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家事沧桑(外公外婆家族的百年老照片增订版)(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郑建邦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老照片集,书稿中收集的老照片,真实反映了上个世纪以来,作者的外公、外婆各个历史时期的家庭生活风貌。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本照片集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百余年历史,百余张照片,岁月年轮不着点墨即跃然纸上。岁月沧桑,真情鉴证。虽时光流逝,儒雅老人慈蔼音容犹在心中。 作者简介 郑建邦,1957年生,湖南省石门县人。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现任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执行副会长。曾整理其祖父郑洞国将军的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著有《铁血忠魂:中国抗日名将郑洞国图传》,与章戈合著《黄埔忠魂---郑洞国传》,主持编辑《邓小平论祖国统一》,主编图文故事集《台湾记忆》和征文集《情系海峡,缘结两岸》。担任过《论台独》、《再论台独》、《一国两制与台湾前途》、《民革祖统工作读本》等书的策划和部分章节的撰写工作。 目录 1988—1937 外公外婆的青春岁月 1937—1949 抗日战争爆发后外公外婆的颠沛流离 1949—1976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年代里 1976以后 改革开放后外公外婆的晚年生活 爱国革命 矢志不渝 忆外婆 初版后记 序言 郑建邦 《家事沧桑——外公 外婆家族的老照片》(原 名《一个家庭的故事》) 一书,即将由团结出版社 再版发行了。 这部图集收录了我的 外公外婆焦实斋先生、金 一清女士及他们的家庭自 1915年左右至2015年整 整一百年的家庭生活照片 。 近现代以来,我们的 祖国历经战乱和动荡,数 不清的中国家庭遭受到难 言的坎坷和浩劫。外公外 婆所组成的这个经历了无 数曲折的普通中国家庭, 能以照片的方式,基本完 好地保存了一百年的生活 记录,确实是少之又少的 。这对于今人和后代进一 步了解国家的过去和今天 ,应该具有一定的帮助吧 。 从晚清、民国一直到 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许 许多多的中国人都具有着 强烈的家国情怀。事实上 ,家与国确实是息息相关 的。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 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 民在忍受国内黑暗、专制 统治的同时,又屡遭外国 列强的侵略和欺凌,水深 火热的生活苦难、亡国灭 种的民族危机,煎熬着一 代代的中国人。在那个年 代里,饥馑、逃亡、战争 、杀戮,几乎成为所有中 国人的生活记忆!同时, 也有无数中国的志士仁人 ,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 挽救民族危亡,屡仆屡起 ,奋起抗争,探索、失败 、战斗、牺牲,最终一步 步走向胜利和光明,也是 近现代中华民族历史的真 实写照! 外公外婆的一生,历 经晚清、北洋政府、南京 国民政府和社会主义新中 国,他们和他们子孙们的 生活,始终与祖国的命运 联系在一起。 外公外婆那一代人风 华正茂时,与现在的年轻 人一样,对国家发展的前 景和自己未来的生活,也 曾有过美好的憧憬和期盼 ,中国的社会现实却一次 次地让他们痛苦和失望。 辛亥革命一举推翻帝 制,原以为在民国的治理 下百姓们可以过上安定的 日子了,迎来的却是北洋 军阀之间的连年混战。国 民党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 ,中国大陆形式上完成了 统一,包括外公在内的许 多爱国知识分子,认为中 国已经具备了遵循和实施 孙中山先生遗训的社会条 件,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 的民主共和时代了。现实 却让人大跌眼镜,国民党 内各派系军事势力的相互 倾扎和战争,比之北洋军 阀有过之而无不及,战火 和灾荒遍及中原大地,“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人民的痛苦难以言状!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祖 国的大半壁江山沦陷,人 民流离失所,死亡载道。 外公随军抗日,外婆被迫 独自一人带着四个孩子秘 密离开北平,辗转奔波数 千里,逃亡大后方。一路 上的艰困、危难是今天的 人们很难想象的,但在那 个时代,外公外婆一家人 的遭遇,却是无数中国百 姓家庭的真实缩影!抗日 战争终于获得惨胜,中华 民族迎来新的生机,蒋介 石领导的国民党政权却悍 然发动内战,再次将国家 推入苦难的深渊!直到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 外公外婆才真正看到了祖 国的光明未来,自己的家 庭也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 活。