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留在和尚港的童年(60后的小时候)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卜雨音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卜雨音,原名卜玉英,生于20世纪60年代,童年在江南一隅和尚港度过,和一帮子小伙伴疯玩,上得树杈,下得河浜;青年时期疯读,见书就读,不分白天黑夜。毕业于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40年,博览群书,学养深厚,爱思考,善作文,著有《童年重临》《少年不识愁滋味》《卜老师和你玩童年》等。
书评(媒体评论)
那时的童年,游戏多,参与的人数也多,快快乐
乐,热热闹闹,与今天像笼中小乌般的孩子、学业培
训繁重的孩子比,不知幸福多少。
——读《园箱子》有感
这是我老师写的好故事,故事中的年代正好也是
我爸爸的童年,所以我爸爸更喜欢这篇故事。老师就
是老师,沉淀下来的都是精华,江南小村里的故事在
她的笔下有一种接地气的味道,但文笔又那么老到。
天哪,等我长大后有这水平多好呀。
——读《翻泥鳅》有感
记忆里的煨山薯就是特别让人觉得温暖,香糯可
口的山薯,那种温度是种直达内心的温度,一下子就
有股暖流涌遍全身,有种被幸福包围的感觉。
——读《煨山薯》有感
长大了以后,总觉得春节的“年”味是越来越淡
了,每到过年就不禁想起了儿时的春节——年夜饭从
忙碌、期待到享受;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服、新裤子、
新鞋子,足足等待一年才旧貌得换新颜,从小孩的脸
到周围的空气,都充满了欢乐。今天,读到这篇文章
,让我们又重新回到儿时的春节。
——读《做客人》有感
后记
童年好味道
现在的我,每写下一篇童年往事,就感觉离童年又近
了一步,童年疯玩的身影又在我眼前飘移,童年“咯咯咯
”的笑声又在我耳际串响。
我常想,人这一生吧,在青年时期难免要为功名所累
,要功名啊,要利禄啊,要“三十而立”啊,种种桎梏制
约着你;在中年期又要被生活所牵,上有老下有小的,牵
挂太多,很多时候自我要逊一下位;到了老年吧,又被身
形所制,各种感官渐次式微,眼也花了,耳也聋了,齿也
落了,要想做坏事也做不动了。所以呢,我觉得童年最好
,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可惜时光不能倒流,否则人生定
格在童年时代岂不美哉?
很是怀念在和尚港中游水的日子,整个和尚港都是我
们的天然泳池嗬,你爱怎么游就怎么游,现在只有在逼仄
的满是人的游泳池里觅泳道了;
很是怀念拿着自制的蜘蛛网罩粘知了的经历,可现在
我再也找不到知了躲在哪根枝丫上起劲地鼓噪了;
很是怀念夏夜乘风凉、仰脸数星星的感觉,现在只剩
下躲在空调房里吹空调的体验了;
很是怀念儿时过年的那一份期盼,那一份热闹,现在
再也找不回过年的那一份感觉了;
多想,再在田埂上烧一次野米饭,可是,再也找不到
当年的野味了;
多想,再去河里摸螺蛳,可是,河水浑浊,也没有当
年下水的勇气了;
多想,再唱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追着白云
跑,可是,蓝天白云已经远去了;
多想,再做几个麦秆哨子、芦苇哨子,横在嘴边,吹
出几个只有我们听得懂的音符,可是,我们这边已不再种
植麦子了……
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
可是,童年不该远去,它留给我多大的快乐啊!小时
候,常听大人说,一个人小时候的时光,就如被风吹过,
一下下就过去了,似乎留不下一些痕迹。可是我觉得,童
年的记忆其实可以伴随人的一生。
我的童年,虽然终结在20世纪的60年代,但是它从来
不曾远离我,从未淡出我的记忆。很多时候,它会穿过岁
月的风尘,蹦跳着出现在我面前,向我诉说着生命的美好

现在,我用文字把我的童年记录了下来。或许,我挂
一漏万,但好歹我留住了那么一点童味,那是我们这一代
人的共同记忆。
但愿,我的《留在和尚港的童年》能触发你的童年记
忆。回忆一下我们曾经的童年,那么,我们生命的某个角
落或许又会被点亮。
目录
引言
第一辑 流淌在卜家场的记忆
乘风凉
数星星
睡廊屋
扇一百蒲扇
戳死戳活棒
