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加入共和党,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
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王安石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梁启超 |
出版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加入共和党,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 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书评(媒体评论) 看惯了近世国家注重财政的趋势,不觉王安石的 可怪了,懂得了近世社会主义的政策,自然不能不佩 服王安石的见解和魄力了。 ——胡适 在我们之前九百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 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 他地方提出。这种扩张性的眼界与传统的看法不同, 当时人的眼光将一切视为不能改变的定数。因此王安 石与现代读者近,而反与他同时代人物远。 ——黄仁宇 目录 第一章 叙论 第二章 荆公之时代(上) 第三章 荆公之时代(下) 第四章 荆公之略传 第五章 执政前之荆公(上) 第六章 执政前之荆公(中) 第七章 执政前之荆公(下) 第八章 荆公与神宗 第九章 荆公之政术(一) 第十章 荆公之政术(二) 第十一章 荆公之政术(三) 第十二章 荆公之政术(四) 第十三章 荆公之武功 第十四章 罢政后之荆公 第十五章 新政之成绩 第十六章 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上) 第十七章 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下) 第十八章 荆公之用人及交友 第十九章 荆公之家庭 第二十章 荆公之学术 第二十一章 荆公之文学(上) 第二十二章 荆公之文学(下) 精彩页 第一章 叙论 国史氏曰:甚矣,知人论世之不易易也。以余所见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其见废者,又大率皆有合于政治之原理,至今东西诸国行之而有效者也。呜呼!皋夔伊周,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祀,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 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泰西乡原之史家,其论克林威尔也,曰乱臣、曰贼子、曰奸险、曰凶残、曰迷信、曰发狂、曰专制者、曰伪善者,万喙同声,牢不可破者殆百年,顾及今而是非大白矣。英国国会先哲画像数百通,其裒然首座者,则克林威尔也。而我国民之于荆公则何如?吠影吠声以丑诋之,举无以异于元祐绍兴之时。其有誉之者,不过赏其文辞;稍进者,亦不过嘉其勇于任事,而于其事业之宏远而伟大,莫或见及,而其高尚之人格,则益如良璞之霾于深矿,永劫莫发其光晶也。呜呼!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 曾文正谓宋儒宽于责小人而严于责君子,呜呼!岂惟宋儒?盖此毒深中于社会,迄今而日加甚焉。孟子恶求全之毁。求全云者,于善之中必求其不善者云尔,然且恶之,从未有尽没其善而虚构无何有之恶以相诬蔑者,其有之,则自宋儒之诋荆公始也。夫中国人民,以保守为天性,遵无动为大之教,其于荆公之赫然设施,相率惊骇而沮之,良不足为怪。顾政见自政见,而人格自人格也。独奈何以政见之不合,党同伐异,莫能相胜,乃架虚辞以蔑人私德,此村妪相谇之穷技,而不意其出于贤士大夫也,遂养成千年来不黑不白不痛不痒之世界,使光明俊伟之人,无以自存于社会,而举世以学乡原相劝勉。呜呼!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长恸也。 