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上海浦东干部
学院开班讲管子。每月一
次,每次两天,共讲十天
。学员反应热烈,认为“管
子”实为千年之前的天下第
一奇书,对当今时代之为
人处世仍有借鉴作用,并
希望让更多人分享。上海
人民出版社邵敏兄和舒光
浩兄亦热情鼓励,并请人
将录音整理成一文。孔军
、廉世俊、王云、刘军杰
、程子龙、冒瑾辉和张建
果等同学在忙碌的工作之
余,帮我校对录音稿,在
此深表感谢!
本书综合了诸多前辈和
同行学者的研究成果,但
因属讲稿,而非学术著作
,故不一一标明出处,在
此一并表示感谢!
魏承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管子解读(领导的智慧)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魏承思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后记 2012年在上海浦东干部 学院开班讲管子。每月一 次,每次两天,共讲十天 。学员反应热烈,认为“管 子”实为千年之前的天下第 一奇书,对当今时代之为 人处世仍有借鉴作用,并 希望让更多人分享。上海 人民出版社邵敏兄和舒光 浩兄亦热情鼓励,并请人 将录音整理成一文。孔军 、廉世俊、王云、刘军杰 、程子龙、冒瑾辉和张建 果等同学在忙碌的工作之 余,帮我校对录音稿,在 此深表感谢! 本书综合了诸多前辈和 同行学者的研究成果,但 因属讲稿,而非学术著作 ,故不一一标明出处,在 此一并表示感谢! 魏承思 目录 缘起 第一讲 王霸奇书《管子》 1.《管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2.《管子》的作者究竟是谁 3.为什么后人怀疑管仲作《管子》 4.《管子》的成书年代 5.管子到底算哪个学派 6.为什么读《管子》 7.《管子》之学体用兼备 8.为什么说《管子》难读 9.如何挑选《管子》版本 10.怎样读《管子》 11.管仲称得上“三不朽” 12.交友、识人和用人 13.给自己的人生定位 14.人本主义的先行者 15.齐桓公尊王攘夷的霸业 16.孔子论管仲 17.领袖需要的素质 18.齐桓公之死 第二讲 《管子》体用兼备的政治哲学 19.管子之道 20.无为而制窍 21.如何得到智慧 22.虚心才能有大智慧 23.道、德和理 24.义、礼和法 25.说出来的不是道 26.管子的圣王之道 27.势是个什么东西 28.法家论“势” 29.不扰民、不折腾 30.用人要用怎样的人 31.管子首创“胡萝卜加大棒” 32.得道者得天下 33.以道控势 34.行道贵在慎重 第三讲 《管子》的养生之道 35.养生和养身 36.长生、长心和长德 37.养生从气人手 38.精气就是道 39.心形统一于精气 40.修心静意聚精气 41.心形双修 42.形德交养 43.要有敬畏之心 44.如何修治你的心 45.养浩然之气 46.善气迎人 47.如何得到精气 48.内心和谐有利长寿 49.饮食之道 50.管理好你的情绪 第四讲 《管子》的处世之道 51.管子的静因之道 52.放下成见,放空欲望 53.静观其变 54.君逸臣劳,各守其责 55.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56.如何处乱世 57.做人要低调 58.制怒 …… 第九讲 《管子》的轻重之法 126.经济政策要通权达变 127.立字当头,让利于民 128.稳中求变,随机应变 129.吸引外资,引进人才 130.让好人先富起来 131.因时而异,因地制宜 132.鼓励消费刺激经济 133.反对鼓励消费的办法 134.管子最早提出级差地租 135.两千年前的统计学 136.经济中的社会问题 137.经济活动要讲谋略 138.两千年前的商战 第十讲 《管子》的阴阳五行思想 139.阴阳五行和传统文化 140.阴阳和五行的起源 141.阴阳和五行的合流 142.阴阳五行家 143.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144.儒术的方士化 145.《管子》的阴阳五行思想 146.《管子》的历法 147.什么是“五和时节” 148.古人的婚礼 149.齐桓公九会诸侯 150.《管子》的军事思想 附录 表1:五行大系 表2:方位图 表3:三十时节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页 《管子》的作者,题名为春秋齐国的名相管仲。