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后非遗时代与生态中国之路的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作者 | 方李莉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后非遗时代与生态中国之路的思考》是作者多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我国及我国之于世界的文化创造力的思考与研究论文之所集,是具有理论高度与指导意义的“非遗”理论著作。 作者简介 方李莉,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沦系(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8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2008年至2009年在美国肯塔基大学做访问学者。2013年被聘为英国杜伦大学人类学系高级研究员。现任东南大学特聘首席教授、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曾任北京市第十三、十四届一人民代表。出版有《传统与变迁——景德镇新旧民窑业田野考察》《景德镇民窑》《遗产:实践与经验》《中国陶瓷史》《艺术人类学》等十余部专著。发表《艺术田野工作方法巾的文化思考》《从“遗产到资源”的理论阐释——以赞孝通“人文资源”思想研究为起点》《本土性的现代化如何实践——以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技艺传承的研究为例》等二百余篇论文。经常被邀请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活动,足迹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国家的博物馆。曾应邀到美国的纽约城市大学、肯塔基大学、阿尔弗雷德大学,加拿大的拉瓦尔大学,韩国的弘益大学,日本的名占屋大学、爱知大学,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美国纽约华美协进社等大学和学术机构举办讲座。 目录 序言 第一编 非遗保护与文化生态思考 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 新文化运动的崛起——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 论非遗传承与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发展——以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复兴为例 论“文化生态演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系 第二编 “遗产资源论”的理论思考 “从遗产到资源”的理论阐释——以费孝通“人文资源”思想研究为起点 文化变迁的不同模式——贵州梭戛生态博物馆考察所引发的思考 西部人文资源与西部民间文化的再生产 有关“遗产资源论”观点的提出 第三编 “后非遗”时代与文艺复兴 非西方式文艺复兴与生态社会的来临 在田野中感受传统文化复兴的来临 传统手工艺复兴的中国故事 第四编 “后非遗”时代的中国实践 在“从实求知”中建构中国经验——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的再解读 生态社会来临的中国准备 手工艺的复兴与生态中国之路 本土性的现代化如何实践——以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技艺传承的研究为例 中国乡村振兴的方向:从乡土中国迈向生态中国 第五编 “后非遗”时代中的文化思考 非遗保护3.0时代的到来 活态的文化遗产需要活态的传承 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高度——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非遗保护,古籍研读与“文化自觉” 文化立国的中国期待 第六编 艺术乡村建设 论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艺术人类学视角 方李莉:艺术乡建的人类学视野、方法与观念 方李莉:艺术乡建需要艺术人类学介入 乡村振兴中的热门话题:艺术介入乡村建设读解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展览策展人语 艺术乡建与智能化生态中国之路 第七编 非遗保护理论的国际对话 非遗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国际对话——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十 未来的遗产·遗产的未来——方李莉访谈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