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沙乡年鉴(全译插图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1.11-1948.4.21),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
1887年,出生于德裔移民家庭,自小热爱野外生活。
1909年,耶鲁大学林学院硕士毕业,开始野生生物研究与自然写作。
1935年,买下荒废的“沙乡”农场,率先以土地伦理视角观察生态共同体,成为美国新环境理论创始者。
1948年,在赶赴邻居农场救火途中,心脏病猝发逝世。
1949年,《沙乡年鉴》出版,被公认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
目录
译者序
导读:土地伦理与土地美学的诗性阐释
原序
卷一 沙乡年鉴
1月
残雪消融
2月
优良的橡树
3月
大雁归来
4月
春潮涌动
葶苈
大果栎
空中飞舞
5月
从阿根廷归来
6月
桤木汊——一首关于垂钓的叙事诗
7月
庞大的领地
草原的生日
8月
绿色大草原
9月
丛林里的唱诗班
10月
烟雾缭绕的金色
太早
红灯笼
11月
如果我是风
手中的斧头
坚不可摧的堡垒
12月
家的范围
雪中松树
65290
卷二 速写——这儿和那儿
威斯康星州
沼泽地的悲歌
沙乡
漫长的奇幻之旅
旅鸽纪念碑
夫兰波河
伊利诺伊州和爱荷华州
伊利诺伊的巴士之旅
红腿的挣扎
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最高峰
像山那样思考
埃斯库迪拉山
奇瓦瓦州和索诺拉州
瓜卡马亚
绿色潟湖
加维兰之歌
俄勒冈州和犹他州
鹊巢鸠占
马尼托巴湖
克兰德博伊
卷三 结论
环境保护主义美学
美国文化中的野生生物
荒野
残存无多的荒野
用于户外娱乐的荒野
用于科研的荒野
野生生物的荒野
捍卫荒野
土地伦理
伦理的演化序列
群体的概念
生态良知
土地伦理的托词
土地金字塔
土地健康与A-B争论
结论
另一些与森林、土地和动物相关的文字
11月的流浪
圣母玛利亚之河
客厅里的猪
荒野
致挖野花者的一封信
野草是什么
森林维护
害兽问题
一种广为流传的荒野谬论
林业保护与狩猎动物保护
冰雹环境下针尾鸭的行为注解
林业的先知
拓荒者与沟壑
荒野作为土地利用的一种形式
美国的狩猎方式
狩猎与野生生物保护
尚未开发的西南部
环境保护的伦理
环境保护经济学
土地病理学
濒危物种
工程与保护
作为保护主义者的农民
土地生物观
新年的清单检查:消失的狩猎动物
荒野作为土地实验室
最后的战役
生态良知
动植物名对照表
精彩页
1月
残雪消融
每年,在隆冬的暴风雪过后,冰雪消融的夜晚来临,大地之上滴落的水声随处可闻。这些水声似乎带来了奇特的萌动,不但唤醒了夜间正在熟睡的动物,也叫醒了一些还在冬眠的生命。蜷缩在小窝里冬眠的臭鼬,此时也舒展舒展身体,拖着肚皮滑过雪地,在潮湿的世界里试探性地前行。年复一年,它的踪迹可谓新年伊始最早的标志之一。
对其他季节中的世事而言,这一踪迹或许微乎其微,然而此时,这个足迹横贯田野,仿佛它的主人已经将马车系在了星辰之上,信马由缰。我一路追随过去,满怀好奇地推衍它所思所求、所去何处——如果它有的话。
一年之中有几个月,确切地说是从1月到6月,吸引人的东西呈几何级增长。1月,我们可以依着足迹寻访臭鼬,可以闻声寻找山雀,可以去看一看被鹿儿啃了嫩枝的松树,抑或去瞧一瞧被水貂搅得乱七八糟的麝鼠窝儿,就算偶然有些别的令人分心的事情,1月的观察,仍然犹如雪花一般简单平静,又如寒冷一般漫长。在这个时节,不仅要观察何物所做何事,更要推测它如此行动的原因。
一只草原田鼠似乎被我这个不速之客惊到了,猛然一跳,跃过臭鼬留下的痕迹逃窜而去。我很好奇,它为何大白天栖身于此?也许是感到残雪融化,悲从中来吧。当初它煞费苦心嚼穿雪下草丛而修建的秘密通道,如今已暴露无遗,成为人们一眼就能看清并置以讥笑的小路。的确,融化冰雪的太阳已经对这个“微型经济系统”发出了嘲笑之声!
