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驻极体(第2版)(精)/现代物理基础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夏钟福//张晓青//江键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历史的回顾
1.2 驻极体基本性质的概述
1.3 内容的安排和说明
参考文献
第2章 电介质的极化和驻极体的物理原理
2.1 电介质极化的宏观特性
2.1.1 稳态电场中的电介质
2.1.2 交变电场中的电介质
2.2 电介质极化的微观描述
2.2.1 静态极化的分子机制
2.2.2 介电弛豫的微观描述
2.2.3 极化弛豫的普适关系和多体模型
2.2.4 聚合物的线性和非线性介电函数(电容率)
2.3 驻极体的电场、电场力和电流
2.3.1 层状电荷的驻极体电场
2.3.2 体电荷分布的驻极体电场
2.3.3 电场力
2.3.4 电流
2.4 驻极体内的零电场平面及其迁移
参考文献
第3章 驻极体的形成方法
3.1 热极化方法和热驻极体
3.1.1 热驻极体的形成方法
3.1.2 热驻极体的一般性质
3.2 电荷注入法和空间电荷驻极体
3.2.1 电晕充电法
3.2.2 电击穿充电法
3.2.3 非穿透性单能电子束辐照充电
3.2.4 液体接触法充电
3.2.5 穿透辐照充电
3.3 光致极化和光驻极体
3.3.1 光驻极体的形成
3.3.2 光驻极体的一般性质
3.4 力驻极体和磁驻极体的形成及其性质
3.4.1 力驻极体
3.4.2 磁驻极体
3.5 充电结果的评述
参考文献
第4章 驻极体的实验方法
4.1 电荷密度的测量方法
4.1.1 可分解式电容器法
4.1.2 电容探针法
4.1.3 动态电容器法
4.1.4 补偿法
4.1.5 热脉冲方法
4.1.6 极化和退极化电流法
4.2 电荷分布的测量方法
4.2.1 切片(或刨削)测量法
4.2.2 组合感应退极化法
4.2.3 可分离式 Faraday 杯法
4.2.4 热脉冲方法
4.2.5 电容-电压分析法
4.2.6 虚电极法
4.2.7 压力脉冲法
4.2.8 脉冲电声法
4.2.9 激光强度调制法
4.2.10 测量空间电荷和极化电荷分布的其他方法
4.2.11 对电荷分布测量方法的短评
4.3 热刺激放电法
4.3.1 TSD的概述
4.3.2 TSD的相关机理
4.3.3 TSD的实验技术
4.3.4 TSD的应用
4.3.5 TSD法和介电测量
4.3.6 电荷脱阱分析的其他方法
4.4 光刺激放电法
4.5 偶极电荷和空间电荷的鉴别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章 驻极体的电荷储存及其电荷动态特性
5.1 偶极电荷的极化和真实电荷的储存
5.1.1 驻极体的电导
5.1.2 偶极电荷的储存和弛豫
5.1.3 真实电荷的储存和衰减
5.1.4 真实电荷的等温衰减分析
5.1.5 驻极体电荷寿命的确定
5.2 热处理对驻极体电荷稳定性的影响
5.2.1 高温充电(驻极态建立过程中的热处理)
5.2.2 常温充电后的热处理
5.2.3 充电前的淬火
5.2.4 无机驻极体材料的热处理改性
5.3 极性驻极体的热刺激放电理论
5.3.1 极性驻极体的 TSD
5.3.2 具有弛豫时间分布的偶极子TSD
5.3.3 区分活化能分布和自然频率分布的方法
5.4 空间电荷驻极体的热刺激放电理论及两类电荷驻极体的分子参数估算
5.4.1 空间电荷自运动的TSD理论
5.4.2 空间和偶极两类电荷驻极体分子参数的估算
5.4.3 空间电荷脱阱的TSD电流
5.5 非均匀系统驻极体的TSD分析
5.5.1 由Maxwell-Wagner效应产生的TSD电流
5.5.2 由欧姆电导和偶极子消取向产生的气隙 TSD
5.5.3 电荷TSD理论和实验
5.6 过剩电荷输运的相关特性
5.6.1 电极效应
5.6.2 载流子的迁移率
5.6.3 极限电荷
5.6.4 扩散
5.7 脱阱电荷输运中的快、慢再捕获效应模型
5.7.1 慢再捕获效应
5.7.2 快再捕获效应
参考文献
第6章 驻极体材料及其相关性质
6.1 传统驻极体材料
6.1.1 传统有机驻极体材料
6.1.2 传统无机驻极体材料
6.2 聚合物薄膜驻极体材料
6.2.1 高绝缘氟聚合物驻极体材料
6.2.2 非氟碳聚合物驻极体材料
6.3 无机驻极体材料
6.3.1 Si 基非晶态SiO2薄膜
6.3.2 非晶态氮化硅(Si3N4) 和氮化硅及二氧化硅(Si3N4/ SiO2)双层膜
6.3.3 白云母
6.3.4 氧化铝和其他无机驻极体材料
参考文献
第7章 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驻极体
7.1 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连通性
7.1.1 0-3连通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
7.1.2 1-3和3-3连通性
7.2 陶瓷/聚合物铁电复合材料的驻极体模型
7.2.1 0-3复合材料的Yamada模型
7.2.2 0-3复合材料的Furukawa模型
7.2.3 连通性的讨论
7.3 复合材料的极化
7.4 复合材料的介电行为
7.4.1 复合材料的相对电容率和它们的混合原则
7.4.2 复合材料的介电弛豫行为
7.5 复合材料驻极体的电荷衰减
7.6 复合材料的压电性及其应用
7.7 复合材料的热释电性质
7.8 压电和热释电复合材料的应用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介绍驻极体物理原理、形成方法、性能表征和应用的著作。
全书分11章。第1章介绍驻极体的发展历史,第2、3章分别阐述驻极体的物理原理和形成方法,第4、5章是驻极体的性能表征方法,第6~9章则讨论各种空间电荷驻极体材料,第10章是驻极体的应用,第11章是压电、铁电和热释电聚合物驻极体。
本书可作为从事电介质物理与功能材料研究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教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8: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