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重新发现欧洲(意大利何以成为意大利)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英)杰里米·布莱克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杰里米·布莱克(Jeremy Black),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历史学教授,军事与外交史专家,曾在西点军校、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和斯蒂尔曼学院担任客座教授。他是剑桥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后在牛津大学硕士毕业。布莱克是2018年英国外交政策研究所的邓普顿研究员,曾于2008年获得美国军事史学会颁发的“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奖”。他曾出版100多本著作,近著有《英国现代史:从1945到英国脱欧》《冷战》和《大英帝国》等。 书评(媒体评论) 杰里米·布莱克娴熟地 描绘了意大利的社会、文 化和政治趋势。 ——《泰晤士报》书 评 冷静客观的历史、丰 富的文化和个人经历的非 凡结合。 ——意大利军事史委 员会秘书长 西罗·保莱蒂 后记 意大利往何处去 意大利下辖诸岛的数 量曾经比现在要多得多。 出于历史原因,意大利失 去了包括塞浦路斯(1570 —1571年)、克里特(1669 年)、科西嘉(1768年)、 爱奥尼亚群岛(1797年)、 马耳他(1798年)与罗德岛 (1943年)在内的许多岛屿 。这提醒人们注意,意大 利并没有一条固定的边界 。这一点极易被忽视。对 许多人来说,1919年当 阜姆被占领时,意大利复 兴运动看起来变得滑稽可 笑。此外,它与帝国主义 有相通之处。人们看出了 意大利想要称霸地中海, 尤其是东地中海地区的野 心。意大利的帝国主义不 仅剑指其他帝国主义列强 ——英国与法国,还针对 希腊、南斯拉夫与阿拉伯 世界。 这些论点相当有分量 ,但的里雅斯特与特伦托 成为意大利的一部分,也 有运气与偶然性的成分。 不过,科西嘉、尼斯与罗 德岛的情况并非如此。尤 其是,如果意大利在上一 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的 话,它将因此发生多么大 的变化啊!想想都很有趣 。因此,西班牙直到 1976年才失去西属撒哈 拉,它至今还拥有休达与 梅利利亚。同时,葡萄牙 依然保有佛得角群岛。 这件事与许多其他事 一道,提醒人们注意,意 大利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并 不是被预先决定的。但是 ,这个结论并不适用于后 来的政权与意识形态。与 这种令人不快的情况相关 的是,人们用过去来声明 未来的必然性。每个国家 都有这种构建的历史。那 些为纪念过去与现在,并 引领着未来的建筑物就是 实实在在构建的历史。但 是,这些构建的历史在意 大利似乎显得更加迫切。 因为意大利的独立国家地 位长期以来并不存在,或 者说是岌岌可危,而且, 意大利人民也是四分五裂 的。与之相关的是,人们 并不清楚民族与国家走了 多远、应该走多远。在某 种程度上,这反映出意大 利想要赢得人们对统一的 支持。但是,意大利过去 帝国主义的抱负,事实上 是普救主义志向的影响, 也起了作用。帝国主义的 罗马与教皇最明确地表明 了这种雄心壮志。统一后 ,意大利自由党政府及其 法西斯主义继任者也有着 强烈的帝国主义野心。 自1943年墨索里尼被 推翻后,意大利一直在苦 苦寻找着一个有意义且能 解决国家严重分歧的角色 。1943年组建的新政府 与反抗运动均依赖于同盟 国,而且二者都是四分五 裂的。