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杰地灵新天地/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徐光寿 |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之一种。新天地,上海的“城市名片”,一个中西合璧、新旧辉映、充满故事的地方。本书分五个部分讲述了海派民居石库门的百年沧桑、渔阳里的红色印迹、星罗棋布的名人故居、旧民居的创意改造、新天地的今生未来,以小见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新天地”这个上海新十大地标建筑之一的前世今生。 作者简介 徐光寿,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上海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兼任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特邀副会长、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先后在《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等重要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陈独秀研究学术史(1919—2018)”和多项省部级项目。 目录 总序 绪言 引人入胜的上海新天地 石库门的百年沧桑 出现于租界的石库门建筑 从老式石库门到新式石库门 中西合璧、新旧辉映的建筑风格 灿烂迷人的石库门文化 渔阳里的红色印迹 三益里:聚集革命青年 成裕里:点燃信仰之光 老渔阳里:筹备建党大业 新渔阳里:培养党的干部 延庆里:入住一大代表 树德里:诞生百年大党 南昌路:中共群英出没 南昌路的名人足迹 “一条南昌路,半部民国史” 社会名流 商界巨子 文艺名家 科学会堂、南昌大楼和复兴公园 旧民居的创意改造 逐渐消失的上海石库门 精心打造城市新地标 “城市会客厅” 新天地的今生未来 全球文化地标 太平桥公园 徜徉淮海路 重游南昌路 梦回思南路 序言 总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重视历史 、研究历史、借鉴历史, 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 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 天的智慧。” 编写地方志是中华民族 的优秀文化传统,方志记 载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 史,是记述行政区域自然 、政治、经济、文化和社 会的历史与现状的最全面 、最系统的资料性文献。 近年来,上海市地方志办 公室在承担繁重的上海第 二轮新编地方志书编纂规 划的同时,积极按照地方 志“存史、育人、资政”的职 能,探索通过多种形式开 展地方志普及工作,传承 上海历史,讲好上海发展, 传播上海精彩。 2016年起,上海市地方 志办公室及下属上海通志 馆启动了“上海六千年”地方 志普及读本系列编纂工程 。2018年推出了三卷本《 上海六千年》;趁势而上 ,2019年推出了5种——《 海纳百川上海源》《浪奔 浪涌黄浦江》《潮起潮落 苏州河》《亦中亦西老城 厢》《海韵江南古名镇》 ,今年再推5种——《人杰 地灵新天地》《古韵新声 静安寺》《上海零点人民 广场》《中西邂逅徐家汇 》《璀璨明珠陆家嘴》。 依托志书的“信史”优势,地 方志普及读本采取“大家写 小书”“大学者写大众通俗读 物”的办法,特邀一批专家 学者讲述上海故事,这些 专家学者都是学问精深、 文章优美的高手,将纷繁 的历史地理写得明白晓畅 ,将复杂的历史故事写得 好看好读。 当前,正值全党、全社 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 展史学习教育之际,这套 地方志普及读本系列正可 成为“四史”学习的生动资料 。 在今年的这套书里,你 可以读到光荣伟大的中国 共产党党史。党史专家徐 光寿撰写的《人杰地灵新 天地》一书里,把中国共 产党在上海建党的一幕娓 娓道来:“1920年秋,法租 界望志路树德里的石库门 建成不久,李汉俊便随胞 兄李书城从三益里搬迁至 此……1921年7月23—30日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的六次会议在此举行。” 十分清晰地告诉读者,中 共一大召开的地址和时间 。 你也可以读到灿烂辉煌 的新中国史。城市史专家 苏智良撰写的《中西邂逅 徐家汇》一书,生动地讲 述了上海解放前后的巨大 变化。比如,他写到,肇 嘉浜原先是一条臭水浜, 两岸全是“滚地龙”,瘟疫传 染,河边常有死尸。从 1954年起,上海市人民政 府开始整治肇嘉浜,填平 了这条臭水浜,建成了一 条长3000米、宽60米的肇 嘉浜路。原来河边“滚地龙” 里的1700多户居民都住进 了新村楼房。徐家汇地区 原来是乡下,荒凉偏僻, 布满小河和农田。