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影像里的成都(读城手记)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冯晖 |
出版社 | 成都时代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解读1919到2019年间有关成都的纪实图片,讲述成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故事,描绘成都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展现城市建设的巨大变化。以小见大,通过对微观历史的影像分析,反映时代的历史风貌与百年演变过程。 作者简介 冯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城市纪实摄影师。致力于成都街道历史文化的研究、写作与影像记录。 目录 A 影子—一在细节里发现线索 B 广场——每个成都人大概都有这里的纪念照 C 院子——珍藏记忆的都市空间 D 河道——流淌的时光记忆 E 单车——从洋马儿到共享单车 F 服饰——洋盘之都何缺时尚 G 阅读——别人的故事里总会有自己的影子 H 取水——自来之水不易来 I 厕所——难忘这特别的悠长 J 通信——大哥大们现在在哪里 K 音乐——萦绕耳边的琴声未曾断过 L 体育——动感之都的运动时空 M 大树——城市里有你不知的悄然变化 N 动物——向我们的朋友致意 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城市,如同一把折扇。 手握扇头,手指轻推扇骨下 板,扇面展开,看得见几笔 淡墨山水和几句行草小诗。 扇坠上的金色流苏随着节奏 摇摆,表演着开合跳的欢快 。 当然,你见惯不惊的城 市远比折扇精彩,它是人类 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诗篇。 感知城市,品读照片是 不错的方式。从感受来讲, 它和小说的阅读体验有些相 似,可以让我们经历无数的 人生,体味万千世界。相对 而言,照片比文字更加生动 直观、真实有趣,它涵盖城 市景观、城市风貌、城市历 史、城市民俗等,应有尽有 。它会告诉你,故事的来龙 去脉和无人留意的细节;它 会轻轻牵起你的手,带你进 入未知的空间;它还会与你 对话,成都人说这是摆龙门 阵,这其实是摄影师在和你 交流,知己间的默契和友情 悄然建立,虽然跨越时空, 却仿佛近在咫尺;它会与你 一起欢笑与忧伤。也许是因 为你读懂了它,也许是它感 染了你。有意无意间,它还 会隐藏一些答案,但没有恶 意,这有些像小孩子们捉迷 藏,只不过想试试你的细心 、耐心与运气。 人们都说,现今是一个 读图时代。其实,我们的祖 先在有文字之前,也过着读 图生活。当然,我们比远古 祖先幸福,他们没有单反相 机、智能手机、互联网络和 微信群,只能在峭壁上创作 ,在岩洞里交流。 这里,我想用照片来讲 述成都20世纪初到现在这百 余年的历史与故事。 书里收录的照片均摄于 成都,年代最早的一张摄于 1908年,最近几张是2019 年拍摄的,时间跨度超过一 百年。百年来的图片浩如烟 海,我以“趣味”与“意义”作 为选片的标准。按成都话讲 ,这都是自己觉得“巴适”的 照片。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多少有些任性,与客观、 专业和权威无关。其实,这 模糊中也包含清晰的思路和 明确的取向,用有趣的图片 来解读和展现这座城市发展 的轨迹,同时探求城市与普 通人的关系。读城是为了寻 找城市的趣事,而阅读对大 多数人来讲,正是为了感受 其中的快乐。这些图片大多 讲述小人物的小故事。这些 鸡毛蒜皮的小事,对研究宏 大叙事的历史学家来讲,也 许不值一提。但这些却是人 们最想聊的话题。挑水、穿 衣、看书、骑、肥耳朵车, 甚至上厕所都是书里津津乐 道的内容。