《管子》在汉朝以前一直流传,是社会上的流行读物,“畅销书”。到了西汉后期,有个贵族叫刘向(约前77年一前6年),重新整理了当时流传下来的《管子》。刘向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成帝时,他受命整理古书近二十年,未完成的工作由儿子刘歆续成。刘向整理的古籍包括儒家经典、诸子百家著作和诗赋,撰成《别录》。其后,刘歆以《别录》为基础撰成《七略》,这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刘向、刘歆父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很大。其实,很多文化事业是有钱人做的。因为他们不需要为谋生而辛苦奔忙,可以做一些文化事业,但同时也要他们肯做,有社会责任。 当时流传的《管子》有564篇,刘向删除了其中重复的478篇。为什么有那么多重复的篇章要了解一部古代经典一定要有“史”的概念,回到那个时代去体验,不能用今天的思维去看。否则,就会闹笑话。所以我觉得南老师讲的“经史合参”很有道理。没有史的功底,经是读不通的;没有经的功底,史也是无法正确认识的。你要回到那个时代去。为什么说当时的《管子》564篇有478篇是重复的呢?那时候,纸张还没有发明,都是互相传抄,写在丝帛上,或刻在木简、竹简上,不可能有统一的版本广泛流通。在传抄过程中多一篇或少一篇是很可能的。所以刘向校书必须搜集尽可能多的版本,以免缺漏。他能够搜集到564篇已经很不容易了,最后删定86篇。到今天为止又散失了10篇,还存76篇。这留下来的76篇共16万字,是《论语》的十倍,老子《道德经》的三十多倍,可以说是先秦时期规模最宏大的一部单本的学术著作。 到了晚近时期,有些学者说《管子》是一部大杂烩。实际上。《管子》是经过精心安排的:若干篇文章成一组,共分成八组。它的结构是很有系统的。第一组《经言》共9篇文章;第二组《外言》共8篇;《内言》7篇;《短语》17篇;《区言》5篇;《杂篇》10篇:《管子解》4篇;《管子轻重》16篇。 《经言》是什么?了解古籍的人都知道,称得上是“经”的古书,一般是某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教令,或是他自己写的;或是由他亲口讲出来,学生记载的。儒家是这样,道家是这样,佛教也是这样。释迦牟尼讲的叫做“经”,他的弟子或后人讲的都叫做“论”。根据刘向的分类,把这9篇定为“经言”,说明这都是管仲自己写的;或者由他说出来,弟子们记载的,应该是管仲原创的内容。所以说,《经言》是全书的纲领,分别阐述了管子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对政治、经济、军事、法治、伦理道德等领域的主张。其余的篇章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阐发详述管子思想的。 《外言》是用来辅经的,是对9篇《经言》做进一步的说明和发讲挥,或补充一些资料。这8篇文章是《经言》的重要引申,跟《经薯言》的思想相去不远。接下来是《内言》,这里的《内言》和《外言》喜不要跟《庄子》的《内篇》和《外篇》混淆。《庄子》的《内篇》基本上是庄子本身的思想,外篇是弟子以及后人发挥庄子的思想。但是《管子》的《内言》和《外言》不是这个概念。《管子》除了《经言》之外,其他都是“外篇”。《内言》的“内”意思是藏于宫内,不公之于外,所谓‘‘内言不出于阃”。《内言》7篇保存了管仲治国的事迹和经验,提供给治国的君臣做借鉴,一般老百姓、士大夫是不必知道的,所以叫做“内言”。《内言》应该是出于国家档案。为什么这么说呢?《内言》的《小匡》和《国语》的《齐语》对照一下就会发现,不但内容差不多,连文字也差不多,相信《国语》取材于《小匡》。《国语》取材于战国时期各国档案,这是历来公认的。 P7-9 导语 管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 、军事家、道法家。集中体现于《管子》一书。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 《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汉初有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余10篇仅存目录。