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册清凉(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银昭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李银昭,冰心散文奖获得者,成都市作协小说专委会副主任。在《天津文学》《美文》《四川文学》《青年作家》《西南军事文学》发表散文、小说百万余字。先后20多次获国家和四川文学、新闻奖。曾服役于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现为四川经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目录
第一辑 生命的温润
她比傅雷更不应该被忘记
看母亲端碗时的端庄和享受
不论老师在哪里,都要去看他
那些带着鲜花和微笑的人
每一步都在播种
遍地冬瓜的下午
缘深缘浅随缘了
为自己曾有过的一个清晨而感动
第二辑 秋叶静美
别如秋叶之静美
一个南瓜的故事
生命中那些微弱的声音
真想请你吃顿饭
直抵心灵的温润
菜花都到哪里去了
眼眸的本真与澄澈
禅就是地上的那个包
在精神的圣殿里品诗
第三辑 站立的风景
好书即是好友
一辈子『左』到底
以你的姿态站直就是风景
兰香菊韵润素心
文学是人生苦旅上的一抹朝阳
素描大力
独一无二的作家张承志
做萤火虫也是一种理想
与梦中的大鸟一起上路
彼岸有花
专论:散文“亲历性”的文本印证
精彩页
不应该不知道傅雷。
爱好文学的人,大都读过傅雷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至今都是世界文学顶峰上的顶峰。还有傅雷翻译的伏尔泰、巴尔扎克。
喜欢美术的人,大都读过傅雷写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这部完稿于一九三四年关于美术的著作,在大学里,被列为美术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必读书籍。
研究音乐的人,大都读过傅雷写的《独一无二的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关于他对这两位大师的论述,难有人企及。还有傅雷关于肖邦、关于古典音乐的一系列论著。
如果文学、美术、音乐都没能让我们了解傅雷,那我们不论是为人子、为人女,还是为人父、为人母,都有必要细读《傅雷家书》——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修养入门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如果我们根本就不打算读它,那也不妨花上一包烟钱,一支口红钱,给我们的家人、后人买一本。不是每一个人的书都值得细读,但傅雷的值得。也不是每一个人的书都值得家传,但傅雷的值得。
说这么多,大家记住了傅雷,但这并不是我写下这些文字的目的。
是的,此刻我要说的是另外一个人,要记住的也是另外一个人。这个人与刚才前面说的一切都有关系,却已经被我们忘记很久很久了,甚至已被我们很多很多人忘记了。 这个人就是朱梅馥。
说出她的名字,不少人都会觉得陌生。她就是傅雷的妻子,傅聪、傅敏的母亲。
著名大学者钱锺书的夫人杨绛先生说:“梅馥不仅是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不仅是非常能干的主妇,一身承担了大大小小,里里外外的杂务,让傅雷专心工作,她还是傅雷的秘书,为他做卡片,抄稿子,接待不速之客。傅雷如果没有这样的好后勤,好助手,他的工作至少也得打三四成的折扣吧。”
傅敏评价妈妈就来得更直截:“她是无名英雄,没有妈妈,就没有傅雷。”
台历又翻过了新的一页。2015年大年初二,是阳历二月二十日,看见崭新的一天,我猛然想起了一个人,今天是这个人的102岁诞辰。这个人就是朱梅馥,一个平凡的女人,一个安静的女人,一个我们怎么也不能忘记的女人。
朱梅馥于1913年2月20日出生在上海南汇县城。她在上海教会学校读完初中和高中,纤纤长指能够把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弹奏得行云流水。1 9岁时在上海与从法国归来的表哥傅雷结为伉俪,直至1966年9月3日,在他们的住所,上海江苏路284弄5号,双双含冤自缢身亡。
这篇怀念的文章,本应是写给傅雷的。
在20世纪80年代,20出头的我,对知识处于如饥似渴。傅雷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不论是他翻译的作品,还是他关于音乐、美术、文学方面写的散文、评论,我都收藏并细读。尤其是众人皆知的那本《傅雷家书》,在我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次阅读,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和收获。傅雷对人类所有艺术的感知和独到的见解,使我对他的才华无比敬仰。尤其是因不堪红卫兵三天四夜的批斗、殴打、凌辱,他和夫人朱梅馥在家中“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自缢壮举,如一块磐石,多年来一直堵压在我心头。
