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前言
序言
第一章 沿长江上游到中国西部
第二章 从重庆城到贵州省会
第三章 向西到云南
第四章 穿过云南东北到长江
第五章 从重庆城到四川省城
第六章 穿越“倮倮国”和建昌盆地
第七章 穿过建都到云南
第八章 从大理府到云南府
第九章 穿过贵州西部到长江
第十章 到达白蜡乡、神山峨眉和长江上的最高通航点
第十一章 中国的白蜡虫
第十二章 中国西部与西南部的贸易
第十三章 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华西三年--三入四川贵州与云南行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谢立山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序言 第一章 沿长江上游到中国西部 第二章 从重庆城到贵州省会 第三章 向西到云南 第四章 穿过云南东北到长江 第五章 从重庆城到四川省城 第六章 穿越“倮倮国”和建昌盆地 第七章 穿过建都到云南 第八章 从大理府到云南府 第九章 穿过贵州西部到长江 第十章 到达白蜡乡、神山峨眉和长江上的最高通航点 第十一章 中国的白蜡虫 第十二章 中国西部与西南部的贸易 第十三章 蒙 精彩页 第一章 沿长江上游到中国西部 中国西部及对这片区域的兴趣——通往中国西部的道路——前往宜昌的一次徒劳努力——终于抵达宜昌——艰难地航行——宜昌的商业重要性——我雇用的本地客船、鸦片烟鬼船长和船员——轮船在长江上游的适航性——青滩的危险与困难——急流起落——罂粟——重庆 从地理与种族的角度而论,中国最有吸引力的区域是西部。在地理方面,因中国西部幽深处还没有得到完全探勘;而在种族方面,居住在中国西部的大部分族群均非汉民族,至少其中有一支族群尽管在名义上效忠大汗(Great Khan),但事实上却是独立的。自1882年到1884年,我很荣幸地被派驻中国西部,在这三年期间,在履行“驻寓官”职责时,我有机会收集有关中国西部与生活在西部的民族的信息。接下来,我将斗胆介绍一些背景情况,并希望读者能接受这些信息。 在上述几年间,我在中国西部旅行的报告已经以议会文件(Parliamentary Papers)的形式发表了;但是,由于在写作之初并没有任何出版的想法,而只是打算作为贸易记录——即把在旅途中每天的记录连接起来而已,因此,在这些记录之间并不具有充分的关联性,还不足以展现这片遥远区域清晰的完整画面。 我曾建议将自己派驻比较熟悉的中国西部,这一位于南方的区域,它包括四川省、贵州省与云南省。中国西部本身就引人人胜,而在印度帝国(the Indian Empire)扩张至中国边界、法国侵占东京之后,中国西部地区变得相当重要了。 长江是通往西部重要的交通要道。根据1876年9月签订的《中英炯台条约》,位于长江北岸、大约距人海口1000英里的宜昌港口被开放为通商城市,外国商船允许通航;根据同一协议,还划定了英国驻重庆领事官员的处所,以方便他们在四川监察英国的通商情形。1881年10月底,我离开芜湖,开始前往该地就任新的职位。我到达汉口时,发现这些年一直在宜昌和芜湖间往返运营的那艘轮船,为了更好地适应在长江上游航行,正在上海进行大修,而另一艘更大的属同一公司的轮船刚刚从宜昌返回,由于河流水位突然下降,不太可能进行另一次航行。但是,大量货物已经堆积在汉口,这促使公司再次派遣那艘大轮船出航,尽管这违背了船长的意愿;虽然这艘船的吃水仅有九英尺,但经过一天的行程后,轮船仍然无法通过只有六英尺深、混杂了大量泥沙的水域,于是不得不返回。推迟了一个月后,之前那艘较小的轮船抵达汉口,这艘轮船吃水有六英尺。12月17日,轮船在无比艰难的情况下到达宜昌,这次航行花了8天时间。在长江的这段航道,轮船每天在黎明时分启航,除非在皎洁的月光下,否则天黑时即停止航行。由于流沙形成了河床,河道经常改变,通常情况是轮船在航道上段能够行驶,但下段航道则被完全阻塞。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是不得不频繁地对水域进行探测,由此耽搁时间也就在所难免了。这仅仅是指冬季的几个月,此时河流水位低,而在高水位期间并不存在通航困难,这段航程只需行驶50个小时。 将宜昌作为开放口岸这一选择常常遭到质疑,沿江而下距离更远的小镇沙市(sha-shih),是六个轮船调度站之一,被认为是一个比宜昌更合适的选择。关于沙市,可以说的很多,它是四川与中国东部各省间舢板运输最重要的终点站。然而,统计数字还是清楚地证明了宜昌作为开放口岸是成功的选择。尽管宜昌自身既不是重要的生产区域,也不是重要消费地区,但宜昌的贸易净额已经从1878年的18000英镑逐渐增长至1888年的1000000多英镑。