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彭绪洛,儿童文学作家、探险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原创儿童探险小说领军人物。土家族,笔名洛清、清江水,1981年1月出生于湖北长阳土家山寨,15岁开始发表作品,21岁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27岁开始专职从事儿童文学创作,30岁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已出版“少年冒险王”系列、“时光定位钟”系列、“兵马俑复活”系列等40余部作品。多年来致力于慈善事业和爱心事业。 出版作品由《少年冒险王》《楼兰古国大冒险》《郑和西洋大冒险》《虎克大冒险》《宇宙冒险王》《我的探险笔记》等70余部。 曾经徒步穿越敦煌段雅丹龙城、神农架和古蜀道,攀登过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成功穿越过罗布泊,到达过楼兰古城、余纯顺遇难地、塔克拉玛干沙漠、高昌故城、塔里木盆地等神秘之地。 目录 第一章 情报贩子 第二章 跟踪狂 第三章 新的伙伴 第四章 死亡三角 第五章 触礁 第六章 合力救援 第七章 冰释前嫌 第八章 遍寻不见 第九章 海上孤岛 第十章 登岛 第十一章 菲利普受伤了 第十二章 天然湖泊 第十三章 潮落洞出 第十四章 新的冒险 第十五章 父亲的骸骨 第十六章 再遇旧人 第十七章 谈判 第十八章 条件 第十九章 毒发 第二十章 后会无期 精彩页 第一章 情报贩子 “呼呼——”狂风大作,海滩上粗壮的椰子树被吹得东倒西歪。低矮的天边乌云密布,太阳早已不见了踪影,世间万物仿佛笼罩在一层暗淡无光的灰幕中。 不一会儿,乌黑色的云层突然亮了一下——一道红色的、树杈状的闪电纵劈开来。只听“啪啪”一声巨响,天雷滚滚而来。顷刻间,“哗哗哗……”豆子大小的雨点倾盆而下,密密麻麻交织成了几乎密不透风的水网。 亚丁地处亚热带区域,对于这样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当地人早已见怪不怪了。平常热闹喧嚣的港口此刻也安静下来,狂风的呼啸声瞬间吞没了人们的喧嚣。 几艘小船在波涛中摇摆,原本要出海的船只不得不推迟计划,停靠在港湾处,等候这阵狂风急雨过去。 街上的行人纷纷躲进商店、旅馆中,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泥土的气息。 其中有一高一矮、穿着同款蓝色雨衣的两个人钻进了街边的一个小杂货铺中。铺子很小,大约只有五六平方米,唯一的货架上杂乱地摆放着一些日用品。两人一进来,这里便立刻显得拥挤了。 “怎么没人?”虎克放下还在滴水的雨伞,朝四周张望。 “有人吗?”张子卿叫喊道。虽然这个杂货铺十分狭小,可虎克和张子卿根据寻访得知,杂货铺的主人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亚丁当地最有名的情报贩子。有人说,她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有人说,她的地位相当于中国古代的“百晓生”,只要你出得起价钱,便能从她的口中获取任何你想知道的情报。 “咳咳——”伴随着一个低沉的声音,一个穿着印花长裙,披散头发的女人突然出现了。 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肤色黝黑,额上有一个小小的、造型诡异的刺青。她赤着脚,脚腕上戴着一审小小的金铃,走起路来,那铃铛便跟着丁零零地响起来。原本是悦耳动听的声音,可在这昏暗的仿佛与世隔绝的小杂货铺子里,再配上女人凌乱的头发和额上的刺青,金铃声反而显得诡异阴森。 “你们找谁?”女人用英语问道,声调暗哑。虎克说:“我们是来买情报的。” “你们想要什么情报?”女人坐在了一把椅子上,点燃了一根烟。 这个女人就是传说中的情报贩子吗?张子卿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他知道人不可貌相这个道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来,递给女人。 那张照片上显示的是牛皮卷地图的一部分,上面有简单的路线,还有谁都看不懂的古文和符号。 “请问,我们去哪里可以找到能够破译这些古文的人?”张子卿问。 女人没有开口,而是竖起了三根手指。 “什么意思?”张子卿疑惑地问。 “三百美元。”女人说。 “三百美元?!”张子卿倒吸了一口凉气,只是一个消息罢了,这么贵l “不买就走,”女人不耐烦地说,“别打扰我做生意。”(P1-3) 导语 虎克和朋友们历经险阻,终于解开了古文字的秘密,并遇到了要找寻父亲下落的菲利普。几人不惧艰险,利用自然环境,逃脱了海盗的追捕,并成功找到了宝藏。尽管千辛万苦才找到财宝,但他们最终还是战胜了内心的贪婪,只取走了菲利普父亲的遗骨,并为未来的寻宝者留下了警示。 序言 真正的探险家创作的真实探险故事 我是地质专业出身。1950年学习地质,由于工作关系 ,大半辈子都离不了野外考察。山地、平原、高原、沙漠 、戈壁、洞穴、岩溶、火山、冰川、海岸、海洋、森林、 草原、河流、湖泊、沼泽,以及北冰洋,几乎所有的自然 环境都经历过。