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画/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王军平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无论是衣袂飘飘、婷婷袅袅的仕女图,抑或是山势峥嵘、瀑流雄阔的山水画;无论是惟妙惟肖、精工细作的工笔技法,抑或是酣畅淋漓、大刀阔斧的写意风格;无论是描绘世间万象,抑或是表现湖光山色,国画都以其特有的表现语言令世人惊叹不已。
本书对国画艺术的表现技法、风格特征、分类标准和创作过程做简要介绍,亦对历朝历代国画艺术的发展做了解说和分析,力图使读者朋友对国画艺术的审美追求和发展脉络有所感知。
目录
第一编 国画概述
一、国画简介
二、国画类别
三、国画创作
第二编 国画的源流与先声
一、神秘的刻画符号与器物纹饰图案
二、色彩凝重的壁画
三、风格瑰丽的帛画
四、精美灵动的画像砖石
第三编 宗教情怀与浪漫色彩:魏晋南北朝绘画
一、形神兼备的人物画
二、呈现自然之美——山水画的出现
第四编 画科完善的盛世华彩:隋唐五代绘画
一、空前绝后的人物画
二、渐入佳境的山水画
三、独立成科的花鸟画
四、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第五编 从富丽绚烂到萧疏简逸:两宋至元代绘画
一、精工华美的两宋宫廷画
二、写意传情的文人绘画
三、元代前期的士大夫绘画
四、四家崛起的元代中后期绘画
第六编 集古与创格并存:明清绘画
一、明前期宫廷绘画与“浙派”
二、明中期文人画与“吴门画派”
三、流派纷呈的明后期绘画
四、清初的笔墨高峰——“四王”与“四僧”
五、清中后期绘画与“扬州画派”
第七编 走向世界的国画
一、面向世界、继往开来的近现代绘画
二、画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呈现
序言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
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
那些岩石或兽骨上的刻画
符号便是绘画的萌芽。后
来,又出现了彩陶绘画;
继之,先民用笔蘸上矿物
、植物颜料在墙壁、绢帛
和纸上绘制各种人物、动
物以及其他自然物象。历
经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无数
画家的实践探索,如今,
国画已经成为一门具有鲜
明民族风格和独立审美体
系的传统艺术。
依据绘画题材,可将
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
鸟三种类型:人物画注重
表现人物的精神、个性,
主张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山水画注重表现自然景
观的审美意象,并以其抒
发画家本人的胸襟、情怀
;花鸟画注重表现花、草
、虫、鱼等形态特征,继
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并称为中国绘画的三种画
科,到唐朝时都已经完备
存世了。
国画创作注重情景交
融、形神兼备、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有无统一,
创作主体关照自然继而超
越物象,感怀人生继而升
华灵魂。从事国画创作的
人,或官或民,或僧或道
,有的热衷于功名,有的
清高避世。纵观史册,国
画家的身份可谓多矣。不
唯如此,国画艺术的审美
内涵亦非常丰富。千年后
的今天,再观赏那些经典
的画作,我们依然能感受
到前辈画家的内心情感和
创作主张。无论是衣袂飘
飘、婷婷袅袅的仕女图,
抑或是山势峥嵘、瀑流雄
阔的山水画;无论是宏幅
巨制,抑或是精巧小品;
无论是惟妙惟肖、精工细
作的工笔技法,抑或是酣
畅淋漓、大刀阔斧般的写
意风格;无论是呈现错金
镂彩之美,抑或是表达出
水芙蓉之妙;无论是描绘
世间万象,抑或是表现林
泉高致,国画都以其特有
的表现语言,令世人惊叹
不已。
如今,国画这门传统
艺术走向千家万户,越来
越多的中国人会用毛笔在
宣纸上横涂纵抹了。并且
,国画艺术已经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受到越来越
多外国友人的青睐,有的
挂在外国美术馆里被人观
赏,有的则被外国收藏家
珍藏。
概言之,中国绘画史
上大师辈出,佳作如林;
国画艺术博大精深,耐人
寻味。“一画一世界!”画
家和画作如同星月交辉,
共同创造了一个神秘而又
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作
为学习者,我们要了解、
探讨的内容可谓多矣。
本书对国画艺术的表
现技法、风格特征、分类
标准和创作过程做简要介
绍,亦对历朝历代国画艺
术的发展做了解说和分析
,力图使读者朋友对国画
艺术的审美追求和发展脉
络有所感知。由于篇幅有
限,本书只能窥豹一斑,
观其大概;再者,囿于作
者知识有限,书中错误和
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请各
位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甲午年春分,王军平
写于汉上
(作者系汉口学院教
师、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
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导语
