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绕日飞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保拉·麦克莱恩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书评(媒体评论)
麦克莱恩创造了一种生机昂然、曲折复杂的声音
,从而召唤出一位独立勇敢到令人妒忌的女性。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麦克莱恩给予了柏瑞尔光辉灿烂的生命,她描画
了一位有着诸多缺陷的女人。这些缺陷似乎源于柏瑞
尔对生命的热爱,也因为她无法满足20世纪二三十年
代社会对女性的规范和要求。
——《圣路易斯邮报》
后记
1931年,柏瑞尔·马卡姆完成第一次独立飞行后,很
快就成为首位拥有B级职业飞行员驾驶证的女性。当然,在
飞行工作之余,她还在继续训练赛马,赢得了不少比赛。
同时,她还利用野外飞行帮助波罗尔·布里克森进行狩猎
。她率先使用了空中侦察象群的技术,实现了丹尼斯的遗
愿。
1936年,经过二十一小时的飞行,柏瑞尔成功跨越了
大西洋,打破了跨海飞行的纪录,她的名字登上了美国各
大报纸的头条。她抵达纽约时,五千多人来到弗洛伊德·
贝内特机场欢迎她。但当她返回英国时,却没有人举办正
式的欢迎仪式。迎接她的是一则噩耗——在她离开的这段
时间里,她的朋友、飞行教练汤姆·坎贝尔·布莱克在一
次飞行事故中身亡。
柏瑞尔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绯闻缠身,受到人们的无
端猜疑。1942年,她出版了一本回忆录《夜航西飞》。书
的销量并不好,但很多人认为它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包
括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海明威在写给他的编辑麦
克斯韦·珀金斯的信中说:“你读过柏瑞尔·马卡姆的书
吗……她写得简直太棒了。跟她相比,我认为自己根本不
配当作家……那真是本好书。”
1934年,海明威在非洲狩猎时遇到了柏瑞尔。那时,
他正与第二任妻子宝琳·菲佛一起旅行。据当时的媒体报
道,海明威曾对柏瑞尔调情,但被她严词拒绝了。五十多
年后,海明威的长子杰克向一位朋友展示了一些海明威曾
经公开发表过的信件。这位朋友名叫乔治·固特冈斯特,
是一家饭店的老板。他看到海明威在信中对柏瑞尔的书极
其赞赏,于是找到了《夜航西飞》,被其深深打动,于是
他想办法说服了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小型出版公司重新出版
了它。谁都没想到,这本书居然成了畅销书。当时柏瑞尔
已经八十岁了,在肯尼亚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夜航西
飞》的再版为她提供了大笔资金,让她的晚年过得还算舒
适,但同时又让她惹上了不少绯闻。
从那时起,《夜航西飞》就跟它的作者一样,变得声
名狼藉,被人无端猜测。有人说,这本书根本不是柏瑞尔
写的。而是她的第三任丈夫所写。柏瑞尔的第三任丈夫是
拉欧尔·舒马赫,是为好莱坞明星代写自传的枪手。对于
这些猜疑,我一点儿都不感到意外。柏瑞尔很少谈到她自
己。在她后来的人生中,即使是那些自认为很了解她的人
,也只是惊讶于她对飞行和赛马无所不知。却不知道她还
很擅长写作。不过有大量证据显示,柏瑞尔在遇到拉欧尔
之前,就已经向她的出版商展示过《夜航西飞》的大部分
手稿了(二十四章中的十八章)。
柏瑞尔的书和伊萨克·迪内森。的《走出非洲》十分
相似,两书描写的时间、地点,以及登场的人物都很像,
但柏瑞尔的书没有那么多读者。也没有像《走出非洲》那
样产生显著的影响。不过,我相信它有这个潜力。拿到《
夜航西飞》这本书时,我才读了几句话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它牢牢地抓住了我,激发了我的想象。柏瑞尔在书中描
写了她在非洲度过的童年时光和肯尼亚的四季风景。那些
非凡的冒险跃然纸上。但最让我感到震撼的还是这些文字
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柏瑞尔是个极具勇气的人,在那
个时代,她无畏地冲过了性别的鸿沟,闯入了女性禁入的
