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建构扎根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设计,从生产、传播与规制三个进路切题,考察三个场域之间的潜在联系与结构性变化,提出观众主题重塑的基本路径。在方法论设计层面,观众主体性是个体在具体媒介情境中对真人秀文本的认知、鉴别、批判与自省,以及制作方与规划方对“文本—观众”关系的价值想象。相关变量可通过研究者的行动被挖掘出来,最终形成文本、编码、概念与理论。 目录 1绪论:为何重提真实性问题? 1.1 重新叩问:真人秀真实吗? 1.2 如何重新认识真人秀的真实性? 1.3 作为新范式的“批判的观众” 1.4 面向田野的重新出发 2真实性问题溯源 2.1 什么是真实性 2.2 影像真实性问题变迁路径 2.3 对真人秀真实性的界定与探讨 2.4 本章小结 3真人秀的媒介特性 3.1 媒介与跨媒介:本体论中的真人秀 3.2 虚构与非虚构:真人秀文本特征 3.3 被建构的真实:全面娱乐化风潮中的真人秀 3.4 本章小结 4真人秀真实性价值建构 4.1 制作领域的真实性价值与技术标准 4.2 研究发现:制作领域形成建构真实的框架 4.3 延伸思考:真实性价值向观众端转型 4.4 本章小结 5真人秀真实性的观众接受 5.1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5.2 研究发现:真人秀的观众接受 5.3 延伸思考:真实性的观众认同机制 5.4 本章小结 6真人秀的边界重建 6.1 理性观众驱动真人秀回归真实 6.2 媒介规制重建真实之域 6.3 真人秀如何重构真实 6.4 本章小结 7真人秀“慢”转型 7.1 真人秀由“快”入“慢”之转型 7.2 “批判的观众”:重构真人秀之“慢” 7.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湖南卫视真人秀《我是歌手》现场手记 附录2 访谈大纲:导演如何看待“真实” 附录3 访谈记录 附录4 调研问卷:电视真人秀“真实”吗?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