由王军平所著的《国画》为《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之一,以国画为描写对象,以历史朝代为序,详细描写了国画的发展史,以及作为中国艺术精粹对外传播的过程及影响。
同时,本书还分门别类地对各画风、画派、画家进行了多角度的阐述,图文并茂,内容详实。
精彩页
一、国画简介
国画在古代并无固定称谓,一般称之为丹青,现在又叫中国画,是用毛笔蘸水、墨或颜料在宣纸、绢帛上绘制图案的画种。国画历史悠久,为我国的“国粹”之一。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笔墨趣味和艺术魅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体现了中国人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和认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变革,国画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既未风干,也未脆折,反而呈现出一派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繁荣局面,并渐渐走出国门,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变得越来越大。
1.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区别
国画作为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同水粉、水彩、油画等西方绘画相比较,国画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首先,在媒介和材料上,国画和西方绘画有所不同。国画运用毛笔、水墨、矿物颜料、植物颜料等工具,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而西方绘画则是利用水粉颜料、水彩颜料、丙烯颜料、油彩等在卡纸或布面上作画。
其次,在表现手法上,国画具有自己的特点。西方绘画多采用焦点透视法。焦点透视法坚持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原则,讲究科学性和真实性。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幅画,就是采用焦点透视原理。国画不像西方绘画那样使用焦点透视的方法来再现大自然,而是采用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的方法。散点透视,又称“移动视点”,它从多个角度来表现客观对象的特征。画家的视点并不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可以根据需要来移动立足点,并灵活组织画面。采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画家在一张不大的画面上也可展示出咫尺千里的恢宏景象。例如,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即是采用散点透视的典范之作。《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时期汴京城内和近郊的各阶层人们的生活场景。欣赏者站在画面之前,可不受地域和观察点的限制,将整个画面一览无余:既可以看到近处城内的景象,又可以看到远处的郊外风光;既可以看到桥上行人,又可以看到桥底船只;既可以看到城郭屋宇,又可以看到街坊店铺。而且,无论看哪一处景点,物体的比例基本相似。
再次,西方绘画注重形似和再现,国画则注重神似和表现。古人云:“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国画追求神韵、意境,讲究“意足不求颜色似”。
上面讲述的是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差别。不过,随着西方绘画技法和观念的传人,不少国画家开始吸收西方艺术的经验,逐渐将中西方艺术创作手法融合起来,丰富了国画的表现形式。
2.国画的技法特征
既然国画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笔墨韵味,那么它具有哪些技法特征呢?
在用笔上,国画讲究方圆、粗细、轻重、提按等方面的变化。用笔是国画表现手法的核心部分,很大程度上,一个国画家水平的高低是从其用笔上体现出来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夫应物必在象形,象形需传其骨气,骨气、象形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可见,用笔在国画创作中是多么重要!
在用墨上,国画讲究墨色的变化。古有“墨分五彩”“惜墨如金”之说,指的就是国画用墨的经验。比如,在墨色上,国画中有焦墨(原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个层次,有浓淡相宜之趣,有最浓、次浓、稍淡、更淡的区别。在敷色上,国画使用天然矿物或植物所做成的颜料,用平涂手法在表现对象上敷上固有色,较少追求光影变化。
除注重用笔、用墨外,国画创作亦重视章法、位置的经营。无论是使用勾、皴、擦、染、点或平、圆、留、重、变的笔法,还是表现浓、淡、干、湿、黑的墨法,抑或是阴、阳、向、背、虚、实、疏、密的构图,国画艺术都是为了达到传情达意、以形写神的效果。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