吾今欲为荆公作传,而有最窘余者一事焉,曰:《宋史》之不足信是也。《宋史》之不足信,非吾一人私言,有先我言之者数君子焉。数君子者,其于荆公可谓空谷之足音,而其言宜若可以取信于天下,又孟子所谓污不至阿其所好者也,今首录之以志窃比之诚。 陆象山先生(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曰: (前略)昭陵之日,使还献书,指陈时事,剖悉弊端,枝叶扶疏,往往切当。公畴昔之学问,熙宁之事业,举不遁乎使还之书;而排公者,或谓容悦,或谓迎合,或谓变其所守,或谓乖其所学,是尚得为知公者乎?英迈特往,不屑于流俗声色利达之习。介然无毫毛得以入于其心。洁白之操,寒于冰霜,公之质也。扫俗学之凡陋,振弊法之因循,道术必为孔孟,勋绩必为伊周,公之志也。不期人之知,而声光烨奕,一时钜公名贤,为之左次。公之得此,岂偶然哉?用逢其时,君不世出,学焉而后臣之,无愧成汤高宗,公之得君,可谓专矣。新法之议,举朝□哗,行之未几,天下恂恂。公方秉执周礼,精白言之,自信所学,确乎不疑。君子力争,继之以去;小人投机,密赞其决。忠朴屏伏,佥狡得志,曾不为悟,公之蔽也。熙宁排公者,大抵极诋訾之言,而不折之以至理,平者未一二,而激者居八九。上不足以取信于裕陵,下不足以解公之蔽,反以固其意成其事。新法之罪,诸君子固分之矣。元祐大臣,一切更张,岂所谓无偏无党者哉?所贵乎玉者,瑕瑜不相掩也。古之信史,直书其事,是非善恶,靡不毕见;劝惩鉴戒,后世所赖。抑扬损益,以附己好恶,用失情实,小人得以借口而激怒,岂所望于君子哉?(中略)近世学者,雷同一律,发言盈廷,又岂善学前辈者哉?公世居临川,罢政徙于金陵。宣和间故庐邱墟,乡人属县,立祠其上,绍兴初常加葺焉,逮今余四十年,隳圮已甚,过者咨叹。今怪力之祠,绵绵不绝,而公以盖世之英,绝俗之操,山川炳灵,殆不世有,其庙貌不严,邦人无所致敬,无乃议论之不公,人心之畏疑,使至是耶!?(后略) P1-4 导语 读懂王安石,读懂古代中国! 吴晓波说“在经济史,乃至整部国史上,王安石变法都是一个转折点,在变法之前是一个中国,变法以后是另外一个中国”。王安石为提升国力对帝国进行整体配套性改革,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举等各领域,其广度和深度,都是古代社会改革的巅峰。读懂王安石,就能读懂古代中国。 一语道破宋代“国富民穷”的实质,改革进入“深水区”后不能不借鉴的经典! 梁启超纪念馆监制! 纪念胡耀邦诞辰一百周年! 国学大师梁启超,倾情解读北宋改革者、争议千年的政治家王安石。 序言 自余初知学,即服膺王荆公,欲为作传也有年,牵于 他业,未克就。顷修国史至宋代,欲考熙丰新法之真相, 穷极其原因结果,鉴其利害得失,以为知来视往之资。而 调诸先史,则漏略芜杂,莫知其纪,重以入主出奴,谩辞 溢恶,虚构事实,所在矛盾。于是发愤取《临川文集》, 再四究索,佐以宋人文集笔记数十种,以与宋史诸传相参 证;其数百年来哲人硕学之言论足资征信者,籀而读之, 亦得十数家。钩稽甲乙,衡量是非,然后叹吾畴昔自谓能 知荆公、能尊荆公者,无以异于酌潢潦之水,而以为知海 ;睹瓮牖之明,而以为知天也。而流俗之诋□荆公、污蔑 荆公者,益无以异于斥鹦之笑鹏、蚍蜉之撼树也。不揣寡 陋,奋笔以成此编,非欲为过去历史翻一场公案,凡以示 伟人之模范,庶几百世之下有闻而兴起者乎,则区区搜讨 之勤为不虚。新会梁启超。 内容推荐 历史上,没有比王安石更孤独的了。 他一生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一直干到宰执。他“在朝不蓄势,在野不蓄钱”,品格高洁。他有勇气,有担当,敢于打破陈规陋习,甚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他临危受命,以激进的国家主义为理想,对帝国进行了一次整体配套性的体制改革,却最终无法打破历史的闭环。吴晓波甚至认为,中国走向闭关锁国,正是因为王安石的变法失败。 梁启超详细论述了王安石的时代及其思想成长轨迹、执政前后的活动、变法内容、成绩及失败等几个方面,以敏锐的学者眼光、严谨的史家笔法,引证史料,并以近代欧美政治为参照,透彻分析了王安石新法的成败得失,力图还原王安石的真实面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