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野秋,文化学者、作家。六十年代生于安徽芜湖。曾供职于《中国青年报》《深圳特区报》,并数次获国家级新闻奖,包括“中国新闻奖”“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等新闻界最高奖。曾任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室主任、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总策划、香港卫视《东边西边》首席嘉宾,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客座教授、深圳大学文化产业学院兼职研究员等。出版专著有《胡腔野调》《冒犯文化》《闲人,书生活》《微观深圳》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深圳传(未来的世界之城)(精)/丝路百城传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胡野秋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胡野秋,文化学者、作家。六十年代生于安徽芜湖。曾供职于《中国青年报》《深圳特区报》,并数次获国家级新闻奖,包括“中国新闻奖”“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等新闻界最高奖。曾任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室主任、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总策划、香港卫视《东边西边》首席嘉宾,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客座教授、深圳大学文化产业学院兼职研究员等。出版专著有《胡腔野调》《冒犯文化》《闲人,书生活》《微观深圳》等。 后记 我在深圳生活了27年,比我在故乡以及任何一座城市都要待得久,几乎占去了我生命的一半。从某种意义上,我是和深圳一起成长的 2018年岁末的一天,我接到了一个北京的电话,电 此前一年,我应商务印书馆之约曾主编过一本《微 举例而言,深圳究竟有多少条河流?干流、支流各几条?每条长度多少?源头何来、流向何方?资料众说纷纭,并且常常互相打架。 类似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还要感谢摄影家海国梁兄,我和他的友谊始于上世 当然我最想感谢的,还是深圳,如果没有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如果没有那些匪夷所思的传奇,便没有这本书的骨骼血肉,甚至那些曾经折磨过我无数次的困难的细节,也无一不成为本书给予读者的阅读营养。 修改书稿时,恰逢新冠肺炎病毒全球肆虐,居家改稿,再回看一座城市乃至家国的历史,那些波澜曲折、生死磨难,更让人感慨万千,唯每日发愿祈祷。 愿深圳平安!愿中国平安!愿人类平安! 胡野秋 2020年3月31日 目录 序 为城市立传,一次幸福的探险 序言 为深圳立传,一次幸福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快则快矣,唯解读便成为万难。与国内的其他城市相比 外表之外,内里又如何 在我眼里,深圳亦是一 在我眼里,深圳还是一位包容谦让的绅士。他的口头禅是“来了就是深圳人”, 当然,更多的眼里会有更多的深圳,无论哪一种,都可能颠覆你曾经的想象 导语 深圳只用了四十年时间便跻身中国一线城市并成功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成为国际性的都市;怀揣梦想的人从四面八方来此奋斗,成为敢想敢为的深圳人。但正因深圳年轻,深圳人来源复杂,所以,虽人人尽知,却处处误读:如文化沙漠,冒险家的乐园……作者用多年积累的素材和精微的个人发现,叙述建造这座城市的伟人、英雄和追梦之人,亦关照那些易被忽略的小人物小事件的生存状貌,以事实呈现这座城市的巨变,以入心入肺的深刻解读照见这座城的思想史和心灵史,为“误读”正名。 本书最为精彩处在于从文化角度思考深圳。这种独特思考与此书强烈的现场感相映生辉,相得益彰,构成此书的亮点与深度。 精彩页 双城记 深圳和香港像一对双胞胎,既相互独立,又相似乃尔。 这对举世罕见的相邻城市,它们曾经同体,暂离后依然基因相通、血脉相连。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写过一部传世之作《双城记》,描写了法国大革命中小人物的命运,书中的双城指的是:伦敦和巴黎。作家通过对这两个城市的文学对比,让读者深刻体味了风云变幻中的血与火。据说在英国人最初强迫中国割让香港时,道光皇帝曾在太和殿召见刚从广州谈判回来的直隶总督琦善,道光问琦善:“香港到底什么样子?英国人怎么那么想得到它?”琦善回答:“弹丸之地,小得没法提。”道光追问到底有多小?琦善说:“大清是一只大肥鸡,香港只是鸡蛋上的一个小点,拿袖子一抹就抹去了。”香港就这样被一下子“抹”去了。 狄更斯的《双城记》发表39年后,1898年6月9日,遥远的东方被硬生生分出了一个双城。香港被从广东的母体上切割下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至此,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1106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构成了今天的香港。此后,深圳这座城市的命运,便一直与香港纠缠不清,甚至在很多年内,深圳都是作为香港的陪衬而存在的。经常往返于深、港之间的人都很好奇,怎么两地有那么多相同的地名、路名?最著名的是香港有个车公庙,深圳也有一个车公庙。车公,是深港独有的民间口传中的神祗,又叫车公大元帅,传说为南宋一员猛将,在蒙古人南侵时曾一路护驾宋少帝赵呙来粤,因积劳成疾,仙逝于香港,乡民感念他生前对大宋的忠贞英勇,便为他立庙供奉。车公庙两侧门柱上刻有楹联一副:车转普天下般般丑心变好,公扶九约内事事改祸为祥。正月初二为车公诞,每年到此时,香港市民均携家带口,前往祭拜车公,上香、求签、转风车,以祈求转运,不少市民更会买风车带回家,相信可带来一年好运。可惜现在深圳的车公庙,已不见庙,只余地名,成为地铁、公交一站。深圳和香港各有一个葵涌。深圳的葵涌,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常住人口中以潘、黄两姓居多。抗日战争时期,曾是东江纵队司令部所在地。也是远近闻名的侨乡,葵涌的侨胞分布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香港的葵涌,则是一个工业区,内地去香港新机场必经此葵涌。至于两个塘坑、桥头、蔡屋围、沙头角等,不一而足。原因何在?不知是否当年被割让土地上的乡民,为了不忘记故乡而起的名字。因为从历史上看,清末的香港地区,人数比北部的深圳地区要少很多,而且在新界、九龙的很多土地,还处于无人耕种与居住之地。从这个角度推断,被分离出去的香港,更有可能是通过地名标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对母体的温暖记忆。在此后被殖民的近百年里,香港和深圳之间依然无法割断。一条“广九铁路”将广州和香港连通起来,节点正在深圳。按照各自表述的惯例,香港称之为“九广铁路”。广州一罗湖一九龙,成为清末英国人从中国内地运输物资的最重要的通道。这条铁路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经清政府批准兴建,中英商定以罗湖桥中孔第二节为界,分为华段、英段,各修各段。铁路总长为183公里,华段长度占78%,英段长度占22%,所以中方的工程量要比英方大很多。然而因为勘探、设计等,一拖就是九年。其间,由于清政府没钱,迟迟无法开工,便向英国贷款150万英镑,终于在1907年正式动工。 1910年,广九铁路英段竣工通车。越明年,华段也竣工通车。 内容推荐 《深圳传》作者胡野秋在深圳生活近30年,观察、思考、生活,用眼睛和脚步丈量常人罕至的角落,用心体悟历史变化,触摸当下脉搏,以一个记者的敏锐和学者的深沉,用多年积累的素材和精微的个人发现,纵向写历史讲民俗,横向言家国说人心,跨越千年历史云烟,在作品中建构了多条博尔赫斯式的“通往花园的小径”,写活了这座世界建城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之城的外貌和灵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