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兆元,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史学博士。曾任上海大学历史系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神话与中国社会》《盟誓史》《中华创世神话六讲》《神话学与美学论集》《神国漫游》《商贾史》等。
帝王画卷
隋炀帝:杀父夺位心好狠
唐太宗的镜子
唐玄宗:铸造开元盛世的辉煌
戏迷皇帝李存勖
石敬瑭:卖国求做“儿皇帝”
失败的帝王 成功的词家
传奇人物
孙思邈的长寿之谜
忠烈书家颜真卿
李白:狂放潇洒游一生
杜甫:乱世之中的慷慨悲歌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的生死之谜
茶圣陆羽的传奇人生
沉浮人生
血染玄武门
是谁操纵了马嵬兵变
甘露带来的灾难
风神俊朗得青睐
成也文章 罪也文章
推敲:冲撞大官带来的好运
惊世国宝
中国最古老的山水画
惊艳千年: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别是一番美丽的铜镜
唐三彩是三彩瓷器吗
奇妙秘色瓷
生命力最旺盛的钱币
文明之光:唐代的雕版印刷术
顶天立地的大佛
万佛同聚在龙门
考古发现
天下第一桥:隋代赵州桥
隋代千年石棺揭秘
再现隋唐洛阳城辉煌
法门寺地宫的宝藏
昭陵的守护者:六骏石雕
女皇武则天的无字墓碑
天子荣光:懿德太子墓葬壁画
烈火铸就的永陵玉大带
生活图景
利弊兼有话运河
席卷唐代的作诗潮
葡萄美酒夜光杯
爱美之心人皆有
人面桃花相映红:唐人的择偶观
黑白世界
醉后狂草书豪情
女中豪杰舞剑器
甘露带来的灾难
宦官参政是唐代朝政的一大弊端,这是从唐玄宗时代的宦官高力士参政开始的。自此以后,宦官对皇权的制约越来越厉害,如唐穆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等天子的即位,都是在宦官的扶持下实现的。宦官们甚至对皇帝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唐宪宗、唐敬宗就都是被宦官杀死的。所以,即使是被宦官拥立的皇帝也希望摆脱宦官的束缚,不愿意做傀儡皇帝。唐文宗就是这样一位皇帝,他和手下的心腹大臣利用天降甘露而导演了一场事变,但是在关键时刻却给自己带来了灾难……
唐文宗是在宦官王守澄等人的扶持下登上皇位的,但是他深知宦官的势力极大,气焰嚣张,他的皇位不一定坐得稳。宦官一日不除,他就永无宁日。
于是,文宗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亲信。他本想起用李德裕做宰相,但是李党的政敌纠结了宦官与文宗作对,极力推荐李党的对头牛僧孺做宰相。文宗思来想去,觉得以自己现在的势力还不足以与宦官抗衡,于是就放弃李德裕而选用了另一个叫宋申锡的官员做宰相。文宗与宋申锡经过密谈,商定了诛杀宦官的计划。同时,他还令宋申锡在暗中扩充势力,打击宦官。不料,由于宦官在朝廷中的耳目众多,他们很快就得知了文宗与宋申锡的秘密。奸诈狡猾的王守澄就派人诬告宋申锡,说他暗中帮助文宗的弟弟李凑图谋篡位。文宗毕竟刚刚登基,没有斗争经验,对自己的统治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居然就听信了这一诬告。他稀里糊涂地逮捕了宋申锡,甚至差点处死了他,幸亏朝中正直的大臣为宋申锡辩护求情,才使宋申锡免于死罪,但是宋申锡还是被贬为开州司马。另外,皇弟李凑也遭贬谪。这样,文宗诛杀宦官的计谋就落空了。
但是,宦官们干预朝政,令文宗深感没有自由,他们总是文宗的一块心病。公元835年,唐文宗召唤来心腹郑注、李训二人,一起密谋除掉宦官。他们商定慢慢地分散王守澄的势力,把与他关系密切的亲信都调到外地做官。文宗任用李训为宰相,郑注为凤翔节度使,给了他们实权,准备里应外合地消灭宦官。他们还派人毒死了大宦官王守澄,大大地削弱了宦官的领导力量,胜利的曙光似乎就在眼前了。紧接着,他们密谋在王守澄下葬那天,把宦官们召集在一处,乘机一网打尽。而后,郑注就回凤翔调兵遣将去了,准备带精兵强将来增援。
这本来是一个周密的计划,但是在关键时刻,人性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李训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他生怕郑注把头功抢走,便想立个大功,将来也可以得到唐文宗的重用。于是,他设计了一个自以为天衣无缝的“甘露计划”,后来证明他真是低估了宦官们的势力与手腕。
李训上疏唐文宗,谎称皇宫中左金吾仗院的石榴树晚上将有甘露降临,诱骗宦官们去观看。古人认为,用甘露和着玉屑服下,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因此,文宗就让李训带领大臣们去看。到了那里,李训假装说甘露还没有降临,大家就又各自散去。其实,李训趁此机会在院里设下了埋伏,就等着宦官们上钩了。
P58-59
隋唐五代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记忆,也留下了不少耐人寻味的谜和传说。探索这些千年之谜,走近那些不朽传说,展现在你眼前的将是前所未有的恢弘画卷,那就是气势磅礴、流光溢彩的隋唐历史。本书就是讲述隋唐五代的故事。
人类还在动物时代的时
候,除了本能的遗传,不
会有文化的记忆。而自从
语言产生,文字发明以后
