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肖川教育随笔 |
分类 | |
作者 | 肖川 |
出版社 | 岳麓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肖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教育哲学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规划项目《新形势下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及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项自《大学生生命教育》课题负责人。主编多套“生命教育”系列教材和图书,是我国生命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出版《生命教育引论》《成为有信念的教师》《成为有智慧的教师》等二十多部著作。在全国各地讲座1 000多场,其中《教育的方向与方法》《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等讲座影响了无数教师。 书评(媒体评论) 书中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表现着作者追 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字里行间跳跃着自由的精灵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周作宇 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没有道德说 教,没有虚伪粉饰,更没有种种大而无当的华丽辞 藻。他的见解精辟、透明、清澈,处处渗透出人性的 诚实与温暖。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余文森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的文章篇幅虽短,但 蕴涵丰盈却又要言不烦,让人既有思想上的收益,又 能体会到作者潜在流淌的个人情感。 ——河南大学教授 王北生 寓深刻独到的思想于轻松优美的文字之中,这就 是肖川随笔的风格。《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真可谓短 文荟萃,满目华章。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郭元祥 肖川和他的文章对于中国社会的意义,也许还没 有被广大的人们所认识,他不厌其烦地诉说对于自由 与公正的追求,他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解读思想自由 的意义……在他的言说中,始终能够感受到他对于生 命的敬意和他在精神上的富足,犹如一杯热腾腾的咖 啡散发出芳香味道。 ——西南师范大学教授 靳玉乐 肖川教授的文字是绵延不绝的火种,点燃着我们 的激情与思想。 ——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副局长 孙波 后记 想大问题 写小文章 所谓大问题,就是那些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问题,比如,什么是理想的社会?为什么美国会成为世界 上最发达的国家?中国落后的原因何在?人类将面临着一 个怎样的未来? 我们的思想需要一种“问题意识”。人类思想中总有 一些“不能解答而又无法摆脱的”的问题,虽然人们没能 解决该问题,但该问题却不断地滋养着后世的思想。比 如,究竟有没有神灵?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我们是如何 认识世界的? 我们教育中的大问题包括我们究竟应该为一个怎样的 社会培养怎样的人?“理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什 么是真正的学习情境?象形文字会不会妨碍抽象思维的发 展?等等。 想大问题会使得我们超脱俗世的名缰利锁,使得我们 超越琐屑和平庸,使我们从根本上确立起对世界与人生的 态度;而写小文章能够培养我们的一种趣味,一种注重细 节、精益求精的品质,一种细致思考的习惯。 作为思想者,关注的问题大致有两类:一是人类社会 生活中永恒的问题,比如成功,比如幸福,比如公正和自 由,每一代人都需要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另一类是每一 个时代面临的独特问题,比如今天中国面临的政治民主化 的问题。对于这两类问题,我的思考都有所涉猎。我更试 图对教育领域中一些大问题作系统的思考,并用随笔的文 体表达出来,比如教育的存在形式、教育的精神元素、什 么样的人是受过教育的人等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四川教育出版社的朋友非常恳 切地希望我的作品在他们工作的出版社出版,令我心存感 激。这两家出版社都是国内出版教育图书一流的出版社, 有非常专业的出版队伍和很好的图书营销网络。只是三年 前,我和岳麓书社的丁社长有约在先。岳麓书社是出版古 籍的专业出版社,出版教育图书是对我的特别照顾和优 待。 我曾问岳麓书社发行科的易言者科长影响图书发行量 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他非常诚恳地告诉我“图书的内在 质量”,这个答案,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警醒和鞭策。