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知心书(共4册)(精)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法)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托马斯·德·昂桑布尔//让-夏尔·布舒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窥视职场中的冷暴力》:在职场中,我们所有人都既是潜在的骚扰者,也可能是未来的受害者。精神骚扰在职场中广泛存在,但人们未必能意识到,有的人甚至因之受到伤害,却浑然不知。作者对此进行研究,在本书中重新定义了“精神骚扰”一词,说明了什么是精神骚扰,什么不是精神骚扰,并指出了它与其他形式职场痛苦的区别。精神骚扰无疑会给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后果,并影响企业的生产力,作者分析了精神骚扰的起因以及促使这种行为出现的环境因素,为我们预见和防止精神骚扰提供了应对之策;同时,也为作为企业底层的普通员工反抗骚扰和保护自己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维度。
本书就像一部职场生活的田野调查,大量案例带领读者透过“暴力”的万花筒洞察世间百态与人性的复杂,进而走出暴力的阴影,重建职场自信。在对职场精神骚扰做全面分析时,作者充满同情和理解的笔触,使其对此现象的心理学分析充满了人情味,给弱者以宽慰与力量。
《醒醒吧,老好人!》: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更擅长对别人说出“逆耳忠言”,而不是单纯表达我们的真实感受;我们更多地学会了为人谦恭、戴上面具、扮演角色,习惯于隐藏起真实的自己,以此换取他人的认可、接纳和表面的舒适。久而久之,我们背离了自我,换来了人际关系的“和睦”,殊不知日常生活中的暴力正是由此而触发。本书对“停止做老好人,做自己”的呼吁就像一桶水,浇醒了我们的无意识——我们急需意识到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陷阱。
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沟通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糟糕;越来越多的人忍受着孤独、不被理解、丧失目标和缺乏人生意义的状态……本书通过一个个取自家庭生活、夫妻关系、儿童教育和青少年成长经历的真实案例,讲述了我们无视或误解自己内在需求的倾向是如何促使我们实施暴力并将这种暴力转嫁于他人的,同时引导我们一步步地除去暴力装置的引信,还原真实的自己。
《超越自恋》:作者在书中阐释了自恋变态者心理变态的机制和原因,描绘出了正常状态和变态之间的界限。受害者可以由此认清操纵者,找到自救和重建的方法;而对那些有“自恋变态者”倾向的人来说,阅读此书则是一次反思与改正的机会……
《非暴力沟通的觉醒》:世上存在幸福完美的生活吗?各方面都很顺利的时候,幸福就会到来吗?本书是非暴力沟通理论的延伸之作,作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作为心理医生为他人提供咨询的案例出发,抽丝剥茧地剖析了阻碍幸福的陷阱,并分析了这些陷阱在人们惯常思维方式中的表现形式;在破解陷阱的过程中,以亲切幽默的口吻指明了心理学层面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和其间我们可以做的努力。本书为我们开启一场非暴力沟通的觉醒之旅。
目录
《窥视职场中的冷暴力》
第一部分 职场中的精神骚扰
定义
第一章 什么不是精神骚扰?
精神压力
冲突的效用
粗暴管理
偶发性侵犯
其他形式的暴力
恶劣的工作条件
职业约束
第二章 什么是精神骚扰?
怎样做会骚扰到某个人?
如何伤害别人?
什么是恶意?
第三章 偷换概念
受害者地位
被骚扰的骚扰者
精神骚扰的虚假指控
第四章 各种周边现象
围攻
霸凌
骚扰
检举者们
欺凌
第二部分 调查结果
第五章 精神骚扰受害者的若干特征
年龄的惩戒
精神骚扰存在性别差异吗?
歧视性骚扰
第六章 骚扰方法
敌意行为
骚扰的不同类型
频率与持续时间
暂停工作
后遗症及其余波
第七章 某些行业的特点
公共服务行业
私营部门
新经济行业
协会行业
体育行业
政界
第三部分 精神骚扰对健康造成的后果
第八章 非特异性后果
精神压力与焦虑
抑郁
身心失调
第九章 创伤性后果
创伤后精神压力
幻灭
揭开旧伤疤
第十章 精神骚扰的特定后果
羞耻感与受辱感
丧失意义
心理变化
用精神病来防御
第四部分 骚扰的根源
第十一章 有利于精神骚扰滋生的环境
新的职业组织
体制的厚颜无耻
体制的邪恶
一个自恋社会的推波助澜作用
第十二章 人与人之间发生了什么?
互动的赞歌
受害者有什么特征吗?