,人类的创造就不再是清
风流云,消失得无踪无影
,文明随着口头传述和文
字记载累积起来,并以一
种加速度发展的态势,使
人类奔驰在发展的康庄大
道上。因此,人类的求知
欲望日益强烈,求知的能
力不断提升,知识的积累
不断地改变人类自身。
人类的知识积累,是从
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神秘属
性的探寻开始的,自生物
体的生存之道到生存的意
义价值,人们对于自我与
世界神秘的探索一步一步
把人类带人文明之境。
人的生存,需要吃喝与
穿住,但人类自身不能提
供这些,要仰赖自然赏赐
。自然尽管提供了丰富的
资源,却要通过人类的劳
动才能获得。土地怎么能
够长出养育人类的果实来
呢?这样的神奇催生了人
类思维的发展。简单构形
体劳动只能造成动物世界
的简单的世代循环,而创
造性的思维及其劳动,则
成为人类进步的彩色双翼
。渔猎采集方式的生存,
尚是动物化的生存,农业
则是人类高尚的创造性活
动,人工栽培、养护、收
获,哪一样不是在对于自
然的神奇的观察探讨中获
得的灵感而用于人自身生
存的劳动呢?农业的栽培
,需要对于自然气候的掌
握,在看似凌乱日复一日
的时间中,找出其运行规
律,于是就有了历法,自
然的盛衰荣枯之理,生产
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
规律就被发现出来了。农
业不断发展,人类的生存
能力于是大大提高。
人类迈进文明的门槛,
更源于对人自身的神秘的
思考。如果人仅仅是通过
创造性生产获得更多的资
源,而没有人文精神的增
进,这样一群没有理性的
生物体,不仅不是世界的
福音,还可能是世界的灾
难。如果不能控制调节本
能,不能建立规则,人类
将是悲剧性的存在,将会
陷入相互残杀的灾难境地
。一位伟人的词这样描述
丧失人性的苦难:“人世难
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
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如果没有人文,世界将
是多么的悲惨!于是,我
们发现,关于人与人性的
思考才是人成为“人”的前提
。关于季节的观察发现,
会与人类社会生活联系起
来,自然的荣枯与社会的
兴衰可以关联起来,与人
的生命可以关联起来,这
样就是天人合一。人类也
从动物世界选择学习了一
些良性的规则,如猛虎不
食子、乌有反哺之义,从
中人们体悟出慈爱与孝敬
的道理,形成了社会的伦
理。中国古代的哲人把天
文与人文奇妙地结合起来
了,天理与人欲于是处在
一个和谐的状态,带来人
世间的和谐与宁静,人文
让世界变得美好起来。
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
去?我是谁?这些在今天
的哲学家看来都还需要不
断解说的论题,人类在诞
生之初就开始思考了,并
留下了丰富的充满幻想的
关于人类由来的解释,也
留下了充满理性的关于人
性的思辨,我们不仅知道
有女娲造人的故事,我们
更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我
们认为天道也是至善的,
天人合一,人性就自然是
至善的了。人性如何展开
是自己描绘的,无论是人
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自
私的表述,还是大公无私
普度众生的崇高理念,让
精神左右自己的方向,而
不是凭着欲望的驱使,这
就是人!
当中华民族走过了五千
年世界上唯一不曾间断的
文明历程,我们发现,人
们对于“我是谁”的问题已经
不仅仅是对天发问,而更
多的是从前人走过的足迹
中寻找依据,也就是说,
历史是现实之师。并不是
每个民族都有这样的智慧
资源,只有中华民族在过
去的岁月里才会留下浩如
烟海的珍贵文献和口头传
说。而当我们在享受这份
巨大的文化资源的时候,
却时时会陷入迷惘,古人
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不解
的谜题。一般说来,丰富
的历史资源会留下清晰的
过去岁月的图像,但事实
恰恰相反,文化资源越是
丰富,其谜题就会越多。
就像浅浅的水流平淡无奇
,而浩瀚的大海宝藏无限
一样,中国文化中的无尽
奥秘正是其博大精深的体
现。或者因为文献有缺,
事件不能连贯;或者叙述
多样,表述不一,让人无
所适从;或者时过境迁,
往日的平常之举今日已不
可思议;更有珍贵遗产的
无奈失落,令人满眼迷茫
……文化的迷宫让人流连忘
返!
文化神秘如今已成为一
种娱乐资源。但是,本丛
书却不仅仅是提供给大家
开心一笑的。丛书的文字
是通俗优美的,内容也是
新奇迷人的,但我们不是
为了猎奇。我们是通过对
历史谜题的解读,思考人
生的意义,思考社会的功
能,思考人与自然应该处
于何种关系状态。古人其
实很早就在这样做,如屈
原就是一个文化探秘者,
他在《天问》里这样说:“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
下未形,何由考之?”这就
是两个最大的谜,关于最
初的宇宙形态是谁传下来
的?宇宙是一片混沌的话
,怎么能够考察得到呢?
这是关于宇宙奥秘的问题
。还有关于人生由来的困
惑的问题,如:“女娲有体
,孰匠制之?”中国的神话
说,人是女娲造出来的,
那女娲的身体又是谁造出
来的呢?屈原的这个问题
,我们至今还回答不完善
。探秘不就是探究宇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