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认识你的心(精)/克里希那穆提集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印)克里希那穆提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克里希那穆提集》系列的第十一本,收录了克氏1958--1960年在世界各地所做的演讲和讨论。他以素有的循序渐进的启发方式,探讨了社会和个体面临的愚昧、痛苦、冲突等问题产生的根源,揭开横在圆满生活面前的障碍,引导读者突破自我和社会的局限,唤醒心灵的智慧,实现由个体而至集体的幸福。
目录
出版前言
英文版序言
什么是正确的教育,1958
什么是正确的教育,1958
印度,浦那,1958
认识自我便是一场革命
让心智从努力中解放出来
思想无法打碎我们所受的束缚
空无一物的心智才是创造性的心智
自由无法通过意志的努力而得来
恐惧关联着达成的欲望
印度,马德拉斯,1958
倾听是一门艺术
崇拜权威的人永远无法获得自由
受到束缚的心智无法创新
年轻的心智才能产生觉悟
生命真的有意义吗?
让心智从语词中解放出来
心智如何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谦逊是学习的开始
印度,孟买,1958
奋力拼接碎片是不必要的
爱是无法用行动衡量的
生命是对自我永不止息的学习
美是心智的一种状态
宁静的心智如何到达
思想肯定是肤浅的
创造性是生命的真实
冥想之美在于它没有结局
爱只能来自于感知的热情
拥有完全了解自我的心智,生命的真实才会到来
印度,新德里,1959
宁静之境来自于自我的觉悟
什么是正确的行动
关于心智的运作过程
直面恐惧,才能发生变革
清晰的心智是具有洞察力的心智
认识自我是永无止境的
死亡发生在每时每刻
冥想中的心智是获得自由的心智
单纯的心智才能察觉美的本质
经验只会加重无知
印度,马德拉斯,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痛苦的终结是在痛苦本身中实现的
什么是完整的行动
看到事物的真相,就是自由之门
爱是不可培育的
爱和死亡是携手相伴的
冥想是心智从已知中解放的自由
爱是洋溢着激情的
印度,孟买,1959,1960
受奴役的心智如何获得自由?
创造来自于空之性
谦逊的状态是探索一切的前提
内心的改变才能带来外部的革命
冥想不是集中注意力的过程
痛苦的终结在于面对痛苦
虔诚之心是一种剧变
真理会光顾彻底安宁的心智
印度,巴纳拉斯,1960
谦逊不是刻意培养的美德
合作包含着很多意义
如何打破某种特定的行动模式
依附于信仰的心智无法盛开鲜花
印度,新德里,1960
影响和说服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学习不仅仅是累积知识
什么是正确的行动
超越孤独,才能获得自由
冥想中的心智是彻底寂静的
心智是可以超越时间限制的品质
唯有静寂之心才能建立新的世界
一个敏觉的心智是必不可少的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哈伊,1960
获得自由的心智才拥有无穷尽的能量
权威限制了心智的深度
意识、革命及宗教
冥想的探索没有任何目的
序言
《克里希那穆提集》英
文版由美国克里希那穆提基
金会编辑出版,收录了克里
希那穆提1933年至1967年
间(38岁至72岁)在世界
各地的重要演说和现场答问
等内容,按时间顺序结集为
17册,并根据相关内容为每
一册拟定了书名。
1933年至1967年这35年
间,是克里希那穆提思想丰
富展现的重要阶段,因此,
可以说这套作品集是克氏最
具代表性的系列著作,已经
包括了他的全部思想,对于
了解和研究他的思想历程和
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为此,九州出版社将之引
进翻译出版。
英文版编者只是拟了书
名,中文版编者又根据讲话
内容,为每一篇原文拟定了
标题。同时,对于英文版编
者所拟的书名,有的也做出
了适当的调整,以便读者更
好地把握讲话的主旨。
克里希那穆提系列作品
得到台湾著名作家胡因梦女
士倾情推荐,在此谨表谢忱

需要了解更多克氏相关
信息的读者可登录
www.jkrishnamurti. org,
或“克里希那穆提冥思坊”的
微博:http://weibo.com/
jkmeditationstudio,以及微
信公众账号“克里希那穆提
冥思坊”,微信号:
Krishnamurti_KMS。
九州出版社
导语
本书为“克里希那穆提”全集系列的第十一册,全书主要收录了克氏1958-1960年在印度浦那、马德拉斯、孟买、新德里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所做的演讲,在这本书中,克氏以“演讲授课”的方式对教育、心灵的自由、真理的追寻等数个哲学问题展开探讨,并在这些演讲之中阐释了自己的哲学观点。
精彩页
什么是正确的教育,1958
