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邓稼先(腾空而起的蘑菇云)/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中华人物故事汇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王丽丽 |
出版社 | 接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王丽丽,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新闻学硕士。现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日报社编辑、记者。已出版传记《追随智者》和少年小说《别叫我小海》等作品。参与撰写了《共和国检察人物》《检察生涯》等书,并为《铸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纪实》等专题片撰稿。八次获得中国人大新闻奖,被评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优秀检察青年、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目录 写给小读者的话 胡同里的淘气娃 面壁到天黑 撕碎日军纸旗 到大后方去 同学的救命之恩 回到北平 “我学成一定回来” 骑车故地重游 命运大转折 “这也不能说” 养花和物理有什么关系 神奇补课法 草稿纸从地板堆到天花板 数值不一样 加工第一颗原子弹的材料 试验前的最后阶段 罗布泊升起蘑菇云 谁的工资高谁请客 寻找核弹的下落 三进弹坑区 焦急地等待着 永别了,罗布泊 “比你的生命还重要” “您有富余票吗?” “你的血流尽了!” 精彩页 胡同里的淘气娃 北平,美在雪季,也美在早春四月。 四月的北平,空气温润,春风拂面,紫丁香浓郁的香气在城中心丰盛胡同的上空弥漫着。 隔着质朴的灰色栅栏院墙,望见这一座四合院的庭院里,满树的紫丁香正开得热烈。它们一簇簇相互依偎,灿若紫霞,芳香四溢。 从这宁静又芬芳的庭院里,传来了孩童的琅琅读书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稚嫩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节奏,让人感觉到,生活在院墙里面的这一家人,一定过着十分温馨幸福的日子。 祖籍安徽的邓稼先,孩童时代几乎全是在这座四合院里度过的。 邓稼先出生在安徽怀宁县铁砚山房,八个月大时,他被父母抱到了这里。父亲邓以蛰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被誉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与著名美学家宗白华一起被称为“南宗北邓”。邓以蛰为儿子取名“稼先”,意味深长。《说文解字》中说:“稼,禾之秀实为稼,茎节为禾。…‘稼先”一名,寄托着父亲对儿子早早地秀实和成熟,成为造福民众之沧海一粟的期待。 邓稼先五岁时,父亲把他送到武定侯小学读一年级,这所小学离家很近。每到春夏,邓稼先放了学,总喜欢坐到院子里的躺椅上,享受龙爪槐的阴凉和丁香花的芬芳。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邓稼先在躺椅上眯起了眼睛,这一首诗飞入他的脑海。他一边吟诵,一边享受着放学归来的放松,直到父亲喊他:“稼儿,去陆老先生家读书了!”这个小小的孩子才从躺椅上起身,跑向陆老先生府上。 学习效果怎么样?父亲常常叫邓稼先过来考试。一天,邓稼先穿着齐地长袍正在父亲的书房里面背诵《论语》,父亲的好友张奚若教授登门了。这位政治学教授紧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社会潮流,对孩子背诵古书不以为然,顺口说道:“现在什么时候了,你还让孩子背这些东西?”而父亲回答说:“我不过是让小孩子知道一下我们中国的文化里都有什么东西,这有好处!”父亲是要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在心里印上两个字——中国。 父亲邓以蛰曾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是位国学深厚、学贯中西的学者,他的教育理念自然也是兼收并蓄的。他安排小小的邓稼先既学四书五经,又读外国文学名著,还亲自教他英文。 邓稼先是胡同里学习任务最重的孩子,父亲对他的学业抓得很紧,但他不是书呆子。他和那些普通人家的小伙伴玩得昏天黑地,不亦乐乎,那个年代男孩子们沉迷的游戏,他样样精通。 男孩子们趴在地上,围在一起,只听“围城”里面不断传来简短而急促的指挥声:“没对准。”“没对准。”“好了好了,就这个角度。”……这个游戏叫作“弹玻璃球”(简称弹球),在北平十分流行,甚至一些二三十岁的青年人也会凑过来一比高下。而怎样算赢了呢?几个小伙伴先在地上挖一个小坑,然后轮流弹玻璃球,谁的玻璃球最先进坑,就算谁赢。邓稼先的球技很不错,是常胜将军。 邓稼先不只是在弹球方面是常胜将军,放风筝、抖空竹,也都比伙伴们技高一筹。 “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邓稼先一边动作潇洒地抖着空竹,一边吟诵这首七言诗,十分享受。 邓稼先和小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经常忘记了时间,等天完全黑了才想到该回家了。 表面上的脏还好说,手指缝里怎么也刷不干净。“你这双小手明早可怎么吃饭啊?”在灯下,妈妈一边用小毛刷帮邓稼先清洗黑乎乎的脏手,一边教训儿子,“以后再不能弄这么脏了!” 邓稼先把头埋进妈妈的怀里,向妈妈撒娇,还向妈妈介绍他今天发现的新玩法。妈妈也就不再责怪他了,只是很心疼他的手,拿来了蛤蜊油,为他涂上厚厚一层。 父亲虽然在学业上对邓稼先严格要求,但他秉持开明教育的理念,不守旧,也从不用死规矩束缚孩子们的天性。他去国外访学时,有一段时间无法亲自教养几个子女,就给妻子写信,信中详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我们是小孩子的亲爱的父母,并不是他们的阎王。” 在这样的家庭里,邓稼先的天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他的童年快乐而自由。 P1-6 导语 国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用充满浓郁童趣的美文,描述了邓稼先成长过程中的感人细节、丰富的心灵世界和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闪光的足迹。 这是一本通过美文来解读平凡而伟大的人物精神密码的书籍。 先锋人物的杰出品质,传递给青少年读者昂扬向上的生命力量。 序言 亲爱的小读者,一九 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下午, 发生了一件大事。在新疆 罗布泊,一座铁塔静静矗 立着。“九、八、七、六 、五、四、三、二、一, 起爆!”中国第一颗原子 弹爆炸成功,发出巨大的 轰鸣声,蘑菇状烟云升起 。看到了蘑菇云,就证明 中国的核试验成功了! 在场的人们兴奋不已 ,几千里之外的周恩来总 理也一直手举电话,等待 着这个时刻。他兴奋地说 :“我代表毛主席、党中 央向你们表示祝贺!” 这里的“你们”,是背靠 祖国的一支科学家团队, 领队人之一就是本书主人 公邓稼先。 邓稼先读中学时就能 阅读英文原著,后来在美 国普渡大学取得物理学博 士学位。回国后接到核试 验任务的他,坚定地说: “做好了这件事,就是为 它死了也值得。”他还是“ 十分好爸爸”,喜欢吃糖 的小馋猫……他是一个有 趣的人。小读者们,快翻 开这本书看看吧! 内容推荐 他从小爱读书——五岁时,就把《论语》《诗经》背得滚瓜烂熟。 他少时爱求索——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他赴美留学,取得博士学位九天后,响应召唤回到祖国。 他志向远大——面对组织重托,他没有丝毫犹豫,隐姓埋各二十八年潜心研制原子弹和氢弹。“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说:“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他功勋卓著——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理论方案的主要设计者。为了让祖国更加强大,邓稼先将毕生精力无私奉献给了祖国的核武器事业,把我国国防自卫武器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在我国核武器事业上是一位领跑者,是一个大写的人。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的骄傲!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