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界面的形成和界面的作用
1.1 界面和界相
1.2 界面的形成机理
1.2.1 物理结合
1.2.2 化学结合
1.3 界面的作用
1.4 增强机制
1.4.1 理论预测
1.4.2 实验研究
1.5 增韧机制
1.5.1 脱结合和拉出
1.5.2 裂纹转向
1.5.3 裂纹钉扎
1.5.4 裂纹搭桥
1.5.5 微开裂和塑性区分支
1.5.6 裂纹尖端钝化
1.5.7 增韧机制的表征
1.6 界面设计
1.6.1 基体改性
1.6.2 增强体表面改性
参考文献
第2章 复合材料界面的微观结构
2.1 概述
2.2 界面断裂面的SEM表征
2.2.1 二次电子成像衬度机理
2.2.2 试样准备
2.2.3 界面断裂面的形貌结构
2.3 界面微观结构的TEM表征
2.3.1 透射电子成像的衬度机理
2.3.2 选区电子衍射
2.3.3 试样准备
2.3.4 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
2.3.5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
2.3.6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
2.4 界面微观结构的AFM表征
2.4.1 基本原理
2.4.2 操作模式和成像模式
2.4.3 试样准备和图像伪迹
2.4.4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
2.4.5 聚合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
2.4.6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
2.4.7 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
2.5 界面微观结构的拉曼光谱表征
2.5.1 界面碳晶粒的大小和有序度
2.5.2 界面组成物的形成
2.5.3 界面组成物的分布
2.6 界面的成分分析
2.6.1 特征X射线和荧光X射线分析
2.6.2 背散射电子分析
2.6.3 俄歇电子分析
2.6.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参考文献
第3章 复合材料界面微观力学的传统实验方法
第4章 界面研究的拉曼光谱术和荧光光谱术
第5章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第6章 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
第7章 石墨烯增强复合材料
第8章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第9章 陶瓷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第10章 高性能聚合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