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无论是好是坏,我们都不要理会别人的成见。同样地,我们也要放下自己的成见。 向前狂奔会让人消耗殆尽,而“踩刹车”却可以让人凝聚力量。 过去是已逝的生活,而未来还算不上活着。一切的生活就是现在,只有现在是活生生的。 …… 《活出内在的力量》是心理治疗大师海灵格几十年来的静心体悟。书中,海灵格会引导我们进行一次走在自身核心里,实际上却通往一切的内在之旅。在这趟旅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痛苦、冲突、恐惧、危险。然而在海灵格的带领下,我们会通过凝聚、爱、观照等方式一步步避开或转化它们,让自己的身心逐渐沉淀下来。经过这样一场洗礼,我们的身心会得到疗愈,我们的内在会变得强大而有力,我们的生命也会冈此而变得丰盈充实。 作者简介 伯特·海灵格,德国享有盛名的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的开山鼻祖。生于公元1925年。大学专业主修哲学、宗教学及教育学。他的一生相当传奇,年轻时是天主教神父,曾在南非献身传教,为祖鲁族传达天主教福音长达16年之久。之后历经团体动力、原始治疗、精神分析,以及催眠治疗和家庭治疗等研究工作,发现许多个案皆跨越数代并涉及家族其他成员,最终发展出独创的家庭系统排列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美国及世界其他多地区。 目录 第一篇 道路 凝聚 与当下同行 自由 旅程计划 向上 门 旅途远近 回归 日常生活 行动 寻常 工作 成就的力量 同意 接受 安心 感动 话语 只有现在 流逝 灰涩的想法 危机 恐惧 宽容 随顺 爱 道 与道同行 道之爱 和谐一致 辽阔 心 和平 平等 实相 一 内在与外在 衷心 持续 觉醒 信息 净化 好 纯净 疗愈 指引 痛苦 离弃 整齐有序 内在空间 两个世界 开放 冲突 聆听内在 妄想 谁在? 观照 灵性的观照 远见 等待 无尽 惊叹 感知 放松 活着 时间 为何? 距离 界限 积蓄 思想 它 奉献 单独 世界 是 神性 成就 怀疑 使命 踩刹车 停住 核心 全然 神圣 人性 其他 恐惧 将来 严厉 错误 错 赠与 欢迎 回家 门槛 通道 没入 恩典 人 神性 了结 第二篇 实例 神诞生在我们之中 神性的行动 灵性疗愈 执著与放下 与伟大心灵同行以及灵性疗愈 心灵工作 手 爱的奇迹 尾声 继续心灵工作 神的体验 自己的死亡 悬崖边的爱 远离悬崖的爱 第三篇 后记 生与死 流逝 未来 爱与苦难 究竟的观照 序言 内在之旅是静心的另一 种说法,而所谓的静心则是 对奥秘的观照,也是这趟旅 程的目的。这里所指的奥秘 是隐而不显的,尽管如此, 它仍牵引着我们,引导我们 走向通往一切的旅途。 内在之旅通向我们的核 心,在那里我们和自己深深 同在,借此我们得以穿越散 乱迷惘,体验到自身存在的 当下。这是一趟没有止境的 旅程,于是一方面我们感到 空无,而另一方面我们却又 在深处体会到满满的实有。 这个内在之旅将引导我们走 向既空无却实有。 空无与实有是俱存的, 也是分开的。通过内在之旅 ,那介于我们自身和实有之 间的种种也将化为空无。那 会是什么?有什么是介于我 们自身和实有之间的?那是 我们内在的图像。 在内在之旅中,我们怎 样才能把这些图像留在身后 ?通过爱。所有挡在空无前 面的图像,所有挡在神前面 的图像——不管“神”这个字 下所可能隐藏的一切,也会 挡在爱的前面。隐藏在“爱” 这个字里的奥秘就是——“ 爱”以空无来展现它的实有 。 我将在本书的第一部分 中一步步地描述这趟旅程, 还有埋伏在其中的危险,以 及我们如何避开它、阻止它 ,甚至转化它。这一部分是 内在之旅的入门。另外,这 一部分也包含一些我个人对 内在之旅的体悟,这些体悟 能帮助大家理解并辨认这趟 旅程,但仅止于此。因为这 些帮助只是暂时的,大家最 终还是要靠自己追随内在的 指引走向旅程的目标——一 种凝聚的观照。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内在 之旅的实例,是我曾经在团 体中随机带领的静心练习, 说是随机,但有时却又恰合 情境。这部分如同旅途报道 ,是由许多人共同参与而完 成的。 当然,您可以只拾起本 书阅读而不设定朝向内在的 旅途,但有时这样却会有意 想不到的启发,仿佛爱就在 生命里自然绽放。这种启发 能够直接触动我们的灵魂, 同时又因为它不带特定目的 ,反而可以给我们指出全新 的方向。起初也许不知不觉 ,然而如果我们允许自己起 步,之后我们定会到达一个 全然不同的境界。