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房维中学术自传(精)/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济学家学术自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房维中 |
出版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房维中,1928年2月生,吉林省东丰县人。1952年到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1977年任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直到1993年。参与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报告的起草,参与第三个五年计划到第八个五年计划的制定。1993年3月到2003年3月,任两届全国政协常委和经济委员会主任;1993年到2015年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对中国第九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1986年被评为研究员。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出版有《房维中自选集》。 目录 壹 我的学术经历 贰 我的学术理念 一 坚持稳步前进,防止急于求成 二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或发展方式 三 改革经济体制 四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五 以上四者的内在联系 叁 我的治学心得 一 全局观念 二 实事求是 三 锲而不舍 附录 访日归来的报告 精彩页 壹 我的学术经历 1952年,我进入国家计委工作。先在办公厅编译处工作,开始接触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陈云已从苏联访问回国,留下李富春率领代表团继续同苏联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广泛接触,征询意见,并商谈苏联援助的第一个五年建设项目。我主要是学习中共中央编译局出版的三本书中有关苏联计划工作的经验,学习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有关资料和编辑计划经济动态。1955年1月,我编写了一本《关于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小册子,由学习杂志社出版。 1955年3月,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完成。中国共产党举行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这个时候,我才看到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的全文。根据上级安排,我作为国家计委办公厅副主任梅行的助手,与中央办公厅研究室负责人邓力群一起,参与起草李富春在全国人大所作的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起草组在中南海中办楼上办公室集中办公,住在中南海,不回家。这个时候,我主要是向他们学习怎么写文件。 1955年9月,根据国家公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编写了一本《第一个五年计划解说》的小册子,由工人出版社出版。 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通过,接着就发生了批判右倾保守主义,要工业生产和工业、交通运输的基本建设加快速度。在这种思想指导下,1956年盲目地扩大了建设规模,基本建设投资比上年增加了55%,结果,多招了人,多发了票子,造成物资分配、市场商品供应紧张,财政出现了赤字。1956年夏季以后,周恩来、陈云发现了问题,提出既要反保守,也要反冒进。1956年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国务院研究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周恩来提出现在主要应该批“左”。陈云也提出,宁愿慢一点,稳当一点,就是说右倾一点,右倾一点比“左”倾一点好。在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中,中央定了“保证重点,适当收缩”的方针,这样,“一五”计划的执行没有出现大的冒进。 第一个五年计划公布不久,根据中央指示,国家计委就开始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1955年8月到1956年6月,提出了多个方案,不断地修改。最后,根据周恩来和陈云的意见,并经毛主席同意,第二个五年计划指标和计划的框架基本定下来了。当时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和第一副主任张玺正在苏联商谈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的经济援助项目,周恩来要国家计委副主任薛暮桥负责起草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文件,由国家计委综合计划局副局长陈先协助。在讨论时,我也参加了,地点就在薛暮桥家里的客厅。接着,周恩来又指定邓力群负责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报告的起草,梅行和我参与了起草工作,陈先提供情况说明和数据,在讨论修改时,薛暮桥和张玺也参加了。在建议文件和建议报告的起草过程中,周恩来和陈云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 1956年9月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和周恩来所作的报告。 1956年中央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在“大跃进”中进行了多次修改,改得面目全非,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经过三年“大跃进”,从“大办钢铁”发展到无数个“大办”,丢掉了农业。三年间基本建设投资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40%,造成国家财政连续出现赤字,银行现金投放过多,出现了通货膨胀。1962年农业生产总产值低T1956年的水平,粮食总产量甚至不到1952年的水平,不但人民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改善,而且生活水平还明显降低了。1960年提出调整,但没有真正下决心,到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的1962年才下决心调整,使得调整时间延长到1965年。于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之后加上了三年调整时间,到1965年,全国经济走上了正轨。 1960年底到1961年初,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讨论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据传达,毛主席在会上讲: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急,要搞它半个世纪,不要务虚名而遭实祸。