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旨在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的专业技能,即学会如何从儿童行为表现和变化中,把握儿童的发展和内在需要,并据此进一步读懂儿童的心理,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运用在幼儿教育的实际活动中。这门课程的价值,就是让学生懂得,阅读儿童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该书前三章介绍观察儿童的方法,并选取班级集体、游戏活动、数学认知活动进行观察方法的示范;后五章介绍儿童行为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学习对儿童认知行为、情绪表现、社会交往和语言行为、游戏行为的分析方法。 作者简介 王烨芳,教育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学前系毕业。曾主持《构建大专层面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园的伙伴关系》课题,课题入选“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课题成果被评为“优”。多次参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等教材的编写工作。 目录 导论: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 第一章 观察的原因和准备 第一节 为什么要观察 第二节 为观察做准备 第二章 观察方法的介绍 第一节 如何呈现观察记录——以单个幼儿行为的叙事风格记录为例 第二节 正式的观察方法 第三节 非正式的观察方法 第三章 观察方法的应用范例 第一节 观察互动小团体 第二节 观察游戏活动 第三节 运用观察法评价学前儿童数学能力 第四章 学前儿童行为分析的整体观 第一节 儿童的行为是一个整体 第二节 如何使用理论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认知行为的观察和分析 第一节 应用理论解读儿童认知 第二节 培养儿童兴趣 第三节 鼓励儿童表达 第四节 游戏中的性别认知 第六章 学前儿童情绪表现的观察和分析 第一节 应用理论解读儿童情绪 第二节 依照年龄特点解读行为 第三节 做情绪的主人 第四节 关注儿童的负面情绪——入园焦虑 第五节 允许儿童表达情绪 第六节 别给儿童贴标签——19个月的妮妮的哭闹 第七章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和语言行为的观察和分析 第一节 应用理论解读儿童交往 第二节 托、小班儿童的交往 第三节 中、大班儿童的交往 第四节 社会问题的解决 第五节 如何解读儿童不爱讲话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行为的观察和分析 第一节 尊重儿童游戏的愿望 第二节 尊重儿童游戏的节奏 第三节 尊重儿童的需要和游戏水平 第四节 尊重儿童的“游戏”世界——《窗边的小豆豆》的启示 附录一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中2—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 附录二 浙江省《教育活动设计》中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 附录三 儿童发展常模列表 附录四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与解决——个案分析 附录五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个案的分析与指导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