P2-5
导语
《一册清凉》是一本文字优美,意境深远的散文集。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生命的温润”“秋叶静美”以及“站立的风景”。作者并未妄言,这确是一本能让人在炎炎夏日顿觉“清凉”的册子,其恬静温和的文字仿佛将我们带入了又一个宁静美好的世外桃源。
序言
一口气读完散文集《一
册清凉》付梓清样,想说
的是,她的一切优良与美
好,都是一群鱼带来的——
是那个清晨,十几岁的主
人,双手将小鱼从河滩水
凼中捧起,小心而快速放
归旌湖的那一群生灵带来
的。是那些鱼,咕噜着嘴
,扇动着鳍,用整条绵远
河,整条沱江,整条长江
,和全部大海带来的,活
蹦乱跳着的汉字的密码。
它们不仅从水中来。也从
与水连筋牵骨的大地来,
也从与海循环往复的天空
来。
带来的这些优良与美好
,不仅是这群鱼儿得救之
后至今至未来的,也是这
群鱼儿得救之前的;不仅
属于一册散文,也属于这
册散文的作者。
这就打破了我写读后感
的陈例:只及文,不涉人
或尽量少涉人。鱼儿神一
般地,带来了文,带来了
人。这个人叫李银昭,《
一册清凉》作者。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
跟李银昭认识快二十年
了,算是老友。大概是前
年吧,我的一册小说《花
儿与手枪》,获奖金九万
元。包括银昭在内的几个
文友就撺掇我请客。时在
岁末,我想,那就办一桌
,既请了客,又团了年,
一举两得,挺好。我立即
给龙泉驿本土十来位文友
发了个短信通稿,顺便也
邀请了银昭。邀银昭.是
实了诚,诚了心的。之所
以言顺便,是估计他来不
了。作为一家报社的老总
,事务繁杂可想而知,这
年头谁愿意为吃一顿饭穿
过五六十里车海,从成都
市区到东郊龙泉驿来?他
的撺掇,估计是搞耍,哪
能当真?但来不来是他的
事,邀不邀则是我的事,
这就是江湖道义。但他来
了,真来了,准准时时,
就像一位军人与钟表的约
会——事实上银昭也的确当
过兵。当天,我拎了三四
斤珍藏了多年的散装茅台
,让服务生给银昭斟了一
小杯。在我的记忆中,银
昭是一个不抽烟,不打麻
将,不善饮酒,喜好运动
和读书的人。没想到,当
天银昭喝起酒来,一杯不
落,豪气不输左右!
跟银昭一见如故,缘于
当年他看了我一篇小散文
《大明农庄赏月记》,银
昭向我们共同的好友——小
说家刘晓双表达了对该文
的欣赏之意。干码字活儿
的人,听闻有人在背后肯
定自己的作品,自是高兴
。而当面的夸饰,基本当
不得真。至此,我一厢情
愿暗暗将他引为知己。时
断时续交往了很多年,但
纯属君子之交:一壶清茶
,一碟瓜子,聊聊文学,
侃侃三观。偶尔也在一起
吃饭,简餐,不是觥筹交
错、推杯换盏那种。银昭
虽肌肤偏黑,却有白面书
生、谦谦君子的气质。他
知书达礼,清雅脱俗,人
群里一站,自然给人玉树
临风的感觉。
除了文本与人本的互文
性,文章温度和清洁叙事
,李银昭的散文还在字里
行间蒸腾出了唯关的特质
,以及余秋雨式的登高一
呼总览全局般的慨叹与抒
情特质,囿于篇幅,对此
,不再展开。
知道了上述信息,我们
还应该知道上述一切之原
生与来处。
我以为,作者的母亲,
是作者人本与文本的源头
与根脉。给出这个判断,
不是臆测,而是作者满含
深情明明白白的告知。在
《看母亲端碗时的端庄和
享受》中,他写道:“但母
亲,却把先人们说的话里
的精髓,无声地融进了她
的血液里,融进了她的生
命里,再通过她无言的行
走和端庄,传教给了她身
后的儿孙们。”在《别如秋
叶之静美》中,他又这样
写道:“有一个人不忌讳说
死,也是因为她给了我说
死的勇气,甚至可以说,
是因为她,才有了我要循
李叔同的生命而去,探看‘
如秋叶之静美’的李叔同之
死。”此外,在《一个南瓜
的故事》等文章中,也多
有他对母亲言行的记叙、
倾慕与礼赞。
银昭的母亲是信佛礼禅
的,难不成回归绵远河的
那一群鱼的祈愿,与母亲
的祷告达成了人世间最美
好的平衡,乃至最清凉最
清洁的传递与轮回?我认
为是的。
“所有教育的目的就是获
取有关世界的知识。正如
我们所说,应特别注意获
取知识的正确启蒙方式,
这样才会有认识世界的正
确开端。……有鉴于此,教
育便意味着试图寻找严谨
的自然求知的途径。”(叔
本华《论教育》)除了母
亲的言传身教,李银昭还
接受过故乡盐亭山河的教
育,那位教民养蚕、缫丝
和织衣的嫘祖的教育。
这些教育,无不清凉,
无不清洁。
清凉与清洁,她们是近
义词,也就是有血脉联系
的近亲。
内容推荐
《一册清凉》为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四川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李银昭所著的一部散文集。李银昭的散文强调“亲历性”,即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记录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闪光时刻”,由点及面,由小见大讲述生活感悟,人生感受。《一册清凉》即收入了李银昭近年创作这种“亲历性”散文二十余篇,同时还收入他为朋友而写的几篇序言,以及参加研讨会、颁奖典礼的发言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18: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