冰雪、酷热、暴雨、洪水、地震、滑坡、 泥石流……无一没有实际经历。月下沙漠迷路,洞穴深处 失去照明;热带丛林大战眼镜蛇,海上遭遇大白鲸,劈面 相逢恶狼、北极熊;海上失火,雪地翻车,激流翻船;大 地犹在震动时挺进震中受伤,洪水咆哮中走过抽光木板的 铁索桥……许多情景记忆犹新。直至今日年逾耄耋,野外 工作仍未停息。深深知悉,深深敬畏,也深深眷恋大自然 。说起来,我也算是一个“资深”的“江湖汉子”了。 其实天外有天,“资深”二字不敢言。只不过经历了 一些江湖故事,阅读过一点儿真实的“山海经”而已,算 不了什么。这样的区区经历、野外考察谁不曾有?实在不 值一提。 大自然不怜悯弱者,弱者终会被自然淘汰。好汉不提 当年勇,无论过去如何,总有出局的一天,然后逐渐被世 人忘记。虽然自身壮心犹在,老朽肌体已不允许过多超负 荷行动。在下今年八十有四,开春出山就两次出师不利。 一次在龙门山,攀越一座陡坡,再翻一座山,竟然寸 步难行。因为工作需要非上不可,最后竟被用滑竿抬上去 。回忆当年,背负沉重的地质背囊,一口气直取雪线,豪 气安在哉?如今上山还需人抬,真是羞死了人,说起来都 不好意思。 另一次带队考察黄河下游的河南段,在豫西函谷关前 一不小心,一个前滚翻跌倒,眼镜碰在石头上。玻璃片刺 进肌肉,距离眼球只有一两毫米,顿时血流满面,险些成 为独眼龙。急救车来,脸上缝了七针。任务紧张不能停留 ,只好包扎住左眼继续前进。“血染函谷关,一目观黄河 ”,坚持到豫东才最后结束。至今尚未消肿,实在狼狈不 堪。一场血的洗礼,说明我的确不行了。 常言道:惺惺惜惺惺。年迈至此,当惜青年英俊。长 江后浪推前浪,自有后来人。一辈子野外考察,自会结识 许多热爱大自然、仁智勇兼备的“江湖好汉”。湖北籍探 险家、作家彭绪洛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他是一位言智言仁、有勇有谋的探险家,有积极探索 之壮志,一心一意坚持不懈。更加可贵者,能够通过自身 考察,进一步发展抒写曲折故事,用以带动广大青少年, 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其意义就更在文字之外了。 我看过他的新作“探险家彭绪洛科学探索”系列后, 忍不住就想说上几句。这套书稿最宝贵的是建立在真实探 险基础上的真实的探险故事,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胡编 乱造的“大话”“戏说”。 彭绪洛作为探险家,他徒步穿越过雅丹龙城、神农架 和古蜀道,攀登过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尊成荔穿越“ 无人区”罗布泊,到达楼兰古城等神秘之地。三森是他宝 贵的考察经历,而这部书稿里的每一篇小说和散文,正是 源于他的一段段亲身经历。因此,他的创作是真正意义上 的探险文学。他首先是探险家,然后才是作家。他的文字 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虚构,亦不同于凭借想象力创造出 来的所谓的冒险文学,而是真正意义的探险文学。 我想,他之所以把自己的作品定位在“科学探索”上 ,是因为他的创作将户外探险、野外生存、地理科考、中 外历史等科学知识融入故事。而他的探险文学同时又超越 了考察本身,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自然的敬畏、面对困 难时的乐观、对探险的执着和热爱,都充满年轻人追逐梦 想的勇气和激情。 从事了几十年科考工作和文学创作的我深深明白,大 自然是严厉的。如果无视自然规律,逞匹夫之勇,冒失从 事,即使得手于一时,终必会碰得头破血流。所以与大自 然面对面,需要一个具有充分冷静和理智头脑中的“勇” 字。 我也深深知悉,大自然是丰富的。人置身在大自然面 前,不仅十分渺小,也显得极其无知。所以探险不能停留 于简单的“体育运动”。除了“肌肉发达”,还须“头脑 复杂”,方能达到要求。必须不断开动脑筋,认真研究其 奥秘,揭示其规律,方能算是真正的大自然探索者。“探 索”与“探险”两个名词,仅仅一字之差,内涵却大有差 异,品位自然不同。所以探索大自然,需要具有相当认知 水平的一个“智”字。 我更加深深感受到,大自然是美好的。在它的怀抱里 ,无论一鸟一兽,一草一木,乃至一水一石,无不包含生 命之奥秘。必须尊重大自然,顺应大自然,不能随意践踏 蹂躏,自以为是,违背大自然规律。你爱大自然,大自然 方能爱你,容纳接受你。任何狂妄自大,不尊重大自然规 律,妄图凭着一己之愿随意改变大自然的挑战者,犹如堂 ·吉诃德大战风车,必遭大自然严厉惩罚。所以探索大自 然还应充满爱心,需要一个“仁”字。 唯有仁者方能得智,唯有智者方能言勇,唯有勇者方 能言及真正探索大自然。仁智勇缺一不可,一点儿作不了 假。借此为本书作序机会,谨向大自然爱好者进此肺腑之 言。 内容推荐 虎克和好友张子卿经过打探,终于破译了牛皮卷藏宝图。他们按图索骥,乘船前往位于斯里兰卡附近海域的咔咔岛,途中结识了菲利普。虎克和朋友们经历暗礁密布的“死亡三角”大考验,目睹“翡翠号”海盗船沉没的惊魂一幕……而登岛后的一系列神秘景象更加令人匪夷所思。他们穿越热带雨林,破解了离奇的天然湖泊、水下暗道等秘密,到达神秘的藏宝地。然而,这里隐藏着怎样的事实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