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蜂巢思维(群体意识如何影响你)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美)萨拉·罗斯·卡瓦纳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萨拉·罗斯·卡瓦纳(Sarah Rose Cavanagh, PhD),心理学家,美国圣母大学卓越教学中心教授、副主任。她的研究领域为情感科学,比如情绪和生活质量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情绪调节策略会如何影响幸福感。她还关注情绪调节的方式与情绪调节的效果是否能够预测心理机能的长期发展轨迹。著有《学习的火花:用情感科学激活大学课堂》(The Spark of Learning: Energizing the College Classroom with the Science of Emotion)。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呈现了一个有趣的 研究之旅,揭示了我们的社 会性。卡瓦纳天生适合做老 师,书稿的每一页都洋溢着 她对心理学的热情。无论你 想拥有更健康的科技使用习 惯,还是想与他人建立更好 的关系,或者想应对重重的 社会挑战,本书都能为你提 供精神食粮和行动智慧。 ——凯利·麦格尼格尔 (Kelly McGonigal)《自控力 》作者 卡瓦纳帮助我们理解什 么是极化和部落化誉漤这本 引人入胜的书,细致入銎描 述了我们为何会在线上线下 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行 动,并及时提供了一个视角 ,帮助我们悬崖勒马。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 (Scott Barry Kaufman)《异 想,天开》作者 卡瓦纳带着智慧和好奇 心,探讨了这样一个理念: 与其说人类是孤独的个体, 倒不如说是一个高度社会性 的物种……在对我们习以为 常的多种社交技术提出质疑 之后,她就如何在日常生活 中弥合个体与集体之间的鸿 沟,提出了明智可行的建议 ,为我们审视社交网络提供 了一个颇具启发的新视角。 ——《柯克斯书评》 目录 前言 秋季 第1章 “蜂巢思维”与社交媒体 第2章 我们的小说与我们自己 第3章 包容的门槛 冬季 第4章 社交媒体的是是非非 第5章 自我与他人 第6章 内部的敌人 第7章 社交技术的创伤 春季 第8章 行走的杏仁核 第9章 解决之道 夏季 第10章 社会性动物 第11章 教训 注释 致谢 精彩页 “蜂巢思维”与社交媒体 马萨诸塞州,迪尔菲尔德镇 在《星际迷航》(Star Trek)中,一只发着红光的机械眼睛将博格人和他们所属的物种的集体思维连在一起,这意味着不可避免的融合。在《神秘博士》(Doctor Who)中,邪恶的铬合金材质的“电脑人”通过吸收个体加入集体合作,抹除个人的倾向和欲望,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意志,以便获取主导宇宙的能力。马德琳.英格在《时间的皱纹》(A Wrinkle in Time)一书中写道,黑暗正在蔓延,带走了宇宙的光芒,这个黑暗中一个稳定跳动的心脏代表着一种单一的意识,它宣称人类不幸福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坚持过独立的、个性的生活,而不是被纳入统一的意识。 对于个体需求完全服从于群体的社会,我们的科幻作品给出了很多悲惨的警示故事。这类思维的核心前提是,为了实现成功,我们需要牺牲个体差异,所有人的思想一致,行动一致,步调一致。这种个体性与集体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存在于我们对于集体意识的认知里面。 我相信,人类对集体性根深蒂固的恐惧源于集体性所暗示的自主性的缺失,即接受我们的超社会性意味着我们将生活的方向盘交给我们意识不到的外界影响。但我们通常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态度、感受和决定的观点,也越来越令人怀疑,因为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数据表明,我们所谓有逻辑的、充满意识的自我并不总是我们行为背后的主导因素。 