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子读本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日)金谷治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老子》本身短短五干余言,却文意深奥,气蕴广博,是“无”的形上智慧的集中体现。作者金谷治以其多年精研汉学的功力,为《老子》全书八十一章——拟定题名,自释译与解说两方面解析老子思想其中针对备章重点又有不少评语与说明,方便读者理解内容,与老子思想对话和交流。
目录
凡例
老子道德经 上篇
1.道可道(世界万物之始源——“道”)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别受限于俗世间的价值)
3.不尚贤(理想中的政治1)
4.道冲(“道”的作用1)
5.天地不仁(理想中的政治2)
6.谷神不死(“道”的作用2)
7.天长地久(于“无私”之劝诫)
8.上善若水(不争之德1)
9.持而盈之(抽身之时)
10.载营魄抱一(圣人之德)
11.三十之辐(“无”的作用)
12.五色令人目盲(奢靡使人疯狂)
13.宠辱若惊(自身比俗世间的价值更重要)
14.视而不见(“道”的体验1)
15.古之善为道者(“道”的体验2)
16.致虚极(“道”的体验3)
17.大上下知有之(理想中的政治3)
18.大道废,有仁义(无用的仁义)
19.绝圣弃智(回归朴素)
20.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孤独之歌)
21.孔德之容(“道”的体验4)
22.企者不立(旧第二十四章)(多余的行为)
23.曲则全(旧第二十二章)(不争之德2)
24.希言自然(旧第二十三章)(于“沉默”之劝诫)
25.有物混成(“道”的姿态1)
26.重为轻根(劝诫之轻举妄动篇)
27.善行无辙迹(自然的举止)
28.知其雄,守其雌(返璞归真之路)
29.将欲取天下(于“无为”之劝诫)
30.以道佐人主者(何谓战争1)
31.夫兵者不祥之器(何谓战争2)
32.道常无名(理想中的政治4)
33.知人者智(修养内在比外表更重要)
34.大道泛兮(“道”的姿态2)
35.执大象(“道”的作用3)
36.将欲歙之(倒转思考)
37.道常无为(理想中的政治5)
老子道德经 下篇
38.上德不德(自以为是的“智慧”)
39.昔之得一者(立足于“道”)
40.上士闻道(旧第四十一章)(“道”的姿态3)
41.反者道之动(旧第四十章)(“道”的作用4)
42.道生一(柔软的分层)
43.天下之至柔(无为之利)
44.名与身孰亲(财产之所害)
45.大成若缺(中空之妙)
46.天下有道(知足)
47.不出户(观己自省)
48.为学日益(成就“无为”)
49.圣人常无心(无心的圣人)
50.出生入死(理想中的养生)
51.道生之(“道”与“德”)
52.天下有始(回归于为母之“道”)
53.使我介然有知(向着大道前进)
54.善建者不拔(“道”的功德)
55.含德之厚(婴儿的譬喻)
56.知者不言(“玄同”之人)
57.以正治国(理想中的政治6)
58.其政闷闷(落落大方的为政)
59.治人事天(惜物之德)
60.治大国(理想中的政治7)
61.大国者下流(大国应谦让)
62.道者万物之奥(“道”的姿态4)
63.为无为(于“无为”的实践1)
64.其安易持(于“无为”的实践2)
65.古之善为道者(舍弃智巧的为政)
6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政治家应当谦虚)
67.天下皆谓(三宝之德)
68.善为士者(兵法之不争)
69.用兵有言(兵法之守势)
70.吾言甚易知(知我者无)
71.知不知(勿自以为知晓)
72.民不畏威(勿压迫人民)
73.勇于敢则杀(何谓天意1)
74.民不畏死(何谓天意2)
75.民之饥(取决于上的政治)
76.人之生也柔弱(柔弱之德1)
77.天之道(自然的运作1)
78.天下莫柔弱于水(柔弱之德2)
79.和大怨(自然的运作2)
80.小国寡民(乌托邦)
81.信言不美(结束之语)
老子与《老子》
一、儒家与道家
二、老子的思想
三、关于老子这个人