我们认为,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危机,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完全不同的道德和行为方式,需要从对生活的整体性觉悟中产生的行动。我们试图通过政治的和组织的手段,通过经济的调整,通过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尽管这些办法也许会提供暂时的缓解之效,但是它们从来都无法解决复杂的人类生存困境。所有的改革,无论多么广泛,影响似乎多么深远,它们本身都产生更多的混乱,以及更多的改革。改革,无论是多么迫切需要,但是如果人们对于人的整个生存方式没有认识觉悟,那么这样的改革就只是带来进行更多改革的混乱不清的要求。沿此途径下去,改革没完没了,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政治的、经济的或者社会的革命也不是解决之方,它们要么是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暴政,要么是使政权转移到另外一群人手中。这样的革命无论发生在哪朝哪代,都无法结束混乱和冲突。但是有一种革命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们想要终结无休止的冲突、焦虑和挫败,那么我们必须得有完全不同的革命。这种革命不是从理论、概念的层面开始——那样做最终被证明毫无意义——而必须是从造成心智本身的根本转变着手。这只能通过正确的教育、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这种通过正确的教育而来的革命,必须是发生在人的整个心智中,而不是仅仅发生在思想上。思想毕竟是某种结果,而不是原因。一定得有一个在原因本身而不在于结果的根本转变。我们习惯于在症状层面、结果层面修修补补,我们没有造成关键的、根本性的改变,没有根除陈旧的思想方式、传统和习惯。这种改变正是我们所关注的,而只有正确的教育才能够实现它。
心智具有探索和学习的能力。我们说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培育记忆,积累信息。我们说的学习是清澈健全地思考,不受幻想的困扰,从事实出发,而不是基于信仰或者理想。如果我们抱着固定的结论,那么我们就无法学习。如果我们仅仅积累知识和信息,那么这根本就不是学习。学习意味着热爱觉悟,热爱亲身实践。只有当任何形式的强迫都不存在时,学习才是有可能的。强迫意味着每一种形式的影响:通过感情或者威胁,通过劝诱鼓励或者形式精妙的讨论,来施加影响。不是吗?
大多数人认为,比较可以促进学习,事实正好相反,比较,带来挫败感,并且只会点燃嫉妒,这被称为“竞争”。形式明显的或是隐蔽的劝诱,一定阻碍着学习,而且只能带来恐惧。野心也播植恐惧的种子。野心,无论是个人的,还是集体性的,总是反社会的。所谓的“高尚的雄心壮志”,所到之处总是具有破坏性的。
我们必须倡导人人拥有健全的心智,只有发展出健全的心智,才能整体性地应对生活中的重重问题,而不是从问题面前逃跑,逃避问题只会带来内心的冲突,带来挫败绝望、痛苦烦恼和愤世嫉俗。健全的心智应该能够洞察自己受到的束缚,能够洞察自己的动机,以及自己所汲汲追求的目标。
既然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健全的心智,那么教师们怎么教,就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教师们首要关注整体性地培育健全的心智,而不仅仅是传递知识信息,所以他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讨论来传递知识或信息,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学习中没有知晓答案的权威。在这种相互的特殊关系中,不仅学生,而且教师,都在学习,但是这不意味着教师不重视思考的条理秩序。这种秩序并不来自对知识的照本宣科的单纯训练,然而如果教师们知道,他是在培育智慧,那么自然地就必须得有自由的意识。这种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不是以单纯反驳的精神去思想,而是在这种自由中,心智得到帮助,觉知它自己的欲求和动机,这些欲求和动机通过学生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向学生展露出来。
一个被训练规制的心智,绝不是自由的心智;一个压抑欲求的心智,也绝不会是自由的心智。只有觉悟了欲望的全部运作机制的心智,才是自由的。训练规制总是鼓励人们在某种思想和信仰的体系框框内行动,不是吗?这样的心智绝不是自由地产生智慧的。这样的规训带来了对权威的屈从,或是在某个社会规定的模式中运转的能力,这种模式要求人具有符合模式的功能性的能力,而不是智慧,智慧具有它自己的能力。一个只是拥有记忆的心智,一个只是功能性地运转的心智,就像一台现代机器。在这方面,计算机具有令人震惊的运算能力和准确性。
权威只会劝诱人们在特定的方向中思考。在结论的束缚中思考,被人操纵顺着一定的线路思考,这根本就不是思考,这不过是像一台人体机器在运转罢了。这种“思考”导致愚昧的不满,给人带来挫败和痛苦,等等。我们关注的是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达到他的最高最充分的能力——不是达到教师们心目中那种观念所指的“最高能力”,而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达到的如花绽放的能力。
任何比较的风气,都妨害一个人达到这种绽放。无论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一个园丁,都是如此。在没有比较的时候,园丁的最高能力就是科学家的最高能力,然而比较一旦出现,蔑视便如影随形,嫉妒不请自来,人与人的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6: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