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出版后,在浙江金华师范 附小、在江苏吴江盛泽小学、在翔宇教育集团、在武汉常 青第一小学、在荆州江陵中学、在深圳华侨城小学、在成 都实验小学……在许许多多的学校,他们将其作为校本培 训的教材,有许多老师写出了几十篇读后感,有着太多的 令我感动的故事。这对我也是一种激励和督促。 古人讲,“与今人相处时日短,与后人相处时日 长”,高品质的为文为学是需要一点历史的眼光的。每一 个人都不过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我能够为后人 留下点什么,这也是我经常反身自省的问题。 对于自己真正付出了心血的文字,会有一种特别的珍 惜。尽管今天出版已成为一件并不困难的事情,但对于精 心之作仍会有一种“敝帚自珍”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能够写作的人是幸福的,能够将作品付梓的人是幸福 的,我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老师能够成为这个群体中’的 一员。 感谢刘铁芳教授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他也是中国 教育学界我最为推崇的青年才俊,他作为诗化教育学的倡 导者和实践者,与我有着非常一致的追求。他用心地做着 每一件事情,他去年出版的《生命与教化》和《守望教 育》都是非常优秀的教育著作。感谢李澄女士为本书插 图,感谢岳麓书社的丁双平社长的辛勤劳作,感谢所有给 予我鼓励和帮助的亲人、师长和朋友,愿这本书能够带给 他们阅读的愉快。 肖川 2005年除夕于北京。 目录 序 自序:用一生写三本书 教育的方向 1 教育的方向与方法 2 为幸福人生奠基 3 为自由社会培养人 4 造就自主发展的人 5 受过教育的人 6 素质教育的旨趣 7 质疑“学会做人” 8 充分发掘和彰显学校教育的力量 9 以改革的精神反思课程改革 教育的真义 10 教育的隐喻 11 教育的精神元素 12 教育与时代精神 13 教育的存在形态 14 教育与信念 15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学 16 课程的意味 17 课程改革的意义 18 体育的价值 19 自由选课:人性化的制度设计 教学的智慧 20 信息、知识、经验与智慧 21 教学与交往 22 教学中交往的价值 23 开放的课堂 24 “建构知识”之意含 25 “学贵有疑”的精髓 26 想·思考·研究 27 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28 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要义 29 对历史教学的建议 教师的解放 30 教师的解放 31 祝福教师 32 名师不可仿 33 教师的五项修炼 34 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 35 培植教师的课程意识 36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37 教师成长的策略 38 写作与教学 39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文明的星空 40 我心中的毛泽东情结 41 学者的品格 42 我们为何如此平庸 43 警惕人类学上的退化 44 我所认识的张文质 45 如何培育民族精神 46 关于“革命”的断想 47 为“考研热”叫好 48 大学与中小学 49 领导与管理 50 前方的路 51 遏制“能者多捞” 语言的世界 52 词林偶拾 53 文本与阐释 54 写作的意义 55 为学不易 56 学问与人生 57 “真实”遮蔽的真实 58 “忍”的背后 59 为教师而写作 60 作家与教授 61 思想与学术 62 一本让我感到羞愧的书 心灵的阳光 63 人比月光更好 64 成功的诠释 65 幸福的意蕴 66 浪漫就是真心的爱 67 感悟人生 68 写给校长:成为卓越的领导者 69 杂感 70 幸福生活的有与无 71 身外之物与身内之物 72 歌唱是心灵的阳光 73 细节的记忆 74 给青年学生的忠告 自由的言说 75 我庆幸我是一介平民 76 我所期盼的未来 77 非典时期的日记 78 以公民的名义 79 片面之辞 80 一声叹息 81 同事之间 82 大学的真相与真义 83 说三道四 84 何以浮躁 85 学风与制度建设 书的芳香 86 书的芳香 87 读书之乐 88 在期待之中 89 课程改革:需要理论导航 90 伟大心灵的成长历程 91 为儿童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 92 让精神的旗帜在校园猎猎飘扬 93 名师带给我们的启示 94 辞书可读 95 大胆作文,谨慎出书 跋 想大问题 写小文章 附录:作者主要著作和学术演讲主题一览表 精彩页 1 教育的方向与方法 教育作为人类关注自我延续和发展的一项实践活动,涉及到两个基本的问题——方向与方法。所谓方向,就是我们的教育究竟应该为一个怎样的社会培养怎样的人。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公民区别于臣民,自由平等和充分介入社会合作是公民的基本特征。而方法更多的是一些将理想和信念化做实际行动的实践策略和操作程序。教育的方法包括用什么内容和用什么途径、策略与手段去培养我们所希望培养的人。 教育的方法固然是重要的,可教育的方向才是第一位的。如果方向错了,方法越好,越有效,就越有可能南辕北辙,越来越远离真正的目标。教育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对于教育的方法选择、使用和创造。假如你要为专制社会培养奴才,那什么样的内容最好呢?一大堆的清规戒律、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没有内在逻辑联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质疑与探索空间、脱离儿童生活经验、枯燥乏味、阴森晦涩的内容最好;用呆读死记、简单重复、机械训练、强制纪律,用轻蔑、无情打击和严厉罚惩摧毁他的自尊心,泯灭他的自信心,你能培养出一个俯首听命、惟命是从、仰人鼻息、自轻自贱的奴才。