侵犯者有什么特征吗?
看似骚扰却非骚扰的情形
破坏性的但不一定有恶意的情形
恶意的但不一定是有意的情形
恶意侵犯者:自恋变态狂
第五部分 该做什么?
第十三章 介入者
内部
外部
第十四章 预防
企业层面
社会和人的层面
预防计划
如何处理一种精神骚扰状况?
第十五章 调解
什么时候应把接力棒递给外部?
第十六章 为什么需要一条法律?
结论
《超越自恋》
第一章 从需求到欲望,冲动的能量
欲望的能量
从需求到欲望
欲望会产生痛苦吗?
面对冲动,我们是否都是平等的?
冲动和变态
我们的冲动去哪儿了?
如何对待杀人冲动?
变态者及其冲动
第二章 言语:自恋变态者的撒手锏
词语的象征意义
言语的功能
词语:信息的载体
自相矛盾的交流
第三章 脆弱的自恋者
自我形象
“向客体偷来的自恋
偶像的黄昏
结构性自恋脆弱或因不同情形导致的自恋脆弱
喜欢自己的形象是不好的吗?
变态者为什么必须证明其受害者不好?
第四章 变态者:住在成年人身体中的儿童
负罪感和担心被抛弃的焦虑
权力需求的根源
贝尔纳,母亲的“菲勒斯
第五章 无法忍受失去心爱之人(物)
因为害怕失去而感到焦虑
面对失去心爱之人(物)的过程的不同阶段
无法面对失去心爱之人(物)的病理
是否存在一些方法让我们更加容易接受
失去心爱之人(物)的事实或加速这一过程?
第六章 变态者的策略
理解变态者的动机
粘连和隔离:使受害者屈服的手段
利用第三方
贬低他人、操纵以及控制他人的必要性
“好像”:伪君子变态者
互相依靠的亲密关系
第七章 对受害者产生的变态效应
完全的混乱
降低级别的防御
人格解体
变态者会让别人也变态吗?
是否存在典型的受害者?
给父母的一点建议
第八章 抵制自恋变态者
小心标签!
把某个人当成变态难道不是变态的行为吗?
面对指令进行镜像询问
与亲近的人重新建立联系
重新保持距离
敢恨
清理自己周围的人
指定第三方
战胜变态者
石宴
摆脱重复
不要再从别人的眼中寻找自己的形象
学会表达自己的欲望
放弃理解
升华和韧性
第九章 寻找变态的根源
被虐待的孩子?
游戏和现实
环境的重要性
母亲脸(形象)的变化
幻想
俄狄浦斯和反俄狄浦斯之谜
乱伦关系和重复
变态父母
症状儿童
第十章 同情之路
同情的力量
利他
道歉或否认
我们可以治愈我们的家人和朋友吗?
从投射到放手
爱与罚:雅克的反馈
第十一章 变态者及其受害者:有毒的华尔兹
别人的症状
疯狂的爱
如果你好了,我也就痊愈了
自相矛盾的镜子
结语
瓦妮莎案例的答案
附录
参考文献
《醒醒吧,老好人!》
第一章 为什么我们背离了我们自己、我们
序言
既然暴力在每个时代都以新的形式重现,我们就应该
永不放弃与之抗争。
——斯蒂芬·茨威格,《良知对抗暴力》
在我的上一本书出版之前,职场精神骚扰在法国一直
被熟视无睹,最近两年来却变成了一个深受社会关注的问
题。一些此前一直忍气吞声的被骚扰者重燃了希望;现在
,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揭露他们遭受的虐待行为。
一些新的讨还公道的要求引发了多次大规模的社会运动,
职员们从今往后不再接受侮辱和侵犯他们尊严的行为,他
们要求得到尊重。
专业人士们(职业保健医生、法学家、工会干部、精
神科医生、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纷纷自发地采取行
动,一些旨在帮助受害者的协会也相继创立。国会议员们
开始严肃看待这一问题,因为精神骚扰的概念最近已被纳
入劳动法。
而且,现在对这一主题的关注已不局限于法国,尽管
有时叫法不同,但其他欧洲国家的政府已经被要求对此采
取措施。可以肯定的是,今后不久,将会出台若干惩罚职
场精神骚扰的欧盟法规。
这种意识的觉醒是非常积极的。这就是为何我认为有
必要非常严格地定义“精神骚扰”一词,以避免混淆。在
日常用语中,这个词组已经涵盖了其他痛苦,当然这些痛
苦可能并不代表“精神骚扰”这一词组的临床意义,而是
表示企业中更普遍存在的一种不适感,而这也是一个重要
的分析对象。应该将这一问题重新归于其他形式的职场痛
苦中,尤其是对职员尊严的侵犯造成的痛苦。还应将职场
暴力重新置于广义的社会环境中,因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
乡村、学校还是家庭中,所有暴力行为都是相互作用的。
关于职场精神骚扰,曾有旁观者提出尖锐的问题:受
害者为什么没有自我保护意识?他们为什么没有反抗?正
是通过分析环境因素,我们才能够理解一个问题,而这个
问题始终是从个体扩展到集体的——玷污受害者们的名誉
并声称他们患有精神病,是逃避复杂的社会问题的一种方
式。
在本书中,我试图根据上一本书出版后我所了解到的
一切,进行更细致的分析。我有机会约见了一些专家和专
