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刀尖舞春秋(伤痕一名创伤骨科医生讲述的故事) |
分类 | |
作者 | 苏佳灿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苏佳灿,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材料学博士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军委科技委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组长,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青年科技人才协会副会长,上海医药卫生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申请并授权国家专利26项。主编主译14部著作。 后记 与心灵和生命平等对话 凡事皆有记忆,无论个 体、家庭、社会或时代。 2003年4月5日,我陪导 师一行六人飞抵北京,夜宿 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 非典”前医务人员处境已略 显不堪,博士生二年级正值 青春,激情无限又多愁善感 ,萌生记录点滴医疗实况想 法,希冀民众更多了解医学 、尊重医学,并将此作为退 休后首要目标。 7日早上9点,《健康之 路》节目直播,关于“髋骨 粉碎如何重建”大获成功, 导师高兴之余决定在京逗留 两天。下午,在301医院进 修学习的好友来探望,相约 游览天安门。广场上游客不 多,没有人戴口罩,互为彼 此留下许多珍贵的影像记忆 。 8日清晨7点,我尚躺在 床上,无聊打开电视,获知 两个爆炸性新闻:美军攻占 了巴格达,萨达姆政权支撑 不到18天即告完结;《时代 周刊》在线发表《北京遭到 SARS袭击》,采纳301医院 退休医生蒋彦永信息。早上 10点,考虑可能暴发SARS 疫情,一行人临时决定离开 北京并嘱咐我订机票,当天 下午回到上海,未有隔离一 说。 4月23日,北京小汤山医 院开工建设,7天建成,于“ 五一”正式投入使用,院长 即现任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 ,后曾任二军大校长。5月5 日,二军大赴小汤山医疗队 出发,直至6月23日撤离。 7月13日,全球“非典”疫情 宣告正式结束。 2017年7月1日,有感于 医患关系矛盾激化与各类医 闹、伤医事件频发,与王彤 先生共同主编的《医学不能 承受之重》正式出版,努力 揭示许多医学未解难题,期 盼大众理解医学的诸多不完 美。 2019年12月29日,组织 重大科技联合攻关团队十余 个项目组在浙江大学杭州校 区进行为期三天年度总结及 工作布置会,包括两个武汉 团队,回到上海已是跨年夜 。当天张继先、李文亮等八 人以不同方式预警武汉新冠 肺炎。 2020年1月15日,项目组 专家再聚武汉,继续打磨新 年工作计划,疫情尚未对外 公布,谣传甚多。16日专家 先后离鄂,保持高度敏感性 ,主动居家隔离,与家人保 持距离,武汉项目组日报健 康情况。19日,作为重点研 发项目首席科学家,考虑武 汉协和团队来沪风险,经紧 急协商,取消原定21日由复 旦大学主办的项目工作例会 。 1月20目,钟老不辞辛劳 奔赴武汉,做出新冠肺炎人 传人论断,各地纷纷调高响 应等级。同日新闻报道,武 汉百步亭举行万家宴,据说 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回忆 2003年“非典”,静思后决定 把在梅地亚中心萌生的想法 提前,21日立即着手制定写 作提纲和计划,规定每天写 一个篇章;22日完成第一篇 自序,傍晚接待北京来客, 成为春节期间唯一一次接待 。 23日,武汉封城。24日 值班,学校医疗队除夕夜奔 赴武汉,此时方知平时无所 不能的外科医生百无一用, 终于向重症、传染、呼吸等 专家俯首称臣,之后各类外 科专家均以“少动、不动就 是做贡献”为基本原则,居 家助防控。武汉启动火神山 医院建设,一周后交付使用 ,开始收治患者,复制小汤 山奇迹。 28日,疫情之下、思考 之余,越来越觉得诸多民众 对医学仍存许多误读,启动 《医学起源与发展简史》编 写工作,响应者甚众,约定 2月底交稿,希望能够展示 医学艰难发展历程给大众。 