四、关于《老子》本书
五、文本·注释书·参考书
出版后记
序言
一般来讲,人们常说的“
活得像个人样”指的是回顾
、反省自身并量力而行地活
下去。吾等在各色场合中用
作口头禅一般的“要加油努
力哦”便是很好的证明。然
而若只是努力地活着,这样
的日子也很难称得上是“人
生”。孜孜不倦地努力,构
建出个人的独立领域,这固
然是非常重要的事;但人类
是大自然的产物之一,是与
庞大的自然世界共同生活着
的生物,这一点亦无法否认

究竟什么叫“像个人样”
呢?关于这一点,人们现存
的看法正在逐渐变化。老子
接受了这一切,将人类视作
大自然的一分子,可谓参透
了人类真正的本质。做到“
无知无欲”即能恢复这份纯
粹的本质,此乃人之大幸。
他呼吁人们呈现出自己真正
自然的状态,不要再回首、
拘泥于自身,由此拉开了展
望人性的全新帷幕。
本书以“与古典交流”为
主旨,意在成为一部亲切、
有深度且无距离感的作品。
期待能够通过加入全新的学
术文库,从而得以收获更多
的读者。特此鸣谢学术文库
出版部长池永阳一先生与负
责人布宫美津子小姐。
一九九七年一月
伊贺居民 金谷治
导语
本书原属于日本讲谈社学术文库系列,1997年首次出版后,至今已经四十余次重印,广受读者好评。作者金谷治是日本著名汉学学者,专攻中国哲学,尤其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主要著作有《秦汉思想史研究》等,译注《论语》等多部名典。《老子》主张人是自然万物中的一个个体,这是一种自然思想立场。除此,老子对知识与欲望催生的文化与文明进行了怀疑与尖锐的批判,希求达到无知无欲、无为而为,继而回归自然,发现本来的自我。
本书作者是日本汉学界泰斗,这是他对《老子》精髓的解读。章本无题,本书为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内容,依照目录给每一章都拟了题名。书中翻译偏离直译,多多少少添加了一些语言以助理解,注解中又含有不少评语与说明,针对各章的重点进行解说,努力引出对话的主题。
后记
本书原名《老子》,属
于日本讲谈社学术文库系列
,1997年首次出版后,至
今已经四十余次重印,广受
读者好评。
作者金谷治是日本著名
汉学学者,专攻中国哲学,
尤其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主
要著作有《秦汉思想史研究
》等,译注《论语》等多部
名典。
《老子》是一本仅有五
千余字的作品,共八十一章
,是先秦重要的思想典籍。
章本无题,本书为方便读者
更好地理解其中内容,依照
目录给每一章都拟了题名。
作者对原文的翻译不取直译
,而是多少添加了一些语言
以助理解,注解中又含有不
少评语与说明,针对各章的
重点进行解说,意在努力引
出与读者对话的主题。
其原文及注解以王弼本
(明和刊本)作为底本,但
在一些地方依据马王堆帛书
本略有修改,对底本进行了
改订的地方在本书中也都于
原文语句上标注*号,详见
《老子与(老子)》第五部
分《文本·注释书·参考书》

《老子读本》与《孟子
读本》《庄子内篇读本》《
墨子读本》《孙子读本》《
论语读本》组成“讲谈社·诸
子的精神”系列,讲述轴心
时代的诸子思想,展现中华
文明的精神底色。
服务热线:133-6631-
2326 188-1142-1266
读者信箱:
reader@hinabook.com
后浪出版公司
2019年12月
精彩页
1.道可道(世界万物之始源——“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能用语言准确地描述与他人的“道”,便不是永恒的真实之“道”;可以用文辞去命名并示与他人的“名”,就不是永恒的真实之“名”。
真实之“名”与真实之“道”一起,潜藏于无法以语言清楚描述之处,而那才是孕育出天地的唯一的始源。而这能以“名”展示出来的天与地,则是孕育出世间万物的母亲。
因此,只有保持内心无欲无求的纯粹之人,方能正确认知、领略到这微妙且唯一的万物始源;若是无法保持纯粹、不断地被欲望所迷惑,最终生活中也只会充斥着歧视和冲突等末端现象。
微妙且唯一的始源与末端的各种现象,此二者从根本上来说是相同的;就像“道”与“万物”,它们在“名”的世界中各自有着不同的称呼罢了。与其来源相同的“玄”——指遥不知底的深渊,在比它还要深奥的渊底之处,展露着微妙始源的诸多作用。
