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独自暗中明(五绝名臣虞世南的妙墨禅心) |
分类 | |
作者 | 吴鸿雁 |
出版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吴鸿雁所撰的这部《独自暗中明:“五绝名臣”虞世南的妙墨禅心》以虞世南的31首代表诗为切入点开展研究、分析和评论创作,在文学创作形式方面很有新意,别开一面,同时,作品文字清新,使人在阅读上也很有美感。吴鸿雁作为慈溪一位“80后”才女,爱好文史,长于易道,学识渊博,其在创作中善于从诗词细节挖掘虞世南人文精神,知微见著,酌古准今,颇见其学识功力。 作者简介 吴鸿雁,笔名亦香如,浙江慈溪人。长于易学世家,自小潜心禅修,用出尘心观红尘事,用一颗听风品雨的心轻煮文字,体悟世心。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希望每个人都用萤萤微光照亮人间。 目录 前记 一 蝉 二 咏萤 三 春夜 四 相和歌辞·门有车马客 五 凌晨早朝 六 赋得吴都 七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 八 侍宴归雁堂 九 相和歌辞·飞来双白鹤 十 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十一 奉和献岁宴宫臣 十二 出塞 十三 赋得临池竹应制 十四 咏舞 十五 奉和月夜观星应令 十六 奉和幸江都应诏 十七 从军行二首(一作拟古) 十八 结客少年场行 十九 相和歌辞·怨歌行 二十 相和歌辞·中妇织流黄 二十一 奉和至寿春应令 二十二 奉和咏目午 二十三 侍宴应诏赋韵得前字 二十四 奉和出颍至淮应令 二十五 发营逢雨应诏 二十六 奉和幽山雨后应令 二十七 追从銮舆夕顿戏下应令 二十八 赋得慎罚 二十九 初晴应教 三十 秋雁 三十一 应诏嘲司花女 后记:虞世南的书法理论著作 附一:历史评价 附二:虞世南生平史料 参考文献 序言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 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 藉秋风。”当这首诗轻轻 从唇间启开的时候,似有 一缕清风拂过耳畔的舒畅 感。还记得儿时母亲教我 背诗那会儿,这几个字稚 气地从嘴里蹦出来时,是 这般简扼清脆,朗朗上口 ,完全不需要在脑子打个 弯。我思忖,作者该有着 何等清透、明朗的出世心 来写下这首意境深远的隐 喻诗。 探寻虞世南的旅程, 仿佛经历一段轮回的重塑 。前生今世,莫名感觉我 和他或许在擦肩而过的一 刹那,相互驻足凝望过彼 此。要不,怎会于千万人 之中,独与他有过一段如 莲般的相遇,且在千年之 后如期赴约,跃然呈现在 我的眉间、我的心头、我 的笔下呢? 缘份,让你我再次相 逢。尽管蹉跎过,但因着 业力的推动。总会在命运 的背后给你一个华丽的惊 喜。 初遇虞公,是在那明 媚阳光的清晨,驱车前往 鸣鹤定水寺的途中,当时 也未有人告诉我此处就是 虞公故居。那是一个不起 眼的小寺庙,偶见几位僧 人悠闲地做着自己的分内 事。这倒也好,不拘泥于 外在的法相,修行本该如 此,心已然放下,又何须 执着于俗世的红尘琐事。 正值阳春三月,春意盎然 ,四周翠竹成荫,清泉环 流,风光旖旎。信步到寺 边百米幽径直上,风动枝 生乱影处,矗立两块石碑 ,一书“虞世南故里”,一 镌“唐虞秘监故里”。 我在心中愕然。这就 是虞公故里?一个山清水 秀如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 落,鸣鹤山,定水寺,不 管山还是寺,都与虞公有 扯不清的缘。一位诞生此 地的干古名臣,一位“舍 宅为寺”的三朝重臣,被 唐太宗称为五绝出世之才 的知己,他身后的落寞又 有几人知晓?红尘世人只 记得他的丰功伟绩,他的 旷世墨宝,而他的淡泊之 志,他内心的清绝孤立, 隔了千年,世人终究不能 明了,难为他的那份超脱 ,那份悠悠之心,而今, 终究得以清透如许般读破 他的一片心。何等庆幸亲 临他的故乡,拜悟他对生 命的独欢。 大凡有出世之才者, 很多都经历几番更朝换代 的洗礼,才得以被上天眷 顾。且具大才者,一者天 赋异禀,少年得志;二者 曾受良好家训,勤勉刻苦 以致功成名就。