应当指出的是,这仅仅代表了外国货船带来的贸易额。 宜昌之后的航行就不再有蒸汽式客轮了,因此,通过在宜昌几天的讨价还价,我以180两银,即合45英镑的昂贵价格,成功地雇到一艘当地的小型客船,它能把我自己、我的随员和行李运送到400英里以外的目的地。船主刚开始的报价更高,由于在港口仅有两三艘这类小船,这些船主们联合起来“榨”我,最后迫使我支付了大约高于平常价格三分之一的费用。一般说来,在长江上游航行的船只都非常宽敞和舒适,通常用木隔板分隔成四五个小房间。在冬季航行时,我让人帮我装配了一个炉子,通过靠近甲板上固定的一个长方屋的窗子来调节温度。在条件好的船上,屋顶高度超过六英尺,人能够舒适地从这头走到那头。桅杆在船正前端靠着甲板室的位置,用于挂帆与拉纤——纤绳穿过一个固定在桅杆上部的套索。桅杆前面是宽阔的甲板,甲板朝船头方向收窄,可容纳十至十二位桨手;晚上,甲板可以改装为船员睡觉的地方。在船头的一个凹陷处,有一根被悬起来的笨重的长橹,橹的另一端用套索与甲板连接,凭借橹,船可以迅速转向任何需要的方向——这在拉纤时是绝对必要的,因为要避开靠近海岸的暗礁,而且纤绳在激流中也容易失去控制。 我与船长达成了协议,规定应配备七名船员与十五名纤夫。船员包括船长、头桨手或引航员(他要整天站在船头,以一根顶端包着铁皮的长竹竿不停地进行探测)、舵手、三名甲板水手以及一名厨师。厨师的任务是在靠近船头搭建的简陋 导语 本书涉及到西南三省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主要物产、风土人文、江河湖泊等诸多方面,是研究清末中国西南三省、西藏,以及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的民族、历史、社会、宗教、地理、语言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作者在旅途中,不仅途经了西南三省各主要城市、美丽的风景地,譬如成都、重庆、贵阳、大理等大城市,描绘了作者眼中的这些城市风貌与西南风景胜地的美丽风光;而且,作者关注途经的大江大河、自然景色、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认真考察了中国西南三省特有的物产、物产的分布与生产过程,对四川、贵州和云南的白蜡与白蜡虫、鸦片与鸦片种植、夏布、造纸、茶等,都有详细的介绍,其中又以白蜡与白蜡虫的介绍最为典型。 《华西三年》从一个外交官的角度分析、介绍了西南三省的贸易、矿产、经济、航运等情况,为英国商品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销售设计规划,《华西三年》作为考察报告受到了英国商界的重视。 序言 本书内容旨在介绍作者在1882年、1883年与1884年考 察中国西部时的所闻所见。书中第七章曾于1886年2月22日 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the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的会议上宣读,同年6月编入会议录出版,在本书中略做 修改;第十一章,曾于1885年9月在英国联合会(the British Association)阿伯丁会议(the Aberdeen meeting)上宣读;第十二章是为1886年5月12日的商务部 曼彻斯特商会(the Manchester Chamber of Commerce )特别会议所准备的。此外的其余章节均是第一次发表。 如果本书所记能够得到读者的青睐,即使只及对收录在议 会文件中比较粗略的考察报告的厚爱的一半,那么,作者 也会认为自己放弃大量闲暇而付出的努力得到了丰厚回报 。 作者 中国温州 1889年9月6日 内容推荐 近代英国著名外交家和探险家谢立山,以自己的视角向读者展现晚清四川、贵州和云南三省的历史场景,留下了西方人对晚清中国西南地区的历史记录。在本书中,谢立山十分详细地描述了考察沿途的所见所闻,包括地形地貌、河流山脉走向、植被、水陆交通、作物种植、主要产业、贸易情况、居民生活、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这些记载,在英国殖民侵略的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成为当时英国政府迫使重庆开埠的重要情报。对今天的读者来说,此书为我们了解晚清西南地区的风土人情、经济状况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