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丁文江的传记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胡适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徽州绩溪人庄村人,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主要著有《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胡适文存四集》《胡适自传》《胡适日记》《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选》《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齐白石年谱》《先秦名学史》等。
书评(媒体评论)
丁文江的所知所见实在太丰富了,简直就是一所
老古玩店,五花八门、零零碎碎的东西,从中国军队
装备的统计以及唐诗朗诵法,一应俱全。换句话说,
应该把丁博士看作一部百科全书。
——温源宁
我以为在君确是新时代最良善最有用的中国人之
代表;他是欧化中国过程中产生的最高的菁华;他是
用科学知识作燃料的大马力机器;他是抹杀主观,为
学术为社会为国家服务者,为公众之进步及幸福服务
者。
——傅斯年
后记
五年前,中央研究院的同人筹备故总干事丁文江先生
逝世二十周年的纪念刊,这本《丁文江的传记》是我在国
外为纪念刊赶写成的。我原来只想写两三万字,不料写成
了十万字的一篇长传。材料不完全,特别是在君的日记信
礼我完全没有得见,是很大的缺陷。我不是学地质学的人
,所以我不配评量也不配表彰在君的专门学术,这是更大
的缺陷。
1955年秋天我开始写这本传记,1956年3月12日写完
,已在在君逝世二十周年纪念(1956,1月5日)之后了。
此传写成整整四年了。我至今还不能弥补这两个大缺陷。
近年颇有人注意传记的文学,所以这本《丁文江的传
记》的油印本也快卖光了。我借这个重印的机会,仔细校
勘一遍。新校出的错误,都在重印本上改正了。
我现在要举出一件错误的考订,因为情节比较复杂,
不容易说明白,只好记在这里。问题是这样的:
房兆樱先生和杜联错女土编的《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
录》的附录一,其中有宣统三年(1911)五月的“游学毕
业”的五十七人的题名。五十七人之中,有丁文江、章鸿
到、李四光,都是后来有盛名的地质学者。这五十七人列
在“游学毕业进士”的诸录里,应该都是在北京经过“唯
学毕业”的考试,及格授与进土的了。但我看此五十七人
的题名录前面的“五月”两个字,我起了疑心,因为丁文
江先生自己记载他1911年5月10日到了劳开,5月12到了昆
明,5月29日从昆明出发。他游历了云南、贵州两省,6月
29日到贵州的镇远,7月6日从镇远坐船,7月13日到湖南的
常德。我先考定他记的是阳历。(《传记》二十页)我指
出他的阴历行程如下:
宣统三年五月初二从昆明出发。
同年六月十八到常德。
所以我断定他决不能在宣统三年“五月”在北京应游
学考试取得进士。所以我疑心,房兆楹先生附录的“宣统
三年五月”的五十七人可能是“学部汇报的国外留学生毕
业名单,而被误列为游学毕业进士名录的。”(二十一页)
李济之先生请丁月波先生(文渊)看我的稿本,月波给
我加了一条小注,说:
文渊按:家兄回家后小住,就赶去北京应游学毕业考
试,大约在阴历八月的时候。(二十一页)
这已够证明此录系在此年五月,必有错误了。但月波
的小注又说:地质学者李四光决不在内。房先生于此必有
错误。李四光先生在武昌起义以后,曾任教育厅长,以后
自请以官费留学英国,习地质。我在1919年秋天到了英伦
,曾和丁巽甫去访过他。
这就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榜上有名的李四光是否错误?
是不是后来有名的地质学者李四光?