假如你要培养一个幸福生活的创造者、自由社会的建设者,你就需要带给他那些充满自由、民主、人权和科学精神的内容,有巨大的质疑、探索、修正、丰富和补充空间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内容,有内在的意义(逻辑)联系的内容,能激发起儿童学习的内在兴趣与需要的内容,更多地用探索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带给他们更多的成功的体验和发现的快乐,把所有的学习都提升到自主学习的高度——能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和自我监控,我们才有望培养出具有“自尊自重之意识、是非判断之智识、责任担当之能力、独立自主之品格”的幸福人生的创造者和民主社会的建设者。 教育的方法涉及到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育和为教师创造高品质的教育人生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怎样创设人性化的、生命化的、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怎样有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怎样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怎样有效地进行班级的组织与管理,怎样转变学习困难的学生,怎样进行发展性评价以促使所有的学生成功,等等。而在这些背后,还包括怎样创建高效率的学习型组织,怎样提升教师校园生活的品质,怎样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其中又包括怎样进行校本教研,怎样组织集体备课、说课和教学观摩,等等。 如果一个教师只有别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他才会怎么去做,而不会主动地探索一些有效的方法,那他的发展前景就很难令人乐观。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向别人学习,向别人求教,而是不能过分依赖别人。其实,有关教育的方法已经有许多好的概括和总结,比如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各种各样的评价方法、各种各样的示范课。在各种各样的《方法大全》《实用指南》中也早有收录。但任何方法都不能简单地搬用,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古人讲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强调的是精神的修养,心性的修养。否则,任何好的方法,都可能变成照猫画虎、鹦鹉学舌、邯郸学步的笑柄。实践证明,能否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能否创生有效的教育策略,能否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艺,都取决于我们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决于我们的学识的积累、眼界和追求。所以任何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都可能真正损害我们的事业,损耗我们成长的潜能,污损我们职业的内在尊严。 P2-4 导语 肖川博士的书向来是以柔和率性的,且又不乏理性与睿慧光亮的话语娓娓道出教育的本义、教学的艺术和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与共生价值。大凡听过他妙语连珠式的精彩演讲或读过他的教育随笔的老师们一定能从中深切感受到他深邃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思想。细心的读者也一定会发现,读肖川的教育学作品,我们根本无须像读别的学术著作那样,费力地在枯燥的概念堆积中艰难前行;也不像那种所谓的专家,气势咄咄逼人的强词夺理式的乏味说教。他的书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对话与享受,在清新平和的氛围之中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一道感悟了教育的智慧之魅,领略了教育的真情之美。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秉承了肖川博士一以贯之的严谨学风、睿智思考和优美文笔的创作特点,读来有如沐春风般的温暖感受。 序言 刘铁芳 初识肖川兄,是在十多年前,那时我还是学生,坐在 台下,确乎是虔心仰视着,听他关于道德教育的演讲。演 讲的具体内容记不清了,但印象深刻的是他行云流水般的 话语,从头讲到尾,几乎没有一句重复,还有他别具一格 的结束语,那次是北岛的诗《一切》: 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 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 苦难都没有泪痕/一切语言都是重复/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中/一切往事都在梦中/一切希望都带着注 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 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我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有幸进入教育学圈子里,慢慢 有机会与肖川兄相识相知,逐步感染于他旷达率真、不拘 一格的性情,胸忧天下、秉笔直书的襟怀,优美隽永、自 然睿智的文笔。