田鼠是大自然中头脑清醒的“公民”,它们知道,芳草菁菁才能供它们铺垫地下草窖,白雪皑皑才能掩护它们秘密建立地下通道。有了这些通道,供给、需求和输送,一切都井然有序。对田鼠而言,积雪意味着免受饥饿,摆脱恐惧。
一只毛脚在前方草地的上空翱翔着。现在,它突然停了下来,像翠鸟那样盘旋,之后宛若长了羽毛的炸弹一般,“嗖”地扎进了湿地草丛。它没有再次飞上来,所以我相信它已经得手,此刻正在美美地享用大餐。这只忧心忡忡的田鼠,像工程师一样迫不及待地想检查它有序的世界遭受了怎样的损害,由于未能等到晚上再出来探查情况,就这么成了别人的腹中之物。
毛脚不知道草为什么要生长,却很明白,雪融化了,它便可以再次抓到老鼠了。它从迢迢千里的北极一路飞来,正是怀着“融化”的希望,因为,冰雪融化,意味着免受饥饿和摆脱恐惧。
臭鼬的踪迹一直延伸到树林里,穿过林间空地。空地上的雪早被兔子踩得结结实实,略呈粉色的尿液还斑驳残留在雪面上。橡树因冰雪融化而从树皮中抽了新芽。林中到处可见一簇簇兔毛,看来,新年伊始,雄兔之间的第一波战斗已然拉开帷幕。
再往前几步是血迹斑斑的地面,依稀可辨猫头鹰宽大翅膀掠过的痕迹。对于兔子而言,冰雪消融意味着免受饥饿,也意味着粗心地忘记了恐惧。猫头鹰似乎是在提醒它,春天来了固然可喜,但绝不可以放松警惕。 臭鼬的踪迹还在延伸,似乎它对可能的食物没有什么兴趣,也不在乎邻居的嬉闹喧嚣或下场如何。我很好奇,它究竟想做什么呢?为什么离开舒适的小窝?难道这家伙还真是因为浪漫的情趣,才如此不顾一切,拖着肥硕的肚皮来到这泥泞之中?我一路追踪到头,发现它的踪迹消失在一堆浮木中,再没有出现过。浮木堆里传来“嘀嘀嗒嗒”的水声,我想它一定也听到了。我转身回家,一路上仍然想知道究竟。
P3-5
导语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年),是一位著名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被称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先驱”“大地伦理学之父”。在1935年,他购买了威斯康辛河岸边一座荒废的农场,并携全家入住农场,以这里为实验室和观察站,进行极其精微复杂的生态保育工作。《沙乡年鉴》即他在农场工作生活期间写下的记录、随笔,以及发表于报刊的部分论文。本书稿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用满怀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威斯康辛的野外景观,揭示出随性天然又规则严密的世界。第二部分为一些富有趣味且令人深思的自然故事。第三部分为作者对环境保育具有预见性的观点。本书在原手绘插图外新增了一些插图和说明,并收录了作者的日记、手记等。
序言
“书籍和博物馆中,总留
有旅鸽的一席之地,但却不
过是图画和雕像罢了,它们
对旅鸽生活的所有艰辛和乐
趣都毫无反应。”从此言足
以看出,利奥波德是一个多
么温情的人。奥尔多·利奥
波德,出生于伯灵顿——19
世纪前,此处还是一片原始
森林,一片未开拓的处女地
。利奥波德的父亲热衷于户
外活动,在父亲的影响之下
,利奥波德的整个童年都与
大自然和野外生活有着密切
联系。他就读的是耶鲁大学
的林业专业,研究生毕业后
,利奥波德成为新墨西哥北
部的卡森国家森林的林业官
,此后,他便一直从事森林
保育及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
。在经济大萧条的艰难时期
,他写作了《野生动物的管
理》一书。后来他一直担任
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直到
1948年,在帮助邻居救火
时,心脏病猝发逝世。
《沙乡年鉴》是一部文
集,收集了利奥波德描述自
己与家人在沙乡种植林木、
修复生态、探索自然的个人
随笔和他曾发表过的部分哲
学论文。作者曾将这本书投
稿,并被牛津大学出版社所
接受,但直到作者逝世后,
