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税昌锡,男,贵州道真人,1965年10月生。200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现代汉语语法方向,获博士学位。2004至2006年在暨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至2011年国家公派去英国卡迪夫大学语言与交际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2002至2004年为浙江大学中文系讲师。2006至2014年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浙江科技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语法、语法理论、认知语义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课题多项。 目录 第一章 语义语法论 第一节 “语义语法”的理论背景 一 汉语语法的总特点 二 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 三 词语组合的双向选择性原则 第二节 “语义语法”的形成 第三节 语义语法的内涵 一形式与语义可以互为研究的出发点 二 汉语语法研究更适合于从语义出发 三 语义是语法研究的重点 四 扩大对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内涵的理解 第四节 语义语法的研究方法 一 形式与意义的双向研究 二 共时与历时的双向研究 三 静态与动态的双向研究 四 事实与理论的双向研究 五 描写与解释的双向研究 第五节 语义研究应该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二章 语义特征论 第一节 “义素”与“语义特征 一 名称的由来与混用 二 定义与性质 三 词汇语义特征与语法语义特征 四 小 结 第二节 狭义语义特征与广义语义特征 一 狭义语义特征 二 广义语义特征 第三节 语义特征的理据 一 以认知为基础的语义特征 二 以功能为基础的语义特征 三 认知特征与功能特征的关系 第四节 语义特征的分类 一 相容性语义特征 二 区别性语义特征 三 附属性语义特征 第五节 语义特征的系统性和层级性 一 语义特征的系统性 二 语义特征的层级性 第六节 语义特征分析的作用 第七节 语义特征的提取 一 相容性语义特征的提取 二 区别性语义特征的提取 三 语义特征提取方法的综合应用 第八节 结语与展望 第三章 语义指向论 第一节 语义指向与语义指向分析 第二节 语义指向的定义和性质 一 语义指向的定义 二 语义指向的性质 第三节 语义配项与语义指向 一 单项成分与多项成分 二 多项成分与优先选择约束原则 第四节 语义联项与语义指向 一 语义相关、语义蕴涵与语义联项 二 心理重音与语义联项 三 言语背景与语义指向及语义联项的具体化 第五节 语义指向的结构模式 …… 第四章 语义关系论 第五章 语义角色论 第六章 语义结构论 第七章 语义过程论 第八章 语义情态论 第九章 语义范畴论 结语 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分章讨论了基于语义,或以语义为先导并注重形式与意义互相验证的汉语语法研究的九个理论专题。九个专题虽然相对独立,但并非完全各自为政,它们一起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书重点讨论语义对语法结构的影响,试图从宏观上概括不同的语义类型及语义范畴在语法上的表现,论说过程中强调继承、借鉴和创新。继承,即继承中国汉语语法研究自己的优秀传统,以及逐渐形成的以语义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重点的语法学思想和语法研究理论,同时借鉴和吸收认知语法、功能语法等国外语法学理论的合理因素。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本书的讨论注重汉语事实,并不拘泥于已有成说,这样更有利于重新认识汉语规律。 本书的研究表明,语义语法强调从语义着手,强调形式与语义互证研究语法,有利于从宏观上对语言现象进行综合而全面的系统认识,从而为范畴内部各子系统或局部现象的深入研究提供系统性参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