雷神山医院开工建设,一周 后建成交付使用。 2月1日,考虑到骨科病 患疫情期间不便到医院就诊 ,遂开通网上免费义诊,为 疫情防控尽一份力所能及之 力。4日,武汉启动方舱医 院建设,先后投入十六个方 舱医院。 11日,本书初稿正式完 成,与文汇出版社沟通良好 ,遂决定交付出版。紧接着 需痛苦修改,内心很拒绝, 二十天码了二十多万字,回 头再看每一个字都想吐;启 动第二部《刀尖舞春秋·人 间》写作计划,暂时且做一 只鸵鸟,不去想初稿修改之 事。 13日晚11点30分,与武 汉协和骨科兄弟通话后,一 致认为新冠肺炎老年患者众 多,髋部骨折发生率高,决 定联合国内三十位专家连夜 启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老 年髋部骨折专家共识》(以 下简称“《共识》”)编写, 经过一周高效工作,20日《 中华创伤杂志》发表并由中 华医学网正式全网发布,之 后同步开始线上、线下解读 ;29日《中华创伤杂志》全 文发表《共识解读》并经中 华医学网正式发布,其间不 断得到专家正面反馈,因为 有“共识”指引,成功救治多 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其善 也哉,幸甚至哉。 14日,我历时一周开始 对本初稿进行逐字逐句通读 与修改,25万字精简到22 万字,克服内心抵触;我带 领一帮爱心志愿者,经历一 周有余的加班加点,推出疫 情期间一线社区人员自我防 护科普,鼓励大家,越困难 越要坚持。一经推出,两天 内点击量迅速突破了十万+ ,堪称情人节最佳礼物,受 益者甚众。 22日—24日,完成《医 学起源与发展简史》总论初 稿撰写和修改,希望与疫情 同时进步的,还有大众的健 康理念与医学素养;29日, 经两次修改,4万字缩减至3 万字,顺利交稿。 写作过程是与心灵和生 命平等对话 目录 代序 站在医学门槛上张望 “穿身”而过的钢筋 命运独奏曲 拯救大兵刘冬 花季少女“碎骨重圆” 让悲观者不放弃 讲不出再见 以小见大 断肢之殇 报得三春晖 做自己的平凡英雄 雪莲花开唐古拉 生命最后的守望者 让爱继续 抓住最后一根稻草 爱与哀愁:伤痕 微粒、尘埃与星光 追寻“黑玉断续膏” 尊重每一个卑微的生命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从石库门到万米高空的医疗急救 后记 与心灵和生命平等对话 精彩页 “穿身”而过的钢筋 意外,不会因你求饶而绕过你,更不会因你卑微而同情你! ——迦钰小语 一、老岳父五十大寿 刘西军,盐城人,2004年8月,29岁,已婚,老婆怀孕七个月。刘西军大约身高一米七,体重150斤,小伙子长得很敦实。初中毕业后,赶上征兵,父母让他去当兵锻炼。参军两年半就退伍了,乡里给安排的大多是又脏又累的工作,小刘不愿意,就自己出去闯。闯来闯去也没有闯出啥名堂,父母就把他叫回来先成家。他便在家务农,妻子是小学同学,小时候因为家穷,很早就辍学干活了。虽然岳父家后来情况好转,但念书是落下了。夫妻俩平常伺候一亩田地,收入基本维持日常开销。小刘比较勤快,农闲时兼顾帮别人送送货,偶尔摩托车拉客。小两口日子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小刘平素为人豪爽,朋友多,晚上喜欢拉三五哥们喝上两杯,在当地有着不错的口碑。 小刘父亲承包了几个鱼塘,老刘根据时令季节以及各个品种的销量情况,适时选择饲养不同鱼类或小龙虾螃蟹等水产品。母亲跟父亲住在鱼塘边上,照顾父亲日常生活起居,空暇时弄弄鱼食,整理鱼塘边防护栏,顺带着在旁边养几只老母鸡。要不了几个月,儿媳妇要临产了,正好派上用场。乡下鱼塘,晚上总有不速之客光顾,半夜摸着夜色,偷偷钓上几小时,损失倒不是很多,但有些鱼还没长大,看着心疼,两口子每个小时都要轮流巡视一番才放心。 小刘岳父母在10公里外城郊,是个小包工头。包工头做的时间不长,规模不大,收入却很好。岳父母很喜欢小刘,小伙子经常来家里帮忙,厚道又上进,感觉将女儿交给他很放心。小刘有个小舅子,聪明肯干,很早就去深圳闯荡,在那边娶妻生子,很少回老家。岳父母对女儿很疼爱,经常叫小两口到家里来拉拉家常,吃吃饭,喝喝酒,享受相聚之乐。 8月5日是岳父49岁生日,中国传统过九不过十,农村习俗认为50岁生日大操大办会引起阎王爷注意。人生不过百年,到50岁,已过半百,所谓50知天命,在乡下这个生日属于大生日,一定要好好过,大都会张灯结彩,邀请亲朋好友热热闹闹、痛痛快快大吃一顿。有钱人家还会出钱请乡亲看一场社戏或电影才更显隆重。