寻月桂碎片
孩童醉酒
吃肥皂粉
藏钥匙
做记号
斗鸡
水井
井水冰西瓜
编小篾席
白云下面马儿跑
晒家底
刨花
称人
做香囊
梳妆台百宝箱
煨灶猫
给猫剪胡须
天威
斩蛇缠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掸檐尘
挂饭篮
换牙
冬天好还是夏天好
大年初一穿新衣
过年大吉
百岁钿
第二辑 拆天拆地玩玩玩
编柳条帽抓特务
找豆耳朵
掭蜜蜂
舀青蛙卵
瘟官帽风筝
和小鸟对骂
在油菜籽上摔跤
做哨子
罩知了
找知了壳
游水
过小木桥
躺在树上聊天
游戏
打“老太婆球”
踢真鸡毛毽子
接檐头水
从窑墩上滑下来
园箱子
滚铜板
昆虫小伙伴
啪抬新娘
翻象棋
玩军棋
走米字格
滚铁环
画手表
躲猫猫
削水片
打百分
挖陷阱
嬉耳朵
拍洋片
在结冰的河面上走
做雪桥
第三辑 最是期吩吃吃吃
摸螺蛳
翻泥鳅
掭螃蟹
用畚箕捞“弯转”
网小鱼
照黄鳝
用蚌壳烧野米饭
立夏塌饼
我家自留地
熏毛豆
向日葵
生煤炉·爆豆子
剥茧子·炒蚕蛹
煨山薯
番薯干
腌灰鸭蛋·包粽子
宝塔糖
面疙瘩
吃茅针
还给我
炒米饭
猪油拌饭
爆冻米
摊饭糍
落汤粑粑
印糖糕
翻池塘
分鱼
期盼过年
年三十·年夜饭
做客人
讨新娘子
灶头
祭灶王爷
第四辑 读书官官和小农夫
上学念书
帆布书包·纸盒文具
包书
上语文课
上算术课
上音乐课
上体育课
系上砖块做雨鞋
为革命而学习
算盘
看小人书
白衬衫、蓝裤子
给老师写信
好学生不和鸡斗
我的理想
做个代表真好
割草
挖曲蟮·赶鸭子
掏鸡蛋
养鹅
打楝树果
纺棉花
烧饭
挑野菜
腌青菜
养蚕宝宝
踏水车
割稻
拾稻穗
拔秧
种田
种豆
小巴辣子开会了
挣工分
第五辑 那些年一些人
一些事
九房里
排队买肉
老棒棒冰
换糖担
“你是网船上捡来的”
通烟囱的人
小航船
磨剪刀
讨饭搞花子
两只小黄鸡
游行和演戏
背语录
吃糠粑粑
别像章
深挖洞
覆土带
有线广播
阿如的小康标准
看露天电影
煤油灯
稗草籽枕头
高筒套鞋
纯天然饰品
“六六粉”灭头虱
簸箕和箩
期盼生病
吃药
办年货
放臭屁的黄鼠狼
后记:童年好味道
精彩页
乘风凉
小时候的夏天,远没有现在这样热,32度的天气足以把我们吓得“花容失色”。然而那时我们驱赶炎热的也就只是一把蒲扇。我一直怀疑蒲扇就是棕榈叶。这蒲扇的扇面上筋脉凸显,边缘毛毛糙糙的,考究的人会用花布在边缘缝上一圈,既算是装饰,也是防止粗糙的边缘勾手抓脚。有的人用烟在蒲扇上熏了一层黑,然后在上面写:“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若要借扇子,要过八月中。”当时觉得,一把扇子上添了这些字,身价倍增,颇有些艺术品的味道。但艺术品也好,缝了一圈装饰边的也罢,一把蒲扇终是抵挡不了30多度的温度,于是,我们常常在晚饭后乘风凉。
其实晚饭也是在露天吃的。太阳落山了,我们的长条桌也就搬到晒场中央,两边放上长条凳。左邻右舍七八户人家,一起搬出来,在晒场上排列着,也是蔚为壮观的。接着,把菜搬出来。说菜,其实也没什么菜,无非是些咸菜,地里种的时令蔬菜,自家母鸡下的蛋。然后把粥盛到搪瓷盆里也端出来,再把碗筷端出来,随着乒乒乓乓一阵响,粥盛好,筷摆好,就开吃。小孩子可以端着饭碗走来走去地吃,去东家看看人家吃什么菜,去西家看看吃的和昨天有什么不同,然后和他们的小孩子交换着菜吃,觉得特别高兴。大人们则交谈着一天的劳作,谈论着天气,东家长西家短的,另外几桌呼应着,恍惚间,觉得我们这几家人家仿佛就是一个大家庭,在天地一隅,虽不能餐云眠月,却也能在朗月下,在清风中,笃悠悠咀嚼着清淡的日子,悠然,惬意。不过,有蚊子,蒲扇就放在凳子上,脚上痒了,肯定是有蚊子来袭,拿起蒲扇,“啪”的一声打,蚊子基本是打不着的,但是心里觉得还是蛮有成就的,因为蚊子被打跑了。天越黑,“啪啪”声越此起彼伏。
天高地阔地吃过饭,不能进屋去,因为屋里太热。我们就待在晒场上乘风凉。大人们往往坐着,小孩子们就躺在刚才吃饭的餐桌上,裹着床单,提防着蚊子的进攻。
这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光。
小孩子开始数星星,大人们开始讲述“老底子”的故事:老底子,我们掼坯,天真冷啊,但我们还是赤着脚和泥……老底子,我们没得饭吃,就吃胡杨草,吃榆树叶……老底子,大兵团作战……于是我们这些小孩就会非常吃惊:那么冷的天居然还能赤脚踩在烂泥中?那些长在水中的给猪吃的草人也能吃?解放了为什么还要作战?还要大兵团?问大人,这是不是旧社会啊?大人往往叹口气,道:“过去苦唉!”我们听了,于是觉得现在无限的好,无限的幸福,于是又兴高采烈地去数星星了。