水滴石穿 ,我们的灵魂也同样可以渐 渐转化,直到有一天,它们 能步上另一个崭新的方向— —朝向爱。 伯特·海灵格(Ben Hellinger) 导语 本书是国际级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几十年来的静心体悟。 在这无穷的创造里,伟大的奥秘不断地引领我们向前进。在这趟旅程上,凝聚着很多指引,它们会引导我们朝向回家的路。本书也是一样,它就像是一位导游,能为我们的内在旅行进行导引,“存在”也通过这本书呈现它的爱。 欢迎你踏上这趟起点就是终点、此岸就是彼岸、旅程就是目的地的内在之旅。我们的爱会伴随着这本书,也会伴随着你——与道同行。 后记 生与死 死亡就在这里。它存在 于每一个片刻,因为每一个 片刻都不断流逝。于是我们 和死亡共存,一个片刻接着 一个片刻。另外,因为每一 个片刻也同时有新的发生, 所以我们会忘记从前。我们 大可忘记从前,因为它会在 新的片刻里继续,以新的方 式不断地延续下去。“新”起 源于“旧”,“新”是“旧”的实 现与目标。 那我们的生命呢?生命 是在死亡身边还是在死亡之 前?还是生与死两者合为一 体?死亡不只是生命的结束 ,它也是生命的开始,它一 生都在维系着生命。 虽然如此,有时我们仍 然会恐惧地看着自己的存在 从肉体中消逝,因为我们不 知道死亡会把我们带往何处 ,以及死后又会发生什么事 。我们还是不是自己,仿佛 这一生就只是自我的生命, 而死亡就只是自我的死亡? 要如何才能在“你”“我”之 外活着以及死去?到底是什 么在活着与死去?最后是只 有“我”消逝,而其他“非我” 都无止境地继续下去吗?或 者说这个“我”会回到另一个 “我”——那个真实无尽的本 我,并且融入其中? 我们不得而知。尽管如 此,我们在活着的现在就可 以有这样的经验,我们现在 就可以用一种处于尽头的方 式生活。我们现在就让自我 联结到那个无尽的“我”,让 自我融入其中,让自我在那 个“我”里面流逝,仿佛现在 就是生命的彼岸,是存在也 非存在,并且在流逝之中不 断地充实圆满。 这样自我就算成就了吗 ?自我就自动地有神力了吗 ?还是那无尽的“我”会自动 地把自我拉过去,仿佛自我 现在就要死去,就要在其中 消逝一般? 流逝就是生命,生命一 开始就已经活在死亡之中了 。 流逝 会流逝的将会留下,因 为它会逝去。因为逝去,所 以才能留下。不会消逝的东 西也就无法保留,因为事物 只有通过消逝才能拥有未来 。对于会流逝的事物来说, 它的未来是全新的,因为会 逝去,所以才会有来临。 停留的事物没有未来, 它停止了,停留在那里。在 停留的那一刻,它也就停止 了,同时成为了过去。真正 会留下来的,只有那些不断 流逝的事物,它活在每一个 接续而来的片刻。 之所以会流逝,是因为 它在运作,朝向下一个新的 局面不断前进,也正因为如 此,它才能够流传下去。所 有留存的事物都是这样,从 流逝到流逝,从前一个接续 到下一个,保持着无止境的 运作。它活在运作里,所以 它的过去与当下并存。 为什么我要说这些?这 只是脑袋里的一种想法吗? 还是我们想都不用想,这一 切早就在我们生活里了?如 果认真地看待这个想法,其 实我们生活仍然跟从前一样 ,因为我们也无法去过另一 种生活。但生活却因此而丰 富了起来,因为在我们的心 里,那些将会流逝的以及已 经消逝的事物,已经愿意保 留一个位子给新的未来。 我们如何才能感到充实 ?经由充实的过去。而过去 之所以充实,则是因为过去 得以流逝。 未来 未来是虚幻的,如果我 们把它视为将来,那么未来 就只是一种想象。若要成为 真实,未来就在当下。 我们在为预想的未来作 准备:一方面,我们试着去 达成未来;另一方面,我们 又想要逃离未来。 但是预想的未来却是在 当下运作。它可能鞭策我们 充实现在的时刻,也可能让 我们“瘫痪”,让当下完全空 虚。因为当下并不只是现在 ,它也指向下一个片刻;当 下通过下一个片刻而充实, 也通过下一个片刻而结束。 所以未来真的就在当下 ,只有在当下。未来只有在 当下成真,否则它就仅仅只 是未来。于是我们也让未来 回归当下,因为我们不知道 在下一个片刻,未来是不是 还有用。只有面对终结,我 们才拥有未来。 就因为未来也会终结, 所以它在当下如此珍贵。就 因为它也会消逝,它也可能 会消逝,所以未来才能这么 真实地存在于当下——此时 此地全然临在。 爱与苦难 当我痛苦的时候,我是 那个受苦的人吗?我是那个 独自受苦的人吗?当别人痛 苦的时候,他们是那个受苦 的人吗?他们是独自受苦的 人吗?或者整个人类与我和 他们一同受苦?我和他们与 人类一起背负着苦难,为人 类受苦?我的苦难和他们的 苦难会不会有益于人类?我 的苦难和他们的苦难会是人 类进展的前提吗?尤其是灵 性的进展会不会需要这些苦 难?道的运作涵盖万物,它 会不顾个人以及他们的苦难 吗?