业人士,特别是,我收到了许多患者和读者的证词。对于
那些给我写信而我无法亲自回复的人,我给他们寄去了一
份调查问卷,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处境。在本书中,我
给出了这次调查的结果。
收集到的这些新信息和随后进行的深入研究工作,使
我能够对精神骚扰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因此超越了骚
扰者和受害者这一辩证关系过于狭窄的界限,把环境因素
也考虑在内。我也尝试着明辨真伪,区分什么是精神骚扰
、什么不是,并辨别那些言过其实的指控。因为只有通过
更细致的分析,我们才能及时做出反应,帮助受害者,而
更重要的是,预见和防止新案件的出现。
如果最初我认为重要的是高声呐喊出这些现状,使人
们意识到个人的痛苦,现在既然没有人再怀疑这一问题的
客观存在,那就应该进入具体的行动阶段了。行动,当然
是要帮助受害者自我疗伤并弥补他们遭受的损害,同时也
要采取措施来制止骚扰行为,尤其是改变促使它们滋生的
环境因素。只从司法方面处理这一问题,意味着我们已经
对这些状况放任自流太久了。在坐等太多的受害者出现之
前,我们应迫使企业和公共权力机关实施预防政策。
因此在本书中,我首先重新定义了“精神骚扰”一词
,说明了什么是精神骚扰、什么不是,并明确指出了它与
其他形式的职场痛苦之间的区别。随后我对我的调查结果
进行了论述。透过一些数字化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这
些具有破坏力的行为会给职员的健康带来严重的损害,会
导致受害者长时间停止工作,有时甚至导致他们退出职场
,最终对企业的生产力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最后,
我将更详细地分析精神骚扰的起因、促使这种行为出现的
环境,以及这一关系模式的特征。
在最末一章中,我将建议一些可行的措施。即使我们
需要一项法律来提醒人们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并使每个
人为自己对待他人的行为负责,但法律并不能解决所有问
题。因此应从上游入手,迫使企业和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并
实施有效的预防政策。在引导每个人,无论是领导还是职
员,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更大的责任的同时,我还建议了一
项适用于所有企业或行政管理机关的预防计划。
感谢为使我能够继续研究而提供证词的所有读者。为
了防止泄露我的患者和读者的姓名,每次我都尽量采用两
个相似的案例,将他们的故事整合在一起,然后改变当事
人的姓名和背景。但是,对于那些我认为其性质具有普遍
性的案例,我会完整地引述。另外,我还引用了几封读者
来信。
《窥视职场中的冷暴力》
导语
知心書第四辑——在生活和职场的黑洞里,为心灵点亮出口之光。
《非暴力沟通的觉醒》——了解生活运转的规则和沟通的秘密,觉知非暴力沟通的力量。
《超越自恋》——不刻意操纵他人,不莫名被人操纵,健康的自恋才是真正的自恋。
《醒醒吧,老好人!》——在尊重他人和尊重自我的基础上表达自我,不做老好人。
《窥视职场中的冷暴力》——被职场冷暴力困扰的职场人,越早读到越早活出自我。
“知心书”作者均为法国专业精神科医师、心理医生,这套书蕴含心理学最新理论、心理咨询专业知识、自我治疗方法及丰富的真实案例,风格独特的专业心理学通识读物。
生活书店的简体中文译本准确流畅,多次被台湾出版社引进出版繁体中文版。
后记
探索民众的内心力量
要么学习像兄弟一样一起生活,要么像傻瓜一样一起
死去,马丁·路德·金的这个警告言简意赅:内心的平和
与外部的和平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如果我们不努力、
不辛苦、不学习,根本实现不了。
学习如何和平相处是有必要的,这种必要性与和平的
本质没有关系。事实上,如果我们重新学着自我觉醒,那
么和平就是我们的本性,此刻就在我们心里,是我们可以
感觉到的。然而,和平是与文化相关的,或更确切地说,
与我们所缺乏的文化相关:我们没有关于和平的文化,没
有关于安适的文化,也没有尊重生命的文化。证据就是:
不管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我们总是为死人立纪念碑,少有
为纪念出生、生命和活着的人立的碑。我们的墓地比大部
分建筑的门面都更加绚丽。在许多国家,所谓的全国性节
