晰那么恒久,我跟随着这足音,神情肃杀地 走进沈阳兴衰沉浮的历史。我观览着先人们在我脚下这块 土地上演绎的老故事,使我心下大为动容。一座城市和人 一样,是有血气、性情和禀赋的。沈阳这地方的先人们别 样的刚烈豪放、别样的勤勉坚韧,铸就了关东大城沈阳别 样的敦厚包容的风范。这种个性,像我眷恋母亲醇香的怀 抱一样,令我紧紧依偎,终将不去;而昔时的文韬武略、 才情风流,我也似乎眼见着先者们大把大把将其飞雪样向 今人抛撒,这才能使我辈后者沐浴这纷纷扬扬的恩泽,生 发出枝枝杈杈的文化根须,与之相承相系,尽吮氤氲在山 水间、空气中,以至楼前屋后的无所不在之处,无形却真 切的养分,尔后渐茁渐壮,出息成大大小小的材料。 在这古旧绰约的身影和步履声中,我眼睛亮亮地认识 着我的老城,也认识着我自己。 2018年12月写于沈阳 导语 本书为“老沈阳书系”之一。马秋芬的这部著作,是若干年前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著名品牌丛书“老城市”系列之一,出版宗旨在于用作家的眼睛看城市。此次为该书的修订再版,并纳入“老沈阳书系”。在马秋芬的笔下,老沈阳如歌如韵,似茶似酒,像一幅幅叠印着时间标记的全息照片,牵惹着人们的迷梦与清醒,诉说着一个地域文明的繁衍生息,离合聚散,表现了一个活的老沈阳、活的老城灵魂。她笔下的老沈阳具有深刻地域文化特质和审美价值,闪烁着强烈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品格。 精彩页 缅想断壁残垣 一方敦厚苍朴的四方城墙,在关东原本光坦坦、莽苍苍的荒原大野里霸气地突兀矗起。从那一刻起,北方的人类便开始在这里孕育着抱负、繁衍着梦想,同时也时时滋生着阴谋。历经几百年的光阴荏苒,星转斗移,风剥雨蚀,兵摧炮毁,和一次次的朝代更替,这龙钟老态须仰视才见的城墙,蹒跚地穿过长长的时间隧道之后,竞像春天里的雪丘冰堆一般,型容消瘦着、枯槁着,化了、坍了,夷平了,偌大一座挂满历史勋章也烙满历史耻辱的伟岸大墙,便无影无踪了。这无疑标志着又一个时代的开始。 沈阳城里不见了老城墙,可它却像一帧全息照片,全然完好无损地躲在虚无里。你一打眼,肯定什么都没有,可眼睛一逗,满处都闪出老城墙的姿容。老城墙还分身有术,不信问问年长一点的沈阳人,哪个心里不稳实地卧着一座边角齐全的老城墙呢? 历史注定了我与老城墙的缘分。10岁那年,家里由于政治的原因,被迫搬到小津桥路的一个大杂院里。家庭遭遇贬黜的迁居,却给不懂事的我带来莫大的欢乐。小津桥的西头正是早年的皇城根儿。虽与昔时的皇城仅隔一座大墙,可城根儿的低矮简陋的民房却像肿瘤一样,勾肩搭背无序地蔓延。 这老城墙的残垣断壁成了我人生最初的乐园。每天放了学,我就如一只野狸,撒着欢儿地朝西奔跑,一溜烟蹿上城墙。确切地说,最初我还不知道这是一座功绩显赫而又高龄老态的城墙呢,全然以为它是一座峭拔的小山。因为岗上丛生着柳毛和密匝的蓑草,蒲公英和蓝星草在砖缝里探出一丛丛凄艳的小花。齐腰高的植物问,蜂飞蝶舞,虫爬鸟鸣。男生们的兴趣都在逮蛐蛐上,女生们则贪婪摘吃“黑天天儿”和欧李儿。这些野生浆果尽管酸涩,还染得满嘴黑紫,可也足让孩子们快意过瘾。而我却着迷于捕捉一种叫“黑玛丽”的巨型蝴蝶,和一种叫“大绿豆”的巨型蜻蜓。我每每都用好几个指缝夹满它们,两手像缀上斑斓的花纱,简直快乐得要死。我还用针分别穿过它们的腹腔扎在窗框上,风干后成为好看的标本,就像现在礼品店里出售的标价100元上下的工艺标本一样。我在岗上总是擎着指缝里的捕获,俯视左右:最近处是大东门和大北门,故宫黄灿灿的屋顶和大清门外的文德坊和武功坊也历历在目,偶尔还有有轨电车在眼皮底下咣咣当当开过;上面的风又大又硬,汗湿的小褂被吹得浸凉透爽。这一切逗出童心空泛无边的畅快。 我还看见不少人竟在这草丛问挖出许多青面大砖,人挑车拉拿去自用。很快我就知道脚下这个可供一些人家拾得柴草和活物衍生的所在,原来不是山岗而是城墙的残垣断壁。一位上了年纪的挖砖人,拄起镐把,坐在他码好的砖垛上,不知是自语还是对着正痴玩疯跑的孩伢们,说他祖上爷爷晚清时还在盛京城墙的角楼上守城哩,如今轮到自己来亲手挖墙脚,用城砖回家垒厦子盖小房,叫不准这是不是风水轮流转?我们和他大眼瞪小眼,竟听不懂他的絮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知道了更多沈阳久远的故事,这些故事几乎都丝丝扣扣与老城墙相系相结,不经意地解开每一个小小的扣结,都会轰然碰开一道大闸,蒙尘的悲壮和豪情,都会一泻千里。 老城墙是城市最初的轮廓和缩影。城墙的消失,正像当初崛起一样,全是历史的定数。 很难想象,由现今追溯到千年之前,沈阳这地方竟是一片人烟罕见、风吹草低的塞外荒野。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