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修平,77级大学生,哲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富布赖特研究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曾任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特聘教授、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兼职研究员等,并担任《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200册)主编、《佛教文化研究》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副主编、《中华大藏经·续编》编委、《儒藏》编委,以及国际儒联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等10多项,出版著作30多部,发表论文180多篇。科研成果获教育部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30多项奖励。
东方,狭义的主要是指中国、日本、印度以及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广义的则大致是指欧洲以东,包括从阿拉伯半岛一直到西太平洋的广袤地区。本书的论述范围,取东方之广义。东方是人类文明zui早和zui重要的发祥地,曾诞生和培育了人类历史上那些zui古老、zui悠久的文明,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包括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等,在“四大文明古国”或“五大文明发祥地”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后来的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乃至基督教文化等世界各种文明,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东方文明的熏陶和影响。在不断的文明创造中,东方孕育了许多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宗教,如美索不达米亚宗教、古埃及宗教、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道教、神道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犹太教等,也创立了自己发达的哲学,如印度哲学、犹太哲学,特别是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哲学。本书对东方哲学与宗教做了系统而又简明扼要的介绍和分析,生动展示了东方哲学与宗教的丰富内涵。
绪论
第一编 美索不达米亚宗教
第一章 在王朝更替中发展的宗教
第一节 苏美尔宗教
第二节 巴比伦宗教
第三节 亚述宗教
第二章 具有哲理的神话
第一节 创世神话
第二节 人类起源神话
第三节 冥府神话
第四节 洪水神话
第五节 生死神话
第三章 祭司、巫术与仪式
第一节 神庙与祭司
第二节 巫术与宗教仪式
第二编 古埃及宗教
第一章 古埃及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古埃及宗教产生的自然与社会背景
第二节 古埃及宗教的发展与嬗变
第三节 古埃及宗教与其他宗教文明的关系
第二章 宗教观念与信仰形态
第一节 创世说的形成
第二节 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第三节 灵魂与来世信仰
第四节 和谐理想的守望
第三章 主要神祇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 永恒的太阳神:拉
第二节 公理与秩序:玛特
第三节 冥世主宰:奥西里斯
第四节 短暂的异端:阿吞神
第四章 宗教遗存及其神学意义
第一节 金字塔:法老的灵柩
第二节 神庙:诸神的寓所
第三节 木乃伊:灵魂的寄托
第三编 印度哲学与宗教
第一章 婆罗门教与印度教
第一节 印度宗教与哲学的起源
第二节 婆罗门教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印度教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耆那教
第一节 耆那教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耆那教的经典与教义
第三章 锡克教
第一节 锡克教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锡克教的经典与教义
第四编 佛教
第一章 佛教在印度的创立与发展
第一节 原始佛教
第二节 部派佛教
第三节 大乘佛教的兴起与佛教的对外传播
第二章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兴盛
第一节 汉传佛教
第二节 藏传佛教
第三节 云南上座部佛教
第三章 佛教在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的传播发展
第一节 佛教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发展
第二节 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第三节 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与发展
第四章 佛教的主要教义与学说
第一节 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
第二节 部派佛教争论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中观学派的学说
第四节 瑜伽行派的学说
第五节 隋唐佛教宗派的基本教义
第五编 东亚儒学
第一章 中国儒学
第一节 先秦儒学的创发
第二节 两汉儒学的演变
第三节 隋唐儒学的初始复兴
第四节 两宋儒学的繁荣盛景
第五节 明清儒学的曲折发展
第二章 朝韩儒学
第一节 儒学在朝韩的传播和发展
第二节 朝韩的儒学教育和科举制度
第三节 朝韩名儒及其理论贡献
第四节 当代韩国儒学及其学者
第三章 日本儒学
第一节 儒学在日本的早期传播及其影响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中日文化交往和日本儒学
第三节 理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儒典的文本转换
第四节 儒学在日本传播的兴盛和学派的林立
第五节 儒学与明治维新及日本儒学的新发展
第四章 东南亚**的儒学
第一节 新加坡的儒学教育和儒家政治
第二节 越南儒学的历史传播和现代发展
第三节 印度尼西亚儒学的宗教化
第六编 东亚道家道教
第一章 中国道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老子与道家学派的创立
第二节 庄子与道家学派的发展
第三节 稷下道家和汉初黄老之学
第四节 魏晋玄学思潮
第二章 中国道教的创教与演化
第一节 道教的创教与早期道派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道教改革
第三节 隋唐北宋道教的兴盛
第四节 南宋金元道教的发展与明清道教的衰落
第三章 道家道教的域外传播与影响
第一节 道家道教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
第二节 道家道教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影响
第三节 道家道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第四节 道家道教的世界性传播与影响
第七编 神道教
第一章 神道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原始神道的起源
第二节 神社神道的发展
第二章 理论神道的繁荣
第一节 佛主神从的神道
第二节 神主佛从的神道
第三节 神儒相融的神道
第四节 复古神道的特色
第三章 **神道与天皇制
第一节 神国观与**神道
第二节 天皇制与皇室神道
第四章 神祇与教义
第一节 多姿多彩的神祇
第二节 兼收并蓄的教义
第五章 神社与祭祀
第一节 种类繁多的神社
第二节 敬神拜神的祭祀
第八编 波斯宗教与哲学
第一章 琐罗亚斯德教
第一节 创立与曲折发展
第二节 圣典:《阿维斯陀》
第三节 善恶二元的神灵世界
第四节 教义与信仰
第五节 祭司与祭祀
第二章 摩尼教
第一节 上千年的传播史
第二节 经典与文献
第三节 教义与思想
第四节 教阶、戒律与仪式
第九编犹太教
第一章 犹太教的起源
第一节 犹太教的孕育之源
第二节 犹太民族之源
第二章 犹太教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宗教思想
第二节 律法思想
第三节 犹太教的典籍
第三章 中世纪以来的犹太教
第一节 中世纪犹太教
第二节 现代犹太教
第十编 伊斯兰教
第一章 穆罕默德的生平和教导
第二章 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
第一节 六大信仰、五功和善行
第二节 《古兰经》和圣训
第三章 伊斯兰教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扩张和巩固
第二节 主要教派
第三节 近现代世界的伊斯兰教
第四章 伊斯兰教的教法和哲学
第一节 伊斯兰教法
第二节 伊斯兰教哲学与神学
第五章 伊斯兰教在中国
第一节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节 中国伊斯兰教教派和门宦制度
主要参考书目
《东方哲学与东方宗教》的出版非常及时,弥补了国内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情况下,人文显得格外重要。东方哲学和宗教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与西方哲学和宗教各具特色,互有补益。希望此书的出版能推进我国东方哲学与宗教研究的整体水平。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
由修平教授及其学术团队撰写的此书很有创新性和开拓性,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今天,了解东方哲学与东方宗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寻找安顿人心、安顿人生的梦乡,以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汲取那生生不息的智慧力量。
——北京大学道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陈鼓应
东方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它的哲学和宗教为推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东方学研究有进展也有差距,尚需加强。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今天,用时代精神进一步激活东方哲学与宗教的生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东方智慧和经验,是中国学者的责任。洪修平教授主编的《东方哲学与东方宗教》一书,视野开阔、资料宏富、内容厚重、观点新颖、系统周备,是东方学领域的开拓性学术成果,值得重视和庆贺。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荣誉资深教授牟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