经过几 十年建设,尤其是改革开 放以来,这里变成了享誉 中外的徐家汇商圈——高 楼林立,人如潮涌,购销 两旺,生意兴隆。“2012年 10月,‘徐家汇源’成功获评 国家4A级景区。城市商业 中心被打造成4A级景区, 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而学者徐涛写的《古韵 新声静安寺》一书里,讲 述了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精 心培育少年儿童茁壮成长 的故事。位于延安西路上 的嘉道理爵士公馆,曾是 私人住宅。因为整幢房屋 用大理石作为建材,故而 又被称为“大理石大 厦”。“1953年,在征得嘉 道理家族同意后,时任中 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宋庆 龄于当年‘六一’儿童节,在‘ 大理石大厦’中创办了中国 最早的少年宫——中国福 利会少年宫。”“到2018年 为止,中国福利会少年宫 为2700余万少年儿童开展 了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40余万上海中小学生提 供了兴趣培训和社会实践 舞台,接待海内外宾客20 万人次……”中国福利会少 年宫培养了许多人才,画 家陈逸飞、作家陆星儿等 都曾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 学习过。 通过今年这套书,你还 可以领略浦江两岸激情澎 湃的改革开放浪潮。浦东 三十年开发开放的巨大变 化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故 事。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 的奋斗,陆家嘴建起了金 茂大厦、环球中心、上海 中心等许多摩天大楼,引 进了许多中外银行和金融 机构,建成了上海国际金 融中心。金融史专家邢建 榕、施雯在《璀璨明珠陆 家嘴》一书中写道:“如今 ,当我们乘坐着55秒内能 从一层直达118层的高速电 梯来到世界最高的360度观 光台,在‘上海之巅’感受这 座城市的无限魅力时,真 的会有一种‘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上 海高层建筑群最密集、最 具现代大都市魅力的浦东 陆家嘴,成为当仁不让的 中国改革开放和生机活力 的象征。” 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 义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上海特别是浦东新 区改革开放的实践,就是 一个有力佐证,充分证明 了邓小平关于“贫穷不是社 会主义”的论断无比正确。 这套书里更是写到了波 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发展史 。地方史专家熊月之、严 斌林在《上海零点人民广 场》一书里告诉大家人民 广场的由来。1861年,英 国人在泥城浜(今天的第 一百货前面)附近跑马圈 地,“跑马总会采取威逼利 诱的手段,以一个银圆一 亩的代价,强逼业主具结 领款”。他们强占土地扩建 跑马厅 导语 “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立足“新时代,新上海”,采取“专业学者写大众通俗读物”的方法,图文并茂地讲述上海历史的故事,也反映了上海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向读者展示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面貌。 本书作者徐光寿教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上海新天地的故事。本书富含实用的信息指南与有趣的历史故事,可以作为上海游客的手边书,也可以作为大众读者的休闲读物。 精彩页 出现于租界的石库门建筑 到了上海,不去看石库门是遗憾的。 石库门,是上海一种特有的建筑。几代上海人的青春岁月甚至全部生命,都在石库门里度过。尽管岁月老去,尽管容颜变迁,尽管迁入高楼别墅,或者远居海外,但只要谈起石库门,只要看到石库门的影像,许多人都会有一种抑止不住的激动。 在几乎整个20世纪中,身处异地的上海人每每怀念上海,其生于斯长于斯的石库门民居就是重要的对象。有人曾感叹:啊,石库门,是盛开在流年里的烟火,虽平淡但美丽,虽遥远而温馨! 说到中西合璧的石库门建筑的产生,还得从1843年上海开埠和1845年租界开辟说起。 上海开埠源自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南京条约》将上海列为五处通商口岸之一。但是,当时的上海只是隶属于江苏省松江府的上海县,虽地理位置适中、水陆交通便捷、农业物产富庶,被誉为“东南壮县”,但毕竟只是一个“县”级区划,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其他四个通商口岸相比,行政级别最低,因而列在“五口通商”之末,中英之间几乎没费什么争议就将上海划定为通商口岸。 