本书才得以出版。投稿时,
作者曾想将书名定为《沼泽
挽歌》,后改为《像山一样
思考》,之后经过多次修改
,最终的书名成了我们今天
熟知的《沙乡年鉴》。虽然
《沙乡年鉴》在作者去世后
一年就已出版,但是在当时
,即美国经济发展的狂热期
,在人们正野心勃勃地妄想
征服自然之时,保护生态的
观念被完全忽视,因此《沙
乡年鉴》出版后并未产生它
应有的影响。
我很久之前曾看过一部
电影,其中的一句话令我印
象深刻:“我们过度地消耗
和污染地球,其实是在杀掉
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和其他
生物一样,要生存在这个地
球上。”我不知道现在有多
少人意识到了这个危机的存
在,也无法统计出多少人正
处于《沙乡年鉴》所述的两
种“精神上的危险”中——“一
种是想当然地认为食物来自
杂货店,另一种是认为一切
热量当然都来自暖气”。但
毫无疑问,许多人已经确切
地深陷在危险之中了,生活
在这个星球上,却不敬畏自
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反而迷
恋工业带来的便利,忘记了
是什么在支撑工业。“工业
经济带来的小玩意儿,比旅
鸽带给我们的确实更舒适,
但是对春天来说呢?它们让
一切更加绚烂了吗?”
沙乡是一片贫困偏僻之
地,但利奥波德在沙乡,却
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快乐与自
由。沙乡有喜欢歌唱的小红
雀,有会讲故事的老橡树,
有成群嬉戏的大雁……沙乡
的四季寂静而且欢乐,山河
林禽构成了沙乡的全部,几
万年里,沙乡一直静静地待
在时间里。作者用抒情欢快
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一个生
机勃勃的奇妙之所,一个精
彩的生命整体。
当我接到《沙乡年鉴》
的翻译工作时,我的内心无
比欣喜,又有些忐忑不安。
多年前曾经细细读过的书,
如今再次被我捧在手上,感
觉那些可爱的动物、美丽的
植物和宁静的农场重新回来
了。我儿时住在乡村,那些
找蚂蚱、采小花、看青蛙的
趣事,尚历历在目。如今且
不说身在混凝土筑成的城市
,就算再次回归乡土,也已
无法看到儿时的乡村景象,
而《沙乡年鉴》所描绘的生
活,让我再次感到了自然之
美,以及明净的自由之美。
除了那些美好的自然生
活,《沙乡年鉴》中更应受
人瞩目的,还有作者经过数
十年的林业服务,所得出的
全新的生态观念——土地伦
理。他认为土地是所有气候
、水、植物、动物形成的共
同体,而人也只是这个生命
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利奥
波德以整体利益为根本的非
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并
不能完全被人们所理解,甚
至被一些学者质疑为极端的
生态伦理观念。但利奥波德
的土地伦理思想是令人惊讶
的,它无疑表达了他对自然
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和
对普遍平等规则的尊重。《
沙乡年鉴》是利奥波德倾尽
一生的呕心沥血之作,他虽
已离世,但他在沙乡栽种的
树木,至今仍在替他继续书
写沙乡的年鉴,替他继续守
护沙乡的寂静,不是在纸上
,而是在静谧的暖风之中。
丁美龄
2018年3月18日
内容推荐
《沙乡年鉴》是一部描述土地与人类关系的书,是奥尔多·利奥波德对自然、土地、人类的观察与思考。他在书中倡导了一种开放的“土地道德”,希望人们以谦恭和善良的姿态与土地相处。并提出了“大地共同体”的概念。他说:“大地伦理学知识扩大了共同体的边界,将土地、水、植物和动物包括在其中,即大地是动物、植物和水的集合。”人并不是其中的统治者,而只是其中的一个成员,一个爱与谦卑的成员。在地球生态系统内,人与土地应当,而且必须有这样一种平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