尽管建国后我们在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 中出现过一些曲折和偏差 ,但他们坚信,中国只有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 主义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 选择! 为了便于读者朋友们 阅读,我不妨在这里先对 我的外公外婆做个简介。 1899年,我的外公焦 实斋先生出生于河北井陉 的没落地主士绅家庭里。 1923年,聪颖、勤奋的 外公从北京高等师范毕业 后,由于学业优异,被分 配到北洋政府交通部天津 扶轮中学教授英文,月薪 高达120块光洋。不久, 他即与外婆相识、相恋, 很快结婚了。年轻的外公 并没有沉溺于自己小家庭 的美满生活,相反却干起 了有被杀头风险的行当, 成为国民党左翼秘密组织 “新中革命青年社”的骨干 成员。在国民党北方执行 部领导人李大钊、高仁山 等被北洋军阀残害后,外 公外婆在天津日租界的家 ,成了国民党河北省党部 的领导机关,外公还担任 了武汉国民政府与北方国 民党组织的秘密交通员。 这期间,外公几次历险, 却都化险为夷;北伐成功 后,外公不满蒋介石集团 专制统治,与张清源、何 思源等人在国民党“三大” 会上带头反蒋,被蒋介石 开除了国民党党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 发后,外公毅然舍弃优渥 的教授生涯,冒着日军的 炮火只身南下随军抗日; 抗战期间,外公先后出任 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 驻印度加尔各答办事处主 任,负责与英美盟军的联 络事宜;抗战胜利后,外 公应挚友杜聿明将军之邀 ,一度担任国民党东北保 安司令长官部总顾问。但 他很快就发现国民党政权 腐败无能,已经不可救药 了,便辞官回到北平,继 续他的教授生涯。其间, 蒋介石曾当面邀他担任国 民党北平市党部主委,外 公以早已不是国民党员为 由谢绝了。北平和平解放 前夕,傅作义将军邀他担 任华北“剿总”副秘书长, 协助其完成北平和平解放 的相关工作。北平和平解 放后,外公作为傅方三位 代表之一,参加了由叶剑 英同志领导的“北平联合 办事处”,为北平的和平 移交做出了贡献;新中国 成立后,外公以满腔的政 治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事业, 导语 用灵魂深处的思念,感悟外公外婆曾给与的温馨,凝视着眼前的这些老照片,我多想将外公外婆与窗外明媚的春光一同留住。 本集所收集的老照片,真实地反映了从上个世纪初以来,外公外婆各个历史时期的家庭生活风貌。 老照片映呈百年家国风云老故事诉说三代人世沧桑。 后记 郑建邦 出版这个集子,灵感 源自我的三姨妈焦景文女 士。2008年10月,远在 武汉的三姨妈来京探亲期 间,为方便家人缅怀以往 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难 忘岁月,把散落在兄弟姐 妹处的家庭老照片集中收 拢,整理成册。凝视着一 张张发黄的老照片,又一 次勾起了我对已逝去的外 公外婆的深切思念,于是 有了将这些珍贵的老照片 结集出版的打算。这个想 法立即引起了我的好朋友 、央视网旅游频道“游天 下”传统马子砚总经理和 她的先生苏蕤的强烈共鸣 。作为老一辈民主人士的 后代,他们与我一样,对 这些承载着中国近代人文 、历史的老照片,有着浓 厚的兴趣。在他们大力支 持下,出版这个集子的工 作,便迅速提上了日程。 我最初的想法很简单 ,只是打算为每张照片配 上简单的文字说萌,出版 一部类似纪念集式的图书 。但马子砚总裁的朋友、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刘稚 小姐立即提出了异议。她 认为,这些老照片相当珍 贵,也保存的比较完整。 应该将照片中主人公所处 的时代背景、所反映的主 人公的具体生活、工作经 历,用文字尽可能详细地 记录下来,形成一部生动 的生活画面,以方便现在 的人们,深入了解我们祖 国经历的那一段历史沧桑 。对她的这些意见,我相 当的认同,但要我具体承 担起这个责任,却又十分 为难。因为我平时工作比 较忙碌,很难集中精力在 短期内完成这个写作任务 。刘小姐却不因我的实际 困难而丝毫让步。在这个 倔强的湖南妹子面前,我 只能选择服从。根据约定 ,我要力争在一个月内完 成这部著作的全部文字工 作。这时已是2009年的5 月中旬了。 不久,我随周铁农副 委员长去福建调研并参加 海峡论坛。白天紧张工作 之后,只能夜晚打起精神 ,突击撰写。以后,我又 相继去内蒙古、辽宁、湖 北、甘肃公出,照例是白 天工作,晚间写作。记得 5月22日那天,我由呼和 浩特经赤峰飞往大连。由 于气候原因,飞机被迫中 途返航,这次航班也随即 取消,我只能取道天津前 往。那天下午在天津周水 子机场中转候机,一等就 是4个小时,这对于身在 旅途的人来说,应该是很 烦闷的事情了。我却毫无 这样的感觉,一直全神贯 注地在笔记本键盘上敲击 ,若非机场工作人员提醒 ,几乎错过了登机时间。 这样经过10余日的奋斗, 终于完成了这部书籍的全 部文字工作。