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证言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她获得过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的几乎所有的国际文学奖和不计其数的其他奖励和荣誉,并被多伦多大学等十多所国内外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其作品已被译成30多种文字。
自从1969年,她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可以吃的女人》之后,她的作品频频获奖,这也为她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她创作的三部优秀长篇小说《女仆的故事》(1985)、《猫眼》(1988)、《别名格雷斯》(1996)曾三次获得布克奖提名,最后凭借第十部小说《盲刺客》摘得了这项最高文学奖的桂冠。
阿特伍德的影响不仅跨越了国界,也跨越了文学领域。她一直十分关注美国文化对加拿大无所不在的强大影响和加拿大日益美国化的倾向;为抗拒这种倾向,她大力支持以推进独立的加拿大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阿南西出版社,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她帮助成立了加拿大作家协会,并曾任该作协的主席,还担任过国际笔会加拿大中心的主席。此外,她在《纽约人》等多种国际知名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短篇小说、评论等;她还应邀在美、英、德、澳、俄等国朗诵和演讲,扩大加拿大的影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她开始关注另一领域——环境保护,显示了很强的生态意识,并因这方面的创作、论述和所采取的行动而获得环境保护和社会活动方面的荣誉和奖励。同时,她越来越多地介入国际政治:如反对美加自由贸易法案、为“大赦国际”组织的斗争在加拿大开辟阵地,等等。总之,在过去的约30年中,她一直以加拿大文学代言人的身份活跃在世界文坛,被列在“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位加拿大人”的第五位。
后记
总有无法被驯服的人
文|于是

2019年秋冬对玛格丽特
?阿特伍德来说是悲喜交加
的。
这一年9月10日,《使
女的故事》续作《证言》
全球发布。但就在英伦做
新书宣传时,和她相濡以
沫四十年的伴侣格雷姆?吉
布森(Graeme Gibson)
因失智而病逝。曾有记者
在文中艳羡地写道“每个女
作家都该嫁给格雷姆?吉布
森”,阿特伍德显然很赞同
——她把这句话印在了T恤
上。
这一年10月14日,她凭
借《证言》第二次荣膺布
克奖;第一次是2000年的
《盲刺客》。但不久后有
一种小范围的舆论认为,
这届布克奖看起来是双黄
蛋,实际上阿特伍德的风
头完全盖过了该奖史上第
一位非裔女作家伯纳黛特?
埃瓦里斯托(Bernardine
Evaristo)。
这一年11月18日,阿特
伍德八十岁大寿,企鹅兰
登出版社给她的生日礼物
是来自世界各地读者们的
视频寄语。
这一年,根据《使女的
故事》改编的同名电视剧
第三季上映,该剧已在这
三年里横扫艾美奖、金球
奖和(被誉为奥斯卡风向
标的)评论家选择奖。虽
然在1990年就有了同名电
影,但影响力远不及这次
葫芦网(Hulu)制作的电
视剧集。阿特伍德本人还
在第一季中客串了一位嬷
嬷,在剧中扇了奥芙弗雷
德一巴掌,明明是自己写
出来的场景,她演出时却
觉得特别恐怖。不可否认
的是:正是电视剧的成功
促动了阿特伍德动笔写续
集——电视剧推动了书籍
的销售,英文版《使女的
故事》售出了八百万余册
。之后,有观众和读者问
她:基列国到底是如何运
作的?再之后,特朗普时
代的女性主义者穿上了使
女的红袍白帽——显然这
本书已缔造、衍生出了重
要且普及的文化符号——
举牌抗议游行,她也更清
醒地意识到:在原著出版
三十多年后,世界并没有
进步太多,甚至有后退。
因而,毋宁说《证言》
是“影—视—书使女系列”数
以亿计的受众推动出来的
新作,既是历史和现实互
动的产物,也是受众和创
作者互动的产物——甚至
于“琼”这个名字也是读者们