神经学家戴维·伊格曼在《隐藏的自我》一书中总结了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伊格曼的很多证据都与运动和感知的基础有关,但他书中真正令人兴奋的部分涉及更复杂的行为和体验。比如,在“哪位才是真正的梅尔·吉布森”一节中,他提到了这位20世纪80年代的当红演员因酒后驾车被捕的事,当时吉布森在录像中说出了一连串反犹脏话。吉布森和他的许多朋友声称,这些想法和感受与清醒而友好的吉布森完全不同,只不过是不幸的酒后胡言乱语,应该不予理会。但另一些人则援引了“酒后吐真言”这句老话,嘲笑说这是借口,认为违禁物质可以释放我们平时压抑的想法,反映我们的真实情感。然而,伊格曼认为,大脑的运作机制更像是一个存在多个竞争对手的民主系统,里面拥有多个“子系统”,也存在多个倾向,每个子系统都在特定的时间争夺控制权。酒精可能会抑制其中代表自我控制、谨言慎行的那个“子系统”,并允许代表偏见、基本欲望和自私冲动的“子系统”来控制大脑运作和人的行为。但这两个“子系统”,或者说“倾向”,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神经回路,都无法代表“你”的完整本性。 即便当谨言慎行、意图明确的一面占据上风的时候,我们的另一面仍然在影响着我们。伊格曼整理了相当多的证据,表明善意的、有社会意识的人仍然对其他种族和性别的人持有消极含蓄的联想。比如,我们在评价一个人外表的吸引力时,会受此人在评估时瞳孔大小的影响,瞳孔大小反映了它被激发或兴奋的程度。再比如,有些人的工作是去观察淘气的小鸡,分辨它们是雄性还是雌性(没错,这种工作真的存在)。刚开始,他们也无法判断小鸡性别。为了完成这份工作,他们通常站在一个经验丰富的“雌雄鉴别师”身边学习,这位鉴别师会判断他们的猜测是否准确,长期实践便催生了潜意识的辨别能力。 P3-5 导语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身处巨大的蜂巢之中。 恐惧、悲伤、爱、恨,为何都会传染? 你,是否真的拥有主宰自我的能力? 社交媒体,如何让独立的更独立,盲从的更盲从? 无论你想拥有更健康的科技使用习惯,还是想与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或者想应对重重的社会挑战,本书都能为你提供精神食粮和行动智慧。 序言 1962年6月,一个潮湿的 午后,南卡罗来纳州一家纺 织厂。夏季本是工厂最忙的 季节,每个人都在加班加点 ,而这一周压力更大,因为 有人报告说工厂里出现了一 些像螨虫一样的小虫子,可 能是一批从水路运来的布料 带来的。那个下午,一位年 轻女工忽然抱怨说,觉得自 己被虫子咬了。不久,她晕 倒了。 接下来那一周的周二, 另一个觉得遭到虫咬的女工 晕倒了。那天下午,第三个 女工也晕倒了。不久,又有 4名女工向医生报告她们感 到头晕恶心。在这所谓“流 行病”肆虐的11天内,共有 62人报告说遭到“虫咬”,出 现各种症状,并就医治疗。 他们遭虫咬的描述非常具体 详尽。一个纺织工人说:“ 我感觉有什么东西咬了我的 腿,我挠了一下,结果指甲 缝里忽然钻出来一只白色的 小虫子。我腿部乏力,还想 呕吐。”值得注意的是,虽 然这名工人回忆说是一种白 虫,但其他大多数人都说是 黑虫。 这家工厂和外部权威机 构进行了大量检测,结果只 发现了少量的小虫,还有一 些螨虫,肯定不会造成纺织 工人描述的那些症状。但这 些工人确实出现了知觉丧失 、呕吐、全身颤抖等症状。 审查现有证据之后,医生和 其他专家得出了一个惊人的 结论:工人们的这种疾病都 是他们的头脑臆想出来的。 回顾历史记录,不难发 现这样一些案例:在没有任 何具体诱因的情况下,令人 担忧的症状在人与人之间迅 速传播,从“萨勒姆巫蛊案” 到“本·拉登之痒”,莫不如 此。这种现象有一个术语, 叫“歇斯底里传染”。你可能 知道这种现象较为极端的形 式,即“集体歇斯底里”。所 有这类事件都是通过在一个 密切联系、高度封闭的群体 中传播一种未知的巨大威胁 ,从而制造出一种恐惧。比 “纺织厂虫害”距今更近的例 子是纽约一所高中一群十几 岁的女孩先后患上了“抽动 秽语综合征”,症状表现为 无意识抽搐并发出怪声。受 到影响的女孩参加了脱口秀 节目,她们的症状被上传到 了YouTube(优兔)网站, 她们的痛苦挣扎在脸书上被 公开讨论。这个案例一时备 受瞩目,法律工作者兼环保 活动人士埃琳·布罗克维奇 也专程坐飞机赶过去协助调 查。关于埃琳·布罗克维奇 ,朱莉娅·罗伯茨曾主演以 她的事迹改编、中文译名为 《永不妥协》(Erin Brockovich)的电影。