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卡尔·威特(1767—1845),德国哈勒近郊洛赫村的牧师,是影响了全世界三个世纪的著名教育家,全能教育法的创立者,他在世界上首次用实证的方法证明了早期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他的儿子小卡尔·威特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但是在父亲的教育下,成为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3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1818年卡尔·威特根据亲子教育的成功经验,写成了一本举世闻名的教育奇书——《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在他看来,天赋对孩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发现孩子的天赋,并顺应孩子的天赋。孩子最终能成为天才还是庸才,孩子天赋的高低并不起决定性作用,而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孩子从出生到五六岁所受到的教育。 书评(媒体评论)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 本书出来以后,小孩子可以 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 受烦恼。这本书是儿童幸福 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 泉。 ——中国知名教育家 陶 行知 把一个资质平凡的孩子 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 才,这是证明《卡尔·威特 的教育》一书神奇和伟大的 绝好例子。 ——美国知名心理学教授 、《俗物与天才》作者 鲍 里斯·塞德兹 目录 第一章 此书是写给谁看的 第二章 我儿子的卓越才能是与生俱来的吗 第三章 我的教育工作可以成功地开展下去吗 第四章 我完成对卡尔的教导了吗 第五章 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任何孩子都可以成为杰出人才 第六章 我是否计划将儿子培育为早熟的学者 第七章 我儿子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少年学者的 第八章 我有能力将儿子培养成学者吗 第九章 对我给儿子进行早期教育的反对意见 第十章 对儿子实行早期教育确实有益吗 第十一章 在孩子不到7岁的时候该不该放任自流 第十二章 我们如何降低别人的过度赞扬对卡尔的影响 第十三章 卡尔的玩具和智力开发的第一步 第十四章 小孩子是否应该与别的孩子一同玩耍呢 第十五章 卡尔的饮食 第十六章 在德行方面,我们是怎样教育卡尔的 第十七章 我们如何引导卡尔学习阅读及书写 第十八章 学与玩不要掺杂在一起 第十九章 如何褒奖孩子 第二十章 我们是怎样教卡尔学习外语的 第二十一章 卡尔是如何学习科学的 第二十二章 我们是如何培养卡尔的品位的 第二十三章 卡尔进入大学 精彩页 第一章 此书是写给谁看的 做人的责任 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名12岁的小男孩儿正与他的伙伴们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儿将足球踢到了邻近一户人家的窗户上,一块窗玻璃被击碎了。一位老人立即从屋里跑出来,勃然大怒,大声责问是谁干的。伙伴们纷纷逃跑了,小男孩儿却走到老人跟前,低着头向老人认错,并请求老人的宽恕。然而,老人却十分固执,执意要男孩儿回家拿钱赔偿。 回到家,闯了祸的小男孩儿怯生生地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父亲并没有因为其年龄还小而开恩,而是板着脸沉思着一言不发。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掏出了钱,严肃地对小男孩儿说:“这15美元我暂时借给你赔人家,不过,你必须想法还给我。”小男孩儿将钱赔给了老人。 从此,小男孩儿一边刻苦读书,一边用空闲时间打工挣钱还给父亲。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挣到了15美元,并自豪地交给了他的父亲。父亲欣然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许多年以后,这名男孩儿成为关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后来,里根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父亲的教导,让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 可能很多人会误以为我这本书是特地为那些所谓的老师与教育家而写的,然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原因是,不管到底有没有适当的理由,那些所谓的教育家对我通常都是持反对观点的。