经济增长是战后第 一剂万能药,它渐渐变成 了欧洲的联合。与此同时 ,许多意大利人开始选择 相信其他替代方案,但这 些方案并未能成功应对挑 战,例如,糟糕的贝卢斯 科尼的意大利力量党。如 今,希望破灭让人们对政 治乃至国家产生了某种程 度的厌倦,因此选择回归 到家人与朋友之中。意大 利人的境遇不应如此,但 鲜有迹象表明他们能得到 自己应得的。回到拿破仑 时代之前的小国状态,也 许也是一种选择,但这种 观点没有得到多少支持, 而且,就算能实现,其过 程也难以把握。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古典时代的昔日荣光 第二章 群雄并征的中世纪 第三章 文艺复兴与权力政治 第四章 意大利战争与文艺复兴后的衰落 第五章 列强夹缝中的意大利 第六章 旧秩序下的意大利 第七章 拿破仑改写了意大利政治 第八章 拿破仑之后的复兴与统一 第九章 意大利人的大国梦 第十章 从和平到战争,从战争到和平 第十一章 战后意大利的起起落落 第十二章 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和社会难题 第十三章 重新发现意大利:北部 第十四章 重新发现意大利:中部 第十五章 重新发现意大利:南部 第十六章 重新发现意大利:诸多岛屿 结语 意大利往何处去 精彩页 四分五裂的地形 随着罗马帝国的崛起,意大利历史才开始变得与众不同且至关重要。此前,它只是早期人类经历的一段段稀松平常的史前阶段而已。当时,在意大利全境内,农耕者逐渐取代采猎者,后来建立起来的国家,又被分成不同的部落聚居地。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分裂是由部落族群规模大小不一、实体经济政治集群缺乏所致。 就意大利而言,它的地形极不利于民族团结。这种情况如今依然存在。特别是,意大利多山,平原、河谷又相对较少,其中最重要的是波河河谷与相对平坦的伦巴第平原。波河河谷属亚地中海气候,在寒冷冬季那里雾气弥漫。伦巴第平原以南还有些其他平原,尤其是靠近罗马、如今已大多淹没于城市扩张洪流中的坎帕尼亚,那不勒斯湾的内陆平原坎帕尼亚大区以及阿普利亚(意大利人称之为普利亚)。但它们没有一个比得上伦巴第平原那种规模。 意大利少有的平原与河谷,又常常被令人望而生畏的群山隔断。由于第三纪大陆漂移,阿尔卑斯山脉是意大利“最近”一次撞向欧洲其他地方形成的剧烈地质运动的结果。它把意大利与欧洲大陆分隔开。克劳迪亚·奥古斯塔路,是第一条穿过阿尔卑斯山脉的罗马大道。它修成于公元46—47年,从维罗那到现代奥格斯堡途中经过雷西亚山口。另一条罗马大道,是2世纪时从奥地利穿过布伦纳山口直通意大利的大道。1777年,人们铺设了一条穿过山口的马车道。直到18世纪80年代,在滕达山口连接了尼斯与皮埃蒙特大区的库内奥后,阿尔卑斯山脉西部才出现可供来往车辆通行的关口。但其他大多数地方直到很久以后才通车。 1801—1805年,拿破仑下令在辛普朗山口修建一条连接瑞士与皮埃蒙特大区多莫尔索拉的道路。即便是在当时,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末,关口都会关闭,不通车。1906年,辛普朗隧道开通,使得乘火车旅行成为可能。 继续往南,连绵的亚平宁山脉从内部将意大利分割开来。事实上,这条山脉是一系列复杂山区的集合。由于这种特殊地形的存在,意大利对意大利民族而言,就是彼此隔绝的各个地区。西班牙也是这种情况。但是,因为意大利没有像西班牙那样自15世纪起就是统一国家,所以它也就不存在中央与边疆的紧张局势。后来,西班牙的这种对立很快凸显出来,尤其是在卡斯提尔与加泰罗尼亚、巴斯克三省的竞争中。相反,意大利的此种冲突基本上是在1860—1870年,即意大利统一后的一段时期内才爆发的。 与地形有关的水土流失是个大问题。因此,之前沉积下来的山地土壤被耗尽,水土流向山谷、平原与海洋。