开埠之时,位于今天黄浦区东南靠近黄浦江边的上海县城,被称为“老城厢”。除砖石结构的城墙外,老城厢内各类建筑总体上属于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虽然有人埋怨老城厢“建筑不够优秀”,但在租界出现以前,老城厢2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居住着20多万人口,也算是不小的奇迹了。 但是开埠以后,上海的城市发展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与模式,因为1845年上海出现了第一块租界——英租界,随后出现了美租界和法租界。 1845年以后,随着英、美、法等国租界的陆续开辟和不断扩张,上海城市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跨越——跨越老城厢的城墙向外发展,从而使城市内部逐渐出现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租界城区和华界城区,一新一旧。随着西方列强在华势力的增长,租界城区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畸形的繁荣,并逐渐取代原来的城市区域,成为整个上海的标志和象征。 租界的出现和拓展,带来了西式建筑风格,使中西合璧的石库门建筑的出现有了可能性。而使石库门建筑最终出现的,还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在上海及其附近地区的两次农民起义。 一次是上海城内如火如荼的小刀会起义。在苏南地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推动下,1853年至1855年,上海小刀会反清起义在老城厢爆发。小刀会迅即占领了老城厢,导致老城厢局势动荡,驱使城内华人尤其是官商向租界迁徙,致使租界原先洋人独处的局面守不住了,逐步改变了上海城市的地域结构和人口结构,华洋杂处的局面从而开始出现。 另一次是当时在大江南北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853年3月,洪秀全领导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并迅速席卷镇江、扬州等地。苏南地区政权更迭、局势动荡,不仅驱使大量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向东逃难,进入苏常乃至上海地区。他们与因小刀会起义而从老城厢迁出的官商一起,避居租界寻求庇护。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至1854年初,租界已有华人2万多人。几个月的时间里,租界里便已建造华人居住的房屋800所。 特别是1860年至1862年间,太平军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率领太平军主力东下苏常、杭州地区,前锋三度迫近上海。猛烈的战火迫使苏南和浙江一带大量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避居租界。大批难民“从长江右岸广大冲积平原上的城市和乡村中逃出来”,上海“变成了大批无家可归的中国难民的避难城”,上海租界里的华人增加到30万甚至50万人。 对此局面,英国领事、租界当局起初都持反对态度,因为这样给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比如难民乱搭棚屋,对市政管理、城市卫生都造成很大麻烦。但是,外国商人欢迎这样的局面,因为房地产生意大有可为了。 外来人口的激增,刺激了租界房产建造和租赁市场。为了安顿这批从老城厢迁徙而来的官商,更重要的是接纳从苏南、浙江一带来的富商、地主、官绅们,租界官商开始建造一批专供华人居住的民居。于是,外国商人(也包括部分华商、买办)对房地产投资几乎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他们不仅“把自己的,以及所能筹到的资金,都投资于房地产上”,甚至从他们原先从事的“正常贸易业务中抽出他们的资金,转向不动产”的投资。 在不断扩大租地建屋规模的同时,面对局势的变化,租界当局也以所谓安全问题,一面宣布中立,一面筹组武装,实行“武装中立”。这又为人口大量涌入租界提供了安全保卫,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因为产生于租界,并由西人规划、设计,也因为主要供华人居住,租售给华人,这些建筑往往是中西合璧式的。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石库门开始在上海的英租界最早出现,至今已经超过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至1999年新天地建设启动,也有一个半世纪左右。 P3-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