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英国戏剧家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与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作。其中代表作主要为诗剧:《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 目录 译本序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捕风捉影 温莎的风流娘们儿 暴风雨 精彩页 第一幕 第一景雅典宫中 [雅典大公希修斯与未婚妻喜波丽姐携手上。侍臣 菲罗特莱及侍从等随上 希修斯我说,美人儿喜波丽姐,我们的吉日 越来越近了。再过幸福的四天, 新月就从天边升起;但是,唉, 偏偏这一弯残月,消逝得好慢啊! 她耽误了我的好事,就像那后娘、 老寡妇,只管把年轻人应得的家产 消耗完了。 喜波丽姐四个白昼很快就会 由四个黑夜来接替;四个黑夜 很快就会在梦中度过;那时候啊, 弯弯的新月,像一张银弓,从天上 照临我们新婚的初夜。 希修斯菲罗特莱, 去吧,去叫雅典男男女女的青年, 高歌酣舞;一片欢腾,喜气洋洋。 那愁眉苦脸的,送葬去才是道理; 参加我们的典礼,就该满面红光。 [菲罗特莱下 喜波丽姐,我当初用刀剑向你求爱, 博得你的芳心凭着对你的粗暴; 我如今和你成亲,要另换一幅光景 一派豪华,欢声雷动,载歌载舞。 [雅典贵族伊吉斯和女儿赫蜜雅上;后随莱珊德及 第米特律两青年 伊吉斯希修斯,威名远震的大公,福寿无疆! 希修斯谢谢了,好伊吉斯,可有什么事情吗? 伊吉斯我一肚子气恼,来控诉我的孩子— 我这女儿赫蜜雅。上前来,第米特律, 好主人,我把我女儿许配给这个人。 站出来,莱珊德。我的贤明的大公, 就是这个人骗去了我孩子的心。 你,你啊,莱珊德,编了小曲儿献给她, 和我那女儿交换爱情的纪念品; 在月光底下,她的窗前,你假声假气 唱着假情假意的情歌儿;真阴险, 让她从此心坎儿里有了你这个人, 你用头发编了一个个手镯送给她, 还送她什么戒指、小首饰、小玩意儿, 小纪念品、小东西,送她花、送她糖— 对情窦初开的少女,最好哄骗的东西。 你用尽小手段偷走了我女儿的心; 她就此不听我的话,忘了本分, 变得犟头倔颈。我的好大公啊, 如果她来到这里,当着您的面, 不肯答应嫁给我的第米特律, 我就要求雅典自古就有的特权 她是我女儿,就得听凭我发落; 她不嫁给这位大爷,就得死— 碰到这种情况,理当怎么办, 我们的法律早就写得分明。 希修斯怎么说,赫蜜雅?多想想,美丽的姑娘。 对于你,你的父亲应当是一尊神明; 是他给了你这花容月貌;可不是, 对于他,你只好算是一个蜡像, 从他的模子里印下;所以把这形象 保留,还是毁弃,全听凭他支配。 第米特律可是一位蛮好的大爷哪。 赫蜜雅莱珊德也不错啊。 希修斯他本人倒是不错; 可是,在这件事上,没有你父亲的赞同, 另一位就势必比他强了。 赫蜜雅但愿我父亲能用我的眼睛来看人。 希修斯还是让你的眼睛根据他的判断来看人吧。 赫蜜雅我只能请求殿下原谅我。 我不知有什么力量叫我壮起胆子; 也顾不得贞静的少女该不该在这儿, 当着这么多人,吐露自己的情意— 可是,求殿下,能不能让我知道, 落在我头上的最沉重的判决是什么— 假如这一回我拒绝嫁给第米特律? 希修斯那就得死;要不然,一辈子再不许 跟男人见一面。所以,美丽的赫蜜雅, 问问你自个儿的欲望,想想你的青春, 考虑考虑在你身子里奔流的热血吧。 假使你不顺从父亲的挑选,你能不能 披上修道女的黑袍,从此幽禁在 凄清的修道院中,对着荒凉的寒月 唱着沉闷的圣歌,终身做一个 不育的童女?断绝了七情六欲, 把童贞献给上天,当然是大大有福的; 但是一朵被炼制成香精的玫瑰, 比了那在带刺的枝头孤芳自赏, 自开自谢、自生自灭的蔷薇, 究竟享受着更多的人世的幸福。 赫蜜雅我情愿这样开,这样谢,这样自生自灭, 殿下,也不能把我宝贵的贞操 奉献给什么主人—假使他的主权 我的灵魂怎么也不愿承认。 P5-8 导语 莎士比亚一生写的戏剧包括历史剧、喜剧和悲剧,分别属于他的三个各有侧重的创作时期。在喜剧方面,莎士比亚取得很高的成就。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抱着美好的理想,深信人类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这种乐观主义的精神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的基调。本书所选就是这些喜剧中具有代表性的五部,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捕风捉影》《温莎的风流娘们儿》和《暴风雨》,合称《莎士比亚喜剧五种》。 序言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 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一生 辛勤创作,为后人留下了 一份丰富的文学遗产。他 所创造的一系列巨大的悲 剧人物形象——像哈姆莱特 、奥瑟罗、李尔王、麦克 贝斯等——可说标志着欧洲 文艺复兴时期所达到的一 个文学艺术的高峰。 在喜剧方面,莎士比亚 同样取得很高的成就。文 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抱着美好的理想,深信人 类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这种乐观主义的精神是莎 士比亚的喜剧创作的基调 ;而贯穿在他那些最优秀 的喜剧中,两个相互联系 着的主题思想是:清晰地 表达出要求个性解放、热 爱现实生活、歌颂真挚的 爱情等人文主义思想;另 一方面,拿笑声做武器, 对于各种各样阻挠社会向 前发展的封建保守势力, 给以无情的讽刺。 