数星星
那时,不知道张衡,自然也不知道他是个数星星的孩子。但我们酷爱数星星。夏夜,只要不下雨,我们便每天每天地数,不知厌倦。
吃好饭,我们仰望天空,等待第一颗星星亮起来。眼睛直盯着天空,就怕恍惚间就错过了第一颗星星的亮起。一眨眼的工夫也没有。啊!天边的第一颗星星亮起来啦!仿佛刚才在什么地方躲着,现在一下子钻出来似的。接着,第二颗亮起来啦,第三颗、第四颗,我们伸着指头,眼观八方,点着数:“5、6、7、8……”往往数到十几颗的时候,眼睛已经忙不过来了,因为这时天空中一下子冒出了许多星星,数了这颗,漏了那颗;数了那颗,漏了这颗,而且,还有那么多的星星迫不及待地冒出来,就再也数不清了。
于是,我们就仰望星空,开始寻找牛郎星和织女星。大人告诉我们,天空中那一条长长的宽宽的白带子叫“天河”,这条天河是王母娘娘划的,她拔下簪子在天上只一划,天上就立刻出现了一道河,波涛汹涌的,隔断了牛郎和织女。天河边上那颗红红的星星就是牛郎星,两边的两颗星星就是他的两个孩子,这三颗星排成一条弧线,像极了一个人挑着担子,扁担弯着,两头沉沉的。牛郎因为挑着他的两个儿子很累,所以他的脸涨得很红,两边的孩子自然不用红着脸的,他们只要白着就可以了。接着,我们就找织女星,织女星在天河的那边,很亮。在织女星的旁边,有四颗星,构成一个小菱形,这个小菱形就是织女织布用的梭子。我们想象着织女一边织布,一边抬头深情地望着天河东岸的牛郎。
想象了一下牛郎织女的情景,我们就找北斗星,有时七颗星不是一齐出现的,那我们就很着急,一个说:“我数到三它就出来了。”另一个说:“我数到五它肯定会出来!”但数到三,星星还没有出现,数到五还是没有出现,旁的人就笑起来,可就在笑声里,星星竟然出来了。于是我们开始跳着,叫着,就如一样宝贝失而复得。
看着看着,眼皮也慢慢沉重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就坠人了梦乡。
P5-8
导语
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卜老师,童年在嘉善的乡村度过。2013年暑假,她开始动笔,无尽的童年往事自动跑到笔下:乘风凉、摸螺蛳、烧野米饭、抬新娘子、期盼过年……陆陆续续写了10万多字。卜老师一开始写的时候,还有点自娱自乐的性质。后来她想,自己的童年就像一颗珍珠,珍珠不应是蚌的私藏,要和大家分享。她就把这些文字集成了这一部小书,与小朋友,与同龄人一起分享、回忆那留在和尚港的童年。
序言
我出生在江南水乡的一个村子里,一条小河穿越其间
,名日“和尚港”,村子因河得名,也叫“和尚港”。不
知这名从何得来,没有机缘考证。在我的记忆中,和尚港
是没有和尚的,有的是一天到晚都在忙碌的大人、成天兴
高采烈的小孩和总是沉浸在“老底子”世界中的老人。
和尚港南北走向,河水南流,缓缓流入蒋家漾。村居
傍水而筑,在和尚港东边的我们称之为港东,西边的则命
名为港西。村子里自然是没有门牌号的,但先祖给我们留
下了一套识别系统,像我家所居住的场院,有八户人家,
全部姓“卜”,就叫卜家场;我们前面的场院,叫六扇墙
门;六扇墙门前面的,叫九房里;我们后面的场院,叫陈
家场。每一个场院都是封闭的建筑,东边有墙门,西边有
弄堂,关起来自成一个世界。
我的童年在和尚港度过,记忆中的和尚港似一幅淡淡
的水墨画,古朴隽永,画中的大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孩童们则拆天拆地,到处疯玩。或许是有意无意地筛选掉
了一些不愉快的经历,记忆中的童年是非常快乐的。于是
我就想把这些记忆写下来,想着,写着,留在和尚港的童
年又蹦跳着鲜活在我眼前了。
内容推荐
多想再去河里摸一回螺蛳;
多想再在田埂上烧一次野米饭;
多想再在和尚港的水中畅游一番;
多想再拿着自制的蜘蛛网罩去粘知了;
多想再在夏夜躺在廊屋下的竹榻上,一边乘风凉一边数星星;
多想再唱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追着白云跑……
可是,蓝天白云已经远去;
留下的只有那模糊却又清晰的童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3: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