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兼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文化和旅游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教指委副主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文创分会理事长,国家艺术基金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 目录 新机遇下瞭望文化发展新时代 中华文化正迎来历史性的繁兴时期 五大视角下,看十八大至十九大文化产业硕果 文化发展十年回眸与展望,解读十九大文化发展新思想 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几点思考 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成就综述 十八大以来,文创园区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脱贫攻坚战,文化不能缺席 大市场监管改革创新要处理好四对关系 顶天立地洞悉文化发展新动向 学习《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树立新观念,探索新蓝海 解读总理答记者问,三方面推进“互联网+”发展 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机构合并打通文化与旅游的“任督二脉 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创空间,挣脱桎梏全面释放文创活力 《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在战略性领域组建产业创新中心 学习《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经济文化促合作,两岸同胞一家亲 数字时代探索转型升级新动能 从《战狼2》谈中国电影发展现状的反思 纪录片产业化探索,何处是春天 新时代新观念,互联网媒体变革的趋势与机遇 面对人工智能,文学领域会是人类的最后防线吗? 这片海有多美,挖掘蓝色大海中的“文化富矿” 适应新形势,加快广电改革突围 文化产业发展新态势下的艺术设计 聚焦七亿用户市场,打造“软硬”兼备的互联网业态 跨界融合打造共生文化新组合 “娱乐+社交”?这个跨界很非凡! 国际奥林匹克日,看奥运与文化如何融合发展 “生活美学+电商”,如何美得优雅? “网络文学+”时代,产业生态如何布局? 人工智能+广电:如何引爆融媒时代最强音? 军民融合的文化思考 别具匠心塑造公共文化服务新理念 百年跨越,时代变迁下的公共文化机构政策创新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何实现创新发展 寻一点生活美学,美好生活不止是生存 公共数字文化迎创新,如何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 公共文化服务的众筹之路还有多远? 创意场景:艺术和文化策略如何加强社区参与? 返观内照激发文化现象新思考 实体书店一定要成为网红吗? 博物馆数字化:科技助力文物“活起来” 浅析当下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新时代下如何用乡贤文化凝聚乡愁? 中国或将成为老龄产业最大市场,谁来撬动“银发”经济? 三重追问音乐短视频:风口浪尖之上如何不再只是一阵风 揭秘配音行业:幕后“音”雄走向台前,多点鲜花和掌声,再多点尊重与认可 中西合璧探寻文化营造新思路 日出之国,大和之子:探寻“日本态度”的文化基因 手工艺者的天堂:美国创意产业市场达439亿美元 创意城市:艺术和文化部门如何促进经济活力 社区营造:艺术和文化策略如何创造、提升和凝聚地方感 “建军”“战狼”燃爆国家形象,在这方面韩国才是高手! 博采众长,各国公共图书馆立法有何借鉴? 导语 新时代的文化发展新在观念。2018年3月,在国家机构改革调整中,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部门调整和职能转变给文化领域带来的影响在此后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得到了直接体现。文化与旅游部的组建,是政府对近年文化旅游市场重视的体现,预示着“文化+旅游”将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新时代的文化发展新在思路。进入互联网时代,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巨大,对某些领域而言甚至是颠覆性的,于是新的业态在不断涌现,文化内容在以全新的形式被呈现,这些变化在近几年体现得尤为明显。 新时代的文化发展新在品质。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于同期CDP现价年均增速6.9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2.15%、2012年的3.36%提高到2018年的4.30%。数字的繁荣见证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几何倍数增长,文化产业朝着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的目标大步迈进。 内容推荐 2018年是文化产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中央层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文化产业各领域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中央多个文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我国对于知识价值的认知更进一步;市场监管持续收紧,整治乱象力度空前。在此背景下,我国文化发展开始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