我不具备专门为他们写一本书的能力。我并未采用他们惯常使用的教育方式,在那些人看来仅仅这一点就已经很糟糕了。还有比这更为糟糕的,我某些时候的做法跟他们在同样情况下的做法可谓是背道而驰、全然相反。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非常不友善地说:“假如说老威特真的是在他儿子的身上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教育成就,并且以此向我们证明,对所有天生不存在任何缺陷的孩子来说,他们都能够取得相同的成就,如果以此类推的话,为什么学校里的老师们就无法做到这一点呢?”再没有比这要求更为不公道的了。然而我没有什么办法使他们不再有如此的想法。并且,也就是在此时,最为公正严谨的老师竟然受到了攻击性的责难,他们也由于这个原因而对我表示不耐烦。他们觉得正是由于我,才导致了这诸多不善的攻击,可是实际上这并非出自我的本意。 我所做的这一切工作仅仅是想要证明给那些明智的人看:不管学校的老师掌握着怎样好的知识,具有怎样强的教学能力,假如不存在其余的人事先做过或依然仍在不断地做着的教育辅助工作,就算是他抱有最大的希望也未必会有什么结果。 也就是基于上面的这些原因,那些老师与教育家常常都对我抱着非常大的敌意,或者说至少是在他们通过某种方式对我较为熟悉之前,以及在他们从我本人这里或别的人那里对我的理念有所了解之前。 所以,我写作这本书的目的不过是为了那些身为父母的人,他们同我一样真诚地热爱着自己的子女,同时,基于对子女真诚的爱,他们对我在教育方面所做的尝试给予了坚定的支持,并考虑接受我的理念加以实践。虽然我曾经屡屡带给他们一些不愉快。 如果他们果真如此去做的话,那么我这本书可以说就是特地为他们而写的。同理,也可以说是为那些心地善良的、祈祷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身体、智力以及心灵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健康发展的家长而写的。我的这些教育方法已经引起了很多家长的重视。通过书信交往的方式他们向我表达了强烈的支持之心,或者是给予我以及我的教育方法以非常之高的评价。我常常为他们那些美好的祝愿感动得泪流满面。我能够说,也应该说,他们时常给予我很大的帮助,这在我所写的文章中经常可以看见。我以及我家人的发自肺腑的感谢将终生陪伴在他们周围。 一些家长强烈要求我用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把我的教育方法阐述出来,也正是应了他们的这样一个要求,我为他们讲述了一个比较简单而又容易理解的故事。这可以说既是为了大众的利益着想,同时也是为了这些家长的利益考虑。我所能提出来的一切托词在这些家长面前完全失效,我只得向他们承诺终究会有那么一天我会如他们所愿去做的。 我之所以会拒绝,其中的一个理由是,某些人曾经心怀鬼胎地说:“这样一本书写出来有必要吗?”我的朋友们是如此回答这个问题的:“的确非常有此必要!就算你们不想要,我们还是非常想要的,你姑且就当是为我们而写的好了!” 于是,我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我心里很清楚其他的人不可能完全如我所做的那样去做,我也确信,并非每一个孩子都有必要接受与我儿子毫无差别的教育。然而我坚定地认为,我所做的事情总有一天将会被人们不断地效仿,我所使用的这些教育方法不可能没有任何用处。 P1-5 导语 儿童早期教育之父卡尔·威特经典之作! 让全球千万父母与孩子受益一生的家教指南! 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联合推荐的早教经典! 全球销量累计超过2亿册!中国大陆销量突破500万册! 决定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是教育,而非天赋! 适合的早期教育,让每个孩子更优秀! 序言 我在一篇六个月前给《 展望》杂志投去的文章中, 曾经提出意见,希望能将这 部不同寻常的作品翻译成英 文。在那个时候,我根本未 曾想到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我就有了由我自己来实现这 个愿望的机会。在我负责的 诸多工作中,能够这样让我 感兴趣的并不多。也正是基 于这样的理由,关于威特对 儿子早期家庭教育的记述, 一定会因其所具有的非凡的 启迪性与帮助性而成为教育 论著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这 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然而, 我仍然要对这样一个事实加 以公正的评述:这部作品自 从完成一直到如今算来,已 经有一百来年了,在这段时 期,它甚至一点儿也未曾引 起人们的任何关注,即便是 在现代教育学界的学者当中 ,最博学的人也很少知道这 部作品。实际上,经过调查 ,我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 那就是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珍 藏室中很多年不曾有人翻阅 的这本书——这个英文版的 德文原版——竟然是整个美 国仅有的一本。 威特的这部作品会在一 百来年的时间里被人们冷落 一旁,主要原因有两个。其 中一个原因便是原著使用了 很多新奇有趣且非常具有表 现力的德语习惯用语,然而 他所使用的这些习惯用语却 让人比较难于理解。