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安门的共和国记忆/走近天安门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贾英廷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贾英廷,原籍河北省井陉县,1955年生于山西省阳泉市。197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北京卫戍区和武警北京总队某部服役。1990年转业到北京市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工作,历任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主要作品有:
   《天安门》(1998年)
   《天安门百年聚焦》(2000年)
   《百年天安门》(2013年)
   《天安门的中国记忆》(2015年)
   《百年天安门》(英文版)(2016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2018年)
   2014年《百年天安门》荣获“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图书,作为国家外向型出版物输出至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天安门为主线,全面而又有所侧重地记载了20世纪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所见证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庆典活动、重要群众集会,再现了中华民族努力奋斗而谱写的盛世华章。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从共和国开国大典,到国旗、国徽、国歌诞生;从英雄烈士保护法,到共和国烈士纪念日;从国庆日大阅兵,到抗战胜利日大阅兵,全书各个章节之间既有联系,又互相独立,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瞬间。书中辅以数百张珍贵的历史图片,是一部集历史性、政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佳作。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天安门的壮丽史诗
 一、不屈的中华民族
 二、天安门前的“五四运动”
 三、“五卅运动”燃遍全中国
 四、天安门前举行“国民大会”
 五、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六、“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
第二章  漫漫长夜迎来黎明
 一、北平迎解放古都获新生
 二、毛泽东首次登上天安门
 三、从西柏坡到政治协商会议
 四、开国大典前整修天安门
 五、开国大典为何选在天安门
第三章  共和国的开国大典
 一、震撼世界的宣告
 二、开国大阅兵
 三、庆典大游行
 四、共和国勋业千秋
 五、五星红旗如何升起
 六、受阅飞机挂弹飞越天安门
 七、礼乐之神奏响《东方红》
 八、大典乐曲“以我国为主”
 九、大典上的“第一束礼花”
第四章  新中国标志的诞生
 一、国旗的诞生
 二、国徽的诞生
 三、国歌的诞生
 四、天安门上的“红灯笼”
 五、新中国第一大标语
第五章  天安门为何秘密重建
 一、天安门重建刻不容缓
 二、天安门重建秘密进行
 三、“原样不动,尺寸不变”
 四、城楼正脊中央有个“宝盒”
 五、天安门上的“朵朵葵花”
第六章  天安门难忘的1976
 一、总理辞世举国大悲
 二、帅星陨落泪洒军旗
 三、主席逝世震颤中国
 四、“四五运动”悼念总理
 五、阴谋粉碎大喜大庆
第七章  天安门从封闭到开放
 一、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二、天安门从此不再神秘
 三、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标志
第八章  国旗杆基座的历史变迁
 一、天安门广场的第一标志
 二、新国旗杆及基座的诞生
第九章  升国旗仪式的历史沿革
 一、从1个人到3个人的升旗
 二、新的升国旗仪式诞生
 三、36人的武警国旗护卫队
 四、96人的解放军国旗护卫队
 五、万羽和平鸽助兴升旗仪式
 六、广场国旗升降时间的由来
第十章  天安门前的激情岁月
 一、毛泽东8次接见红卫兵
 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三、庆祝澳门回归祖国
 四、申奥成功广场不眠之夜
第十一章  天安门前的铭心时刻
 一、《开国大典》画作
 二、天安门前的首次追悼大会
 三、天安门为普通人降旗志哀
 四、天安门前政治风波的平息
第十二章  共和国的盛世华章
 一、国庆节的由来与沿革
 二、1954年国庆5周年庆典
 三、1959年国庆10周年庆典
 四、1984年国庆35周年庆典
 五、1999年国庆50周年庆典
 六、2009年国庆60周年庆典
第十三章  共和国的烈士纪念日——英雄烈士的功勋彪炳史册
 一、国家烈士纪念日的由来——致敬英雄,缅怀烈士
 二、共和国首个“烈士纪念日”
 三、以法律的名义捍卫英烈
 四、英雄的史诗不朽的丰碑
第十四章  胜利纪念日大阅兵
 一、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二、抗战阅兵阵容浩大
 三、战旗猎猎步履铿锵
 四、大国重器雷霆万钧
 五、胜利日大阅兵意义深刻
附录
 一、主要参考资料
 二、特别鸣谢
 三、图片、文史资料作者名录
后记