毛主席批评“一平二调”“共产风”是人祸,要求大家勇于承认错误,有多少错误说多少,有“左”反“左”,有右反右,有什么反什么。就在这次会上,毛主席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要成为“实事求是年”。这表明,毛主席对三年“大跃进”的急于求成有所改正。 P1-4 导语 本书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济学家学术自传》丛书中的一册。书中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围绕作者的学术生涯和工作经历、主要研究领域和学术成就、在助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对学术生涯的感悟和思考进行阐述,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翔实的房维中个人传记。 序言 盛世出华章。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波澜壮阔、前无 古人的伟大社会变革,也将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瑰丽篇 章。中国经济学家在这场伟大变革中,或贡献了智力,或 参与了实践,无论是参政建言还是学术构建,均厥功甚伟 。 在我们先后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70周年之际,为了记录并彰显中国经济学家的历史贡献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挥智慧的力量和作用 ,同时借以勉励后学筑梦前行,我们组织并编辑了这套《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济学家学术自传》丛书。 这套丛书的出版设想,最初由广东经济出版社提出。 在此之前,得力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卓元教授 等的大力支持,该社曾于2009年编辑出版《影响新中国60 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丛书。那套丛书产生了良好 的社会反响,也获得了较高的学术评价。弹指一挥间,又 是一个十年,共和国迎来了70华诞,改革开放也逾40周年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广东经济出版社邀请张卓元 教授和高培勇教授领衔,由《经济研究》编辑部具体负责 ,组织、编辑一套集中反映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济学家学 术探索和心路历程的丛书。 认识到这是一件颇具眼光、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 便有了读者眼前这套《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济学家学术自 传》丛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启动。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伟大实践,为中国经济学家的 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要从这些灿若繁星的经济学家中 推选出大家比较公认的富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并不容易 。怎样推选?推选多少?具体标准是什么?如何约稿?丛 书的体例又该如何把握?这一系列相关问题接二连三地提 至我们面前。 为此,在初步拟订编辑出版方案的基础上,由张卓元 教授和高培勇教授主持,邀请部分专家召开了小范围的论 证会议,就组建丛书编辑委员会以及丛书编辑出版的一系 列相关问题听取意见,进一步完善方案。 紧跟着,2017年6月25日,丛书编辑委员会会议在北 京举行。出席会议的委员共有19位(按姓氏音序排列): 白重恩、常修泽、陈东琪、陈锡文、迟福林、高培勇、郭 克莎、黄群慧、金碚、李晓西、刘伟、彭森、宋晓梧、田 国强、魏礼群、吴敬琏、张军扩、张燕生、张卓元。因故 请假、提供书面意见的委员有lO位(按姓氏音序排列): 蔡昉、曹远征、贾康、李实、李扬、厉以宁、林毅夫、刘 世锦、钱颖一、张军。 这次编辑委员会会议就如下一些重要问题形成了高度 共识: 第一,关于丛书的意义。委员们高度认可丛书的编辑 出版工作,认为这是一项富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出版 工程。 第二,关于丛书入选者的标准和数量。委员们认为应 本着宁缺毋滥、质量为先原则,以对改革开放事业的某个 特定领域做出实质性贡献或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经济学家为 重点,入选者宜掌握在60位左右。 第三,关于丛书的体例。基于凸显学术价值和史料价 值的考虑,委员们认为学术自传宜涵盖作者的学术成长历 程、作者对改革开放事业某个特定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 贡献、作者对特定领域改革前景的展望等方面内容。 第四,关于丛书的读者对象。委员们认为应主要面向 青年学者以及学生,谈人生经验、述理想情怀,激励广大 青年学者和学生确立奋斗的目标、发展的方向和成功的路 径。 第五,关于丛书的文风。委员们主张学术自传应具有 较强的理论性、学术性,同时文笔流畅、深人浅出,具有 一定的可读性。 在经过充分讨论形成的候选经济学家名单基础上,与 会委员按照获得半数以上多数票入选的规则,以无记名投 票方式表决确定了65位入选者。 会议还决定,请因故请假的委员继续对候选经济学家 名单通讯投票,并根据此项流程的统计结果,提请全体编 辑委员会委员再进行一次通讯评审,最终确定丛书入选者 为68位。 由此产生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济学家学术自传》 丛书入选作者为(按姓氏音序排列):白重恩、蔡防、曹 远征、常修泽、陈东琪、陈清泰、陈锡文、迟福林、樊纲 、范恒山、房维中、高培勇、高尚全、郭克莎、郭树清、 韩俊、洪银兴、华生、黄达、黄群慧、贾康、江小涓、金 碚、李剑阁、李京文、李实、李晓西、李扬、厉以宁、林 毅夫、林兆木、刘国光、刘鹤、刘诗白、刘世锦、刘树成 、刘伟、隆国强、楼继伟、马建堂、彭森、钱颖一、宋晓 梧、田国强、王梦奎、王一鸣、魏杰、魏礼群、乌家培、 吴敬琏、吴晓灵、杨启先、杨瑞龙、易纲、余永定、张军 、张军扩、张维迎、张晓山、张燕生、张宇燕、张卓元、 赵人伟、郑新立、周其仁、周叔莲、周小川、朱玲。 在确定入选者名单之后,《经济研究》编辑部立即展 开了组稿工作,共有46位入选者接受约稿。在这一过程中 ,入选的经济学家或其家属、秘书、好友等,对我们的工 作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在百忙之中积极准备所需要的文献 ,其认真精神令人感动。应该说,没有他们的积极响应和 大力支持,这套丛书是难以按时按质完成的。 由于入选的经济 内容推荐 这本书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济学家学术自传》丛书中的一册,在4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经济学家无论是建言还是建功,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该书以第一人叙述,围绕作者自身的学术研究的历程、主要学术贡献、主要学术成果展开阐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