另一个 原因是,这部作品的篇幅比 较长,达到了一千多页。大 篇幅的关于专业技术方面的 内容在书中经常可以看到, 并且对整个著作来说,这些 内容不起任何效用。这些内 容不仅令读者失去了继续读 下去的耐心,同时也慢慢削 减了这部作品在教育学中的 重要地位和价值。然而,这 些恰恰就是威特经过长时间 努力工作而得出的结论。所 以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必不 可少的工作就是尽量删减那 些多余的、难于理解与掌握 的内容。同时,还要尽力避 免挂一漏万地将某些基本原 理遗漏,以方便读者可以最 大程度地理解威特在教育儿 子的过程中所得出的一些结 论。然而,虽然这部著作并 未受到内容形式以及文体风 格的不利影响,也依然逃不 过被人们长时间遗忘于角落 的命运。之所以这样其根源 在于这种教育理念与现代教 育观念几乎是格格不入,人 们没办法对两者加以调和以 使其融合。 威特在书中提出,对儿 童的教育需要在他们智力发 展的初期就展开。他所提出 的这条基本原则与大家所公 认的教育方针有着直接的矛 盾冲突。大家所公认的教育 方针指出,一直要等到孩子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才能够接 受正规的教育。大多数人认 为,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的 时间开始得太早,非但使孩 子失去了童年时应有的乐趣 ,同时,如果孩子大脑负担 过重,也将会极大地甚至是 难以挽回地使孩子的健康受 到损害。威特可以证明他自 己用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大 胆尝试的确取得了成功,然 而这些对于那些教育界的权 威来说毫无意义,他们的实 验证明这些尝试并不具有普 遍的价值,没有推广的意义 。它仅仅能够说明这个孩子 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一个例 外。 在当今的教育思想中, 不宜过度开发儿童的大脑这 一主张依然占有非常重要的 地位,这一点在那些公立学 校体系发展得比较完善的国 家里尤其突出,这就难以避 免地会呈现出将整个教育的 重任全部丢给学校的结果。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最近几 年,人们才总算认识到学校 难以承担如此重负的现实。 现如今,除了广泛地指责公 立学校体系正一步步走向衰 弱之外,那些教育学家们也 开始反思:我们对于学校的 期望是否过多;“在培养真 正具有理性的男人与真正具 有理性的女人这一方面的失 败”,是不是并不应该全部 归因于学校没有能够极为有 效地将男孩儿与女孩儿两者 之间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反过来这种无效性是否酿成 了一些不良后果,以至于使 人们无视在上学之前孩子们 就能够接受家庭教育的事实 。 …… 总的说来,在书中读者 可以找到非常多的方法,老 威特就是试图通过这些方法 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建立起那 些世人非常期盼拥有的道德 特征。他的儿子完美与伟大 的一生已经完全能够对他的 成功加以证明。下面这一段 话是一位比较了解小卡尔· 威特的人对他的性格特征的 描述: 在哈雷他一共居住了差 不多五十年,他是一位非常 受爱戴和崇敬的教师,是一 位热心帮助他人、阅历丰富 的教授,是一位实实在在的 爱国者,在大革命期间英勇 无畏地站在普鲁士革命的最 前列,是最忠诚的保守派支 持者,也是一位极为虔诚的 基督徒,一位丝毫不在乎名 利的学者,一位和蔼可亲而 又慈祥的丈夫和父亲。他在 1883年3月6日去世,从此 他辉煌快乐的一生画上了圆 满的句号。 因此,从小威特时代开 始,已经感受到了早期家庭 教育的好处的那些父母最终 必定会发现,只要他们能够 如同老威特对待自己的儿子 小卡尔那样让孩子能够得到 足够的关心呵护、启蒙以及 影响,那么孩子们的道德能 力也就会随之增长。最终的 结果总是一样的,对于这种 教育方法来说它是一种强有 力的支持。虽然目前这种方 法还尚未能迅速地得到每一 个父母的认同。 然而,这并不能反映为 了保证最终能够取得一定 内容推荐 卡尔·威特是德国知名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3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标杆。这一切全有赖于他的父亲老卡尔·威特早期教育有方。 本书正是老卡尔·威特对自己教育儿子小卡尔实践经验的总结。他提出,每个普通的孩子在正确的教育下都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自己教育小卡尔的过程中,终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将资质普通甚至有些愚钝的小卡尔培养成了各方面都极为优秀的杰出人才。经过实践,老卡尔发现,决定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是教育而非天赋,孩子从出生到五六岁的教育是他们成才的关键;只要教育得法,大多数孩子都能成为杰出的人。此书记录的老卡尔培养小卡尔的过程和方法,对当下父母教育孩子具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