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潘向黎,生于福建,长于上海。小说作者,资深茶友,文学博士,报馆编辑。现居上海。 著有长篇小说《穿心莲》,小说集《白水青菜》《无梦相随》《十年杯》《轻触微温》《我爱小丸子》《女上司》《中国好小说·潘向黎》,专题随笔集《茶可道》《看诗不分明》以及《茶可道》增补本、《看诗不分明》增补本,散文集《万念》《如一》《红尘白羽》《相信爱的年纪》《纯真年代》《独立花吹雪》《局部有时有完美》《无用是本心》《茶生涯》等。 2002-2007年,小说连续登上中国小说排行榜(中国小说学会主办)。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首届青年文学优秀创作奖、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第五届中国报人散文奖、第六届《文学报·新批评》优秀评论奖等文学奖项。作品被译成英、德、法、俄、日、韩、希腊等多个语种。 出版英文版小说集WHITE MICHELIA(《缅桂花》)。 后记 这是一本我的中短篇小 说精选集。 最早一篇的写作时间是 1995年,至今已经25年。 长沟流月去无声,这就 是时间。 关心我的读者会记得, 我曾经出过一本《白水青菜 》。那是2007年5月山东文 艺出版社出版的,那是对我 很重要的一本小说集,因为 它是我自己满意的第一本小 说集。感谢当时的丛书主编 施战军先生,感谢山东文艺 出版社。后来,我的短篇小 说《白水青菜》获得第四届 鲁迅文学奖,2008年1月, 山东文艺出版社重新设计了 封面,加印了一次。所以十 多年前的《白水青菜》有两 个封面,但其实是同一个版 本。 这一次承蒙上海文艺出 版社雅意,推出我的小说精 选集,我决定还是用《白水 青菜》这个书名,因为我的 小说精选集,似乎没有比它 更合适的书名。当然,这两 本同名集子的内容是不同的 ,目前的这一本,其中有六 个短篇、两个中篇是前一本 《白水青菜》没有的,就篇 幅而言,两本“同”的是三分 之一,“不同”的是三分之二 。 篇目是费了一番斟酌的 。主要的考虑是选择完成度 比较高的篇目,其次是考虑 尽量体现不同的侧面和色调 。同时,为了保留个人写作 历史的真实痕迹,我将过去 做过小说集名的小说,都选 了进来。比如《无梦相随》 《十年杯》《轻触微温》等 。 二十余年如一梦,这就 是人生。 回头一看,心里有些惭 愧:写得太少了。我太任性 了。 更深的是感激。感谢所 有在写作上鼓励、关心、提 携和帮助过我的人。我不能 在此列出名单,一方面是出 于篇幅的考虑,另一方面是 大恩不言谢,我更愿意将那 份温暖放在心里。 感谢我的父亲潘旭澜, 他是我人生和文学的导师, 也是我的写作最早和最坚定 的知音。我很幸运,拥有这 样的父亲。到明天,他就离 去整整十四年了,但是他留 给我和教给我的都在。 感谢我的家人——母亲, 丈夫,儿子,妹妹。一个人 没有亲人的呵护、支持和包 容,应该也可以不计得失地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我 显然没有那么强大,所以, 谢谢你们。 感谢上海文艺出版社, 感谢李伟长副社长的约稿和 策划,感谢责任编辑于晨女 士的工作,也感谢陈徵、毕 胜两任社长的青眼。 感谢一直陪伴我的读者 朋友,你们的支持和期许, 通过各种途径,我都收到了 。谢谢你们,即使我超过十 年没有写小说仍没有放弃我 。请允许我献上这本精选集 ,然后,献上的会是我的新 作。 在现实生计层面,小说 是无用的,但对于心灵来说 ,小说并不“小”。一个特定 的生命个体,在特定的时空 ,遇到特定的一部小说,往 往是心灵史的大事情。 小说不讲有用还是没用 ,小说讲的是:有没有意思 。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 明”,有什么用?但是,多 美,多么有意思。 明白了这一点,也许生 命就不尽是一场幻觉。人一 代代老去、消失,而杏花疏 影里,笛声从未消歇。 2020年6月30日 目录 无梦相随 十年杯 如果在箱根做梦 牵挂玉米 轻触微温 我爱小丸子 缅桂花 奇迹乘着雪橇来 他乡夜雨 绯闻 永远的谢秋娘 一路芬芳 女上司 白水青菜 后记 精彩页 无梦相随 赵益远遇见奚宁时,一下子没有认出她来。 那是一个夏末闷热的午后,赵益远在新虹桥俱乐部的大厅里喝着一杯黑咖啡,等一个迟到的客户,眉头紧锁。