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黛瓦疏篱是故乡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葛桂秋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葛桂秋,江苏高邮人。出生、成长于里下河水乡,曾当过文书、工人,在公社广播站做过编辑兼播音。长期在县级机关从事文字秘书工作并担任行政职务。热爱文学,勤于写作,散文随笔发表在报纸期刊及网络平台。
书评(媒体评论)
乡愁在岁月里萦回,炊烟在心头上缭绕,乡居生
活的场景,民情民俗的画卷。
——著名作家储福金
饱蘸乡愁的心灵札记,人生旅途的情感档案。
——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专家马季
后记
代后记:青春里的一个童话
故乡是人生情感的漫漫归途,乡愁是家国情怀完满的
注脚,文学是我青春里的一个童话。散文集《黛瓦疏篱是
故乡》意在用如梭光阴的丝线串级起散落在记忆里的碎片
,编织出烟火味道的时代影像。鲜活有趣的陈年往事,情
思如绵的故土风物,街坊邻里的市井百态,触碰心灵的切
身感悟萦绕于怀,我只能以粗糙笨拙的文字去倾情地讲述
,力求多角度地去铺陈出一幅素淡、宁静的生活长卷。我
想把童年的回忆,少年的情怀,青春的梦想,还有街巷的
家长里短、古镇的风尚习俗—那盈盈一水间的灵秀沃土,
邈邈烟雨中的草木藏蕤皆入画中,轻描淡写也好,浓墨重
彩也罢,能让你在追忆如烟往事的时候静心去观照一代人
的心路历程,洞见一段历史的变迁轨迹,分享一个时代的
多彩瞬间。
这是对故土亲人浓情的眷恋。
我在里下河的水乡古镇一—临泽出生、长大,度过了
青春的岁月,追述故土故人,书写乡情乡音,仿佛就在昨
天:锤施的有戒街,流过老家门前的河水,人流如织、叫
卖声声的街巷,弥故猪油和芝麻香味的食铺,麦苗青青、
稻香阵阵的田野…一处处灵动的场景,描菜了小镇古朴悠
远的生态;留山羊胡子的爷爷,裹小脚的奶奶,故事里的
父亲,母亲温暖的怀抱,教我要学会忍耐的师傅,他们的
音容笑貌,感彻肺腑,泪湿衣衫。还有卖肉的、售货的、
配中药的、做手艺的……许许多多的普通人,鲜活的容颜
凝聚成有血有肉的人物群雕。好些人物素描的肖像又略带
些漫画的色彩,忍俊不禁之余夹杂着一丝苦笑。
家事的缠绕,人际的变故,喜乐忧愁一点一滴在心头
。历史是面明亮的镜子,曾听凭命运摆布,从那个时代走
过的人,或许会从书中的记述看得见自己风风雨雨里的身
影,用心去品评那难得的滋味;还有命运里不曾赶上的你
和他,也能从中闻见父辈们群手砥足的酸辛,知晓到自己
的来处,触发出心灵的感应和深层的共鸣。这是对风雨征
程深情的回望。
每个人旅途的风景不尽相仿,对于故乡的愁思,却有
类似的审美。当你若是用自我独特的视角去凝神回望,原
来一路上走过,情感中还有那么多的牵绊放在心里。童年
的小学,是人生的第一节台阶,时时感恩那只拉我跨上这
节台阶的温暖的手;年少无忧的多梦季节,我曾用理想的
花瓣粉饰缤纷的年华;青春的时令,与书为伴,寻找魂灵
的归宿,读书成了青春里无量的功课;诲人不倦的恩师,
给予我最好的礼物;小厂学徒、那年的高考,刻录了时代
的缩影……再多再多的词汇也无以言说其中的心情。
过去,我们用匆匆的步履在春夏秋冬的标尺上丈量时
光,来不及回头,来不及细想。现如今,那么多宝贵的人
生经历,那么多深刻的场景放送,那么多内心较量的感悟