岳父这几年工程做得不错,钱也赚了一些,日子比起以前好了很多,乡里乡亲也没少帮忙,于是决定花血本办一场宴会来回报他们。 岳父过生日那天,小两口早早回去帮忙。乡下本来也没有太多事,小刘跟父母交代一下,就开开心心回去帮忙张罗宴请了。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杀猪宰羊,购买食材,送烟递茶,待人接物,每样事都做得妥妥帖帖,特别能干,俨然主人一般,帮老丈人操持着大事小情。 宴请时亲戚朋友邻居来了好多,近三十桌,高朋满座,人来人往。岳父接受着最真诚的祝福,体会着最朴素的快乐。小刘更是兴奋异常,本来就喜欢喝两杯,再遇到几个爱斗酒的朋友,立马情绪高涨,肾上腺素分泌加速,不服输的劲头展露无遗,一直到桌上个个抱拳求饶他才开心地停住。酒过一巡的过瘾与快感,贯通全身血脉,若不是顾及要帮老丈人接待客人,他依然有种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冲动。午餐后大家陆续散去,关系好的留下来继续喝茶、打牌。 5点三刻,岳父母召集大家吃晚饭,晚上有一场电影要请乡亲们看,早点吃完就可以早点去。席间,小舅子说难得遇见多少喝一点。小刘起初不想喝,中午喝的总量不少,下午又一直打牌,没休息好已露疲态。但架不住小舅子一个劲地劝,硬撑着喝了三四两,平常这么点酒压根不在话下,但现在小刘自觉有些多了,说话声慢慢大起来,夹菜的筷子也不听使唤。小刘妻子属于谨小慎微、沉默寡言的性格,看到老公喝多了,便骂了弟弟几句,让他少喝点,要喝下次喝。看到姐姐不高兴,小舅子才消停下来,安安静静把饭吃完。吃完时已近电影开场,一家人赶忙往戏坪子赶。 电影开场时,小刘酒略微醒了点,毕竟是夏天,跑了几步路出了点汗,略微舒服了些。7点30分左右,父亲打来电话,说鱼塘边上堆草料的房子倒了,鸡四处逃窜,问喜酒喝完没有,如果没啥事,就回来帮忙弄草料屋,天气预报说马上来台风雨,害怕后面不好弄。小刘一听酒醒了一大半,大晚上黑漆漆,让父母亲弄房子肯定不行,就赶忙跟老岳父说明情况,马上要赶回去。岳父一听也急了,让小刘赶紧回去帮忙,小刘老婆看天色已晚,说回去乡下土路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怕不安全。小刘却拍拍胸脯说,路熟得很,没事。看着老婆为难的神情,小刘说,你在这里多待两天,家里那边也没啥事,我把草料屋弄好了再来接你。岳父母一听这样安排很好,就嘱咐小刘路上开慢点,不要着急,注意安全。 刘西军带着父母的期盼,岳父母的嘱托,身怀六甲妻子的担心,开着摩托车,往父亲的鱼塘疾驶而去。 P1-3 导语 本书基于20个真实临床救治案例,进行重新创作,展现医疗救治过程中患者、家属与医者之间的不同侧面,旨在让读者了解患者的痛苦、家属的纠结与医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的困惑,讲述医患双方如何沟通、如何达成一致能使治疗取得最好效果。同时说明了医生虽然能治好伤者的身体创伤,但创伤遗留给伤者及其家庭的影响可能是终身的。 序言 站在医学门槛上张望 海阔凭鱼跃,可任五洋 捉鳖;天高任鸟飞,可任九 天揽月。 ——题记 医学启蒙:被动传承的 中医梦想 每个人选择一种职业理 想都不会是心血来潮随意选 择的,都是有许多的因缘巧 合,最终让他走上了理想的 职业道路。选择从医,不能 说是我最初的梦想,但我从 小在医院家属院子里长大, 耳濡目染许多人生悲欢离合 ,对于医学的神圣比起一般 人要了解得深刻多了。有时 候也经常在思索,我能够走 上医学这条路非常必然也非 常偶然,必然之中却潜藏着 很多的偶然性。 我的父亲是闽南当地小 有名气的中医,在他还比较 年轻时就已经有不少粉丝来 找他看病了,有的甚至从很 遥远的新马泰千里迢迢飞来 找他看病,有些是病入膏肓 的重病人,他们希望能够求 得父亲的一个方子以改善生 命质量。对于我来说,从小 亲眼目睹父亲悬壶济世,救 死扶伤,不能说对我选择从 医之路没有任何影响。父亲 从小生活在并不富裕的家庭 ,兄弟姐妹很多,爷爷曾经 也是一个行走四方的商人, 年轻时候似乎还赚了一些钱 ,跟亲戚一起建了一栋大房 子,后来家道中落了。锦衣 不夜行的习俗在闽南表现得 较为明显,出门在外就算赚 再多钱也得不到乡人的认可 ,而房产则是自身价值的最 直接体现,爷爷也未能免俗 。其实当年爷爷家经济条件 还不错,有一大片龙眼树林 ,收入非常稳定,只可惜新 中国成立后某个时期被作为 资本主义尾巴收割了,收归 国有了。