【解说】
在开卷第一篇文章中,老子提出了最具个人特色的“道”的概念,生动描述了在俗世间的生活中为了一己私欲和现实利益而疲于奔波的我等凡人之状。在生活的起伏与动荡之中摇摆不定、时喜时悲,然而通晓水底深处的静谧与深邃之人却是寥寥无几。老子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潜藏于表象背后的玄妙的本源世界,引导世人直面其深邃之处。老子认为本源世界与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并没有太大不同,这个观念构成了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道”最开始是指道路,而后衍生出了道理、方法等意思。尊孔子为教祖的儒家认为,仁义等道德观念应当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去阐述;“道可道,非常道”便驳斥了这一思想。老子所说的“常道”并非单指人类社会中的规定与准则,它更是一种结合并贯穿宇宙自然、独一无二且绝对的根源之道,绝非是可以依“名”以言喻的究极原理。有关于“道”的说明于本书的第四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五章和第三十七章中均有记载(解说中的说明亦可一同参照)。
“名”代表的是名称、言语与概念之意。“名”必将对应于实体,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方式以便于世间通用。而物体的名称本就是由人随意取的,所以“名”对实体来说实为次要。庄子也曾说过,“名者,实之宾也”。老子尊“无名”与“不言”为贵,对于言辞和观念有着强烈的不信任感。为何继“道”之后出现了“名”呢?这虽然与“道”无以名状的特性有关,然而此处还包含着对于拘泥名目且注重建设于“名”的儒家、法家的批判。《老子》中所说的“常名”是遵循于“道”那不可思议的姿态而自然产生的“名”,实为无名之名(即无法言喻之名)。本书第三十二章有云,“道常无名”。
因此,若将第三十二章的这句和第四十一章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与此处的“有名”“无名”结合起来解释的话,则会得出“无名”=“道”=“始源”→“有名”=“天地”=“母”→“万物”,这样一幅阶段式的图式。马王堆帛书共分为甲乙两册,据其记载,“天地之始”在甲乙册中均记为“万物之始”,这与《史记》中所引用《日者列传》的文本及王弼的注释都相吻合。由此一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句便得以解释得通,“天地”一部分则是被从之前列出的图式中抹去了。
阐明“微妙始源”和与其相对应的“末端现象”时所用之“徼”字实为“嗷”的通假字,意为洁白、明亮。“妙”是很深远且难以理解的,而我们生活的这个表象世界则是如此地浅显又直白。
“此两者”一段在帛书甲乙本中均记为“两者同出,异名同谓”,前面的“此”字、中间的“而”字与之后的“之玄”是没有被记载在文中的。“异名同谓”是名称不同,意义相同的意思。
“玄”原本指的是一遍遍晕染而成的红黑色,后转变为用其深邃的色调来比喻艰深难懂的奥义。此处用以形容“道”的不可思议之处——它超越人类的感官,是一个深远的本源世界,可以令人抛弃烦思杂念。这个世界中的所有现象都源自深奥之处,是玄妙下的自然表象。
由于第一章讲述的是“道”之始源,所以《老子》的上篇被称为《道经》;下篇(第三十八章及之后)的内容则相对地被称为《德经》。因此,《老子》又被称为《老子道德经》。
第一章之所以得以作为《老子》一书的卷首之文,不单单是因为其内容较为适合,更是由于此书长久以来都是以这番形式传承下来的。但与马王堆帛书相比较,在甲乙本中其文章于上下篇的顺序均有所调换,因此,此篇第一章也将被置于下篇文末之后。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0: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