,已经不再专属于已。所有的故事,不仅是我的故事、我
家的故事、我和伙伴们的故事,也是一方土地、一段光阴
的故事,应该属于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共同的履历,它已
深深烙印在心田,溶化在血脉里。
细微的水滴汇成奔涌的河流,普通人平常的生活路径
,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同样,在他们的情感里,也满盈家
国的情怀。《儿时的玩伴》就是应一起长大的伙伴们要求
而写,他们要从我的文字里找回那个时代、找到他们自己
的故事,重温在艰辛困苦果磨啊、成长的体验和感受。欢
乐与痛苦,激越与顽丧,高亢与低回,都是属于那个时代
的歌吟。
这是对往昔岁月柔情的叩问。
童年和少年是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好比麦子、水稻
吮吸养料、灌浆结实的阶段,关系到一季的收成,影响一
生。书中对年少时光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的追述占尽很大
篇幅,每个篇章都力图将零散的片段链接在社会发展的恢
宏场景,投射出立体的影像,旨在用平静随和的叙述告诉
读者一个或轻松该谐、幽默风趣的故事,或沉重压抑、不
堪回首的从前,直白地祖露心迹,表达自己对于往日的理
解、认识和思考,发出心灵的追问。过往岁月留下了深深
浅浅的脚印,亲身经历更有客观的体认,原来还有这么多
的遭际,这么多的感慨叫人不能释怀。我不惜以一己之见
去想象和构思广阔天空的深远浩荡,从一滴水珠去洞观江
湖河海的波涛汹涌,即使是不自量力,也要毅然决然地尝
试一番,让读者能够在书中去体味和理解一个时代的风云
际会和前辈饱经忧患的岁月,纵然曾有过心酸的泪水,也
要把它酿成香浓的醋汁,调和进生活的味道。
这是对青春年华激情的致敬。
营春是人生别样的课堂,似水的年华曾经灿烂地绽放
。书中的每篇文字,每个章节都好比是在追梦的征程一路
采损的朵朵小花,也许没有艳丽的色彩,抑或没有骄人的
姿韵,可是,我要将它们集成续纷的花束,双手恭敬地捧
起,虔诚地向青春岁月致以崇高的敬礼!每个人的青春里
可能都有一个童话,让歪歪斜斜的字迹印成工工整整的铅
字,曾是儿时牵魂的梦萦。这颗种子一直蛰伏心底,在灵
魂深处萌芽生根。时移势迁,初心未改,用文字书写自己
的心灵,不仅仅是我执着的情怀,也是我小小的心意,
目录
最是那一抹难舍的乡愁
母亲的怀抱
父亲的故事
我的祖父祖母
我童年的小学
恰是无忧年少时
儿时的玩伴
难得的美味
感知鸡蛋的温度
老周巷情思
未曾远去的歌声
黛瓦疏篱是故乡
迟到的入学通知书
多梦的季节
青春做伴好读书
老师的礼物
难忘那顿忆苦饭
别样的课堂
点点师恩化春雨
人间草木几多情
街道铁事
飘扬的旗帜
小小舞台也精彩
小厂里的年轻人
师傅教我要忍耐
在公社广播站的日子
追忆票证时代
震颤的土地
那年的高考
大淖河水不了情
春天里的邂逅
年华似水西湖瘦
代后记:青春里的一个童话
精彩页
最是那一抹难舍的乡愁
早就说好陪同一位作家朋友去看看我出生和长大的地方一古镇临泽,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车沿着京杭大运河高高的堤岸向北急驰,至界首子婴闸折向东去,顺着子婴河蜿蜓流淌的方向一路前行。朋友用他那热切而又好奇的双眼凝神扫视窗外的风景。我想告诉他,当年的我怀揣青春的理想,就是从这条路走出了小镇。看着他那么专注的神情我不忍打搅他飞腾的思绪。我们要去探寻的古镇,有我友人心中向往的秘境和神韵,有我童年的忧乐、少年的情怀……