虞公属于 后者。 出生尊贵,却不沾半 点浮夸自满,实属不易, 或许是跟他自小过继于叔 父虞寄有关。再宠爱,毕 竟隔着一层血缘的薄纱, 宠都是有限度的。现在想 来,命运使然,所有的安 排都是最好的,若是少了 这个小因缘,也就未必能 成就一代绝才。虞寄膝下 无子,对世南的治学教育 更是倾尽他之所有,恩威 并施,治教甚严。世南不 仅受业于吴郡名儒顾野王 名下学习诗书礼乐,虞寄 试图领世南拜当时的同郡 人隐士智永禅师为师学习 书法。智永禅师乃王羲之 的七代孙,其书法继承王 氏风骨,既已称隐士,定 不愿过多涉足红尘,不予 应承。虞寄只得领着世南 三顾茅庐.以示坚定之心 。 不得不说,虞寄的教 育理念在今天看来还是颇 值得推崇的。以重臣之尊 向一位僧人三顾茅庐求学 ,由此可见,虞家的家风 品德得到传统的上行下效 的体现。若祖上无此厚德 ,难以世代延绵。世南的 敦厚沉静、勤勉刻苦更是 得益于虞寄的言传身教。 也因着此番费劲周章的拜 师治学。虞世南更珍惜这 次难得的机缘。为了学习 书法,他曾把自己关在楼 上,不学成便不下楼。写 过的废笔足足装满了一大 瓮。他白天练完字,在入 睡前还用手指划着肚皮或 床单,琢磨字的气势结体 。日子长久,被单也划穿 了。十年磨一剑,方得“ 王书”法度,其字用笔圆 融遒逸,端庄静穆,外柔 内刚,不装奇巧,体现了 儒家中和内含之美,且其 继承法度后的大胆创新更 是难能可贵。 虞世南的书法在当时 声望颇高,他不光是继承 了二王书法的中和之道, 在行笔上也运用了不急不 慢的书写速度,这种柔缓 的行笔是贯彻中庸之道的 一个细节,像太极拳一样 ,行云流水中内力尽蕴, 无形无迹之中平和彰显。 这得益于他几十年不温不 火的人生体会和外柔内刚 的性格素养,其宽广的胸 怀和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在他的书法里也表现得一 览无余:汉字结构宽松, 点画之间干净利落,不落 俗套,难怪世人评价他的 字说“君子藏器,以虞为 优”呢。 虞世南在书法上的表 现充分证明了“书者,如 也”的定义,他的成就不 光是在纸上表现了汉字的 线条美、艺术美,更重要 的是他凭借人性光芒成为 历史上的精神典范。我想 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他, 也才是他应得之荣耀。至 于书法,只是巍峨丰碑中 的一个局部表现而已。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 ,品节既优,他人不但重 其笔墨,更钦仰其人。立 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 正大光明之慨。古人论书 云:“一须人品高,二须 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 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 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 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 如是而为书焉。”恰如智 永禅师之品之书,也正是 虞寄所期。 …… 史书上记载虞世南虽 是身形瘦弱,容貌儒雅, 但他秉性刚正不阿,直言 敢谏,为官清正。有一回 ,唐太宗写了一首宫体诗 命虞世南唱和。虞 导语 本书系对唐代书法家——“五绝名臣”虞世南的散文式诗词解析。 作者用唯美感性的文字,通过对虞世南现今保存下来的三十一首唐诗进行解读,引经据典详细阐释,力图揭开这位文名远播却遗留史料极少的浙籍文化名人的神秘面纱。 后记 后记:虞世南的书法 理论著作 在书法理论方面,虞 世南传有《笔髓论》和《 书旨述》二篇。《笔髓论 》一方面阐述笔法及各种 书体的书写规则,另一方 面讲书法艺术的神韵。其 中“契妙”一节尤为精髓, 提出:“故知书道玄妙, 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 ;巧机必须心悟,不可以 目取也。” 如果说欧阳询是唐“法” 的奠基者,那么虞世南则 是“韵”和“意”的首倡者。 欧书多北碑气骨,虞书则 多南帖风韵;欧书重笔法 而影响到中晚唐笔法论的 兴盛和书法尚实之风的出 现,虞书则重笔意而影响 盛唐书道自然观以及写意 之风的兴起。