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众生之路(精)/李骏虎作品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骏虎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小说以北中国乡村风土人情为背景,书写了半个世纪以来传统乡村从自给自足的“桃花源”走向城镇化的漫长过程,以及依附于即将消逝的乡村文明中的各色人物的兴衰故事。作者笔调质朴、平实,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浓浓的乡土气息,饱含向善的力量。
作者简介
李骏虎,1975年出生,山西洪洞人。199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担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奋斗期的爱情》《公司春秋》《婚姻之痒》《母系氏家》,中短篇小说集《前面就是麦季》《此案无关风月》,随笔集《比南方更南》,文化散文《受伤的文明》等。2010年10月凭借中篇小说《前面就是麦季》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并于同年11月29日凭借长篇小说《母系氏家》再次斩获赵树理文学奖。新作《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获得第四届汉语文学女评委奖最佳叙事奖。是第四届山西新世纪文学奖、第十二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及赵树理文学奖荣誉奖得主。
目录
自序
上册
卷一 寻常巷陌
卷二 团结学校
卷三 百年孤独
下册
卷四 五福临门
卷五 普天同庆
卷六 麦黄种谷
尾声
创作年表(要目)
序言
我生长在那个全民“文学热”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思想大解放”带来全国性的写作阅读高
潮,从城市到广大的农村、矿山,有点文化的人们都拿起
笔来写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文艺评论,抒发情
怀,记录时代。在晋南的一个小村庄,也有两个做着狂热
的文学梦的年轻农民,其中一个就是我的父亲,这使我在
刚刚能够开始阅读的时候,随手就能够拿到《人民文学》
《小说月报》《作品》《青春》《汾水》(后改为《山西
文学》)这样的文学杂志,对于一个偏远的乡村里的孩子
来说,的确是得天独厚的精神资源。就是在父亲的熏陶和
指导下,我开始写作和投稿,小学没毕业就开始发表作品

有人说,那个时候的全民文学热是不正常的,也有人
因此而慨叹后来的文学被边缘化,我也曾这样想。但我现
在不这样认为了,我现在知道,全民都想当作家的确是不
切实际的,但人人都应该养成写作和阅读的习惯,尤其在
我们解决了生存问题,开始追求生命质量的时代;我同时
理解到,文学作为社会主流的时代的确是一种特殊现象,
但文学应该对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却是不容
置疑的,时下文学越来越圈子化,越来越丧失对社会大众
的影响力,越来越跟时代发展没有关系,这才是不正常的
。仅仅是文学圈里的繁荣,是虚假的繁荣。这也是当下文
学为大众所敬而远之的原因。狄更斯、托尔斯泰、雨果,
都曾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历史性的贡献,我们看到,真
正的文学大师是为人类写作的,他们从不曾把文学学术化
、圈子化。为什么要写作,从事文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这是作家们应该思考的永恒课题。跳出圈子,为人民写作
,这是我大概从十四年前形成的文学观念。我后来的文学
道路,就是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往前走的。
每一个作家的文学生涯中,都有自己阶段性、标志性
的作品和文学事件,我也是如此。我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写