童年记忆里的小镇四面环水,北面是后河,南面是前河,西面一条大河与东西走向的前河和后河交汇在一起,东面也是河,我不知道这些河水从哪里流过来,又要流到哪里去,只知道是这清清的河水滋养着小镇的繁华和生机。从镇北跨过后河大桥就是后街。后河清澈见底,两岸住着人家,青砖黑瓦,矮墙高台,依旧是原来的横样。我幼时住的房子还在,当时四周墙壁的下半截是青砖砌成,上面是结实的土坏,屋顶盖着齐刷刷的小芦柴秆,朝北对着后河排铺榻子门,打开门就能见到路上匆匆的行人,河里穿梭的小船。现在复建的安乐寺曾是粮囤密布的粮站,到了丰收的季节,后河边粮站的大码头船碰船、人挤人,运粮卖粮的船只互相争抢着空当,川流不息。不时也有娶亲的轿子船,放老鹅的捕鱼船从家门口经过,总引得我伸长脖子好奇地张望,直到船儿远远地消失在我的视野里。盛夏是后河最欢腾的时节,清晨的雾气还在水面蒸腾,汰洗衣被的妇人们就来到码头,开始一天的劳作。她们赤脚站在水里,一边劳动一边谈笑,将衣被放在石阶上,挥动着手中的槌衣棒上下起落,发出清脆的声响,快乐就在这淋漓水色中播撒开来,我童年的梦境也常在这喧闹声里醒来。后河的午后是最沸腾的时刻,住在河边人家的小伙子们卸下自家的门板,扑通一声跳进河里,一下子溅起高高的水花,搅得整条河波浪翻滚,冲刷得两岸的杂树和小草在涌浪里起伏,偶尔惊得鱼儿跃出水面,顿时引来一阵阵尖呼。隆冬的后河又是一番景象,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只有靠着码头的水面被早起的人砸开了洞口,方便大家取水洗菜。镜子般的河面惹得胆子大的孩子们开始在冰面上行走,一时稍不留神就会摔一个重重的斤斗,冰面也随之发出破裂的脆响,岸上的大人们见了,发出急切的吆喝和训斥,溜冰的孩子吓得赶紧缩回到岸边,冷冷的冰面又恢复了平静。
冬天的夜晚,后河边呼啸的西北风好像更厉害一些,总是从屋子的各个角落和门窗的缝隙中钻进来,像锥子般扎在脸上。经历风雨侵蚀的门板在磨损得宽松的门槽里晃动着,发出咣当咣当的声响,我们就搬来板凳、小桌抵在门后面,像捍卫城门的勇士,拼足气力去奋力狙击肆虐的北风。儿时对后河边老屋子最深刻的印象,是大雨天的屋顶处处漏水,家里散乱地放满了大大小小接水的盆子,有时在熟睡中也会被滴在脸上冰凉的雨水惊醒。如今住过的旧屋早已成了水泥砖瓦的房子,样貌虽然依旧,但不知今日成了谁家院落。家乡的水多,街巷更多。三街六巷,说得出名的,说不出名的,密密匝匝。前河后河与街巷将镇子与乡下的界线划得很分明,所以镇里的居民都说自己是三条街上的人,提到镇子边边上的人家,都要在称呼前面被冠上一个明确的地标:说是老坝头陆大、王二家的,吴坝口张三、李四家的,东头泰山庙的,李家田的,口气里分明有一种隐隐的自傲。
后河大桥头的徐家铁匠铺在后街的最北面,坐东朝西对着后河边,生意特别红火。从早到晚,铺子里的炉子总是冒着呼呼的火苗,青烟弥漫。看着铺里的老大左手握一把长长的铁钳从炉火里夹出烧得红红的铁料放在铁墩上,不断精确地变换着角度和位置,右手执一把铁锤不停地来回敲击。铁墩发出有节奏的当当声响,红红的铁料随着锤起锤落,逐步延展成刀、剪、锄、耙的模样。这时,掌锤的老大细细察看着手里的活计,沾满汗珠的脸上总会露着满意的神色。
P1-3
导语
