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俊道
中央文献出版社编辑一部主任,编审。参加编辑《 军事文选》,参加撰写《 年谱》《 传》,主编《共和国生活丛书》系列、《交往实录》系列、《元帅交往实录》系列、《将军交往实录》系列等,著有《中国革命中的国际人物》《 红扁担》等。
第一章 少年才俊:周家宅院走出的革命者
“我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
从铁岭、奉天到天津
“想去救国,尽力社会”
人人想向“觉悟”方面走
赴欧求学
第二章 鸿鹄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启 蒙
延安整风学习
“这次学习是需要的”
第三章 家庭生活:总理和至亲们的感情纠葛
邓颖超:革命的终身伴侣
“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
天伦之乐:全中国万万千千个儿童都是我的孩子
三段母爱:痛悔亲恩未报
故居:不要让人去参观
平祖坟:为生者留一块耕地
十条家规:人生赖奋斗而存
周家三兄弟:量材施教,以冀有成
侄子周尔辉的特殊待遇
“我坚决支持你上山下乡”
第四章 淮安情结:总理一生未返乡之谜
“快到淮安上空了吧?能不能拉下一些高度让我看看老家?”
“代我问乡亲们好”
“我这淮安人也得尽点淮安人的责任”
“把人民 众的生活切实安排好”
“ 要服从省里的统一安排”
“坚决照中央文件精神办”
“青年人要注意多关心社会上的事情”
“原籍绍兴,生在淮安,江浙人”
年轻人应该到基层去锻炼
五章 西花厅的普通人:总理的生活细节
“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
“生活好了,可不能忘记过去”
“饭桌上只有四菜一汤”
工作餐
1 元钱的伙食标准
舍不掉的高粱米饭
一个窝头两分钱
“天天吃南瓜,打倒资本家”
“这样免得浪费”
杭州楼外楼
“反复几次以后,才把那粒饭夹住”
西花厅,一个延续 26 年的故事
杭州饭店 239 号房间,一个俭朴的记录
“任何时候都不能特殊”
“不要把我同人民 众隔开来”
“何乐而不为呢”
坐红旗车与广告
“我就是要摆脱这些形式主义”
挤公车:实地了解情况
把首都的交通管理挂在心上
六章 总理往事:一个真实的开国元勋
一杯酒一亿斤粮食
给服务人员敬酒
体育爱好者
给跳高名将送花
宴请乒乓球世界冠军
请来“魔鬼”教练
“打倒中国的阿 Q 精神”
“我体验了作为一个老百姓看戏的滋味”
“戏编得很好,演得也很成功”
“那你们就到前线去 吧”
“春妮是什么文化程度”
“走啊,快开演了”
《安斯山风暴》
西花厅的海棠花与颐和园的荷花
七章 高端协力:富有人情味的党人
立志者“当不至限于一隅,私于个人矣”
“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像春蚕那样吐完 后一根丝”
不能搞“治外法权”,不能搞特殊化
心中装着亿万人,独没有他自己
虽身居高位,但从不谋私利
“不要只记得我是总理”
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 银泻地
“周恩来是东西方 美好、 品格的化身”
八章 魅力永存:总理人际交往之道
师生情谊厚
同学情谊深
人民的好总理
文化艺 界的知音
战友情深
党外人士的挚友
与国际友人的情谊
从“ ”少年到“零差评”总理,周恩来有着怎样的一生?
他是周家大宅走出的少年革命者,走出家乡便一生没再回去;他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生为中华崛起而努力;他拥有与革命交织在一起的爱情、榜样式婚姻,却没有子嗣;他是住在 的普通人,艰苦朴素,尽力为国家省钱,他是工作狂,心中装着亿万人,独没有他自己;他热爱生活,魅力四 ,是戏迷,又爱跳舞;他是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红人,被评价为“东方美好秀品格的化身”。他的一生历尽艰险,充满惊涛骇浪,又留下佳话无数。《周恩来真情实录》史料扎实,内容丰满,从多角度还原了一个立体真实的周恩来。
1.走下圣坛,走进内心,还原周恩来真实一生
2. 从成长经历、婚姻、理政、交往等几个方面入手,将有代表性、有相似性的事件串起,从典型事件解读生活与性格及内心
3.文笔 ,语言朴实,描述生动,人物刻画传神
4.弘扬 革命传统、传承 革命文化的 读物
本书分八章, 内容包括: 少年才俊: 周家宅院走出的革命者 ; 鸿鹄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家庭生活: 总理和至亲们的感悟纠葛 ; 淮安情结: 总理一生未返乡之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