领域,而别人甚至不敢生出这样的念头。我从来没有遇到
过像她这样的女性,完全按照自己的准则生活,无视社会
的偏见——尽管这也让她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如果说海明
威写出了坚韧勇敢的男性,能与之比肩的就是柏瑞尔,她
写出了坚韧勇敢的女性。
毫无疑问。柏瑞尔是个复杂的人。她就像一个谜,既
放浪形骸,又倔强固执,神秘得像斯芬克斯。但对她的描
写越深入,我就越沉浸在她的世界之中,我开始理解并深
深懂得了她。这与我创作《我是海明威的巴黎妻子》时,
对哈德莉·海明威的情感一样。我也遭遇过跟柏瑞尔同样
的家庭裂痕:母亲在我四岁的时候消失不见,又在我二十
岁时回来了。发现这点共同之处时,我感到我跟柏瑞尔的
关系更加紧密了。相似的经历让我更加接近她的内心世界
。我也因此能够更深刻地洞察她做出重大决定时的心理。
例如,她决定与儿子分开时,我能够感受到她深深的悲哀
。杰维斯一直跟着曼斯菲尔德的母亲生活在英国,尽管与
柏瑞尔并不亲近,但他显然继承了母亲强大的意志力和坚
韧不拔的精神。杰维斯为母亲的冒险精神和取得的成就感
到骄傲,他更喜欢母亲而不是父亲,尽管母亲离他很遥远
,难以相见。
在柏瑞尔的一生中,她和努塔的关系一波三折。他们
一起度过了童年时代,彼此尊敬,相互信任。20世纪30年
代。柏瑞尔搬到了英国,与努塔失去了联系。但“二战”
后,她又设法找到了努塔。之后,他们就一直保持着联系
。尽管柏瑞尔一直严守着秘密。对大多数人绝口不提,但
她的挚友们都认为,除了努塔和她父亲。丹尼斯·芬奇·
哈顿可能是她唯一真正爱过的人。1986年。柏瑞尔在内罗
毕去世,享年八十三岁。这一年离她那次打破纪录的跨洋
飞行大约过去了五十年。也许,柏瑞尔离世的时候,心中
还会想起登机的那一
目录
序章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尾声
后记
致谢
资料来源
精彩页
第一部分
“织女银鸥”飞机是孔雀蓝色的,两侧的机翼银光闪闪,它比我所见过的任何一种鸟都要漂亮。而现在,我的这架“织女银鸥”就要起飞了,它的名字叫作“信使”。这架飞机由能工巧匠精心打造.它将要完成人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横跨茫茫大海,穿越三千六百英里的黑暗和虚空。而即将驾驶它完成这一任务的人,就是我。
我登机时已经是黄昏了。数日来,风暴肆虐,在飞机场上耀武扬威。此刻,机场的灯光在风雨中成了一个个小点,暗淡无力:雨水用力敲打着机翼,在强劲的狂风中发出击鼓一样的响声。我被告知,今天的天气已经算是这个月里最好的了。
不过,跟恶劣的天气相比,我更担心的是飞机的重量。“织女银鸥”上安装了一个特殊的起落架,用来承载备用的燃油和汽油。油箱固定在机翼下方,与机舱连在一起。这些油箱围在驾驶座的四周,就像是紧贴着我筑起了一道围墙。油箱上安装了活栓,我只需伸出两根手指就能拉动——这是为了方便我在飞行途中更换油箱。工作人员告诉我,必须等一边油箱里的油完全用尽,并将其关闭之后才能启用另一边的油箱,以防止出现气塞现象。在更换油箱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引擎暂时停转的情况,但过一会儿它还会重新启动。虽然工作人员这样说,但到时候引擎是否真会重新启动,我只能碰运气了。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需要担心的因素,都得靠运气。
停机坪上到处都是水坑,一个个闪着白晃晃的光,就像数不清的小池塘。持续的强风迎头猛吹,乌云一团团压下来。几位记者和几个朋友来到这里,为我送行。毫无疑问,这次送行的气氛十分沉重。他们知道我即将面对什么,每个人都极力劝阻我不要去。至少今天不要去,最好今年不要去。这个任务会一直等着我去完成,我也确定可以等天气好转以后再去——但既然我已经来到了这里,就没必要后退了。我将随身携带的小食物篮装满,往后裤袋里塞了一瓶白兰地,然后就钻进了驾驶舱,蜷缩在驾驶座上。我手上戴了一块表,是从吉姆·莫里森那儿借的。他是目前唯一一个曾跨海飞行并且存活下来的飞行员。我还有一张图,用来记录我横跨大西洋的路线,记录我将怎样从阿宾顿飞到纽约。这张图可以记录我飞越的每一寸水面,却无法记录我在飞行期间经历的空虚、孤独和恐惧。这些负面情绪如此真实地存在着,我必须克服它们,就像在飞行时克服突降和气窝一样。人是无法逃离自我的,哪个部分都不行.包括负面情绪,但这也是件好事。我有时会想,正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塑造了我们,并且改变了我们。而我现在所面临的是一英里长的起飞跑道和一千九百磅重的燃料。黑沉沉的乌云从天空的四面八方聚拢过来,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光线也变得越来越暗淡。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我无法改变它,只能面对它。
