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宾(1650—1720),字可师,号大瓢、耕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顺治七年,卒于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十七年(1678)侨寓吴门,巡抚举应“博学鸿儒”科,力辞去。杨宾侍父戍所时,习其地理沿革,出川道里、风土人情,著《柳边纪略》,为世所称。另著有《塞外诗》三卷、《大瓢偶笔》八卷、《杂文》一卷及《力耕堂诗稿》等。
“艺术文献集成”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本书即是其中的一种。这本书为清人杨宾论书法的一部专著,共分八卷,所论涉及碑帖、用笔、指法等书法艺术之方方面面。杨宾,字可师,著名的学者,书法家。
《大瓢偶笔》的作者杨宾(一六五○—一七二○),字可师,号耕夫,别号大瓢,浙江山阴人。生活在清朝康熙年代。因为父亲杨越受通海案牵连而被流放,导致家庭毁碎,颠沛流离,杨宾成了那个时代几乎被遗弃的人物。但他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仍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除了所撰《柳边纪略》向为学术界所称道外,他用毕生精力,从事碑帖收藏、鉴别与书法传授,为中国碑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杨宾作为清代康熙年间书法鉴别大家,传世的《铁函斋书跋》《大瓢偶笔》等,所论□□见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大瓢偶笔》八卷,已有道光二十七年铁岭杨霈粤东粮道署刻本,这是按所论书家时代重编的本子,今为校勘底本,参校未编原钞本及其它诸本。
参校本有《大瓢偶笔》八卷,清道咸间筠石山房钞本,简称‘筠石山房本’;《大瓢偶笔》八卷,清钞本,李盛铎批校,与杨霈编本次序有异,乃原钞未编本,简称‘李盛铎批校本’;《大瓢偶笔》八卷,民国间宣哲据十芝堂校刻本及陈澄中旧钞本过录批校,简称‘宣哲校本’;《大瓢偶笔》三卷,钞本,内容与民国间宣哲过录十芝堂校刻本及陈澄中旧钞本同,仅前三卷,有杨澥、佘文植评语,次序与宣哲过录本稍异,简称‘杨澥等批校本’;《大瓢偶笔》八卷,清钞本,与杨霈编本次序有异,乃未编本,苦雨斋原藏,简称‘知堂原藏本’。
书中所收可能还有遗漏,点校或有可商之处,校注也不尽恰当,诸如此类,敬请方家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