爷爷奶奶都很伤心 ,一直希望能够要回这份产 业,不断去找政府要,我也 曾经幻想着那片龙眼树能要 回来,这样到季节就可以有 龙眼吃了,但这童年时的梦 想终是落空了,因为各级部 门说它们已经重新分配到户 了。 父亲很早就承担起家庭 的重任,因为大姑、二姑和 小姑早早出嫁,有各自的家 庭要负担,父亲和叔叔就必 须要分担家庭的责任。父亲 生于1949年,书念到初中 就遇上“文革”,中途辍学, 后经人引荐去给当地一位很 著名的老中医做学徒,跟班 学习。父亲说起当年的学习 经历总是很骄傲,说冬天大 清早师兄弟都要起床生火做 饭,白天要跟着老师抄方, 抽空还要自己背汤方歌,学 中医理论,所以父亲的中医 技艺是非常纯正的,是老师 手把手教出来的,可以说是 真正师承而来,跟现在很多 正规中医院校开设的中医专 业学生培养方式似乎有很多 不同之处,尤其在对中医理 论的理解程度上差别很大。 父亲的字一直是我练习的帖 子,他的字写得非常标准, 很有气势。我从小最喜欢看 他写中药方,挥洒自如,遒 劲有力,即使现在,我感觉 自己的字还是差他很多,这 可能是他当学徒抄方打下的 良好基础吧。 父亲学徒结束后参加了 20世纪70年代的全国赤脚 医生考试,当时全国范围内 选拔考试成绩前一万名的赤 脚医生,父亲很幸运地成为 其中之一,获得了去福建医 科大学学习深造的机会,从 此走上了正规军的道路(这 是父亲自己说的,从杂牌军 走向正规军),每提及此, 父亲都会异常骄傲,教育我 们三个小孩的时候,往往开 头就是,“想当年我考入全 国一万名的时候,那是何等 厉害……”现在想来,确实 感到父亲的不易,在当时的 条件下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做 到的极致,值得敬佩。毕竟 同一师门所有学徒中,父亲 是唯一一名通过考试进入正 规医科大学学习的。 印象中父亲非常擅长两 种疾病,一种是小孩疳积, 一种是各种慢性疾病调理。 说到小孩疳积,我印象非常 深刻,当时经常有家长带着 面黄肌瘦的孩子来我家看病 (闽南地区民风淳朴,老百 姓经常拿着一把青菜带着病 人就上门了)。疳积说起来 很复杂,用中医理论可能解 释半天也不见得能够说清楚 ,其实最简单的表象就是小 孩不爱吃饭,既不长个,也 不长肉,家长往往是发现自 己小孩跟其他同龄孩子差距 明显之后才开始想到要就医 的,而绝大多数都是遍访西 医,尝试各种药物无效后, 百般无奈之下才想到向老中 医求诊(中医似乎很多时候 都是扮演这样的角色,很无 奈)。 疳积治疗过程很神奇, 父亲会用一根消毒后的银针 在小孩每个手指的二、三指 间关节扎针,挤出一些液体 ,我在学医后才知道那些其 实就是关节液。扎针过程很 恐怖,小孩一般都会哭得死 去活来,我却在旁边很不厚 道地发笑,心想你们要是知 道后面要吃的东西估计会哭 得更大声。父亲会指着这些 关节液对家长和小孩说这就 是疳积,是坏东西,挤出来 就好了,小孩一听到坏东西 被挤出来之后,就破涕为笑 。扎完针后,父亲会再三叮 嘱家长回去后抓只蟾蜍(是 的,就是那种面目可憎的东 西),剥皮洗净后熬稀饭给 小孩吃,当然这个稀饭一定 要用童子尿来熬,家长很多 时候都会面露难色,表示很 难找到童子尿,一般这个时 候就该我粉墨登场了(我参 与医疗救治活动的优秀事迹 始见于我的孩提时代)。没 错,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 童子尿,这是真事,没有一 点演绎的成分。基本上三个 月左右,那些孩子再来复诊 时,个个都变得白白胖胖了 。 ……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是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长期工作在临床创伤骨科一线,是国内知名创伤骨科专家,尤其擅长老年人复杂性髋部骨折及骨不连的治疗,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本书根据作者亲身经历和真实案例重新创作整理而成,反映了医疗救治过程中患者、家属与医生之间关系,及考虑问题的不同立足点。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对社会大众了解救治过程,达成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因为来自第一手的素材,因而内容大多生动可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