如果说欧是 唐书的“造形大师”的话, 那么虞就是唐书的“精神 导师”,二者的对立统一 为整个唐代书法艺术精神 定下了基本基调。 《笔髓论》是一部书 法用笔论著,全书一卷。 该书既述真、草各体的结 构特征、书写法则,及运 笔方法等,分叙体、辨应 、指意、释真、释行、释 草、契妙等则。 《笔髓论》原文: 原古 文字,经艺之本,王 政之始也。仓颉象山川江 海之状,虫蛇鸟兽之迹, 而立六书。战国政异俗殊 ,书文各别。秦患多门, 定为八体。后复讹谬,凡 五易焉,然并不述用笔之 妙。及乎蔡邕、张、索之 辈,钟繇、王、卫之流, 皆造意精微,自悟其旨也 。 辨应 心为君,妙用无穷, 故为君也。手为辅,承命 竭股肱之用,故为臣也。 力为任使,纤毫不挠,尺 寸有余故也。管为将帅, 处运动之事,执生杀之权 ,虚心纳物,守节藏锋故 也。毫为士卒,随管驱使 ,迹不凝滞故也。字为城 池,大不虚,小不孤故也 。 指意 用笔须手腕轻虚。虞 安吉云:“夫未解书意者 ,一点一画,皆求象本, 乃转自取拙,岂成书耶? ”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 骨,侧管则钝慢而多肉, 竖管则干枯而露骨。及其 悟也——粗而不锐,细而 能壮.长而不为有余,短 而不为不足。 释真 笔长不过六寸,捉管 不过三寸,真一、行二、 草三,指实掌虚。右军云 :“书弱纸强笔,强纸弱 笔,强者弱之,弱者强之 也。”迟速虚实,若轮扁 斫轮,不疾不徐,得之于 心,而应之于手,口所不 能言也。拂掠轻重,若浮 云蔽于晴天;波撇勾截, 如微风摇于碧海;气如奔 马,亦如朵钩,变化出乎 心,而妙用应乎手;然则 体约八分,势同章草。而 各有趣。无问巨细,皆有 虚散。其锋员豪蕝,按转 易也。岂真书一体,篆、 草、章、行、八分等当覆 腕上抢,掠毫下开;牵撇 、拨□(特殊字)、锋转 行草,稍助指端钩距、转 腕之状矣。 释行 行书之体,略同于真 。至于顿挫磅礴,若猛兽 之搏噬;进退钩距.若秋 鹰之迅击。故覆笔抢毫乃 按锋而直引,其腕则内旋 外拓,而环转纾结也。旋 毫不绝,内转锋也。加以 掉笔联毫,若石璺玉瑕, 自然之理。亦如长空游丝 ,容曳而来往;又以虫网 络壁,劲实而复虚。右军 云:“游丝断而能续,皆 契以天真,同于轮扁。” 又云:“每作点画,皆悬 管掉之,令其锋开,自然 劲健矣。” 释草 草则纵心奔放,覆腕 转蹙,悬管聚锋,柔毫外 拓。左为外、右为内,起 伏连卷,收揽吐纳,内转 藏锋也。既如舞袖挥拂而 萦纡,又若垂藤樛盘而缭 绕。蹙旋转锋,亦如腾猿 过树,逸虬得水,轻兵追 虏、烈火燎原、或气雄而 不可抑、或势逸而不可止 ,纵狂逸放,不违笔意也 。右军云:“透嵩、华兮 不高,逾悬壑兮能越。” 或连或绝、如花乱飞.若 强逸意而不相副,亦何益 矣?但先缓引兴,心逸自 急也;仍接锋而取兴,兴 尽则已;又生族锋,任毫 端之奇,象兔丝之萦结; 转剔、刓角、多钩、篆体 ,或如蛇形、或如兵阵。 故兵无常阵,字无常体矣 。谓如水火,势多不定, 故云:字无常定也。 契妙 欲书之时,当收视返 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 ,则契于妙。心神不正, 书则敲斜;志气不和,书 则颠仆。其道同鲁庙之器 ,虚则鼓,满则覆,中则 正,正者冲和之谓也。然 字虽有质,迹本无为,禀 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 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 。故知书道玄妙,必资于 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 巧必须以心悟,不可以目 取也。字形者,如目之视 也。为目有止限,由执字 体也。既有质滞,为目所 视远近不同.如水在方圆 ,岂由乎水?且笔妙喻水 ,方圆喻字,所视则同, 远近则异,故明执字体也 。字有态度,心之辅也; 心悟非心,合于妙也。借 如铸铜为镜,非匠者之明 ;假笔传心,妙非毫端之 妙。必在澄心运思至微妙 之间,神应思彻。又同鼓 瑟轮指,妙响随意而生; 握管使锋.逸态逐毫而应 。学者心悟于至妙,书契 于无为,苟涉浮华,终懵 于斯理也。 《书旨述》原文: 客有通玄先生,好求 古迹,为余知书启之发源 ,审以臧否。