作,开始于中专时代完成的第一部短篇小说《清早的阳光
》。那个时候,没有读过几本文学名著,也几乎没有任何
的文学观念,就是靠着农村生活的积累和一点天分创作的
,我对自己想象力的确信,也来自这篇纯粹的作品。每一
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软肋,我也有,我在文学素养上的欠缺
就是没有接受过必要的写作训练,当时,也没有完成与经
典的对话,我就是个“野狐禅”。这个短篇之后,我回到
故乡小城谋生,很多年不能超越自己,后来因为一个机会
又回到了太原,有三年时间学着用王小波的风格写小说,
数量不下三十万字。这其中有一个中篇、三个短篇被文学
杂志《大家》2000年的同一期刊发,还配发了整页的作者
艺术照,这是我文学生涯中的第一个作品小辑,从此我开
始浮出水面,成为我这一代作家里较早的出道者,这要感
谢《大家》主编李巍老师的错爱,他还曾想把我打造成男
版的J。K。罗琳,可惜我才力不逮。
在我读过小仲马的《茶花女》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后,在卢梭的《忏悔录》里找到了思
想指导(我其实并没有读完这本书,但哲学家强大的思想
力量通过开头的几页书就主导了我),开始写作第一部长
篇小说《奋斗期的爱情》。那是20世纪末的事情,我在山
西日报社工作,每天晚饭后打上一盆热水放到办公桌下泡
脚,铺开稿纸写两三千字,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写作进度。
我在子报工作的弟弟陪着我,他也写点东西。那个时候生
活条件异常艰苦,我们兄弟俩租住在一个倒闭的工厂的小
楼单间里,房子里没有水管也没有厕所,需要用矿泉水瓶
子从报社灌水带回去用。晚上十点多,完成当天的写作进
度,我俩骑着从街上四十块钱买来的旧自行车赶夜路回住
处。如果在夏天,经常一个霹雳大雨倾盆,根本来不及躲
避就被浇成了落汤鸡;如果在冬天,融化的大雪在马路上
冻成纵横的冰棱,车轮压上去,一摔就是十几米远。但我
们心里都有一团火,就是永不熄灭的文学火焰,能够在窒
息的大雨中和摔懵的马路上哈哈大笑。《奋斗期的爱情》
被文学杂志《黄河》以头条的位置发表后,很快被收入长
江文艺出版社“九头鸟长篇小说文库”,这在当时是个特
例,因为文库里的作者除了我,都是很有名的前辈作家。
要感谢《黄河》主编张发老师和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李新华
老师,正是《奋斗期的爱情》使我开始有了“粉丝”,其
中包括不少跟我年龄相仿的现在很知名的青年作家,当时
他们刚开始尝试写作。
我开始不满足于圈子,而从大众的欢迎中得到自信,
源自于我的第一部畅销作品《婚姻之痒》。2002年到2005
年之间,我开始了自己第一个完整的创作阶段,创作了一
系列以心理描写见长的都市情感和婚姻家庭题材小说,并
整理成长篇小说借助于各大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贴出来。
磨铁文化老总、诗人沈浩波的弟弟沈笑,当时在新浪网读
书频道做版主,他把《婚姻之痒》加精置顶,后来得到了
四千多万的点击量,数千读者跟读并试图提供思路参与创
作。在读者意识到我有把女主角庄丽写死的企图时,很多
人对我发出了威胁。那年的情人节,读者
导语
这是一部反映乡村社会图景的长篇小说。小说包含“寻常巷陌”“团结学校”“百年孤独”“五福临门”“普天同庆”“麦黄种谷”六卷。这部小说以农耕文明腹地晋南的一个小村庄南无村为舞台,以北中国乡村风土人情为背景,书写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乡村从一个美好诗意的“桃花源”,逐渐走向城镇化的漫长过程,以及乡村人民与乡村文明的命运交响。作者笔调质朴、平实、幽默,语言清新自然,作品富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充满了向上向善的力量。
精彩页
卷一 寻常巷陌
1