日常生活里这些 吃喝拉撒的小事,对于普通 人来讲,也许恰恰就是最重 要的事。 小人物的小故事怎么研 究?微观历史研究为我们指 明了新的方向与范式,而图 文结合是有效的途径。 零散的照片如同历史的 碎片,通过串联、组合与延 展,形成历史的局部剖面。 题材虽小,但以小见大,可 以反映一个人、一个家庭、 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和一个 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在内容 的取舍上,放弃了一些有关 这座城市标签化的形象展示 ,比如喝闲茶、打麻将、掏 耳朵、吃火锅,也没有照本 宣科复述城市历史进程中的 典型化重大事件。一座城市 的演变纵横交错,一座城市 的色彩五彩缤纷,一座城市 的风味需要细嚼慢咽,我们 每个人对这城市的感受也并 非完全一样,因为,这城市 里的每个故事都是独特的, 每个瞬间都无法复制。 我赞同巫鸿先生的观点 ,对具体影像进行详细观察 与分析,对个案研究以“深 描”的方式展开,详尽描写 影像里的社会、经济和政治 语境,以及相关的人物。这 样的个案研究在当下中国城 市影像史研究中变得格外重 要。 一本书的可读性是读者 最为关心的事情,也是对作 者最大的考验。 图文结合的讲述让我们 知道百年来这座城市曾经发 生的故事,它是如此有趣、 如此鲜活,好像每件事与我 们每个人都有些关系。想试 试一种新的呈现方式,既有 文字的详细描述与解读,又 有与此密切相关的图片佐证 ;既有对地方历史和个人叙 事的梳理,又有从摄影角度 进行的图片分析。同时,对 于图片的来源,摄影师的身 份,拍摄的时间、机位、背 景和动机都尽量做了较为翔 实的说明与考证。既然本书 不是包罗万象的地方史志, 便可将感兴趣的事情写得细 一些、深一些。蜻蜓点水式 的记录,总会让人有走马观 花、意犹未尽的遗憾。放弃 面面俱到,让局部充分展现 。以小见大,让城市气质、 城市个性与城市精神这样抽 象笼统的概念成为人人可以 理解和感知的鲜活之物,有 质感、有温度,抬头可见、 触手可及。 摄影师可不可以进入历 史研究的专业领域?历史研 究向来是史学专业的事情, 摄影师除了研究摄影史之外 ,对历史的研究,特别是对 地方史的探究,是否可以发 挥更多的作用?摄影对象的 选择、摄影角度的调整、摄 影时机的把握,甚至光圈和 景深对图片最终的呈现及其 历史价值有什么影响,书里 都有辨析与解读。这里所说 的摄影师有两层含义,一是 指拍摄照片的摄影师,一是 指解读照片的摄影师。 那么,通过历史与摄影 的合力来解读和剖析照片是 否就足够了呢?同一个人, 同一处地方、同一个题材、 同一部相机,如果心情不同 ,境遇不同,拍出来的照片 还会是一样的吗?同一个人 ,同一处地方、同一个题材 、同一部相机,用 导语 《河道——流淌的时光记忆》《单车——从洋马儿到共享单车》《服饰——洋盘之都何缺时尚》《阅读——别人的故事里总会有自己的影子》《取水——自来之水不易来》《厕所——难忘这特别的悠长》《通信——大哥大们现在在哪里》《音乐——萦绕耳边的琴声未曾断过》《体育——动感之都的运动时空》……本书以小见大,通过对微观历史的影像分析,反映时代的历史风貌与百年演变过程。 后记 《成都街道漫步手记》 出版后,反响不错。原以为 有关地方史和城市微观历史 的’书籍受众有限,但在宽 窄巷子的见山、散花书店里 ,书价虽不打折,但依旧有 不少外地游客购买。在参加 伦敦大学巴特莱巴建筑学院 成都暑期工作坊活动期间i 戎与外国同行交流,发现他 们对书中讲到的古老街道, 特别是年绘街道地图很感兴 趣。成都地铁各条路线的移 动多媒体对这本书进行持续 报道,许多朋友是在上下班 乘坐地铁时了解到这本书的 。这让我对地方历史文化的 写作与研究有了更.多的信 心。一次闲聊中,朋友青瑞 建以我研究成都老照片,在 此后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专 心投入《影像里的成都》的 写作之中。每晚两个小时的 写作,大约可以完成一千多 字。一个月大约20个晚上可 这样安排,半年就有了这十 多万字的书稿。