抽丝剥茧推测的,因为在
红色感化中心提到的五个
真名中(阿尔玛、珍妮、
德罗拉丝、莫伊拉、琼)
只有琼在整本书中没有被
称呼过,换言之,她就是
第一人称的拥有者;阿特
伍德没有否认读者的这种
推断,于是,琼的名字在
电视剧版得到了正式使用

有使女的基列国在影视
化的强烈视觉感中尤其让
人难忘,不仅将原著建构
的虚拟世界具象化了,还
以集体创作的方式对原著
精神做出了更全面的阐释
——在原著作者阿特伍德
和制片人米勒(Bruce
Miller)的指导下,创作团
队发挥群智群力,填满了
既有大框架中的小缝隙,
弥补了一本书的体量所不
能完备的人物和场景细节
,塑造出性格更丰满的尼
克、丽迪亚嬷嬷、珍妮、
奥芙格伦,补全了马大信
号系统(由不同烘焙品组
成暗号)……这次非常成功
的影视化充分说明了影视
可以是原著作者梦寐以求
的一种“解读 延展”的方式
。但影视化也必定导致我
们会在阅读续作时有强烈
的代入感。所以,十五年
的间隔是必要的,让剧集
有充分的舞台细腻演绎已
有角色,而不影响到续作
的构成;更重要的是,让
新一代人物上场,让续作
关注新的命题。……
《证言》将时间轴直接
推到《使女的故事》结局
的十五年后,奥芙弗雷德
、大主教夫妇完全退出了
舞台。但有两个已为大家
所知的人物依然存在:丽
迪亚嬷嬷,以及在《使女
的故事》最后一章“史料”中
出现的R.弗雷德里克?贾德
大主教——“贾德从一开始
认为,通过女人来管理女
人,是达到生育或其他目
标的最好、最划算的办法”
——“史料”这章非常重要,
它还指明了这一点:“基列
虽然在形式上毫无疑问是
父权制的,但在实质内容
上偶尔确是母权制的。”贯
穿两本书的这两个人物是
位于基列统治阶级最高层
的。烂就是从根上烂的。
新书发布后,记者曾追
问阿特伍德书名
Testaments有何深意?她
指明了三层意思:遗言、
证词、遗命,《旧约》和
《新约》,坦白真相。
《证言》和三十五年前
的《使女的故事》具有同
样的结构:小说主体由一
个世纪以后的历史学家发
现的手写材料组成;材料
本身是以第一人称重述二
十一世纪初的基列共和国
的内幕。《证言》中最重
要的部分是由丽迪亚嬷嬷
手写的。这不出人意外,
因为只有嬷嬷还能看书写
字,基列剥夺了其他女性
的一切知识权,连超市购
物都是用图片说明的,明
令禁止女人接触语言、文
字、书本,但教学依然进
行——教的是花艺、女红
之类的内容,以及政教合
一的体制必定会灌输给下
一代的宗教意识形态;他
们会篡改、添加《圣经》
原文,不难想象,对下一
代的教育不可能是启蒙性
的,而势必是遮人耳目的
洗脑式教育。
奥芙弗雷德会在口述事
实的同时加入回忆和想象
,因而使《使女的故事》
拥有丰富性:她身为使女
受苦的同时也在自省和观
察,感受到身为大主教、
主教夫人、马大和守卫的
各种人的压抑和凄楚;她
既是“行走的子宫”,同时也
目录
第一章·雕像
第二章·珍稀的花朵
第三章·圣歌
第四章·寻衣猎犬
第五章·货车
第六章·六死掉
第七章·体育馆
第八章·卡纳芬
第九章·感恩牢
第十章·春绿色
第十一章·粗布衣
第十二章·舒毯
第十三章·修枝剪
第十四章·阿杜瓦堂
第十五章·狐狸和猫
第十六章·珍珠女孩
第十七章· 的牙齿
第十八章·阅览室
第十九章·书房
第二十章·血缘
第二十一章·狂跳
第二十二章·当胸一拳
第二十三章·高墙
第二十四章·内莉·J.班克斯
第二十五章·醒来
第二十六章·登陆
第二十七章·辞别
第十三届研讨会
鸣谢
译后记
精彩页
23
我再醒来时已是清晨。我不知道几点钟了。要是睡过头了,上学会迟到吗?然后我想起来了:不用去学校了。我再也不用回到那所学校了,我知道的所有地方都不用再去了。
我躺在卡纳芬的某间卧室里,盖着白色羽绒被,还穿着T恤和打底裤袜,但没穿袜子和鞋子。卧室里有一扇窗,百叶窗是拉合的。我小心地起身。我看到枕头上有些红色,但那只是昨天的大红唇膏留下的印子。我不觉得恶心和头晕了,但很迷糊。我从上到下抓了抓头皮,拉扯了一下头发。只要我头痛,梅兰妮就会叫我扯一扯头发,那会加速脑部血液流通。她说,所以尼尔才那么做。
我站起来后,感觉更清醒了。我在一整面墙镜里照了照自己。我不是前一天的那个人了,虽然看起来很像。我打开门,光着脚,沿着走廊走到厨房。
埃达不在厨房里。她坐在客厅的一把安乐椅上,手捧咖啡杯。坐在沙发上的是我们走进圣怀会边门后见过的那个男人。
“你醒啦。”埃达说。成年人总是陈述明显的事实——梅兰妮也会对我说你醒啦,好像睡醒是了不起的大事情——我失望地发现埃达在这一点上也不例外。
