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产品内分工贸易利益分配与中国对外贸易失衡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作者 | 张纪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张纪,1971年出生,河南省巩义市人,经济学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洛阳市金融专家委员会委员,洛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2008年获得“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2013年入选“河南哲学社会科学年度人物”,2014入选“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2015年入选“洛阳市优秀专家”,2016年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至今,在《中国工业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国际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权威期刊5篇,CSSCI收录11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河南省博士后一等资助1项、其他省部级课题7项;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撰写学术专著8部,其中独著2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述评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主要内容与结构 1.2.1 理论探索 1.2.2 实证分析 1.2.3 对策措施 1.3 主要研究方法 1.3.1 比较研究 1.3.2 调查研究 1.3.3 计量研究 1.4 创新之处 1.4.1 理论模型创新 1.4.2 研究视角创新 第2章 当前国际贸易的时代背景 2.1 产业间分工时代的英国贸易失衡 2.2 产业内分工时代的德、日贸易失衡 2.2.1 德国的贸易失衡 2.2.2 日本的贸易失衡 2.3 产品内分工时代的美、中贸易失衡 2.3.1 美国的贸易失衡 2.3.2 中国的贸易失衡 2.4 小结 第3章 世界贸易失衡形成机理 3.1 世界贸易流的循环机制 3.1.1 产品内分工推动货物贸易的循环 3.1.2 中国经常账户贸易顺差来源分析 3.2 世界资金流的循环机制 3.2.1 世界资金流循环机理 3.2.2 中国外汇储备、贸易顺差变化情况 3.3 贸易失衡推动金融失衡的机制 3.3.1 全球资金、货物流双循环支撑美国贸易逆差 3.3.2 金融失衡的可持续性及调整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要素禀赋理论的产品内分工动因研究 4.1 产品内分工动因研究文献梳理 4.2 产品内分工要素禀赋动因的理论分析 4.2.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下的产业间分工 4.2.2 赫克歇尔—俄林扩展模型下的产品内分工 4.3 产品内分工要素禀赋动因的实证检验 4.3.1 样本数据与变量设置 4.3.2 计量模型设定与解释 4.3.3 面板模型检验与筛选 4.3.4 模型计量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产品内分工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机制 5.1 产品内贸易利益相关文献梳理 5.1.1 全球价值链的利益分布 5.1.2 产品内分工价值链的利益来源 5.1.3 产品内贸易利益分配 5.2 建立模型 5.2.1 假设条件 5.2.2 需求与生产 5.3 产品内分工前的状态 5.4 产品内分工状态 5.4.1 静态(短期)均衡 5.4.2 动态(长期)均衡 5.5 小结 5.6 本章数学附录 第6章 国际贸易利益测算的新发展 6.1 产品内贸易的测度 6.2 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 6.2.1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 6.2.2 KWW、WWP、KPWW测算方法 6.2.3 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总贸易核算法 6.2.4 增加值贸易测算研究概述 6.2.5 增加值贸易测算的优越性 6.3 产品内分工贸易利益核算下数据库建立 6.3.1 国际投入产出表的建立 6.3.2 国际官方机构数据库编制 6.3.3 UIBEGVC指标体系形成 6.4 增加值贸易的应用前景及政策含义 6.4.1 全球失衡和贸易政策 6.4.2 宏观经济环境冲击的影响 6.4.3 贸易与就业 6.4.4 贸易与环境 6.4.5 比较优势与竞争力 6.5 小结 第7章 基于增加值贸易的我国贸易利益评估 7.1 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7.1.1 TiVA模型的设定 7.1.2 估计方法 7.1.3 增加值贸易框架 7.1.4 数据说明 7.2 增加值贸易下我国对外贸易利益 7.2.1 增加值贸易下我国出口贸易额 7.2.2 增加值贸易衡量的双边贸易差额 7.3 增加值贸易下我国贸易利益再分解 7.3.1 出口总额中的增加值分解 7.3.2 按来源地分类的出口增加值分解 7.3.3 按行业分类的出口增加值分解 7.4 小结 第8章 产品内分工对我国产业收益的影响 8.1 产品内分工收益分配的相关文献梳理 8.1.1 产品内分工对参与国福利的影响 8.1.2 产品内分工下参与国收益的分配 8.2 产品内分工产业收益实证分析 8.2.1 样本数据与变量设置 8.2.2 计量模型设定与解释 8.2.3 面板模型检验与筛选 8.2.4 模型计量结果与分析 8.3 小结 第9章 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收入的影响 9.1 产品内分工对制造业劳动力收益的影响文献综述 9.2 理论研究框架 9.3 实证研究 9.3.1 模型设定 9.3.2 样本数据与变量设置 9.3.3 结果分析 9.3.4 主要研究结论 9.4 小结 第10章 产品内分工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10.1 问题的提出 10.2 产品内分工技术转移效应的实证分析 10.2.1 样本数据与变量设置 10.2.2 计量模型设定与解释 10.2.3 面板模型检验与筛选 10.2.4 模型计量结果与分析 10.3 小结 第11章 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 11.1 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梳理 11.1.1 全球价值链理论 11.1.2 全球价值链地位理论 11.1.3 全球价值链长度测算机制 11.1.4 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 11.1.5 全球价值链上游度演进机制 11.2 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分析 11.2.1 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的测算 11.2.2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具体数据分析 11.2.3 内容推荐 本书在理论方面,通过全球生产网络内的企业行为微观视角、国际价值链运营中观视角、全球经济平衡宏观视角的结合,解析企业利润分成、全球生产网络利得分配、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之间的互动机理,为全面、深入地评估贸易真实利益提供理论支撑。在实践方面,从产品内分工——这一当前世界贸易现实背景入手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失衡,剖析产品内分工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机制,构建贸易真实利益测度体系,客观、科学地评估中国贸易真实利益状况,为我国化解贸易争端、优化外贸环境提供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本书既可供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的相关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对国际经济与贸易有兴趣的政府部门、企业管理相关人员参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