包括儒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其中以黄老道家著作最多,其次法家著作18篇,其余各家杂之,其中的法家思想是道家影响下的法家思维。 序言 缘起 十多年前,南怀瑾在香 港,现代管理学大师、《 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 吉第一次去见南老师,他 问:“我想了解中国传统文 化,应该读些什么书?”南 老师推荐了三本书:《论 语》《中庸》和《管子》 ,说:“前两本书不但是个 人内在修养及立身处世的 宝典,并且包含了最高的 管理哲学和政治哲学。至 于《管子》,则记述了管 仲形而上的哲学思想以及 形而下的用世及治国理念 和实际措施。”就是说,《 管子》不但有形而上的部 分,也有形而下的部分。 所谓形而上者,古代也称 为“道”“体”或“本”,相当于 今天我们讲的哲学思想。 相对应的,所谓形而下者 ,古代称为“器”“用”或“末” ,就是有可操作性的、可 以学以致用的。不过,我 想,彼得不可能看得懂, 因为《管子》这本书实在 很难读懂。别说外国人, 就连今天的中国人,基本 上也都看不懂。但《管子 》也并不是不可读懂。如 果你愿意花时间看上个五 六遍,也是可以弄懂的。 只是现在的读书人都太浮 躁,拿起书来一看发现太 难,也不愿意去查字典, 不愿意一个字一个词地去 弄懂,于是就扔在一边。 我喜欢《管子》这部书, 它可谓是“天下第管子解读 :领导的智慧一奇书”。深 入去看了,你就会发现: 其实,我们今天受它的影 响非常大。我们经常挂在 嘴边的口号,例如“以人为 本”“依法治国”“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仓廪实则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辱”,都出 自《管子》。我们现在金 字塔形的行政架构,从中 央到社区(清朝和民国时 代叫保甲)都源于《管子 》。我们现在的经济制度 ,国家控制货币发行,实 行食盐专卖,首创者就是 《管子》。可见《管子》 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 各方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 几年前,太湖大学堂要 办“经史合参”班的时候,我 提出讲《资治通鉴》或《 管子》,有两个选择。南 老师最后定夺讲《资治通 鉴》。因为《管子》太难 了,恐怕一般人读不下去 。此后,好几个同学一直 跟我提,什么时候讲讲《 管子》吧。我说眼睛开刀 后,不能多看书,恐怕不 行了。后来戴先生去印了 大字本的线装书,厚厚一 大部,背到香港来送给我 ,令我非常感动,承诺等 视力恢复一点,我一定讲 。这就是这个讲习班的缘 起。现在,要在国内找一 个愿意如此系统地讲《管 子》的人,恐怕不太多。 因为现在的人不大愿意为 了讲一堂课,花半年时间 逐字逐句地去查字典。我 是个闲人,平时除了打打 坐、念念佛,也没有什么 正经事做,所以有闲功夫 来研究《管子》。可能大 家听完课收益未必大,但 相信能节省你们很多时间 去读这部书。我帮你们查 字典,查各种版本的注释 ,浏览各种研究论著,理 清了整部书的脉络。 读书要讲方法。一个人 一生能看的书是有限的, 方法不对,就是无效劳动 ;方法对了,收获就多。 我讲《管子》,主要也是 讲读《管子》的方法。在 座各位不是学究,都是爱 读书的国学爱好者。有些 只是听了我一两堂课的演 讲而已;有些人跟了我一 年,听我讲《国学经典导 读》,每一次课介绍一部 书,挑其中的一篇或一段 来逐字逐句地讲,但那都 是蜻蜓点水,而这一次算 是研究班,讲一部古书应 该怎么来读。 内容推荐 《管子》作为中国古典经典之一,记述了管仲形而上的哲学思想以及形而下的用世及治国理念和实际措施。 本书是作者魏承思多年研究《管子》的成果,根据其讲座录音整理而成。作者用150个细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透《管子》治世、经济、管理、修心、人生处世之道。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将中国历史和社会现实相勾连,既具有学术性,又适合大众阅读,深入浅出,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国学普及读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