这时进来了一个人,赵益远凭眼角余光知道是个女人。后来她在他隔壁的桌子坐下,他就无可无不可地打量起来。 她戴着墨镜,有着柔和的脸部轮廓。穿一件式样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连衣裙,介乎绿与灰之间的颜色,使人想起上好品质的玉石。她要了一杯西柚汁,浅黄的、水灵灵的,看上去很清凉,她悠然地啜着,整个人都是清新凉意。 这个女人感觉到赵益远的注视,漫漫淡淡地一笑——显然习惯于被注视,不以为怪也无动于衷。赵益远收回了视线,倍觉无聊地端起咖啡。 就在这时,他听到一声轻呼:“赵益远?”他本能地抬头看,没有熟悉的脸,正在奇怪,隔壁的那个女人摘下墨镜,笑着再叫一声:“赵益远!” 赵益远一边在脑子里飞快地搜索,一边先笑着说了声:“你好!” 那个女人颇聪明地说:“我是奚宁。” 奚宁?仿佛有个中学同班女生叫这个名字。他惊疑地再看时,这个自称叫“奚宁”的女人再加了一句更聪明的话——“对,就是那个奚宁。” 赵益远这才从那张姣好的脸上找出一些记忆中的痕迹,放心地叫道:“是你!真没想到!” 记忆的按钮一触,心境立即不同了。天哪,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那是高中时代,那时他是宣传委员,而奚宁是学习委员,两人因为“工作需要”经常接触,不像其他异性同学那么授受不亲。那时奚宁是个真正的黄毛丫头,没有男生注意她;赵益远倒觉得这女孩子挺聪明,而且不张狂,有些替她惋惜——不知惋惜什么。 毕业后从没有想起过这人,只有一次听见电台里在唱《同桌的你》,心里恍惚掠过奚宁的模样,虽然她不是同桌。 他们是十二年没有见过面了。当时的一切都过去了,躲到任何人无法企及的地方去了。没想到还会见到她。更没想到她变成这个样子——五官并不特别出挑,可是在她脸上安顿得很安适,肤色莹润,双眸如水。妆是化着,但淡如烟霭,似乎本不想这么做,礼节性地敷衍似的。一望而知这些年衣食无忧。赵益远觉得有些为她高兴——不知高兴什么。 他们彼此打听了一些过去的老师与同学的情况,但都所知甚少——其实这种询问,与其说是为了了解一些什么,不如说是为了确认共同的记忆。这是久别的旧日同窗例行的仪式。然后交换了近况。赵益远在一家唱片公司里当总经理助理,奚宁则在一家外资服装公司上班。赵益远给了她一张名片,奚宁笑道:“我不习惯给熟人名片。”她把地址、电话写在一张纸上,推过来,赵益远笑着塞进口袋。 这时,那个迟到的人满头是汗地出现了,不停地说:“对不起,你看这上海的交通!”他挺奇怪地看看奚宁:“这位是——贵公司新来的?” 赵益远说:“老同学,刚才碰见。”他又转向奚宁——“有空再约,一起喝茶。” 奚宁笑盈盈地说:“你们忙吧。我也想走了。” 这时,两人才意识到几乎什么也没谈。不知刚才那么热烈,都说了些什么? 赵益远大学里学的是中文专业,毕业后留校当了三年教师。许多人概念化地以为他是未来学究候选人,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不是——他只不过还没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罢了。在他找到之前,他选择了校园,因为他习惯这儿的气氛,还因为校园能给他留下属于自己的思考的时间。 当教师清苦,他到夜校教过英语、现代汉语,又觉得自欺欺人,便挂鞭而出;后来他停薪留职,和几个哥们合开了一家咨询公司,仅半年就无疾而终;又策划过一个广告公司……如此这般,折腾了好几年,连女朋友也折腾走了,做了别人的新娘。赵益远对自己说:“天亡我也,非战之罪。都是命!”P1-3 导语 后来,他不止一次怀念那时的生活。那种安宁,那种坐在餐座前等着妻子把瓦罐端上来的感觉,掀开瓦罐的盖子时看到的好看的颜色,第一口汤进口,微烫之后,清、香、甘、滑…”依次在舌上绽放,青菜残存的筋脉对牙齿一点温柔的、让人愉快的抵抗,豆腐的细嫩滑爽对口腔的爱抚…… 潘向黎代表小说,独家手稿珍藏版。 一部关于爱与成长的都市协奏曲。 内容推荐 《白水青菜》是潘向黎小说精选集,收录其二十余年写作极具代表性的十四篇小说,包括荣获鲁迅文学奖的《白水青菜》、登上中国小说排行榜的《我爱小丸子》《奇迹乘着雪橇来》《永远的谢秋娘》等,对当代都市女性的婚恋故事娓娓道来,以丰沛的细节描绘都市生活的繁华与苍凉、热闹与寂寞,体现新知识女性日益觉醒的自我意识,以及随之而来的憧憬与隐痛、蜕变与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