丁月波先生的小注是这本传记印成后我才看见的。今
年3月,我借出史语所藏的《清实录》里的《宣统政纪》来
检查,在卷六十查得:宣统三年八月丙申(初二日),命镶
蓝旗蒙古都统张德舞,外务部左待郎胡维德,民政部右侍
郎林绍年,都察院副都御史朱益落,充考试游学毕业生主
试官。
又在卷六十二查得:
宣统三年九月庚午(初六日),验看学部考验游学毕
业生,得旨:周家彦…[等十九人]均赏给法政科进士;周
治春著赏给文科进士;沙世杰著赏给医科进士;彭世芳、
丁文江、章鸿钊,均著赏给格致科进士;陶昌善、朱继承
均著赏给农科进士;王弱、……李四光……[等二十二人)
均著赏给工科进士;王廷璋……[等九人]均著赏给商科进
士(此下尚有四百一十四人,赏给各科举人)。
这个五十七人的进士榜和房先生附录的五十七人的进
士录完全相同。(只法科进士第八人是潘灏芬,房录脱芬字
;商科第一人是王廷璋,房录璋作樟。)丁文江确是榜上
有名的,他得的是格致科进士,可见他确曾赶到北京应八
月初的游学毕业生考试。月波说他“赶去北京应考试,大
约在阴历八月的时候”,是不错的。那年有闰六月,他六
月十八到常德,换小火轮去长沙,从长沙到汉口,换长江
大船到南京,月波和他坐江轮到八苇港,换民船回到泰兴
黄桥。(看二十页月波注五)他还可以赶到北京去应八月
初的考试。进土榜是九月初六日(阳历10月27日)友表的
,房兆楹先生的附录误记作“五月”,应改作“九月”。
第四条
临时法之传票、拘票、命令,应由司法警察执行。此
项法警由工部局警务处选派,但在其执行法警职务时,应
直接对于法庭负责。凡临时法庭向工部局警务处所需求或
委托事件,工部局警务处应即竭力协助进行。至工部局警
察所拘提之人,除放假时日不计外,应于二十四小时内送
由临时法庭讯办,逾时应即释放。
第五条
凡经有领事派员会同审判官出庭之华洋民事案件,如
有不服初审判之时,应向特派交涉员署提起上诉,由交涉
员按照条约,约同有关系领事审理,但得交原审法庭易员
复审,其领事所派之官员,亦须更易。倘交涉员与领事对
于曾经复审案件上诉时不能同意,即以复审判决为定。
第六条
法庭出纳及双方合组委员会所规定之事务,应责成书
记官长管理,该书记官长由领袖领事推荐,再由临时法庭
呈请省政府委派,受临时
目录
引言
一家世和幼年生活
二他的恩师—龙研仙先生
三他在日本一年多一计划往英国留学
四海上的救星
五在英国留学七年(1904-1911)
六第一次中国内地的旅行
七地质科科长一地质研究所一北大地质系
八民国初年的旅行一太行山与山西铁矿一云南与四川
九丁在君与徐霞客
十地质调查所所长(1916一1921)
十一北票煤矿公司(1921一1925)—《努力周报》(1922-1923)
十二《玄学与科学》的论争(1923)(附论他的宗教信仰)
十三“大上海”的计划与实施(1926)
十四回到地质学来:广西的地质调查(1928)一西南地质调查队(1929-
1930)一北大地质学教授(1931-1934)
十五独立评论(1932-1935)
十六“就像你永永不会死一样”(附录丁文江遗嘱)
校勘后记(附录收回上海会审公廓暂行章程)
精彩页
一家世和幼年生活
丁文江,字在君,江苏泰兴县人。生于民国纪元前二十三年(光绪十三年丁亥三月二十日,当西历1887年4月13日),他在《努力周报》发表文字,常用“宗淹”的笔名,那当然是表示他崇敬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他的父亲吉庵先生,是泰兴县的一个绅士。母亲单夫人,生了四个儿子,文江是第二子。大哥文涛,三弟文潮,四弟文渊。他还有不同母的弟弟三人,文澜、文浩、文治。
文涛先生有《亡弟在君童年铁事追忆录》,说:
亡弟于楹裸中,即由先慈教之识字。五岁就傅,寓目成诵。阅四五年,毕四子书五经矣。尤喜读古今诗,琅琅上口。师奇其资性过人,试以联语属对日“愿闻子志”。弟即应声日“还读我书”。师大击节,叹为宿慧。
在君的天资过人,他母亲很早就教他认字,故五岁入蒙馆就可以读书。这种经验,崔东壁(述)曾在他的《考信附录》里说的很清楚:自述解语后,[先君]即教之识字。遇门联扁额之属,必指示之;或携至药肆,即令识药题。……字义浅显者,即略为诠释。……以故,述投书时,已识之字多,未识之字少,亦颇略解其义,不以诵读为苦。崔东壁的自叙最可以给文涛先生这一段记载作注解,使我们相信“五岁就傅,寓目成诵”不是奇事,只是一个天才儿童早年先认识了许多字,后来拿着书本子,就觉得“已识之字多,未识之字少”,所以能“寓目成诵”了。
文涛先生又说:
弟就傅后,于塾中课业外,常浏览古今小说,尤好读《三国演义》。………六七岁后,即阅《纲鉴易知录》;续读《四史》《资治通鉴》诸书,旁及宋明儒语录学案。………于古人最推崇陆宣公(势)史督师(可法)。又得顾亭林《日知录》,黄梨洲《明夷待访录》,王船山《读通鉴论》,爱好之,早夜讽诵不辍。………时取士犹用八股文,塾师以此为教,亡弟亦学为之。………于古文,始尝推许韩昌黎,既而……乐诵大苏纵横论辨之文。年十一,作《汉高祖明太祖优劣论》,首尾数千言。
我详引这两段追记的话,因为在君十六岁已离家出国,他在日本时已能作政治文章,他读中国经史书,他作中国文,中国诗,都是在那十一二年中打的根抵。那根抵起于他母亲单夫人的教他识字,成于他自己在私垫时期的博览自修。