诗人在赋予他的喜剧以 鲜明的社会意义的同时, 有意识地把专门偏重情节 、充满“巧合”“误会”的喜剧 ,逐渐转变成为一种在当 时说来是新型的性格喜剧 。这里就有值得我们向古 典艺术大师借鉴、汲取创 作经验的地方。我们看到 ,借重“误会”“巧合”,以情 节离奇曲折取胜的喜剧手 法,在莎士比亚喜剧创作 发展的过程中,逐渐退到 次要的地位。譬如说吧, 在《错中错喜剧》(1592 )里,笑料的产生完全由 于两对双生兄弟的面貌酷 似造成了层出不穷的误会 ,至于老大和老二的性格 ,正像他们的面貌,很难 说得出彼此之间有多大区 别。 到了《温莎的风流娘儿 们》(1598),尽管谈谐 百出,使人捧腹大笑,展 现在舞台上的画面,却是 平淡朴素,无非英国小城 镇中的日常生活而已;而 剧中人物的性格却用讽刺 画和对比的手法,刻画得 淋漓尽致。 喜剧结构的重心转移了 ,人物形象占了首先引人 注目的地位,不再是戏支 配着人物,而是人物带来 了戏—喜剧因素、戏剧冲突 ,开始建筑在人物性格的 种种矛盾上。这样,高大 的悲剧人物形象出现在诗 人的笔下之前,我们看到 ,他在喜剧的舞台上已经 成功地创造了可鄙又可笑 的福斯泰夫这样一个不朽 的典型人物;已经塑造了 个性化的犹太人高利贷者 夏洛克的形象;当然,更 可喜的是,已经描绘了像 白特丽丝、波希霞这样一 些朝气蓬勃、光彩照人的 女性群像了。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也就 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这是一个透露现代文明 曙光的伟大的变革的时代 ,它有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的一面,也有给劳动人民 带来深重灾难的一面。那 是笑声掺和着血泪的时代 。莎士比亚的喜剧和悲剧 不仅用不同的艺术风格给 人们提供了多方面的艺术 享受,而且在某种意义上 ,可说是互为补充,或者 互为表里地再现了那一个 时代的精神面貌。 谈莎士比亚的喜剧,我 们首先着眼的是它的反封 建的思想意义,因此不能 不接触到怎样看待在古典 文学作品中表现爱情这一 题材的问题。 我们知道,在阶级社会 中,爱情和婚姻的问题总 是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分不 开的,总是具有鲜明的阶 级性;爱情的纠葛、婚姻 的冲突,往往渗透着阶级 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内容。 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歌 颂真挚的爱情,很多是带 有叛逆的性质,处在黑暗 势力的包围中,受到种种 的阻挠和压力。青年男女 的命运,他们的不平常的 爱情和来之不易的胜利, 通过感人的情节,显示了 深刻的社会意义,让我们 从一个侧面看到了当时的 阶级斗争的一幅缩影一—如 果我们和欧洲中世纪这历 史上的黑暗时期联系起来 读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在欧洲中世纪,天主教 会既是封建大庄园主,更 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不仅对广大劳动人民在经 济上残酷剥削,而且实行 最严密的精神统治。为了 给陷于极端贫困的劳动人 民套上沉重的精神枷锁, 使他们丧失斗争的意志, 永远甘心于被压迫的命运 ,天主教会利用一切宣传 手段,唤起人们对于天堂 的幸福的幻想;要人们相 信人世是罪恶的深渊,人 生的真谛就是忍饥挨饿, 忏悔赎罪,死后好进入极 乐世界。这就是把贫困、 苦难神圣化了的、产生于 黑暗的中世纪的禁欲主义 。 根据禁欲主义编造的灵 魂与肉体交战的一套谎言 ,最便于天主教会掩盖现 实生活中尖锐的阶级矛盾 ,因此教会竭力宣扬所谓 来自心灵的、受上帝点化 的“神爱”,用“神爱”来压制 人们正常的恋爱——教会称 之为“肉欲”。于是禁欲主义 有了它的特殊含义:肉欲 ,就是魔鬼的引诱,就是 灵魂的堕落,就是可怕的 地狱的烈火。 当然,蜜兰达并非真的 一尘不染,在她幼小的心 灵开始腾胧地意识到外界 事物的时候,就被打上阶 级的烙印了,她隐约记得 起来: 我有没有四五个女人伺 候过我? 但是借着她的艺术形象 ,莎士比亚似乎想得很远 ,超越了贡礼罗的那个白 日梦里的乌托邦,而飞向 遥远的未来。当一个新的 时代来到的时候,新妇女 将会具有怎样的风度和精 神面貌呢?莎士比亚在揣摩 着。我们呢,从蜜兰达的 形象里不禁又一次想到了 革命导师的启示,在消灭 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 成的财产关系之后,婚姻 真正有了充分的自由,人 们“除了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莎翁最脍炙人口的五部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捕风捉影》,《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暴风雨》。莎翁的喜剧成就与其悲剧一样斐然。他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乐观主义精神作为喜剧创作的基调,在作品中清晰地表达出要求个性解放、热爱现实生活、歌颂真挚爱情等人文主义思想,同时以笑声为武器,对各种各样阻挠社会发展的封建保守势力,给以无情的讽刺。作者以其深厚的功力,在一系列喜剧作品中刻画了众多令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夏洛克和福斯泰夫,早已成为典型中的典型,喜剧人物刻画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