实际上,在意大利较早的历史时期中,由于人类的长期定居,当大面积植被遭到砍伐时,水土流失进程加剧。结果,如今意大利大多数高地地区都是不毛之地且长期如此,由此导致的水土流失也经常是严重的。 此外,许多山谷谷陡坡深。在现代筑桥技术出现前,在通常较短的河道与融雪、暴雨产生的水流的共同作用下,山谷难以通行。因此,河谷的情况因季节而异,变化极大。可能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就像阿尔诺河洪水那样。它在1740年、1966年两次重创佛罗伦萨。1870年,罗马也暴发了洪灾。1849年,一场疟疾夺走了朱塞佩·加里波第之妻阿妮塔的生命。因此,1875年,他计划让台伯河改道,让它不再流经罗马,并把它改造成适航的水道。但是,这项计划并未付诸实施。洪水也影响了河道及跨河交通运输,扰乱了诸如磨坊一类依靠水力运作的行业,破坏了最富饶的农产区,还导致疟疾的出现。 地形问题极大凸显了距离的影响。按照早期人类的尺度来看,地图上的距离本身是相当遥远的。事实上,时至今日,虽然旅行已经快得多得多,距离却依然很遥远。即使忽略必须在山脉上爬上爬下,或因绕行而产生的额外距离,忽略与之相关的许多反复出现的困难,从阿尔卑斯山脉到意大利本土的卡拉布里亚大区顶端的旅程也是相当漫长的。当时,如果人们要到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岛屿西西里岛去的话,还要跨越墨西拿海峡。墨西拿海峡给人带来了一些更严峻的问题。在蒸汽机出现以前,由于逆风或无风,海上航行充满艰辛。无风时,人们要靠划船或是用帆来获取动力。墨西拿海峡位于西西里岛东端与卡拉布里亚大区西部之间。这里也许是关于六头海怪斯库拉与毁坏船只的大漩涡卡律布狄斯的传说的起源。它们最初见于荷马的《奥德赛》中。事实上,墨西拿海峡确实有个天然漩涡。这个传说证明它们给人类带来的恐惧,也说明传说是对地形的铭记方式。同样地,还有位于西西里岛的卡塔尼亚东北部的巨岛。据说,奥德修斯刺瞎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后,率领船队夺路而逃。巨人向船队投掷石块,从而有了这座岛。 距离与地形妨碍了交通联系。罗马人试图通过修路来解决这个问题。罗马大道是1925年开始兴建的,是最早的高速公路。当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时,它连通了米兰与瓦雷泽(如今称作A8高速公路)。如果是在地形平坦的地区,问题就会容易得多。因此在16世纪初,一封特快专递可于24小时内将消息从米兰飞快送至威尼斯,甚至能在50小时内跨过亚平宁山脉,将消息从罗 导语 着重“演变”,正本清源、破除成见:意大利何以成为意大利?作者并非单纯执着于历史细节,而是通过关键线索,意大利当下的争端与历史遗留问题之间的交锋,梳理出意大利从过去到现在的“演变”脉络,打破人们意大利的刻板印象,告诉你一个前所未知的意大利。 有温度、有态度,非市面上其他堆砌年代事件的简史可比拟。多数关于欧洲的国别史,仅仅止步于年代事件的堆砌和罗列。而这部《意大利何以成为意大利》是作者亲自游历意大利的产物,作者在其中投注了深刻的感情和关怀,他不仅关注意大利的历史,而且瞩目意大利的今天和未来。 国际史坛大师厚积薄发之作:作者杰里米·布莱克是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历史学教授、牛津大学博士,著有100多部历史普及书,被英国媒体誉为“这个时代的多产历史学者”,本书是作者多年治学和游历的厚积薄发之作,呈现了作者对意大利历史乃至欧洲历史最深刻的见解。 序言 没到过意大利的人, 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 为他没见过该见的世面。 而旅行的伟大目的,就是 饱览地中海的海岸风光。 ——詹姆斯·鲍斯韦尔 《约翰逊传》,1776年4 月11日 (其实书中主人公约翰 逊并未去过意大利) 在前往米兰途中,我 们造访了一个相当大的镇 子,叫作诺瓦拉……在那 儿,我们吃了一顿正宗的 意大利旱餐,有大个儿的 意大利鸽子,有用食用油 与帕玛森乳酪调制的动物 内脏,有葡萄、无花果, 还有种类似布丁的美味意 大利粥,它是用印度小麦 花混合食用油与奶酪制成 的。 ——玛格丽特·斯宾塞 子爵夫人,1763年 旅行是在时间与空间 中进行的。这部简史适用 于那些不满足于大多数旅 行指南介绍的节略史的读 者。但是,写一部意大利 的简史,不得不面对一个 特殊的问题,即意大利不 像法国等其他许多国家那 样,有着悠久的统一历史 。在历史长河中,意大利 大多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意大利的主要区域,常 常被更强大的敌对帝国占 据,尤其是西班牙与奥地 利。此外,现代游客极少 会“周游”意大利,因为事 实上这个国家可看之处实 在太多,一次旅行是玩不 完这么多景点的。因此, 人们在旅行时,往往集中 在某些城市与地区。这恰 与意大利以地区为主的历 史相契合,或者至少可以 说,意大利人亲历的历史 大多具有区域性。 为旅行者讲述意大利 史时,作者面对的问题是 ,如果仅以时间先后顺序 来记叙,各地区的精彩之 处可能会湮没于叙事之中 ;但若以地区为纲,又难 免重复冗余。为此,本书 提出三点对策:一是以时 间先后顺序谋篇布局,讲 述一部涵盖意大利主要发 展阶段的意大利史;二是 在必要处概述一些地区; 三是本书还在正文中专门 辟出方框探讨特定话题。 对我来说,能够记录 逾半个多世纪的意大利旅 行见闻,实乃一件幸事。 我的意大利之行是从20世 纪60年代初父母带我在意 大利各处游历开始的,而 最令我感到愉快的是自 1979年起与莎拉一起遍 游意大利的经历。我们一 起去过阿布鲁齐、博洛尼 亚、利帕里群岛、卢卡、 摩德纳、那不勒斯、帕尔 马、罗马、撒丁岛、西西 里岛、都灵、托斯卡纳、 翁布里亚、威尼斯与维罗 纳。我曾经有幸在伦巴第 、那不勒斯与托斯卡纳执 教,并从中受益匪浅。其 间,我还接触到阿达山谷 地区的美味调料、普拉托 静谧的修道院与那不勒斯 的意大利“新派菜’’餐厅。 诸如此类的事物对我而言 真是一种享受。我还在佛 罗伦萨、热那亚、卢卡、 摩德纳、那不勒斯、帕尔 马、都灵与威尼斯,进行 了档案研究。 我由衷地感谢保罗‘贝 尔纳迪尼、迈克·布尔罗 斯、路易吉.洛雷托、西 罗·保莱蒂、加布里埃尔· 波马、路易莎.夸特梅因 、古列尔‘桑娜、彼得·怀 斯曼与帕特里克·祖特希 。感谢他们对早期一份书 稿全部及部分内容提出的 宝贵建议。本书谬误之处 与上述诸公无关,其实他 们帮助我订正了一些错漏 之处。事实证明,邓肯. 普劳德富特堪称出版商之 典范。谨以本书献给我的 益友与学术界同伴西罗. 保莱蒂,纪念我们逾十四 载的友谊与学术合作。 内容推荐 尽管罗马帝国统治了欧洲、北非和中东地区超过五百年,但意大利本身不像英、法那样拥有统一的民族历史。在历史上,这一地区经常是更强大的敌对帝国的一部分,比如西班牙和奥匈帝国。此外,意大利复杂多样的地形,使其巩固政权难上加难。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巴洛克艺术的诞生地,也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如今的意大利人心中有着强烈的文化自豪感,托斯卡纳、米兰、罗马、西西里和威尼斯,仅仅几个地名就能透露大量的文化信息。 杰里米·布莱克借鉴了历史上大量的旅人日记、回忆录和信件,以浅显的文字解说了意大利两千多年的过往:从罗马崛起到被奴役的统一国家,到20世纪上半叶的法西斯政权,再到今天的共和国;从饮食、音乐、时尚到艺术和建筑,再到风光宜人的周边小岛。本书考察了意大利文化影响力的来源,探讨了历史事件的起因和影响,以及今天仍然存在的观念分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