还是因为通过人的苦难 以及命运,这股运作会让它 成就另一份爱,成就全人类 的爱?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 自己日渐广大的爱归功于人 们的苦难?我们的爱能够没 有苦难吗?如果我们觉知到 苦难所带来的爱,爱将会有 什么不同?我们的爱将会变 得多么谦卑?而我们又将如 何感激地去爱——感激人们 ? 这样的爱究竟还算不算 是个人的呢?我们的爱只有 和人们以及人们的苦难同在 ,才能变得如此深刻;而在 面对个人的苦难时,我们的 爱又是多么辽阔啊!爱在他 们与我们的苦难中成长,远 远超越了个人的自我。那也 就是人类的爱。“人类的爱 精彩页 与当下同行 进入人生的旅程,我们穿越每个片刻,一步步走在每个当下。只有“当下”这条路,可以引导我们深入自己的内在。请相信,我们当下所处的状态,就是我们在这个片刻里最适当的位置,从这里,我们才能展开内在之旅。 在这个当下,我接纳我身处的环境和周遭的人们,一如他们呈现出来的样子;我也接纳自己,一如我所呈现出来的样子。 因为我如实地接纳自己,也接纳他人和整个外在世界,所以一切无谓的期盼都在这个当下消散了;我不必担忧,也再没有遗憾,一切与外界的抗争都平息下来。 就这样,我待在这份宁静里,把自己全然交付给这份宁静,让它带领着我,深入内在,不疾不徐,该到哪里就到哪里。就这样,我已经走向寻找自我内在的旅途中。 在寻找内在的旅途中,我有时也会获得启示,突然间领悟到生命下一阶段的样子,知道此时的我该不该立刻采取行动。 然而,大部分的时候我不会马上行动,我会再等一下,让自己保持在那个当下,让当下引导我接纳自己、接纳别人,全然如实地接纳一切事物本来的样子。凝聚这样的精神,可以让内在的核心带领我,让我更加平静而安详地通往外在世界。 接下来呢?不需要刻意做些什么,外在世界似乎就会自发地改变。 我会改变吗?从内在旅途中归来的我,一切行动也将有着截然不同的力量。怎么说呢?因为此刻的我,携带着另一种品质的爱。 自由 当我们的自由找到所追寻的目标时,它就会安定下来,别无所求。 但是还有一种自由是漫无目的的——它四处游荡,没有方向。这种自由无法达成任何目标,也没有安歇下来的时候。 如果我们的自由是有目标的,它将充满力量,并且能够成就自己。相对地,那些漫无目的、四处游荡的自由,只不过是一片空虚罢了,因为缺少指引与关注,这些自由也显得软弱无力。 我们的内在之旅有一种美妙的自由,它是有方向的自由,即使前方的目标—一个终极的目标,看起来隐而不显,但是这个终极的奥秘并不会因为目标的隐而不显而让我们感到空虚,它依然带给我们丰富与充实的感受。 我们不需要抵达什么地方,仅仅是这趟内在旅程的方向,就足以带给我们充实;而那无比的丰富也足以让自由之心安定下来。因为没有什么会比走在这条道路上更加美妙!我们走到哪里算哪里。 这样的自由会在哪里安歇呢?在当下,就在我们全然处在的当下。只要时时处在当下,我们的自由就能安住在那里。因为只有在当下,自由才能摆脱空虚,成就它自己。 旅程计划 进入内在之旅,没有计划,所有的方向就已经为我们指引;没有自己的计划,我们就能顺其自然地改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没有牵绊地顺从内在的运作与指引,让内在带领我们行动,而我们所要做的就只是放下。 没有计划并不代表盲目,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带着觉知顺从当下的状态。那是一种全然的交付、无我的顺从,一种与当下同行的顺从——就是顺着流水行走,不需要知道目的地。 奇妙的是,我们却会在无计划中体验到最深沉的、回归中心的沉定。在内在的旅途中,这份沉定将带领我们到达目的地。什么样的目的地?是属于我们的目的地吗? 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和他人相遇,这样他人对我们就不会有任何的恐惧。因为不带目的,我们对他人毫无所求,也不会妨碍他人。而且如果他人对我们有所期待,我们也能从善如流,成人之美。 此刻的我们在这里,一切都是早有计划的吗?还是说我们可以不作任何打算,只是把自己交付出去,让生命为我们展现它的丰盛? 没有计划,于是我们保持在爱的最深处,让爱在每一个片刻给我们指引。 没有计划,也让我们步上内在之旅,我们随它而行,不需要练习,因为行动的本身就是练习。 事实上,我们没有办法依着特定的计划,在特定的时间步上自我内在的旅程。我们只能等待那一刹那,等待一股凝聚的力量倾注而来,然后把自己毫无保留地交付给它,不需要知道它将引导我们去哪里——不论是去领悟,还是去行动,或者是去爱。 所以,生命还有什么好盘算的呢? P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