《黛瓦疏篱是故乡》是一部叙说故乡情思的怀旧散文集,一本饱蘸乡愁的心灵札记。作者用他深情细腻的笔触写故乡、忆童年、说往事,描述了水乡古镇一个时代的活剧:故土故人的回忆,人生逆旅的追怀,世道人心的感悟。作者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那一抹淡淡乡愁,雪泥鸿爪,渗透字里行间。
序言
《黛瓦疏篱是故乡》是一部叙说故乡情思的怀旧散文
集,一本饱蘸乡愁的心灵札记。作者用他深情细腻的笔触
写故乡、忆童年、说往事,描述了水乡古镇一个时代的活
剧:故土故人的回忆,人生逆旅的追怀,世道人心的感悟
。作者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那一抹淡淡乡愁,雪泥鸿爪
,渗透字里行间。
文学是需要勇气的,这本散文集涉猎作者出生、成长
的重要阶段,也是文学作品鲜少触及的特殊历史时期。作
品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年代水乡古镇的乡土民情和人们
生活的状态,是以自我经历和宏观视野表现二十世纪六七
十年代历史时期乡愁文学不可多见的作品。在这部文集中
,作者回眸往事的语境随性而率真,情感的流露真实自然
:水乡的风情、故乡的味道、小镇的情思、老家的烟火,
乡情乡音,深情款款,一代人情感的足迹,心路的历程倾
注在笔端,跃然于纸上。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干过文
书,当过工人,做过广播站的编辑、播音员,长期在县级
党政机关从事秘书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这些经历淬炼了
作者的文字功底,却始终消磨不了文化人的秉性。他熟悉
且热爱文字,勤奋并快乐写作,对文学保持了热情。
作者丰富的阅历为创作积淀了坚实的基础,20多万字
的书稿浸染乡愁,皆成系列,可谓主题鲜明,贯通一气,
个性特色也较明显,不失趣味。如《感知鸡蛋的温度》《
青春做伴好读书》《多梦的季节》《小小舞台也精彩》等
篇,忠实记录了作者的心路历程,且均有较多铺陈。诗情
画意的田园风光,细微处的勾画描摹鲜活水灵;淳朴的民
风民俗,难舍的乡愁乡情生机盎然;触碰内心的人生哲理
有感而发。比较扎实的文字功底,上乘的驾驭能力,巧妙
的谋篇布局,让人读来有一丝穿越时光的惆怅:轻松的话
题有压抑、苦恼的滋味,沉重的往事有谈谐调侃的色调。
作者用心写作,自传体式的散文没有落入刻录记载的
俗套,有些章节借鉴小说手法而非虚构。《恰是无忧年少
时》《儿时的玩伴》篇幅虽大却不觉冗长,叙事与议论交
集,乡愁尽诉;亲情如河湖决堤,直抒胸臆,读来畅快之
至。《未曾远去的歌声》《追忆票证时代》《震颤的土地
》等,对于特殊年代的认知和反思也较为精当深刻,具有
较强的可读性。
通过这部散文集,读者可以从中回味水乡古镇的市井
民生,窥见岁月长河里曾经汹涌澎湃的激流。正如《人间
草木几多情》文中所言:“往事虽然渐行渐远,花期总是
如约而至…唯有轻轻呼唤她的名字,还会听得见漫漫历史
的回声。”
这也是这部散文集具有的价值之所在。
马季
己亥年春写于北京垂杨柳
内容推荐
《黛瓦疏篱是故乡》既是一部里下河水乡古镇饱蘸乡愁的风情画卷,风雨家园生活章回的素描,亦是作者募然回首的心路历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