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荷兰]瑞尼·雷吉梅克 本书作者瑞尼·雷吉梅克是居住在荷兰的跨界创业者。他在20世纪80年代曾主修化学长达8年,毕业后在缅甸为路透社做过短暂的自由摄影师。 在20世纪90年代,瑞尼成为一位科技专栏作家并经常访问美国硅谷,他将硅谷源源不断的科技故事写成文字带给荷兰家乡的读者。这些文章发表在《新鹿特丹商业报》和荷兰其他知名媒体上。 1999年,他创立了Techwatch(科技观察)媒体公司,并出版了专注于欧洲高科技的商业杂志《比特和芯片》。 瑞尼同时是荷兰高科技学院(HTI)的董事总经理兼所有者。这所学院的前身是飞利浦技术培训中心(CTT),提供近百个关于集成电路、光学、机电、软件和系统等专业课程;这里的很多讲师都来自飞利浦享有盛誉的Natlab实验室和工业技术中心。 主题词 芯片,光刻机,华为,美国陷阱,芯事 目录 01 光刻机的前历史 一只奇怪的昆虫 / 002 飞利浦半导体和材料部 / 007 David Mann 公司 / 010 爱德·鲍尔 / 012 小提琴制作师 / 020 02 合法的印钞机 天生的工程师 / 027 旅行伙伴 / 033 技术文档105/71 / 035 晶圆重复曝光光刻机 / 042 美国风格 / 051 03 垂死挣扎 维姆·特罗斯特 / 056 特罗斯特的信 / 063 GCA 打出制胜牌 / 074 敲响政府的门 / 077 电动晶圆台 / 079 拯救计划 / 085 金砖做的茅房 / 096 04 达成协议 阿瑟·德尔·普拉多 / 103 五十对五十 / 109 可怕的协议 / 114 05 杠杆剥离 贾特·斯密特 / 122 欺骗 / 131 重聚 / 136 交付期限 / 140 一亿美元 / 148 从巴黎到奥伯科亨 / 155 来自地狱的公司 / 162 日本人 / 166 最初的蓝图 / 171 卡通演示 / 176 第 一条招聘广告 / 179 06 截止期限 商业计划 / 183 地标 / 193 回到Elcoma / 198 维多利亚韦斯特旅馆 / 201 蚁冢 / 204 维多利亚酒店 / 207 美国市场 / 213 如果说它周五来,那它就不会来 / 215 快!快!快赶上了 / 222 我们可以赢的 / 224 我们听见了你的话,杰瑞 / 228 AMD 公司 / 231 斯密特的发声板 / 238 紧急会议 / 245 不再狂野的怀尔德 / 251 07 花钱大王 幸福感 / 258 美国最强硬的老板 / 263 德尔·普拉多又被诱惑了 / 270 GCA 的黄昏 / 274 日本设备的可靠性 / 281 碎梦大道 / 286 接受不接受随你 / 292 80 美元和再见 / 297 08 走上正轨 胖胖的人 / 306 一贫如洗 / 310 有希望的客户 / 315 尼康的阿喀琉斯之踵 / 320 现金流变正 / 324 开启加速模式 / 331 IBM 公司 / 339 09 你追我赶 圆桌会议新老板 / 342 德国人的垄断 / 348 给IBM 的录像片 / 356 有“金手指”的工匠 / 360 日本玻璃 / 365 蔡司O-Lab / 371 靠信誉经营 / 375 想都不用想的事 / 379 10 增长 完美的团队 / 383 主人翁的价值 / 391 扫描光刻机 / 393 韩国巨头 / 402 四十大盗 / 407 拯救公司的医生 / 411 开坦克的参会者 / 416 格拉斯曼的严峻挑战 / 419 独立自主 / 428 附录 附录1 从欧洲视角看20 世纪50 年代的计算机芯片与光刻技术 / 435 附录2 David Mann 公司 / 439 附录3 20 世纪60 年代初,飞利浦Natlab 的技术微型化 / 441 附录4 光图机 / 442 附录5 电子束掩模制作机 / 445 附录6 摩尔定律与芯片设备游戏规则 / 447 附录7 合资协议:估值 / 449 附录8 合资协议:最开始的计算 / 451 附录9 对准:全局对准、裸片对准和双对准 / 452 附录10 电动晶圆台之谜 / 454 附录11 合资协议:ASM 退出时的最后声明 / 458 附录12 长冲程、短冲程电机 / 459 人物表(按字母排序) / 461 术语表 / 470 作者采访人物(2011 年—2017 年) / 473 致谢 / 476 作者后记 / 477 导语 芯片之困,如何逆风突围? 光刻机——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决定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国之重器。 ASML(阿斯麦)——全球最大的光刻机制造商,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等核心技术来源。 国际知名记者、科技作家瑞尼·雷吉梅克历经7年采访,创作完成世界上唯一一本详细记录ASML从飞利浦前身到行业之王的匠心巨著。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计算光刻研发中心主任韦亚一做序推荐,36氪、钛媒体、远川研究所、半导体行业观察联袂推荐。 如何在被“卡脖子”的芯片产业逆风突围,ASML的创业发展史值得学习和借鉴。 内容推荐 如何将一项毫无希望的研究和商业活动转变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机器和世界领先的公司? 荷兰企业ASML(阿斯麦)成功了,知名科技作家瑞尼·雷吉梅克(René Raaijmakers)在书中揭示了ASML是如何做到的。 20世纪80年代,美国光刻机巨头Perkin-Elmer和GCA在芯片光刻市场上遭到了日本竞争对手佳能和尼康的猛烈攻击。结果,美国失去了对这项关键技术长达20年的垄断地位,而这正是摩尔定律背后的驱动力。 与此同时,一家默默无闻、无足轻重的光刻机小公司在荷兰刚刚起步。这家公司就是ASML,它在今天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作为世界上很大和很赚钱的光刻机制造商,ASML取得了70%~80%的光刻市场份额,并多年来在光刻技术上一骑绝尘,将佳能和尼康远远甩在后面。 在《光刻巨人:ASML崛起之路》中,作者瑞尼·雷吉梅克带我们重返了晶圆步进光刻机的诞生地,和我们一起探索了ASML在全球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功之根源所在。作者通过回顾工程师们全力以赴超越对手的历史,生动地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使我们有机会看到孵化世界上很精密芯片制造技术背后那个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赢者通吃”和“只争金牌”,这些思想至今仍渗透在ASML的血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