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回顾中国当代民谣的发展,按年代划分,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高晓松、老狼、朴树、小柯等为代表的20世纪90年代校园民谣,二是以野孩子、小河、万晓利、周云蓬等为代表的城市新民谣,三是以李志、宋冬野、马頔、陈鸿宇、程璧、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的新民谣。 作者曾以文化记者的身份,采访过众多中国民谣领军人物;其后担任野孩子、周云蓬、万晓利、小河等音乐人的演出经纪人,亲身参与创建了中国民谣从地下走到地上、从内地走向港台的过程;后又以互联网平台创业者的身份,与陈鸿宇、程璧等新一批音乐人一起生发、成长,探索独立音乐更广阔的未来方向。 “沙沙生长”既是民谣音乐的生长,也是听众、读者和从业人员的生长,本书试图全景式记录中国当代民谣的发展变化,这些与中国民谣音乐相关的发展历史和个人记忆,也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切面。从中我们看到这些民谣音乐人怎样用自己的风华换取历史,而匆匆行走的年轻人,又怎样与脚下的土地重新产生连接。 目录 序言 民谣沙沙生长 1、白衣飘飘的年代 老狼 :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 朴树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叶蓓 :走过白衣飘飘的年代 丁薇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小柯 :我们是经历风霜才开的花 2、漂泊的异乡客汇聚在同一条河流 野孩子 :不要问山高路远我是谁 张玮玮 :时间都变成了烟 周云蓬 :梦是黑色的,都是声音 小河 :不需要知道自己是一棵树 万晓利 :太阳为什么是圆圆的 舌头乐队 :如果心在高歌 吴吞 :世界在你眼里,慢慢苏醒 马木尔 :从草原到宇宙,依旧是个传说 小娟 & 山谷里的居民 :守望心底那座山谷里的城 3、新生代城市新民谣 李志 :人和人一场游戏 与顶楼的马戏团谈感情 五条人 :最美的风景我已经看过 侧记 :2015 年《大时代歌厅》 宋冬野 :可春色不过宛若江南啊 莫西子诗 :在万物的故乡与你遇见 邵夷贝 :学习让我和解并快乐 曹方 :我们一起住在春天,并灌溉它 陈鸿宇 & 唐映枫 :互联网时代特立独行的新民谣 程璧 :稍纵即逝的瞬间,激励我们活过长长的一生 4、太平洋的风徐徐吹来 胡德夫 :人生就像一条路 胡德夫 :一生就是一首动听的歌 林生祥 :唱山歌的人 林一峰 :最固执的城市民谣歌手 张悬 :你走出千万人群独行 我想你要走了 5、野火蔓延走江湖 静水深流 走江湖 :当代民谣走唱启示录 后记 春天,你从花园醒来 导语 ★中国当代民谣人物群像,一代人的共同情感记忆 ——从老狼、朴树、叶蓓的校园民谣时代,到野孩子、万晓利、小河、周云蓬的城市新民谣场景,再到李志、宋冬野、陈鸿宇、程璧等互联网时代民谣音乐人的崛起,本书是对中国当代民谣30年来发展变化的珍贵记录。中国当代民谣陪伴着70后、80后、90后们一路成长至今,已经成为一代人的共同情感记忆。最初听歌和写歌的人们都已不再年轻,新的音乐元素不断融合又不断更新,青春的情怀却未曾更改。 ★资深音乐企划视角的专业解读+身体力行的执行经验+文化记者出身的文字打磨,呈现一部丰富而动人的中国当代民谣小史 ——作者身具中国当代民谣发展的亲历者与观察者的双重身份,既能带我们沉浸式地体验中国当代民谣的流变历程,也能给我们冷静清晰地梳理民谣发展脉络,更有众多民谣歌手生动翔实的创作故事和生活细节,一手的音乐演出的执行经验和幕后花絮,以及从业者的真实心境与思考。本书试图记录的是中国当代民谣的发展变化,这些与中国民谣音乐相关的发展历史和个人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切面。 ★音乐综艺“乐队的夏天”助推,梁文道、老狼、野孩子、张玮玮、周云蓬、小河、五条人、陈鸿宇、程璧鼎力推荐 书评(媒体评论) 虽然说是生长,可奇怪,我听见的却是落叶成堆的沙 沙声响。或许因为这是民谣,书里我还意外读到了侧面的 时代,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未来,以及早已熄灯的所在。我 希望,这一切都是春天的故事;但事后回想,只怕那是深 秋灿烂。——梁文道 光阴如水,唱歌的人行走在大地上。民谣之河,深水 静流,这本书是一曲人文与歌谣的交响。——张佺@野孩子 郭小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采访者,她更执着更投入到 民谣的发展变化场景之中,她是这些人的朋友,甚至是工 作中的伙伴。这本书是这群民谣音乐人的故事,也是她自 己的故事。——老狼 曾经,我和小寒还有野孩子、小河、万晓利等一起参 加香港艺术节,一起去台湾走江湖。对于中国民谣发展, 小寒不仅是旁观者,她还是亲历者和参与者……所以来读 吧,书里有别样的民谣风景。——周云蓬 郭小寒是我很多年的朋友,甚至曾做过我的经纪人, 这些年她见证了我们这一代民谣音乐人最活跃的时期,也 见证了我们从青年走入中年,没有人比她更适合讲这些故 事。——张玮玮 在国内民谣成长的一些风景中,这本书让人重温了民 谣从树苗到树木到树林的过程。——仁科@五条人 中国民谣这片领地有时人迹罕至,有时又是旅游景点 ,今天有人将住在这儿的您见过或没见过的鸿鹄燕雀和家 禽一一冷静地勾画出来,绘成精美的长卷摆在您眼前了, 卷中的生灵一直在生长,发出与作者心领神会的沙沙声。 ——宋冬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