至此,我总 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 是,我-必须强调,限于 我的能力、水平,加上时 间紧迫,书中文字肯定有 不少疏漏和错误,敬请广 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最后,我要衷心地感 谢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 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 同志,在百忙中拨冗为本 书题写书名;衷心感谢我 的三姨妈焦景文女士和诸 位长辈,为搜集、整理书 中的老照片所付出的辛勤 劳动;衷心感谢马子砚总 经理和她的先生苏蕤,以 及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刘 稚小姐,为出版此书所提 供的大力支持! 2009年5月28日 精彩页 从外公出生的1899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7年,中国社会一直处在急剧的变迁之中。晚清王朝的昏庸、腐败,最终导致了自身的灭亡。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的清脆枪声,催生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但是,中国的现状并末因此而发生根本的改变,皇帝倒台了,继以群雄竞起、军阀割据,外国列强则勾结反动军阀伺机瓜分中国。蒋介石执掌的南京国民政府后来虽然在形式上完成了北伐,大致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但这个政权却未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蒋介石推行“攘捧,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对外妥协退让,对内则发动“剿共”战争,使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屡屡得逞、步步紧逼,最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外公外婆就是在这样的年代里走过了他们的青春岁月。为了寻求真理,拯救国家,年轻的外公曾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从事革命活动。但“此伐”的胜利,却给他精神上带来巨大的迷惘,由此脱离了曾为之奋斗的中国国民党。 1908年,我的外婆金一清在北京出生。外婆的家世曾经很显赫。作为满族镶黄旗后裔,外婆的祖父官至清军统领,祖母则因精通诗书,尤擅以双手同时书写福寿二字,颇受慈禧太后青睐,时常入宫侍驾。外婆的父亲毕业于清军讲武堂骑兵科,入仕后官居四品。据说官位虽不太高,权力却很重。作为满族后裔,外婆的父亲精通满文,也能讲满语。在当时也算是文武通才吧。 据外婆讲,她的父辈共兄弟四人,父亲居长。四兄弟在北京宣武区(现属西城区)象来街一个叫月台大门的地方毗邻而居,每人都居住在带花园的院落里,他们的居所对面,是袁世凯的第六子袁小六的宅邸。可见当时的生活是很优越的。但清王朝倾覆后,外婆一家顿失经济来源。她的父亲不善持家,却嗜赌成性,以后又沾染毒瘾,遂使家道迅速中落。 生活窘迫后,外婆的父亲只能卖掉房产,携家小搬进贫民的陋宅居住,但其毒瘾、赌瘾却始终戒除不掉,不时将家中物品送进当铺,最后连衣服都当光了。外婆的母亲再也无法忍受,只能带着年幼的外婆出走,在石驸马后宅另外租赁了一间小屋,靠养鸡卖鸡蛋和为人帮工过活。这间房屋的主人刘子方先生,时任河北高中的总务主任,后来竟成了外婆和外公的婚姻介绍人。 由于年代久远,外婆在世时又不愿提及这段往事,我们对外婆这一时期的生活知之甚少,仅从母亲口中,略微了解到外婆小时候,家中已经沦为赤贫。最近,有机会与母亲的大姐,已经93岁高龄的大姨妈焦鼎文先生忆及往事,却意外地了解到更多信息。 大姨妈说,外婆之上,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可能是父母近亲结婚的缘故,两个人精神都不太正常。大姐很早就嫁人了,哥哥疯病较重,只能留在其父身边。外婆的父亲没有谋生能力,一身恶习又无法改掉,父子俩只好栖身在当时政府免费提供的贫民住处,靠沿街乞讨过活,根本谈不上对外婆母女的照料了。及外婆年纪稍长,经人介绍进入北京东交民巷一家德国人开的医院做护士,生活才略有保障。 外婆结婚后,因外公在天津教书,便接母亲一起到天津日租界居住。外婆的母亲很自尊,1926年大姨妈焦鼎文出生后,她主动提出照看外孙女,不在家里吃白饭。本来生活可以这样安稳地过下来了,谁知好景不长。一年后,外婆的父亲携着儿子,竟从北京一路乞讨赶到天津,死乞百趔地向外公外婆讨要金钱。外婆的母亲也是旗人,极要面子,看到自己的丈夫在女儿、女婿面前如此不堪,精神大受刺激,几近崩溃。一天午后,老太太正为外孙女穿衣,突然头一歪栽倒在床边,再也没有醒来,享年仅50余岁。 后来外公回到北平兼任几所学校教职,月薪高达600光洋,外婆每月拿出一些钱来,接济父兄生活,不过也仅是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准而已。因为再多的钱放到赌徒和瘾君子手里也是枉然的。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42年,为了免遭日寇毒手,外婆被迫带着四个儿女秘密逃离北平。行前将一笔钱交到外公的二弟手中,托他照料自己的父兄。以后得知,外婆的父亲到叔外公那里领过几次钱,便再也不见踪迹了。 ……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