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埃里克·沃格林(1901—1985),20世纪富有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生于德国科隆,求学于维也纳大学,并成为该校法学院的政治科学教授。为躲避希特勒迫害,1938年和妻子移民美国,并于1944年成为美国公民。沃格林的大部分学术生涯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慕尼黑大学以及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度过。主要著作包括八卷本《政治观念史稿》和五卷本《秩序与历史》。 目录 编者导言 序言 致谢 详细导论:秩序的符号化 第一部分 古代近东的宇宙论秩序 第一章 美索不达米亚 第二章 阿契明帝国 第三章 埃及 第二部分 以色列的历史秩序 第四章 以色列与历史 第五章 意义的显露 第六章 史学著作 第三部分 历史与符号的轨迹 第七章 从宗族社会到王权统治 第八章 为帝国而奋斗 第九章 世俗事业的巅峰 第十章 以色列世俗生存的终结 第四部分 摩西与先知 第十一章 申命律法 第十二章 摩西 第十三章 先知 《圣经》文献索引 索引 译后记 序言 序 言 历史的秩序来自秩序的历史。每个社会都承 载着在自身的具体境况下创建某种秩序的责任, 这种秩序,基于神的或人的目的,将赋予该社会 生存的事实以某种意义。寻找可以恰当表达这种 意义的符号形式的努力,尽管并不完美,却也不 是一系列毫无意义的失败。这是因为,从古代近 东诸文明开始,一些伟大的社会创建了一条秩序 的序列。各个秩序之间以一种可被理解的方式相 互联结为朝向一个目标的进步或退化。这个目标 就是将关于存在秩序——社会秩序是它的一部分 ——的真理恰当地符号化。这并不意味着,每一 个后来的秩序都毫无疑义地标志着之前秩序的进 步或退化。原因在于,人们可能在某些方面获得 关于秩序的真理的新见识,但恰恰就是对此种进 步的热情和激情会遮蔽对过去的发现。对以往成 就的健忘是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不过,尽管 不存在一个简单的贯穿历史始终的进步或循环模 式,历史进程仍可被理解为一场为实现真正秩序 的斗争。然而,就任何一个参与这一进程的特定 社会,其秩序中都找不到这种可被理解的历史结 构。它不是一项关于人类或社会行动的计划,而 是一个需要在事件的长河中进行追溯性辨察的现 实,这一事件的长河从观察者所处的现在延伸到 无限的将来。那些仍然生活在基督教轨迹中的历 史哲学家们将这一历史结构称为神意,而那些受 到启蒙运动创伤影响的历史哲学家则将其称为理 性的狡黠。无论哪种说法,他们所指的都是一个 超越特定人群计划的现实——这一现实的起源和 目的都是未知的,而且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它不 可能通过有限的行动而被理解。只有过去已经展 开的那部分进程是可知的;而且,可知的程度也 仅限于从这一过程本身所产生的认知手段达到的 范围。 导语 沃格林是少数几个把以色列的经验囊括进来,作为探究历史中政治秩序的一部分的政治哲学家之一。人们已经习惯于把政治科学看作仅仅关乎实际发生的历史。沃格林邀请我们认真思考秩序的形而上来源,而《以色列与启示》呈现了他对以“启示”的符号所表达的以色列政治经验的解释。 书评(媒体评论) 当代重要的政治哲学家并不是哈贝马斯和罗尔斯,而 是沃格林和斯特劳斯。 ——詹姆斯·罗兹 思想者的真诚首先在于,随时准备推翻自己的定见从 头开始!出生于自由思想之家的沃格林的“史稿”不同样 (且首先)在冲击西方学界近两百年来的启蒙传统观念? ——列奥·施特劳斯 现在所谓的社会科学中的解释学转向,沃格林从开始 学术工作起就已经在践行了。 ——尤尔根·戈布哈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