肖川兄90年代初即开始用优美的文辞写作 教育随笔,十年积玉,2002年《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 由岳麓书社出版,一时洛阳纸贵,至今印数已逾10万。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学话语模式大抵是以凯洛夫教 育学话语作为基本样式的,注重的是现成学科体例,我们 的文章习惯于停留在既定的话语框架里,动辄规律原则、 方式方法、一二三四,以高高在上的理论灌输者的姿态, 强迫人接受,很少顾及接受者的细微感受,未能给他们留 下足够的想像与思考的空间。如何有效地提升教育学的品 质,正成为国内不少教育学才俊的拳拳努力的目标。这种 努力的方向多种多样,一是增加外援,积极借鉴、大量移 译国外优秀的教育理论成果;一是尝试用新的研究方法, 寻求新的视域、新的问题,展现新的教育学思路;一是加 强内功,拓展教育学的人文视界,向文史哲等相关学科借 鉴思想资源,与此同时,积极回应现实教育的重大问题, 从而把教育思考纳入人文—社会—历史多重视角之中。教 育学要赢得社会的尊重,赢得教师的信赖,惟有通过每个 教育学人的切实努力,真正提升其言说的品质。 这些年来,肖川兄所做的正是这样一种努力。也许, 在今天的现实中,我们难以更高地期待肖川教育美文的价 值,毕竟,对于积弊颇深的当前中国教育现实而言,几篇 文字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但肖川兄的教育美文的确在沉 闷多年的教育大地上四处掀起清新的波澜,甚至可以不无 夸张地说,肖川兄改变了中国数十万一线教师的教育阅读 习惯。一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竟然在两年多的时间 里印行到了十万册,这在学术著作销售不景气的今天,能 有如此佳绩,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个中原因何在?肖川兄 究竟有何魔力? 我想,其中,至少在两个方面的突破是毋庸质疑的: 一是对传统教育学社论体话语模式的超越,其真挚的性情 和精心锤炼的语言让人耳目一新,认识到原来教育学也可 以这样说话的;一是对传统教育学话语框架的突破,把教 育学的思考深深地植根于丰富、开阔的现代社会生活视野 之中,拓展了教育学的问题视野,增强了教育学对现实社 会问题、对时代问题的深层次的积极回应,而不是依葫芦 画瓢似的机械应对。更重要的是,一种对教育生活,对教 师,对教育中的生命个体的发自内心的深情眷顾。他抱定 宗旨,一门心思为教师而写作,“从具体的事件中抽象出 普通的义理,将为人处世的道理和良知融渗于日常的生 活;在理想的光辉里触摸真相,在眺望的瞳孔里考量现 实;把寻常的道德烹制成可口的美味佳肴,将习以为常的 生活点缀出诗意的灿烂”。这样,肖川兄的写作就不仅大 大地增强了教育学的可读性,及其对读者的感染力,也在 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育学话语的品质,使教育学言说并不 只是干瘪的形式,原来也可以是活泼、丰盈、灵动的,充 满对现实的温情关照。 我常常思考,文章总是写给别人看的,且不说怎样开 导别人,影响别人,总得让人看了不至于头皮发麻,两眼 无光,总得要讲点趣味。何况,教育学是直接与人关涉的 学问,是一门直接关涉着活生生人事的学科,尤其是跟活 泼的少年儿童相关更近。可怕的循环是,自己没趣,还想 方设法教导别人没趣,最后弄得真个教育都成了受教育者 尤其是儿童的苦役。那么,写作的趣味从何而来?写作的 趣味来自我们对周遭世界中的活生生的人与事的真切的理 解与关怀,这种关怀又离不开我们的深厚的文化涵养,还 有一颗平常之心。文如其人,写作的趣味归根究底是一种 文化的趣味,生活的趣味,人生的趣味。 趣味中人的肖川兄,喜歌善舞,妙语如珠,就连流行 时尚,虽不趋之有加,却能娓娓道来,“风声雨声读书 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走在大街 上平平常常的他,只要开口,就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抗 拒的吸引力,感受到一种无法拒绝的清明的智识、随意的 情性和真实的趣味。正是对世界之中活生生的、平凡的人 与事的温情关切,开放的心态,广泛的学术兴趣,通达的 学术性情,对其所认定的社会和教育理想的殷殷执著,跃 然纸上,寄予我们熟悉的汉字以优雅的魅力。 当然,我们不是为 内容推荐 本书是肖川继《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之后推出的又一本教育随笔集。收集在《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中的文章更加成熟、纯净、坦荡、平实,其中部分作品在《人民教育》的《肖川教育随笔》、《基础教育参考》的《肖川人文随笔》、《青年教师》的《肖川随笔》、《教师博览》的《肖川走笔》、《现代教育报》的《名家说书》、《中国教师》的《细语微澜》中发表,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肖川博士的文字优美、自然、含蕴丰、耐人寻味。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虽为随笔集,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时时闪耀着的思想火花;无论是在性情之下的奔放之作,还是沉静思索后的细腻笔触,读来都耐人寻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