但经 过详尽的检测,并没有任何 证据表明存在某种类型的毒 素,可以解释这些女孩的症 状。调查者指出,这些女孩 可能普遍存在一种心理疾病 ,这种疾病可能因社会和全 国媒体的关注而加剧。 这些病例的共同之处在 于,他们都是一个紧密联系 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物理空 间都受到了限制,他们中都 出现了“标志性”病例,从而 引发了传染。事实上,其中 许多症状,比如头晕和无意 识的肢体活动,也是严重焦 虑造成的状态。人类是高度 社会化的物种,仅仅通过观 察别人就能让自己生病,仅 仅通过意念的力量,症状就 能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 这种“歇斯底里传染”的 案例并不多见,而情感和思 想从一个身体扩散到另一个 身体、从一个头脑扩散到另 一个头脑的案例则较为常见 。人类的高度社会性是与生 俱来的。在本书中,我们将 看到这种社会性是多么根深 蒂固,我们非常容易受到别 人思想和情绪的影响。没错 ,恐慌很容易在人与人之间 传染开来,如同隆冬季节的 感冒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染 一样。从某种程度上讲,人 与人之间的思想、情绪和大 脑活动具有“同步性”。在本 书中,我们将运用心理学、 神经科学、历史学、人类学 、文学和哲学来探讨这种“ 同步性”的机制和影响。 …… 但我不仅仅是一名研究 人员,还是一名教师。从学 术生涯伊始,我就试图把更 多的时间花在课堂上,而不 是课外。在我教书的时候, 我和学生不仅仅从心理学研 究文献里面获取新发现,还 广泛涉猎任何可能给我们带 来启发的知识领域。我采用 了这种方法来撰写本书。我 们将运用相当多的心理学知 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将钻 研历史学、人类学、进化生 物学、哲学和文学。对于任 何无意的误解或过度简化, 我向这些学科的同辈道歉, 如有问题,欢迎你们在推特 (Twitter)上联系我。 我的第三个领域与第二 个相关。在过去的几年里, 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游历全 国各地,与我的教师同行探 讨如何改进我们的教学技能 。作为这项工作的一部分, 我投入了大量精力去思考一 群人(教育工作者)如何影 响其他人(学生)的思想和 情绪,以及我们作为教师如 何能够影响整个社会。这项 工作无疑塑造了我对人类社 会性的看法。与社会科学以 外的众多学科的教师一起工 作,也让我见识到了人们了 解这个世界的不同方式。 本书是一部有创造性的 非虚构类叙事性作品。根据 体裁的惯例,我稍微调整了 材料展示的方式,以增加清 晰度,提高可读性,并以更 加深思熟虑的方式凸显本书 的意义。书中的访谈并不是 按照行文的顺序进行的(虽 然只有少数被打乱了顺序) 。我将所有的访谈录音并转 录成了文字,修改了个别不 内容推荐 我们常常一起感动,一起愤怒;我们会同时爱一个人,也会同时讨厌一个人。 我们是社会动物,我们的思想、观念、对现实的感知,都直接或间接为社会所同步。每个人都像身处一个巨大的蜂巢之中,共享一种思想、一种情绪、一种观点。 这就是蜂巢思维。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是由我们所选择的群体讲述的故事塑造的。我们感知的内容,并不仅仅取决于独立的经历,还取决于我们所处的群体。我们会下意识地寻找和自己有共同品味、信仰、文化或者兴趣的群体,并乐于通过这些来定义自己。 微博、微信、脸书、推特,这些社交媒体扩大了个体与群体的关联,这既让个体能积极构建共识、带领群体共生,也让个体更易陷入极端化或阴谋论的包围,带来致命的后果。 因此,当我们只与自己选择的群体交往时,当我们所在的群体固化了我们的世界观,失去了和其他群体交流的能力时,会发生什么?我们又该怎么办? 从真实的群体暴乱到网络暴力,从群体意识的积极作用到社交媒体的各种弊端,心理学家萨拉·罗斯·卡瓦纳,用各种引人入胜的故事,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和神经学等不同学科中令人震惊的研究,全力探索蜂巢思维如何影响个体的意识、重塑我们的社交方式,以及我们如何减轻或抵消互联网时代蜂巢思维带来的负面影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