我稳稳地坐在驾驶座上,弯腰拉起操作杆,飞机呼啸着从旁观的人群身边驶过。他们手中的照相机闪个不停。接着,我沿着一系列标识驶向一面红色的旗子。到了那里,我就不可能再回头了。只有这一英里的路程可供我犹豫反悔,除此之外,再无余地。当然,也许这架飞机跑完一英里路后并不能正常起飞。毕竟,在添置了各种组件、承载了太多人的激励之后,它早已不像蝴蝶那样轻盈,而像是头大象般笨重。如果真的如此,那意味着我还没出发就失败了。但此时此刻无论如何我都要全力以赴。
在跑道上行驶五百英尺后,“信使”的机尾笨重地翘了起来。我又加快了速度。我感受到了重力在把飞机往下拖,也感受到了飞机的巨大重量。我并没有用眼睛看,却依然能够感受到那面红色的旗子离我越来越近。这时,方向舵和升降机终于开始工作了。“信使”翘起鼻子,像离弦的箭一样飞离了地面。此刻,它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像蝴蝶一样轻盈。我驾驶着“信使”攀升到昏暗的高空,雨水从我身边降落,身下的瑞典国土绿灰交错,一片迷蒙。我的前方就是爱尔兰海。黝黑的海水时刻准备吞噬我,把我的心脏捏碎。我向下看去,那明晦不定闪着光的地方是科克,那黑乎乎的一块是拉布拉多,而“信使”的引擎一直尽忠职守地轰鸣着。
我在飞溅的雨滴中艰难地飞行着。鼻子上的肌肉一跳一跳的。我驾驶着“信使”,一会儿猛冲到高空,一会儿又被湍急的气流冲撞得剧烈摇晃。此时,我基本上是一半靠本能一半靠技巧在驾驶着飞机,这种情况实在是让人望而生畏。然而更为关键,更让人不得其解的问题是,我为什么想要做这样一件事呢?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念头:要用螺旋桨、漆银的机翼和黑暗中三十六个小时的飞行,把我的名字镌刻在天空之中呢?
我第一次想要挑战跨海飞行是在两年前。那天我和朋友们在涅里的白犀酒吧用餐。这家酒吧是用杉木搭建而成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我还记得那天我点的是黑椒牛排和白芦笋,每根芦笋都像我的小拇指那么细。我们每人的杯中都倒着干红葡萄酒。快吃完饭时,JC·卡伯里打了一个赌:“没人能够单独跨越大西洋,从英格兰这边飞到美国,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你觉得呢,柏瑞尔?”P3-6
导语
本书是以柏瑞尔·马卡姆(Beryl Markham)为主人公的纪实性小说。马卡姆是二十世纪初最著名的英国女探险家,成长于肯尼亚,历经寂寞的童年和不幸福的婚姻,后来独自闯荡世界,出入英国非洲殖民地的上流社会,驯马、驾驶飞机,成为非洲历史上第一个拿到职业驯马资格证的女性和非洲第一位职业女飞行员,后来更成为史上第一位单人由东向西飞越大西洋的飞行员,并写下脍炙人口的自传及旅行文学经典《夜航西飞》。本书主要叙述了柏瑞尔·马卡姆的前半生的经历,以细腻的笔触描述这位传奇女性的传奇故事。
内容推荐
柏瑞尔·马卡姆钻进“织女银鸥”飞机的驾驶舱,拉起了操纵杆。她将由东向西独自飞越大西洋,还没有人做到过。
她是非洲散养的女儿,上天选中的传奇——射箭、狩猎、驯马,不被管束地长大,从狮子口中逃生。爱赛马,18岁就拿至0赛马训练师执照;爱飞行,29岁便成为职业飞行员——是非洲踏入这两个领域的女性第一人。
但她并非无懈可击。两段潦草的婚姻,弃于他国的孩子,与众多男人的风流韵事,纠缠在好友之间的三角恋情……无数秘辛在肯尼亚的社交圈流传。
人们口中,她放浪形骸。为了更大的自由,她从马场转向天空。飞越大西洋,已是多年之后的事了。这场航行就像柏瑞尔前半生的写照:风雨交加,前途不定,只凭一腔孤勇毅然前行。生命中的一场场情事已尘埃落定,柏瑞尔起飞了。出发前,她把一瓶白兰地塞进了后裤兜。
未来是一片迷雾,令人胆怯,
但不妨走下去,看看命运给我们准备了什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57:33