工科生总习 惯于计划与量化,一板一眼 、按部就班,似乎与众人心 目中天马行空的作家形象相 去甚远。但是,默耽坚持的 过程中,却有一份自己才能 体味的自在与快乐。 既然是有关“影像”里的 成都,图片的来源自然是首 要解决的问题。网上随意下 载虽然可以用于日常的观看 ,但对于正式出版物来讲却 缺乏合法的授权。老照片年 代久远,其中有一部分是公 共版权图片,通过图书馆或 博物馆的网站可以正常获得 并使用,但更多的老照片却 并非如此。比如德国魏司先 生的图片,其版权由一家德 国图片机构代理。我在朋友 和德国驻成都领事馆的帮助 下,与图片代理机构取得了 联系,终因费用太高而放弃 。美国那爱德先生的照片授 权中国王玉龙先生代理,我 通过中国旅游出版社联系到 他,获得了相关照片的合法 使用权。 开始,我对老照片的收 集并没有太多的信心。 1949年以前的照片太少, 1949年后的照片数量虽多 ,但担心多是模式化的肖像 照和摆拍的宣传照。随着收 集工作不断推进,图片的来 源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精 彩,让人喜出望外。热心的 侯琴丽女士帮我联系研究华 西坝历史的朋友。在邓长春 先生的鼎力相助之;下,得 到了不少华西=I贝的老照 片,这其中一部分是他家里 的收藏,另一部分来源于耶 鲁大学图书馆。1949年以 前的图片,我原以为大多是 来华的外国人拍摄的,但偶 然发现一位叫孙明经的摄影 师也拍摄了大量有关成都的 高质量纪实作品。随着研究 的不断深冬,发现这是一位 对研究老成都影像,甚至是 研究中国摄影史而言都不能 绕过的杰出摄影家。’在孙 明经后人孙健三先生的支持 下,我了解到有关孙明经在 成都拍摄时的很多重要信息 ,并获得了相关照片的使用 许可。成都一批摄影家和摄 影爱好者也伸出了援手,提 供了改革开I放后许多精彩 的影像作品。亲友们对我的 写作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 慷慨提供家里珍藏的老照片 。朋友吕毅提供了一张 1938年在城隍庙街拍摄的 照片。对于成都普通人家来 讲,保存这样的老照片非常 不易。舒琴女士跳舞的一组 照片让人惊叹不已,我配上 文字在公众号上发表,引起 不少人的关注,有留言说, 她是我们普通人心中最美的 明星。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 与帮助。 视觉资料是都市日常生 活和大众文化最为直接的展 示,揭示了人们对公共空间 的使用以及在公共空间的人 间百态。对任何图像的解读 都可以是多维度的,也可以 是某一方面的。但任何一种 解读,都使我们对重构城市 的过去前进了一步,虽然这 个认识,是永无止境的。我 赞同王笛先生的观点,每一 次与他的交流都让我受益匪 浅。他的鼓励和帮助给我更 多深入研究的信心和动力。 影像如何表现普通人的 生活与思想,这是我一直以 来思考的重点。从事摄影创 作和摄影研究要放弃高高在 上的摄影家姿态,将立足点 、出发点和关注点移至普通 大众,熟悉普通人的内心世 界和行为习惯,把自己变成 泥土中的一分子。其实,我 更愿意将成都影像的研究定 义于通俗文化的范畴,这是 一个没有边界的开放领域, 随笔、摄影、绘画可以在文 本中自由切换。像我这样的 通俗文化作者来自基层,从 创作的角度讲,这既是劣势 ,也是优势。解读别人的照 片如同讲述自己的故事,思 考自己的人生。而这种大众 的趣味与审美,既给予我养 分,又为我指明了前行的方 向。 城市,有讲不完的故事 。读城,可以发现更多的秘 密。 书评(媒体评论) 冯晖先生去年出版了《 成都街道漫步手记》,送了 我一本,读后印象深刻。冯 先生持之以恒地行走于成都 的大街小巷,用照片来记录 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今年 的这本新作,将用照片来展 示成都的百年往事。本书中 的第一个故事《影子——在 细节里发现线索》,他曾寄 给我看过,发现他很善于观 察照片中的细节,将实地考 察与资料印证紧密结合,讲 述照片背后的故事。