单夫人是一位很贤明的慈母。文涛先生说:
先严………诸事旁午,鲜有暇暴,涛兄弟以养以教,壹以委之先慈。先慈于涛兄弟爱护周至,而起居动止,肃然一准以法:衣服有制,饮食有节,作息有定程,一钱之费,必使无妄耗。事能亲为者,毋役值仆。即不能,偶役值仆,亦不得有疾言厉色。
在君一生的许多好习惯,据他大哥说,是他母亲的家教“植其基”的。
P3-4
导语
本书讲述丁文江在中国近代科学史、政治史与文化史上留下的厚重一页。他精于科学,长于办事,在我国早年科学事业的组织、管理方面贡献卓越;先后担任煤矿公司总经理、淞沪督办公署总办,做出了很多的实绩;他倡议创办《努力周刊》,积极参与《独立评论》的编辑工作……这是胡适所写的最长一部传记。陆发春在《胡适与丁文江》中称,该传记“以充分保有原料为特色,可以说是胡适《四十自述》之外,又一部值得称道的优秀传记”。
序言
丁文江先生死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一月五日。他
死后,《独立评论》给他出了一本纪念专刊(《独立》一
八八期,民国二十五年二月十六日出版),收了十八篇纪念
文字。以后还有几位朋友写了纪念文字寄给我们,从二月
到七月,又收了九篇(《独立》一八九期,一九三期,一九
六期,二O八期,二一一期)。这二十多篇纪念文字里有不
少传记资料。可惜傅斯年先生已宣布的三个题目,—《丁
文江与中央研究院》、《丁文江与苏联之试验》、《我在
长沙所见》,—都没有写出来。于今傅先生也成了古人了

傅先生在他的《我所认识的丁文江先生》里,曾说:
我以为在君确是新时代最良善最有用的中国人之代表;他
是欧化中国过程中产生的最高的菁华;他是用科学知识作
燃料的大马力机器;他是抹杀主观,为学术为社会为国家
服务者,为公众之进步及幸福服务者。这样的一个人格,
应当在国人心中留个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希望胡适之先生
将来为他作一部传记。他若不作,我就要有点自告奋勇的
意思。
我自己在《丁在君这个人》一篇文字里,也曾说,“
孟真和我都有将来作丁在君传记的野心。”我又说:
丁在君一生最被人误会的是他在民国十五年的政治生
活。孟真在他的长文里,叙述他在淞沪总办任内的功绩,
立论最公平(适按,孟真在第二篇长文《丁文江一个人物的
几片光彩》里,论述这段故事更详细,见《独立》一八九
期)。他那个时期的文电,现在都还保存在一个好朋友的家
里、将来作他传记的人必定可以有详细而公道的记载给世
人看。
二十年很快的过去了。当时有作在君传记的野心的两
个朋友,于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二十年的天翻地覆大变
动,更使我追念这一个最有光彩又最有能力的好人;这一
个天生的能办事,能领导人,能训练人才,能建立学术的
大人物。孟真说的不错:“这样的一个人格,应当在国人
心中留个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决心要实践二十年前许下
的私愿,要写这篇《丁文江的传记》。
在这二十年中,传记材料很难收拾。例如上文说的关
于民国十五年的文电,至今我没有见到。收藏那箱文件的
好朋友居然写了一篇《丁文江传记初稿》,在五年前寄给
我。可惜他始终没有利用那箱里的任何文电。他自己说,
“文江之死已逾十四年,我已老得不成样子,若再避陀,
不免事负死友了。”这篇传稿是他追忆的一点纪录,也成
了我的材料的一部分。
此外,我的材料只限我在海外能收集的在君遗著,和
那二十多篇纪念文字。遗著也很不完全,例如在君在《努
力周报》上写的文字,在天津《庸报》上写的文字,我在
海外都看不到。因为材料太不完全,所以我只能写一篇简
略的传记。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在很多学术领域做出过开拓性贡献、在科学史和学术史上有相当重要地位的人物丁文江的生平事迹。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丁文江和他的团队使中国地质学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获得了世界声誉。地质学以外,丁文江在地理学、古生物学、历史学、教研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领域也有独特贡献,是一位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作为欧化深、科学化深的中国人,丁文江在提倡科学研究方面不遗余力。在朋友的眼中,丁文江既是“良善有用的中国人”,又是“天生能办事、能领导人、能训练人才、能建立学术的大人物”,还是精于科学、长于办事的“现代稀有的人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18: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