庆多半都会举行阅兵仪式,而不是小孩子、各行各业的工
作者、艺术家和手工匠人共同参与的群众游行。
以收集样本或民意测验的方式,我们总结了各个年代
的人提及和平时使用的最常见的用语,并从中取了三种:
第一种是赞扬战争(“如果你想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
),第二种是把和平当作风暴来临时的避难所(“我不在
乎和平”),第三种是关注死亡(“希望他们能安息”)
。简单地说,我认为这些表达维护了以下三点基本信念,
正是这些信念引导着我们的集体意识:
①和平是以沉重的战争为代价的。和平,更确切地说
是非暴力,本身没有力量:必须通过准备或进行战争来维
护它。
②和平只是一个避难所,在风暴来临时可以独自躲避
其中。它并不是大家为了一直住在里面,克服了分歧和差
异,通过长期的努力一起牢固地建立起来的东西。
③只有在墓地才会有真正的和平。想象和平的生活是
不切实际的。
我经常发现,不管在哪个社会阶层,人们都会有这样
的基本信念,所以我进一步理解到,我们在如兄弟般友好
相处和为和平所做的准备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
技资源那么少,而在可能像傻瓜一样一起死去和为战争所
做的准备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资源。
在美国的“9·11”事件之后,我和许多人一样,惊讶
地看到为了作战,大量的预算、人员精良的部队、尖端科
技、燃料储存和各种装备在仅仅几天的时间内就可以整装
待命,然而为了建立和平,几乎到处都缺乏预算、精良的
人员、科技、资源和装备,这是很残酷的事情。
在大部分与教育、援助和治疗相关的领域,资源非常
匮乏(如托儿所、学校、医院,以及针对年轻人、暴力受
害者、老年人或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接待中心,预防自杀的
机构、戒毒所、街头教育工作者或社工培训中心、体育设
备、组织年轻人旅行的机构、医疗研究机构等);同样,
涉及人际交往的终身教育,也就是我所谓的民众教育(如
人际关系培训,沟通和非暴力解决冲突的工作坊,自我认
识、个人发展和关系发展的研讨会,个人、情侣、家庭和
团体治疗),在该领域,资源也是紧缺的。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一件重要的事情:和平还不是社会
的基本选择。我们优先选择的,是冒着发动战争的风险,
又快又全面地备战,而不是为和平做准备,甚至冒着活在
和平之中的“风险”!我说“活在和平之中的风……地铁
上、火车上、飞机上或候车室里读我的书吗?这一切都是
先被想象出来,经过设计,然后才被造出来的。如果您在
沙滩上、山区木屋里,在小酒馆的露天咖啡座上或公园的
长椅上,所有这一切,您的旅行、周围的建筑和城市规划
,都是先被想象出来,经过设计,然后才得以实现的。
您曾经想过吗?在几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那么多人
都拥有了一部手机,让他们在任何地方、任何场合和任何
环境中,都可以互相说话、听到彼此的声音。您想过吗?
在几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信息技术经历了飞跃性的发展
,尤其是那些年轻人,他们即时学习并掌握了各种网络时
代的沟通和交流技能,也学习如何解决各种类型的技术难
题,从而进一步挖掘出了网络令人难以置信的潜力。
如果我们下定了决心,同样可以发展出处理心灵问题
的工具,并让这个工具广泛流传,为很多人接受。它可以
被随身携带到任何地方,不只像手机那样被放在口袋里或
包里,而会比手机更加贴近我们、更加隐秘。这样,不管
在任何地方、任何场所和任何环境里,我们都可以跟自己
对话、倾听自己,不管我们在哪里,都可以在心里与内在
的自己紧密相连。
我们可以学习与意识有关的一切,这样可以更多地掌
握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关键,识别出挖掘无限潜力的神秘入
口。我们可以选择朝这个方向走。
我们可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养成发展国民的内
心力量的习惯。无论我们的传统、信念、宗教信仰或哲学
告白是什么,它都可以让我们学习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
一起,并给我们打开魔法世界的大门。
如果今天的梦想就是明天的现实,那么我们为之努力
的真善美的世界就离我们不远了!