从那些 照片和文字描述中,我们对 成都物质文化和日常生活的 变迁,有了更直观的印象。 岁月在我们的眼前流逝,历 史会逐渐在我们记忆中淡去 。找回过去的记忆,就是这 本书最有意义的地方。 ——澳门大学杰出教授、 历史系主任王笛 精彩页 影像解读,有点类似于案件侦破,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因为其中可能暗藏重要线索。 让我们来看这张照片(图A一1),这是那爱德先生在成都拍摄的。网上的相关文章大多介绍这张照片是1911。年拍摄的,展示了当时成都少城的景象。 那爱德(1879一1913年),生于美国,曾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1910年6月,他与四川高等学堂签署援教合同。两个月后,从美国经日本到达上海。后溯长江往西,于10月到达成都,登上了四川高等学堂的讲台。 这张照片拍摄的真是成都少城吗?照片中最具特色、辨识度最高的是右上角远处的一座高塔。当时成都市内高塔不多,这座塔应该是一座字库塔。那时虽然在北糠市街等处都有字库塔,但其造型和高度均与照片中的不符。通过相关资料进一步佐证,可以推定这座塔是惜字宫旁的字库塔。由于手中与此塔相关的照片清晰度太差,且无法获得使用授权,我便手绘了一张字库塔外形示意图(图A一2)。 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断出那爱德当时拍摄的地点是在成都市区东北一带,而不是城西的少城。另一个重要线索是照片里近景处一个巨大的黑色三角形阴影,这看起来像是一座亭子顶部的投影。但是对比各种历史资料与老照片,在成都东北区域内没有找到与这影子相对应的亭子。 在这个区域,只有一栋建筑的外立面与投影基本一致,就是当时刚建成的仁济男医院。 仁济男医院位于四圣祠北街,在现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家属区的位置。惜字宫在庆云南街以西相当于现在红星国际楼盘一带。那时在惜字宫旁还有一大片水塘。从图A一3上可知它们的相对位置。 作为一名外国人,那爱德对这座西式医院的落成一定非常关注。我的脑海里勾勒出了那天的场景:1911年的某天上午,那爱德没有课程安排,他带上相机来到新建的仁济男医院参观。高大优美的建筑造型吸引了他。登楼:推窗、西望,古城景色尽收眼底。眼前是四圣祠北街,左边是四圣祠西街。远处是一座立于瓦屋群中的字库塔,鹤立鸡群的塔身和若隐若现的一池湖光给这宁静的古城早晨增添了悠然的诗意。他熟练地架好三脚架,调整好相机,将城市的近景、中景与远景都记录了下来。一般人只知道他是位受人尊敬的老师,其实他还是一位非常专业的摄影师。这天虽然是晴天,阳光普照,但远处天际线还是有些灰蒙蒙的感觉。看来,那爱德有意将近处地面的建筑投影框人镜中。“百年后,有细心的成都人看到这张照片,一定会推测出我拍摄的时间和位置的。”他一边这样想,一边轻轻按下了快门。 根据仁济男医院的历史图片,我将医院外立面画了出来(图A一4)。可以看到,建筑物中段屋顶外形与照片里的三角形阴影完全一致。 加拿大联合教会档案馆收藏了一张老成都东门鸟瞰照片,这张照片摄于1934年,从角度来看远高于那爱德拍摄的点位高度,像是从飞机上俯拍的。照片不太清晰,我在电脑上将其放大,对照细节画了一张四圣祠北街一带的示意图(图A一5)。将这张图与那爱德拍摄的照片对应,在相同的街道、相同的位置可以找到相同的建筑。我在图中与照片一一对应标注了部分建筑。 1913年4月19日,那爱德带领学生去彭县的铜矿厂实习,不幸染上了严重的伤寒,后在成都仁济男医院病逝。他葬于成都,但至今不知其墓地的准确位置。将来,如果找到他的安息地,我想在墓碑前放上这本书。在我眼里,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摄影家。 没有这块阴影,那爱德拍摄的这张照片也许永远是个谜。P3-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