我看着那男人,他也看着我。他穿着黑色牛仔裤、凉鞋和灰色T恤,胸前印着两个词,一根手指即fuck you(去你妈的)的含蓄说法。,还戴着一顶蓝鸟队的棒球帽。我揣测着他知不知道自己T恤上的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应该有五十岁了,但头发依然很黑很浓,所以也可能要年轻一点。他的脸就像起皱的皮革,一侧脸颊上方有道伤疤。他对我微笑,露出白牙齿,但左边少了颗臼齿。像这样少了颗大牙会让一个人登时有了非法之徒的气质。
埃达朝这个男人努了努下巴:“你记得以利亚吧,圣怀会的。尼尔的朋友。他是来帮我们的。厨房里有麦片。”
“你吃完了我们可以聊聊。”以利亚说。
麦片是我喜欢的类型:圆圈型,豆类制。我端着碗走进客厅,坐在另一把安乐椅里,等着他们开聊。
但他们两个都没有开口。他们对视了一眼。我试探性地吃了两勺,以免我的胃还会不舒服。我只能听见自己咀嚼圆圈麦片的声音。
“长话短说,还是短话长说?”以利亚问。
“长话短说。”埃达说。
“行,”他说完就直视我,“昨天不是你的生日。”
我吓了一跳。“是的,”我说,“五月一日。我满十六。”
“实际上,你还有四个月才满十六岁。”以利亚说。
你怎么能证明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肯定有出生证明之类的文书,但梅兰妮把它搁哪儿呢?“我的保健卡上写着呢。我的生日。”我说。
“再接再厉。”埃达对以利亚说。他低头看着地毯。
“梅兰妮和尼尔不是你的父母。”他说。
“他们当然是!”我说,“你干吗这么说?”我感到泪水涌上了眼眶。又有一个空洞在现实世界裂开了:尼尔和梅兰妮在褪色,在变形。我意识到自己并不怎么了解他们,也不清楚他们的过去。他们没有谈过以前的事,我也没问。大家都不会去追问父母的事——他们各自的往事,不是吗?
“我明白这会让你很苦恼,”以利亚说,“但这很重要,所以我要再说一遍。尼尔和梅兰妮不是你的父母。很抱歉,说得这么唐突,但我们的时间不多。”
“那他们是谁?”我说。我在眨眼睛。有一滴眼泪滑出来了;我把它抹掉。
“不是你的亲戚,”他说,“为了安全起见,你还是个婴儿时就被安排在他们身边了。”
“这不可能是真的。”我说。但我已经没刚才那样坚定了。
“是应该早点告诉你的,”埃达说,“他们不想让你有烦恼。他们本来打算昨天告诉你的……”她没往下说,抿起了嘴。关于梅兰妮的死,她一直沉默不提,好像她们根本不是朋友,但现在我看出来了,她真心很难过。这让我更喜欢她了。
“他们的部分职责是保护你,保证你的人身安全,”以利亚说,“我很抱歉要由我来告诉你。”
这屋子里有新家具的气味,但我可以闻到更重的味道:汗津津的、壮实的以利亚散发出的自助洗衣房的肥皂味。有机洗衣皂。梅兰妮用的那种。以前用的。“那么,他们究竟是谁?”我轻声问道。
“尼尔和梅兰妮是非常宝贵、经验丰富的成员……”
“不,”我说,“另外的父母。我的亲生父母。他们是谁?他们也死了吗?”
“我再去倒点咖啡。”埃达说着,起身进了厨房。
“他们还活着,”以利亚说,“至少昨天还活着。”
我瞪着他看。我在想他是不是在撒谎,但他为什么要撒这种谎呢?如果他要编个故事出来,显然可以编出更好的谎言。“我全都不相信,”我说,“我甚至不知道你干吗要说这些。”
埃达拿着一杯咖啡回来了,她说谁想喝就自己去倒,还说我也许需要一点时间把所有事情想明白。
什么事情?有什么好想的?我父母被杀害了,但他们不是我的亲生父母,而是奉命上岗替代他们的另一组父母。
“什么事情?”我说,“我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法想。”
“你想知道什么?”以利亚用慈悲但疲惫的声音问道。
“怎么会发生这种事的?”我问,“我的亲生…
导语
《证言》是《使女的故事》的续集,小说背景设置在前作结尾的十五年后,以三个不同的女性视角讲述使女们在原作结束后的命运。小说的灵感来源是剧集播出后观众关于基列国内部运作情况的提问,以及我们当下所处的世界。
内容推荐
《证言》将时间轴直接推到《使女的故事》结局的十五年后,奥芙弗雷德、大主教夫妇完全退出了舞台。但有两个已为大家所知的人物依然存在:丽迪亚嬷嬷,以及在《使女的故事》最后一章“史料”中出现的R.弗雷德里克·贾德大主教——“贾德从一开始认为,通过女人来管理女人,是达到生育或其他目标的最好、最划算的办法”——“史料”这章非常重要,它还指明了这一点:“基列虽然在形式上毫无疑问是父权制的,但在实质内容上偶尔确是母权制的。”贯穿两本书的这两个人物是位于基列统治阶级最高层的。烂就是从根上烂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