《非暴力沟通的觉
精彩页
定义
正如我在前言中所强调的,有必要非常严格地定义“精神骚扰”一词,以避免混淆。当人们被紧迫的时间驱赶时,他们倾向于称其为骚扰,由此把它等同于压力。每次当我们感觉遭受了上级的侮辱时,也会称之为骚扰,即使这种侵犯只是偶尔发生。然而,根据《罗贝尔词典》的定义,骚扰是指“无休止地遭受一些反复的小攻击”。这很清楚地说明,这一行为只有持续存在才符合定义。
如果说在我的上一本书《骚扰,无法回避的痛》中,许多人感觉“精神骚扰”这个概念是如此贴切,那可能是因为选用了“精神”一词。过去,这个被定性为“心理学”范畴的概念对专业人士而言,仅仅是一种对某些心理学机制的研究。选择“精神”一词意味着采取了一种立场。它实际上针对的是善和恶、什么该做和什么不该做、我们的社会能够接受什么和拒绝接受什么。在研究这一现象时,不可能不从伦理或道德角度来考虑,因为对于精神骚扰的受害者而言,令他们痛苦的主要是那种被虐待、被轻视、被侮辱和被抛弃的感觉。而对骚扰者而言,基于这种暴力的严重性,我们只能设法搞清他们是否确实曾有伤害他人的意图。
我之所以认为有必要明确这一定义,是因为除了立即理解这个词语外,还应该明确采取行动的范围,要么是在惩罚事实方面,要么是在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方面。迄今为止,研究这一主题的人们还难以就一个足够贴切的定义达成一致,因为这一现象可能因所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且涉及不同的专业人士(医生、社会学家、法学家等),他们使用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也不同。
作为精神科医生,我始终关注着这种行为对受害者的健康和人格所产生的影响。我的上一本书获得的良好反响使我能够收集到多方证词,并深入了解这一主题。很少有其他侵犯行为能够在短期内给人造成如此严重的身心障碍和破坏性如此之大的长期后果。目前,普通科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很少能分辨出这种暴力的特征及其引发的症状。职业保健医生长期以来观察着这种状况,却并不一定知道如何保护受害者。
至于法学家们,他们尝试找到一个尽可能摆脱任何主观性的定义,从而能够从刑法上定性这些暴力行为。正因如此,法国共产党在1999年12月14日向国民议会提交的法律提案中,选择以行为的意图性为基础来讨论“任何蓄意恶化工作条件的行为”。乔治·阿热(Georges Hage)议员——这一法律提案的捍卫者——认为,正是骚扰的目的损害了道德。他认为,精神骚扰是指恶意侵犯他人、使他人不安和捉弄他人的行为。然而,在关于骚扰者的一章中,我们将看到,有一种极具破坏性的骚扰可能并不是出于邪恶的意图而实施的。这种情况还能称之为骚扰吗?
国民议会社会事务委员会目前在劳动法中提到精神骚扰时,选用了一种宽泛的定义:“任何职员不得遭受来自雇主、雇主代表或滥用职权的任何人的反复的精神骚扰行为,而这一行为的目的或影响是侵害其尊严和导致侮辱性的或恶化的工作条件。” 而我本人更倾向于考虑这一行为对人所产生的后果的定义。因此,我向我参与的几个工作小组建议了以下定义(后文我会对其进行论证):职场精神骚扰是指因其反复性或系统化而对某人的尊严或心理、生理完整性造成侵害,并危及此人的工作或恶化其工作环境的任何过度行为(动作、语言、态度等)。
无论采用哪种定义,精神骚扰都是一种水滴石穿式的暴力,它不易察觉,却极具破坏性。每次单独发起的攻击其实并不严重,但这些频繁的、反复性的轻伤累积起来,就构成了侵犯。这一现象开始时会引起骚扰对象的些许不安全感,被形容为无礼行为。但长此以往,所有骚扰对象都会深受其害。
我在上一本书中已对精神骚扰过程做了充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这本书中,我将用一个章节来具体区分各种敌意行为,从而证明这一过程演变的渐进性。
这一特定的侵犯方式在不同的社会文化阶层和职业领域中都可能发生变化。在各个生产部门中,暴力更加直接——往往是口头的或肢体的。在等级体系和社会文化阶层的上游,侵犯更加复杂、邪恶并难以察觉。这一点可以从我的调查中看到。
《窥视职场中的冷暴力》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