序言

北京大学历史系前系主任邓广铭教授曾跟我说:一本
历史学著作,如果能够每10年修订一版,修订3次,应是一
部好书。这是经验之谈,也是睿智之言。我自己也有类似
的体验。摆在我书案上的、贾英廷先生所著的“走近天安
门”系列书稿,就是这样的力作、佳作。
   此前,关于天安门的著作有:《天安门》,赵洛、史
树青著,北京出版社1957年版;《天安门史话》,周倜编
写,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版;《天安门》,王玉石
著,中国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天安门往事追踪报告》
,曹宏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等。以上诸书,各
有其所长,各有其侧重。
   而后,贾英廷先生连续推出有关天安门的系列著作:
《天安门》(1998年);《天安门百年聚焦》(2000年);《
百年天安门》(2013年);《天安门的中国记忆》(2015年)
;《百年天安门》(英文版)(2016年);《人民英雄纪念碑
》(2018年)。在20年间,贾英廷先生先后出版6部研究天安
门的专著,这是没有先例的。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天安
门诞辰600周年之际,最新推出的“走近天安门”系列图书
,以独有的视角、翔实的资料、扎实的数据、珍贵的图片
,记述和反映了天安门600年的历史变迁和共和国成立以来
天安门发展变化的历史瞬间,是一部研究天安门往古来今
的综合性、总结性系列专著。
   贾英廷先生及“走近天安门”系列图书,特点鲜明,
简述如下:
   其一,专注于一。一个研究者,切戒旁骛。“狗熊掰
棒子”式的治学,固有其长,更有其短。其短就在于不够
精神专注,也不够用功专一。如《明史·柯维骐传》记载
,柯维骐不满当时学者“乐径易、惮积累”的“三浮”(即
浮浅、浮夸、浮躁)学风,而提倡治学要“三实”,即实志
、实功、实用。他花20年时间,将《宋史》《辽史》《金
史》打通,综合研究,著成《宋史新编》。贾英廷先生花
20年时间研究天安门,这种治学精神可嘉、治学方法可取
。著述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高度的专注和执着的毅力
。只有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刻苦顽强、崎岖跋涉,才可
能达到预期目标。作者在著述本系列图书期间,闭门谢客
,婉拒应酬,时间集中,精力专一,每天以史料、图片和
电脑为伴,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写作上,既不敢有一
点时间分散,也不敢有一点神志懈怠,终于完成此著。
   其二,文献档案。史学研究,既重文献,又重档案。
对所研究的专题,应“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也就是
尽最大努力,去掌握较多的史料。一个史学研究者,重在
平时的积累。本系列图书的著述,有两个难点:时间跨度
长——历明代、清代、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4个历史
时期;历史资料少——事涉内府,记载疏略,文献档案,
相对较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为研究和
著述带来很多困难。但作者尽量利用明朝、清朝、民国和
新中国的档案,包括珍藏在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央档
案馆、国家博物馆、北京市档案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
书馆,以及清华大学图书馆、天安门地区管委会等单位保
存的图书和档案资料,打下本系列图书扎实的根基。
   其三,实地踏查。“走近天安门”系列图书涉及的数
字很多,有些数字很难找到权威性数据。这就需要在查阅
文献档案之外,进行实地踏查、广泛采访。譬如,人民英
雄纪念碑10幅浮雕的总长度,有的书籍标注为40.66米,
有资料标注为40.68米,究竟准确数据是多少,这就不仅
需要查阅文献和档案,更需要实地踏查、采访当事者,在
多种资料中进行比对和考证。著者到当年参与人民英雄纪
念碑设计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料室,查找出人民英雄纪
念碑浮雕设计的图纸,对每一幅浮雕尺寸的数据,逐一进
行核实,得出的结果是40.73米,与前述数字略有差异。
怎么办呢?实地测量。作者委托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广场管
理处冯剑飞处长,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10幅浮雕,逐一实
测,进行合计。结果实测数据与图纸上数据,完全相符。
于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总长度,便有了科学的准确的
数据。
   其四,结构严谨。系列图书中的《天安门的共和国记
忆》,全书共十四章,析分六十九节,是一部图文并茂的
文史类图书。它以天安门为主线,采用记述历史的方法,
以独到的视角,全面而又有所侧重地记载了20世纪以来,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所见证的重大历史事件、重
大庆典活动、重要群众集会,以及些许不为人知的历史。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从共和国
开国大典,到国旗、国徽、国歌诞生;从1个人的简单升旗
,到100个人升旗仪式;从天安门秘密重建,到天安门对外
开放;从英雄烈士保护法,到共和国烈士纪念日;从国庆
日大阅兵,到抗战胜利日大阅兵。全书叙述纵横交错,有
节有奏,依次列章为天安门的壮丽史诗、共和国的开国大
典、新中国标志的诞生、天安门为何秘密重建、天安门难
忘的1976、天安门从封闭到开放、国旗杆基座的历史变迁
、天安门前的激情岁月、天安门前的铭心时刻、共和国的
盛世华章等。这本书资料

导语

☆本书叙史角度独特,通过天安门来讲述中国近代史,宏观而全面地再现了共和国的光辉岁月,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鼎力推荐。
   ☆全书共289幅珍贵的历史图片,有的图片是独家出版,像素清晰、印制精美。
   ☆本书有大量宝贵的一手资料,知识含量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书中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可以较好地满足大众的阅读需求。