学书艳羡着隔壁庆有家的一切人和物,自打他还是个娃娃起,有些年头了。庆有家灶屋向西,屋前有一株梨树,梨是木疙瘩梨,小小的挺瓷实,啃起来跟石头一样硌牙,没人喜欢吃,任凭它们挂在树上干结成黑疙瘩,像挂着一树秤砣,风一吹又跟空心葫芦一样哗哗作响。可是每年春四月,那一树梨花却是村里最美的,像雪片,像粉蝶,庆有一家每天就坐在这一树耀眼的梨花下吃早饭,喝着米汤就着咸菜,那咸菜是乌黑的,散发着幽香,吃起来味有点甜,不像学书家用芥菜疙瘩腌制的黄白的咸菜那么一口盐。妈妈说学书小时候常去隔壁梨树下蹭人家的饭吃,庆有爸喜欢学书的聪明劲儿,高兴地让他吃自家的饭,庆有妈把脸拉得很长,下巴快砸到脚面上,给自己的男人脸色看,庆有爸也假装看不见。“庆有爸是个好人,庆有妈不善。”学书妈公允地评判着邻居。学书能想象出自己端着小碗坐在人家饭桌前的画面,却记不得太小时候的事情了,他已经小学毕业,暑假结束后就要上初中。
庆有家并不是村里最富裕的户,可在学书眼里,他家的什么都好,不是那种让人眼红的好,是那种心里实在觉得好的好,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好,学书也说不太清楚,很模糊,很朦胧,像自己的体温一样自然,像自家养的骡子一样亲切,反正是很享受的感觉。庆有家的一切都与众不同,很多东西在学书眼里都散发着毛茸茸的光芒,他家的猪圈和别人家一样都是在南墙根儿下挖了个深坑,坑北沿盖着猪窝,东西两边是两道矮猪墙,别人家的猪墙是从村西部队营房捡来的半头砖垒的,庆有家的也是,不一样的是庆有家的猪墙在砖头外面涂抹着用黄土和碎麦秸和成的黄泥,抹得细腻光滑,晒干了就泛白,有着和人脸上的细纹一样的小皲裂,就像庆有妈的皮肤一样瓷实。别人家喂猪用的是半个破面盔或者瓮底子,庆有家的猪槽就是一个真的石头食槽,老母猪带着一群小猪崽并排吃食的时候,就很像那么回事。对过巷子里福娃家尖嘴猴腮的黑矮婆娘撇着嘴揭发那个石槽是庆有从部队营房的养猪场偷来的,“庆有贼着哩!”她很不屑地说。可是学书不管这些,他就是觉得看着舒坦,最让他觉得看着舒坦甚至振奋的,是庆有家南墙里猪圈外那株老杏树,杏树太老了,已经站不直了,歪歪斜斜地靠在院墙上,大半个身子横斜在巷子上空,把长满黑苔藓的墙头压得裂开一道大口子,可是因为有猪粪的滋养,老杏树还很茂盛,在最高的枝、r上总能结十几颗半红半白的杏子出来。村子里的大树太多了,学书家茅房里有一株大椿树,栅栏院门西边有一株大洋槐,东边和庆有家一墙之隔有两株大榆树,庆有家茅房里也有一棵大洋槐,猪圈东边有四株箭杆杨,这都是些参天大树,遮蔽着巷子和院子里的阴凉,使墙根经年的苔藓又厚又滑。那株老杏树太矮了,被遮了个严严实实,由于老晒不到阳光,叶子就不是皮肉厚实的墨绿,而是纤薄透明的鹅黄色,但一天里总有那么些时候,一缕阳光突然就会从前排人家的山墙之间穿过,斜射下来,黄澄澄明晃晃白花花地照到老杏树的半边身子上,让她那铁黑色的枝杈和鹅黄色的叶片散发出毛茸茸的毫光,让她成为被绿荫遮盖的阴暗背景上最亮最耀眼的一种光芒,这种光芒穿过学书的眼睛直射到他的心里,让他的心脏膨胀、心跳加快,他觉得快乐,觉得眼前和心里都是希望。学书最初感到的人生的诗意,就来自那束照射在老杏树上的阳光,他觉得,庆有家的很多事物,都和这株老杏树有关。
学书从小跟着庆有玩大,只是庆有已经是个小伙子了,学书还是个娃娃样儿。庆有七年级(初二)就辍学了,每天背着个挎篓割猪草,学书就缠着妈妈去种荆条编筐的老罗圈家买了个挎篓,礼拜天和暑假里提着镰刀跟着庆有到野地里,割猪爱吃的野菜:马齿、灰条和仁汉。庆有用的是铁山爸的铁匠铺打制的厚实的弯头镰刀,镰刀把儿是福娃爸木匠小喜的手艺,枣木的,紫红紫红,有讲究的弧度,光滑顺手,庆有把刀刃儿在半块细砂石上浇上水磨得锃亮,那块砂石是他在村北老磨房里顺手牵羊拿走的破成两半的磨面机上的砂轮。他们一前一后背着挎篓走在路上,庆有忽然就挥动镰刀,把沟渠里大拇指粗细的小树拦腰削断,让学书领教一下刀口的锋利。学书的镰刀是淘汰下来的麦镰,刀刃打了口儿不能割麦了,爸爸就扔给他去割猪草,麦镰的把儿太长,又细,握着很不得劲儿,刀头脆薄,被草上的露水打湿了,又很容易生锈,别说砍树,就连草根都能把它崩断。学书羡慕和庆有有关的一切,包括他的镰刀,但他一点也不嫉妒,他只是觉得亲切。学书的爸是村干部,庆有的爸是乡干部,可庆有爸在别的乡工作,所以不是学书爸的领导。学书家用人力小平车往自留地里拉猪粪的时候,庆有家用的是手扶拖拉机。庆有辍学后,家里买了这台“小手扶”,他几乎没有怎么学,就能熟练地驾驶手扶拖拉机了。他能拉着满满一车斗猪粪,从巷子里拐上村街的时候一捏一放地操纵着车闸,让巨大的鹿角一样的扶手听话地扭头,而不会把自己甩出去。他还常常找借口开着拖拉机拉上学书去大路上兜风,跳动的车斗震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