曰:“余不 敏,何足以知之。今率以 见闻,随纪年代,考究兴 亡,其可为元龟者,举而 述之。古者画卦立象,造 字设教。爰置形象,肇乎 仓史,仰观俯察,鸟迹垂 文。至于唐、虞,焕乎文 章,畅于夏、殷,备乎秦 精彩页 一 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盛夏江南,静谧的午后,凝视着齐白石大师的水墨蝉画,出神良久,我分明嗅到了禅的气息。 我知道,很多人都跟我一般,真正认识虞世南,都是从《蝉》——《唐诗三百首》的开篇诗开始的,人们大多知他是位诗人,但只要再深入了解一番,就知道他还是一位书法家。现在最流行的王羲之《兰亭序》的三种摹本,其中一版就是虞世南临摹的。或许作为书法家的名声远远盖过他的文学作为,以至于现在的人们不太知道他还有一个最为荣耀的身份——唐太宗的书法老师。我猜想大多数人不知道,虞世南书法影响深远,近水楼台的,首先是他的两个亲戚:一个叫陆柬之,是他的外甥;另一位就是陆柬之的儿子陆彦远的外甥——“草圣”张旭,他师从陆彦远,同时,张旭有个了不起的学生叫颜真卿。 古时文人墨客最大成就莫过于通过诗词留名于青史,或是顺利跨入仕途,十年寒窗就是为了博取功名,光宗耀祖。幸运的是,虞公厚德居位,即使怀着再寡淡的出离心,都掩盖不了他在文学史以及书法史上那耀眼的成就。 话说有一天早朝过后,唐太宗李世民起了雅兴,留下弘文馆学士们共赏御花园春日美景。 面对如画美景,李世民开口:“要国富民强,君主必须有自知之明,臣子必须拼死力谏。决不能做杨广、虞世基那样的亡国君臣。”众人急忙附和,只有虞世南默默不语。当着虞世南的面说这话,李世民也顿时感觉不妥,有些许尴尬,幸而旁边的杜如晦忙开解到:“皇上言世南是世南,世基是世基,不可同一而语呢。” “对,对,唯有杜爱卿深得朕意。”李世民点头赞许道。 “照这般说起来,杨广还是我长辈呢,朕只是就事论事罢了。”李世民摊摊手故作轻松状。 这下,虞世南的脸色缓和了一些。李世民立刻转移话题,向大家介绍了前晚自创的一首诗《元目》: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李世民谦虚道:“众位爱卿多提点意见。”褚亮首先站起来称赞:“对仗工整,用典恰当。”李世民摆了摆手,笑着说:“多说点不足嘛。”大家都不说话,见气氛有些冷场,李世民继续说:“众位爱卿最近有什么新作吗?可在此一吟,供大家欣赏。” 说这话时,李世民的眼神一直盯着虞世南。虞世南岂会不懂,不急不慢地起身,向太宗施礼:“去年秋季,臣做了一首《蝉》,在此献丑。” “请。”太宗陡然起兴。 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好!好!爱卿洁身自好,自然名声远播,乃我朝之大幸,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安。哈哈哈……”李世民发自内心地欣赏虞世南。 唐太宗对虞世基非常鄙视,但却非常喜爱其弟虞世南。虞世南与其兄的行事风格完全不同,世南为人低调,一心向学。小聪明的人在竞逐浮云,真智慧的人在深耕扎根,积善积德。古人讲的“慧极必伤”,言下之意就是说若生个太聪明的孩子不必太沾沾自喜,要是没管教好任他张扬,将来要吃大苦头,虞世基就是现成的例子。而明智如世南,他把自身的聪明天赋往大智慧上去修炼,天文地理、琴棋书画、阴阳五行,以及历代帝王成败的规律了然于胸,且能淡泊谦逊。整一个令唐太宗无比欣赏的治国安邦的全才奇才嘛。 唐初的士大夫们对虞世基的评价还算笔下留情,大概也是因为爱他的才学,但史学家笔下留情,也多少看了他弟弟虞世南的面子。 虞世南的哥哥虞世基,早年是隋炀帝宠信的亲信大臣,整日对隋炀帝揣摩迎合,后人评论他是隋朝大乱的一大祸首,最后被叛乱弑君的宇文化及所杀。 这对自小天赋异禀,被誉为神童的兄弟,结局却大不相同,史载虞世基的文学造诣亦不亚于其弟,只是乱世造化弄人,对错各归其心。 值得感慨的是,此亦是虞世南一生解不开的伤,失兄之痛,不亚于当年的丧父之痛。父亲早逝,他虽自小与叔父生活,但内心深处那份割不断的血脉亲情,早已浸入骨髓。长兄如父,父兄皆壮年逝去,大抵诗词中的那份悲凉和淡泊,或多或少都与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P9-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