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何建明,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物,博士生导师。 何建明是当代中国报告文学的领军人物,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五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四次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代表作有《爆炸现场》《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国家》《忠诚与背叛》《部长与国家》《生命第一》《为了弱者的尊严》《我的天堂》《根本利益》《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等。30余年来出版40余部文学著作,改编成电影电视8部,作品被翻译到十几个国家。 目录 1.第一时间 2.城市猎毒者 3.申城“诺亚方舟” 4.青年“抗疫”近卫军 5.那些飞奔的身影 6.“地球村”阻击战 7.一声“妈妈”好甜美 8.“战争”风云 9.最美的记忆 精彩页 1.第一时间 人生中的每个“第一”都非常重要,人们也常常把“第一”看作是一种成功的标志。事实上,一个城市的“第一”同样重要,尤其是当一场不测的风暴与未知的疫情来袭时,“第一时间”的反应,“第一时间”的判断与决策,将决定整场战斗的成与败。 上海,中国第一大城市,拥有2400多万人口。武汉疫情暴发之后,中外一些机构就预测上海会是第二个疫情暴发地……这是多么恐怖的一种预测!然而这并非无中生有——上海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城市,还是开放程度最高的国际性城市,又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中部,且是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的核心。 上海动,中国和世界也将地动山摇。 “决不能让上海失守!丝毫不能!”从武汉疫情刚刚出现苗头的时候,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全体市民就在全国人民面前发出这样的誓言。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在革命斗争时期,新生的共产党就领导我们浴血奋斗,血染黄浦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世界都在瞩目上海,我们决不能让一场疫情伤及上海的广大民众,伤及上海的美丽和繁荣……”在压抑和沉闷的时刻,上海人民的心底在这样呐喊。 一个偶然的原因,我被“一留”在了疫情阴影下的这座城市。之后的日子里,我相伴于她的身旁,时时感受着每一天的疫情变化和疫情中的特殊上海……在异常孤独的时刻,我曾数次站在窗口看着默默流动的黄浦江,一次次地问它:你还在流动吗?而我最终发现,它依然在天天流动,从未停止过,也从不为风与云所变。它不会因喜与悲而改变自己的脚步,更不会丢下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每个人……或许是因为在最紧张的时候,我看到了依然流动的黄浦江,想起了这座孕育中国共产党的英雄城市,所以我信心倍增,热的心和热的泪,开始随这座城市一起跳动和流淌…… 是的,上海值得我为她而心动,为她而热泪奔涌。因为她在疫情中的行为,令我感动不已。 1月20日,我从北京到上海执行一项采访任务,就在这一天,从手机上看到了一则新闻:国家卫健委确认上海市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患者为56岁女性,湖北省武汉市户籍。1月12日自武汉来沪后,因发热、乏力等症状,于1月15日在本市一发热门诊就诊后即入院隔离治疗。 病毒这么快就传到了上海呀!当时我的心惊了一下,转念又想:这么大的上海,出现个把病例,也算“太正常不过”的事吧!但后来我知道,正是从这一病例开始,整个上海就在第一时间开动了防控机器,可以精确到每一个细节。后来有人嘲笑“上海人怕死”,这其实是因不了解上海人做事风格而产生的极大误会。 让我感动的是,有人知道我留在上海,马上送来几叠口罩。“用得着吗?”当时我确实有些不在乎,认为没有必要。“必须提高警惕,以防万一!”他们则友善地提醒我,“对了,这桶消毒药水也留着用,进出门注意手部消毒……”看看,这就是上海人,细腻,周到。 很快我就了解到这第一例病毒感染者的病情和“来龙去脉”—— 56岁的陈女士长期居住在武汉市,1月12日她来沪探望女儿一家。陈女士早在1月10日就有发热症状,但是当时她并不知道这是感染上了传染性很强的新型冠状病毒。陈女士自行服药几天,但热度一直不退,并伴随浑身无力、胃口差和明显的咳嗽症状。 1月15日晚9时,已经有些吃不消的陈女士在家人的帮助下,来到上海同仁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P1-4 导语 报告文学《第一时间——写在春天里的上海报告》约15万字。从上海第一号病人切入,以有生气的故事和接地气的语言,全景展现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上海各条战线的抗疫故事,讴歌了上海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第一时间迸发出的”硬核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有与病魔较量的医务工作者,有为城市正常运转而奋斗的劳动者,有战斗在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工作者,有自发投身抗疫战斗的志愿者……他们不分职业、无问年龄、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创作的抗疫纪实文学作品。从上海“一号病人”切入,将文学的聚光灯投向了一批“守护者”,抓住疫情时期的城市表情,多角度、全方位记录上海在保护这个国际大都市和2400多万人民生命以及支援武汉等方面所作的巨大努力,凝神聚气地写出了上海战“疫”的格局与血肉,生动、精彩和艺术地展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执政理念,以及中国故事最闪光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