后记

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天安门的共和国记忆》,是中国
民主法制出版社“走近天安门”系列的第二本图书,也是
刘海涛社长在2018年给我布置的“命题作文”中的一篇。
交卷之后,如释重负。书稿完成以后,按照重大选题备案
的程序,接受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审核和相关部门
的审批。负责审核书稿的专家们,对书中内容进行了严格
细致的审核把关,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审核意见,并给予了
“书稿政治导向正确,重要史实准确”的评价。获此认可
,甚感欣慰。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许多专家、学者无私地为我提
供信息资料和珍贵图片。我国著名新闻摄影家、毛泽东主
席专职摄影师钱嗣杰先生虽已是耄耋之年,但精气神儿很
好,向我叙述了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入城
仪式的情况,介绍了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活动的情景,并
提供了多张弥足珍贵的历史图片,令我感动不已。中国民
主法制出版社刘海涛社长在书名选择、图书体例、章节内
容等方面,与我多次沟通,细心指导,发表了不少真知灼
见。北京规划学会李文琏秘书长得知我在撰写天安门系列
的图书,特意为我提供了许多年代久远的历史资料和珍贵
图片,对丰富和佐证书中内容的帮助很大,我受益匪浅。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和我是初次合作,其编校人员为
“走近天安门”系列图书的策划、编辑、设计和出版倾注
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特别是梁惠、张婷两位
责任编辑,勤奋高效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追求卓越的做事态度,让我为之敬佩。本书的出版,还得
到了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新华社北京分社、天安门地区
管委会以及天管委办公室、广场管理处、宣传信息处的大
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的双重品格。因此,对一些
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判断与评价,对历史段落
的划分与展示,难免有肤浅、片面和疏漏不妥之处,敬请
读者批评指正。

精彩页

天安门,一个历尽沧桑的巨人,目睹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600年来,天安门虽然沉默不语,但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风云却深深地嵌刻在它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柱之上。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出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然而,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相继入侵,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而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军事,中国从原来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降到了不可能再低的程度,中华民族遭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蹂躏和盘剥,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严重。
   随着封建王朝的日趋衰败,曾经是中国封建皇权象征的天安门,经受了帝国主义侵略者铁蹄的野蛮践踏和血雨腥风。中国人民为了谋求国家的独立、民主与富强,自鸦片战争起,同外国侵略者和中国的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屡屡的失败和屈辱中,中国的先进分子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国家发展的方向,无数仁人志士走上了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1年,辛亥革命敲响了中国封建王朝的丧钟,推翻了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从此,天安门揭去了神秘面纱,广场解禁,自由通行,成为人民大众表达意志和愿望的场所。近半个世纪内,天安门前爆发了一次又一次震惊中外的革命运动,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
   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1926年3月在天安门前举行的“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1935年12月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1947年5月爆发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学生运动,如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壮画卷,展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者前仆后继、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历程。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30年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天安门前爆发的一次次人民革命斗争,描绘了一幕又一幕可歌可泣的悲壮的英雄画卷,浓缩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此起彼伏、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历史,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正如1947年5月30日,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撰写的题为《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的评论文章中指出:“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学生运动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要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天安门前,革命者对封建统治的反抗,对外来侵略的斗争,犹如一部生动形象的教科书,写下了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辈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无数中华英烈的鲜血在天安门的史册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天安门,送走的是黑暗,迎来的是曙光。    一、不屈的中华民族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用舰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8月29日在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1856年至1860年,英法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1900年初夏,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帝国、奥匈帝国8个帝国主义国家,为继续巩固和扩大在华的殖民特权,以清政府“排外”为借口,组织2万多名士兵大举进攻中国。帝国列强从天津外港登陆侵入中国后,一路杀气腾腾地进犯北京。
   在攻占北京时,八国联军疯狂地进行破坏和劫掠,炮轰正阳门箭楼后,进入“大清门”,一路残暴地炮击烧杀。随着封建王朝的日趋衰败,曾经是我国封建皇权象征的天安门,饱受了帝国主义侵略者铁蹄的野蛮践踏和肆意侮辱,国家主权进一步沦丧,清政府完全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的舰炮威胁之下。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北京迅速开展起来,义和团开展了大规模的“反洋教”斗争,并同野蛮的侵略者展开英勇斗争,使在华的帝国主义列强大为惊惶。
   1900年5月,八国列强以“保护使馆”为名,派遣大量侵略军进驻北京天安门东南侧的东交民巷使馆区,集重兵于清政府衙署门前,天安门完全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刺刀威胁之下。集结在东交民巷的八国联军以搜捕义和团为名,用武力封锁天安门广场、东交民巷及东长安街一带,禁止中国居民通行。昔日庄严的天安门广场,顿时变成了侵略者屯兵牧马的场所,广场内满目荒凉,一片狼藉。
   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1900年6月2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